立顿茶事件

立顿茶事件

立顿茶事件是2019年底发生在中国的一起涉及立顿红茶的事件。有网友发现立顿红茶在中国售卖的包装上标注“英国原装进口”,但查看产品包装上方的字体,又会发现翻译为“立顿香港有限公司”(Lipton HK Limited),意味着该产品实际上是从香港进口的。由于香港目前处于政治上的特殊局势,涉及香港的商品也受到了中国大陆民众的关注。

此外,该品牌在销售的同时也面临着品质质疑,有网友称在饮用过程中发现茶汤中有异物,甚至有害物质,但厂家和监管部门方面并未针对此事进行回应或调查。事件引发了网民的热议和抵制,一些消费者纷纷表示不再购买立顿红茶。

此外,不少中国媒体纷纷对立顿茶进行质疑,指出其标榜的“纯天然”、“原装进口”等宣传成分存在问题,并认为该品牌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昔日“茶饮之王”立顿为何被抛弃?联合利华宣布将立顿剥离

近日,联合利华宣布将在2021年底完成对旗下茶业务的剥离。这意味着:百年茶企立顿,与母公司联合利华说再见。相关分析认为,联合利华此次剥离的主要原因是红茶消费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的需求下降。

曾是销售冠军,立顿如今风头不再

立顿进入中国市场还要追溯到1992年,让茶叶化身快消品,立顿依靠袋泡茶的形式,快速占领了大众市场。仅用了5年的时间,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立顿就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2020年,立顿进入中国的第二十八个年头。即将跨入而立之年的立顿,却迎来了被抛弃的局面。对这个结果,在今年年初的业绩会议上,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乔安路曾提到,联合利华茶业务中有三分之二为红茶,但该类别的增速放缓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并影响了联合利华的增长和利润。

究其原因,茶包其实并不是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饮茶方式。就袋泡茶消费占比而言,世界平均水平为23.5%,欧美发达国家袋泡茶消费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欧洲为80%,美国和英国高达90%。我国袋泡茶在茶品类消费总额中的占比很低,仅为4%。

另一方面,从2011年,奶茶迅速走红,各茶品牌商利用加盟连锁店的方式,在国内各线城市遍地开花。而随着点餐、外卖的流行,立顿逐渐失去它引以为傲的办公室阵地。当职场白领们拿起手机,打开外卖软件的那一刻,立顿连便捷、省心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对此联合利华也做出了改变,2018年,邀请流量明星吴磊成为立顿的代言人,同时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跨界产品,包括与塔卡沙推出的服饰周边、与精酿啤酒鹅岛卖茶味啤酒、天猫双十一的“脱单礼盒”等。但是均收效甚微。

立顿失去主阵地,茶企赢来新赛局

联合利华剥离立顿在中国的业务,对其他国内茶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小罐茶、大益茶、天福茗茶等一众国内茶企,谁又能率先开局,赢得先机?

《艾媒报告|2019中国茶行业市场大数据及标杆商业模式研究报告》显示,2015-2018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增长至261.6万吨,产值高达2157.3亿元。

喝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无论是出于 健康 、品鉴、文化还是其他目的,饮茶都成为许多人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能达到家喻户晓的名品牌,却甚少。究其原因,对于茶企来说,工业化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供应和销售的问题,但品质是每个茶企真正立足的内核。如何做到高品质与知名度,这需要茶企静下心来,认真考量。毕竟资本市场永远不缺企业神话,但消费者对一杯好茶的渴望从未停止。

据《金融时报》消息称,被剥离的联合利华茶业务或将在明年年底前被拆分为一个新的集团,为出售或上市打基础。茶企迎来了新赛局,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端起茶杯,拭目以待。

立顿为何被抛弃,袋泡茶将何去何从?

近日,联合利华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整体业绩好于第一季度。所有业务中,对于茶业务的评估和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成为关注焦点。毕竟,作为全球最大的茶类公司,其一举一动对公司本身抑或是整个行业,都有重大意义。

联合利华对茶业务进行了审查并对各种选择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是“将保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茶业务,以及在即饮茶合资企业中的合伙权益”。没有被点名保留的茶业务,将开始进行剥离,相关工作预计将在2021年底完成,这意味着立顿将被母公司“抛弃”,年销量接近30亿美元的立顿即将被转手。据了解,这些业务在过去的一年贡献了20亿欧元的收入,约占联合利华茶业务整体收入的三分之二。

立顿被卖最重要的原因是立顿自己的品牌老化和联合利华的发展策略调整。立顿茶包虽然营收相对稳定,但缺少持续增长的能力,在联合利华2019年财报里提到,国际市场上茶业务销量出现下滑,原因是发达市场消费者对红茶的需求下降。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乔安路(Alan Jope)在2020年初表示,茶业务影响了联合利华的业绩增长和利润。

自2015年以来,联合利华的收购重点一直是护肤品和化妆品。在过往价值共计110亿欧元(约合852亿元人民币)的30笔交易中,美容个护的交易额占据了近四分之三。这个利润率更高的板块,或将成为联合利华下一步的重心。而本次考虑出售茶业务以及2017年以80亿美金出售涂抹酱业务,应属于该战略的延伸。

在这样的背景下,增长乏力的茶业务,自然容易被摆上货架。

事实上,中国袋泡茶年消费量仅占世界袋泡茶消费水平的4%左右,远低于全球23.5%的占比,提升潜力巨大。而且根据2019年茶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茶饮市场销售额有近4000亿,而袋泡茶就占了9%,市场需求巨大。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便捷且标志西方生活方式的立顿仅用五年就在中国茶包行业销售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28年过去,目前立顿依旧是中国袋泡茶市场的老大。但立顿显然没有为消费升级的市场做好准备,从品牌形象上,也离年轻人越来越远,就像诺基亚在成为大巨头之后没有预判到市场趋势的变化,130年的立顿,也是船大难掉头的代表。在巨头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了几十年,如果丢失了进取心、创新力和危机感,也将会被巨头的身份反噬。

立顿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面临巨大危机,而中国新兴袋泡茶却正在崛起。

据重庆如果商贸有限公司内部消息透露,他们将在今年圣诞前夕推出第一款适合年轻群体的茶---“洳淉茶”。这款茶是以时尚潮流的搅拌式形式呈现,且茶品质可见,其产品设计极具年轻人审美尤其是女性群体,而且所谓搅拌式茶包都含有一根茶棒,每根茶棒都有一个小公仔,在喝完茶后可随意把玩,每个小公仔还可以制作成各种手工品,如钥匙扣,手机链等,深受年轻女性的喜爱。据说该产品共有18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仔,而每盒只随机装配5种,想要全部集齐的概率只有30%,这也正是顺应当今火爆的盲盒市场模式。

其公司品牌运营负责人曹总表示,目前市场上的袋泡茶有太多缺点,第一就是给人劣质品的印象,我国茶客大多习惯喝整茶,很多人认为只有劣质茶叶才会做成袋泡茶,或者是陈茶经过二次加工,碾碎后才做成了袋泡茶。第二国内茶客喝茶,往往讲究“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更喜欢品味每道茶滋味上的细微差别。而袋泡茶由于茶叶细碎甚至成粉末状,一泡后基本就没有滋味了,并且茶汤浑浊不清。第三,难以判断茶叶质量,国内喝茶者喝茶时不光品味茶汤,还会看干茶,闻茶香,观叶底。而袋泡茶看不到干茶与叶底,很难从外观上判断茶叶品质好坏,而且有些袋泡茶确实存在一些以次充好的现象,这也是袋泡茶不受国内茶客喜爱的一大原因。不过,袋泡茶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方便、快捷。而且,即便从品质以及健康角度来说,袋泡茶也完全可以做到不比其他饮品逊色。

作为现代中国茶潮牌,洳淉茶一直以最优质的产品,创新的理念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洳淉茶就是致力于引导中国茶业现代化,年轻化,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喝茶,同时潜移默化的改变对传统袋泡茶的不良印象。

我国“立顿”茶为何会有违禁农残?

欧盟标准的农药MRL在总体上数值最低, 也就是控制最严, 但从科学性来说, 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的MRL, 是基于风险分析原理根据残留数据和毒理学数据制定的, 更加科学、合理。”沈建华认为, 对标准要认真对待, 但也要科学看待。认为, 中国国标的宽松, 为“立顿”的农药残留提供了“理所应当”的借口, 也在某种程度上, 成了企业“不求上进”与“固步自封”的保护伞。国家应从茶叶的种植到制作、包装储存等环节, 建立严格的质量规程予以规范保障, 不可让不法企业钻了空子

最近,发生了哪些食品添加剂的不安全事件?

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近期的老酸奶果冻、问题胶囊、立顿茶包、问题蜜饯等食品安全问题无一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问题胶囊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立顿

据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报告:“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巨毒农药灭多威,这些农药被证明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此外,“立顿”铁观音还有被禁用的三氯杀螨醇,而“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

问题蜜饯

近日,央视曝光了浙江余杭多家蜜饯加工厂的制作过程违规严重,生产环境肮脏不堪、工人随意添加添加剂、伪造检测报告、随意更改生产日期等触目惊心的内幕。

腌肉滥用防腐剂、花生油致癌物超标

4月25日,广东省工商局公布2012年一季度全省流通环节部分肉制品、食用油的抽样检测,“仙景湖”、“天堂”两品牌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部分肉制品滥用防腐剂。据显示,本次抽检不合格食用油共18批次,合格率为86%,其中“仙景湖”、“天堂”两品牌检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超标。此外,不合格肉制品共5批次,多为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以及滥用防腐剂等。

老酸奶果冻

4月9日,赵普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而且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哪天你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的肚子了。”

重庆兰州拉面含致癌物质的蓬灰

近日央视财经评论员“牛刀”在腾讯转发一条微博称,所有兰州拉面馆都在使用拉面剂,拉面剂主要成分是蓬灰,这种化学物质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砷。

蒙牛问题奶

去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

松香鸭

月初时,央视“焦点访谈”、“”以《白净的“黑”鸭子》为题,对湖南长沙杨家山禽畜批发市场用工业松香煺鸭毛现象进行曝光,令人触目惊心,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 据了解工业松香内含有铅等有毒物质,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可引起皮肤血疹及疱疹等症状。而工业松香在被用来加工鸭子时,通过热胀的鸭子毛孔渗入鸭子体内,并会附着在鸭嘴角、鸭翅膀等隐蔽处,人食用后会导致铅中毒,不仅损害肝肾,甚至会致癌。

在广东被检出过氧化值不合格

据相关媒体报道显示,广东省工商局于2011年第四季度对速冻米面制品进行了抽检,发现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华面店西湖棠菜猪肉包”和“猪肉煎饺”过氧化值项目不合格。经企业申请,广州市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上述产品进行了复检,并于今年4月9日将复检结果报送省工商局,复检结果表明样品不合格。

立顿立雅茶是是否含有塑化剂

立顿立雅茶不含有塑化剂,只含农药

绿色和平组织:立顿茶包检出禁用高毒农药 在欧洲难以销售

绿色和平于2012年3月在北京随机购买了四份“立顿”牌袋泡茶,品种分别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这些样本随后被送往具有国家资质的、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均含有农业部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此外,“立顿”铁观音被发现含有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三氯杀螨醇,而“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

“‘立顿’自己宣称只采用国家批准使用的杀虫剂,使用最少量的化学药品,但事实证明,这些承诺都是空头支票,”王婧指出。

报告还指出,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上的农药残留多达13种,茉莉花茶中亦含有9种农药残留。这17种农药中还包括有七种是欧盟尚未批准使用的,例如硫丹、三氯杀螨醇和联苯菊酯,而这些农药被证明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

“‘立顿’的市场遍布全球,它很清楚,这样的茶叶若是在欧洲,肯定是不允许出售的。也就是说,‘立顿’正在将这些达不到欧盟要求的产品卖给无数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王婧指出。

“调查报告发布之后,涉事茶叶企业一直回避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大量农药的事实,完全无视长期摄入小剂量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王婧表示,“茶企们这样的态度根本无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联合利华称原料皆为进口 完全符合中国标准

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结果,联合利华中国发布声明称,立顿黄牌红茶原料是百分百进口的,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立顿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系列产品原料和成品都定期送往国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中相关质量安全的要求。

声明显示,联合利华中国遵循严格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立顿茶系列饮品已通过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联合利华中国的声明中还显示,作为联合利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联合利华于2010年宣布:到2015年,立顿的茶叶原料将采购自经过国际知名组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到2020年,所有联合利华的茶叶原料都将采购自经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雨林联盟”认证中已包含了农药使用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联合利华已与绿色和平组织取得联系,并希望就其依据标准、检测方法、测试结果,和联合利华这些年在可持续农业和降低农药使用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进行探讨。有关此事的进展情况,中国网财经中心将进行跟踪报道。

立顿的茶包含毒

对于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结果,联合利华中国发布声明称,立顿黄牌红茶原料是百分百进口的,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立顿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系列产品原料和成品都定期送往国家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确保其完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中相关质量安全的要求。

声明显示,联合利华中国遵循严格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立顿茶系列饮品已通过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联合利华中国的声明中还显示,作为联合利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联合利华于2010年宣布:到2015年,立顿的茶叶原料将采购自经过国际知名组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到2020年,所有联合利华的茶叶原料都将采购自经过“雨林联盟”认证的可持续茶园。“雨林联盟”认证中已包含了农药使用方面的严格标准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立顿红茶还能喝吗?

首先声明:只有原材料来自中国的三种查有检出农药,红茶原料是全部进口的。

某环保组织这两天发布了一个报告,称某品牌茶叶中含有剧毒农药,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常常混淆是非,该组织的报告总会成为科普人士吐槽的极好材料。仔细翻检这一次的报道,情况又是如此。比如报告中有这样的文字:“两次抽检的茶叶产品中只有一个样品的农药残留是一种,其他均能检测出多种农药残留,这说明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量之大[1]。” 这样的描述显然混淆了农药的“品种数量”和“使用数量”这两个层面的问题。

相关检出量并未超国标

从该报告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凡是中国有标准的农药种类,其残留量均未超标。公众也会注意到,表格中的相当部分农药,并没有国内的限量标准。相信这个时候很多人会问,中国的标准哪里去了?不得不承认,由于这些农药在国内的毒理学研究较少,故其标准尚未确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能用欧盟标准代替中国标准?

该报告的数据截图

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而是请大家看一组美国联邦农业服务局(FAS)全球农产品农药残留限量数据库[注]提供的数据:棉籽中三氯杀螨醇的限值,美、欧、澳、日和南非都是0.1 毫克/千克,巴西的要求则为更严格的0.01 毫克/千克,但中、印、加并没有相关标准;而玉米中的灭多威,日本的标准(0.02 毫克/千克)比美、澳严格(0.1 毫克/千克),但中、欧、加、印等国则没有标准。相信大家看了这些数据,就应该有所了解——由于人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农残标准是不同的。而且,发达国家可以有不甚严格的标准,甚至没有标准,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有苛刻的标准存在。总之,农残标准并不是越严格越好,而是适应所在国家的实际状况就好。所以,报告中提到5种农药超过欧盟标准也就变得毫无意义。顺便说一句,该组织的报告引用了一篇农药毒理学的论文,而这5种超标农药恰恰是该文献中认为对人体危害相对不大的农药[2]。

或许正是因为“超标”浓度不足以“惊人”,危害也不大,所以该组织只好拿一些毒性相对较大、但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检出农药吓唬人。比如,强调检出了已经被禁用了的三氯杀螨醇和硫丹。不过,仔细读一下报告就会发现,这些农药的检出量不仅都在国家标准之内,而且都非常低。例如,有一个样品被检出硫丹的浓度为0.01 毫克/千克,而中国和欧盟的标准分别达到了20和30 毫克/千克[1](注意,欧盟比中国的限量还大),这种相差3个数量级的数据,怎么能说明硫丹对国人危害大?同样,报告中提到毒性很大的灭多威、三氯杀螨醇和氧乐果也都低于环境标准[1]。

禁用农药因何会被检出?

既然报道中提及的三氯杀螨醇和硫丹都是禁用农药,那么禁用农药又为什么会被检出呢,这是否意味着它们被违规使用了?

该组织报告中提到,三氯杀螨醇和硫丹都属于禁止用于茶树的农药。不过,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两类农药本身就是难于降解的,释放到环境中的这两类农药总量降解一半需要至少几年的时间,而要想全部降解,可能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所以环境中的残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大家所熟知的DDT,尽管已经禁用了三四十年,但在南极企鹅体内[3]和北极因纽特人的母乳中[4]依然可以检测到该物质的存在。2002年在太湖的研究显示,大气中相对高浓度的三氯杀螨醇和硫丹主要来自于我国南方地区(含华南和福建等地),说明这两种农药在南方都曾广泛使用过[5];全国的土壤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土壤中硫丹残留量的最高值出现在浙江和福建(这里恰好也是主要产茶区),达到19纳克/克土壤干重[6]。这些农药在南方高温环境下很容易挥发到大气中,而且,植物叶片表面具有一层疏水的蜡质层,这一层蜡质可以直接吸附大气中的农药[9]。所以,即使这些农药已经停止使用了,在茶叶中检出其存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也有人说,茶叶一般都是新叶,因此理论上茶叶应该很清洁,但这个观点我不赞同。树木产生新叶后,因为其蜡质上并不含有污染物,所以这个时候的叶片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力和最高的吸附速度,通常新叶萌发之后的前一两周其吸附的大气有机污染物的量就可以达到其吸附最大容量的40%[7]。所以,茶叶中含有农药并不是奇怪的事情,只要环境中有,茶叶中就会有。值得一提的是,这几种农药的检出量很低,恰恰可以说明茶叶中的农药并非直接施用的结果。

尽管我国有长期的农药使用史,部分农药的环境浓度也较世界其他地区更高,但依然处于痕量水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尚不足以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此我想再多说一句,相比较而言,现在我国集中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危害更大,我国土壤和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也屡有报道。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多关注重金属残留的问题,而不是纠结在农药残留上,这或许才是对自己健康更为负责任的做法。

顺带吐槽:

通过该机构发布的报道,我不能确认他们是否真的检出到了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醇的主要成分是o,p’-DDT [9]。后面三个字母是不是看着特别眼熟?没错,就是环保人士常挂嘴边的《寂静的春天》里说的滴滴涕(DDT)。只不过,《寂静的春天》成书那个年代作为农药使用的DDT是工业DDT(technical DDT),其主要成分是p,p’-DDT。因为p,p’-DDT难于降解,且具有长距离传输的能力,能够蓄积在动物体内[10],所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被世界主要国家禁用(印度九十年代才禁用)。而其替代品就是三氯杀螨醇,因为o,p’-DDT相对容易降解。三氯杀螨醇直到2009年才正式进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禁用名单。但是,报告中三氯杀螨醇标注的是“p,p”,这显示报告编写者可能不了解工业DDT和三氯杀螨醇的区别,其浓度值让我觉得很困惑

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2012年国内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

1、白酒塑化剂超标

2、光明牛奶“酸败门”

3、健康元地沟油事件

4、古井贡酒“勾兑门”

5、“毒胶囊”事件

6、双汇“蛆虫门”

7、伊利奶粉“含汞门”

8、辛拉面“致癌门”

9、张裕葡萄酒“农药门”

10、立顿“毒茶”

11、雅培奶粉质量问题

12、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

13、肯德基45天“速成鸡”

14、三元食品“早产门”

附,网上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

3、事件名称:“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21、事件名称:杭州毒蜜饯

22、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3、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4、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25、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食品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及相关例子

一、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微生物污染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和真菌污染。“我国1990—1999年食物中毒的发生情况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占食物中毒规模的40%”。而在食品的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都易造成微生物污染。

二、化学性污染。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最近几年,各国纷纷制定了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剧毒化学农药的规章。中国也不例外,然而,2001年2季度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已被禁止使用的两类高毒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依然很高。就拿笔者所在的三门县来说,时至今日这两类农药依旧有售,改变的只不过是名称而已。

三、环境污染。“据估计,人类肿瘤的85%~90%为环境因素所致”。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人类从食品中摄取了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目前,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的不合理排放,致使我国850条江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动、植物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这些有毒物质就会在其体内不断蓄积,使之成为被污染的食品。

四、食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管理水平偏低。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据国家质检总局‘两查’调查的60085个生产企业中,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94.9%,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或生产厂点占79.4%”。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家庭作坊、食品摊点等仍然是影响食品卫生水平的重要原因。

五、法律保障体系不适应。法律保障体系主要指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另外,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机构数量众多,分属不同部门,明显缺乏统一和发展规划。同时,食品认证体系多头管理,它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六、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虽然有关于食品质量的总体性法规《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农业法》,但这些法律对食品质量都仅作了一些概要性规定,没能充分反映新形势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而且其相互间协调和配套性也不够,可操作性并不强。

七、科技成果不足。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拿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来说,目前我们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八、新产品和新技术潜在的风险。近些年来,我国食品的新种类大量增加。很多新型食品在没有经过危险性评估的前提下,就已经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其中方便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尤其值得关注,这些都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九、食品安全教育滞后。由于多年来对食品安全关注的欠缺,一方面导致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导致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无疑影响了食品安全的进展。

选我吧!嘿嘿

我再加一点:

中国:阜阳劣质奶粉案

经过:2003年底,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三堂镇农民高政因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吃了“伊鹿”牌奶粉后生命垂危,愤而走上了维权之路。他的努力引起了媒体的注意。2004年4月16日,电视台报道了阜阳劣质奶粉的情况,立刻震惊全国。在领导的高度关注下,案件很快查明:问题由不法厂家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奶粉引起,劣质奶粉共造成189名幼儿营养不良,12名婴儿死亡。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29947.html?an=0&si=1

立顿的发展历史

1850年出生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一个贫穷家庭的汤姆斯·立顿是这一品牌的创始人。有一回,出门旅游的立顿来到了著名的红茶产区锡兰。锡兰红茶是英国人非常钟情的饮料,但由于售价高昂,只有上流社会才能享用到。立顿敏感地意识到,如果能把红茶引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则必然能成为一门好生意。

1890年他正式在英国推出立顿红茶。他的广告词是“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Direct from tea garden to the tea pot)。

1892年,立顿开始了全球化运动,先是在美国设厂,接着又在印度开设分店,走进了远东市场。1898年,立顿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1972年,也就是老立顿开始向全球扩张立顿品牌的80年后,立顿的历史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全球最著名的个人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收购了立顿的全线品牌。从此,立顿搭上了联合利华这个全球性的巨轮,开始了更为强势的扩张之路。

结合立顿和联合利华的营销经验,立顿茶叶类产品如今行销于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销量,立顿均是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比第二大品牌的销售额高出至少一倍。同时,立顿如今也是全球消费者选用最多的第三大非酒精饮料,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短短5年之后,立顿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获得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成绩。

在红茶包深受消费者认同之余,立顿也在推出了全新的绿茶包和茉莉花茶包等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茶包。并在2004年推出了包括奶茶和柠檬茶在内的速溶茶系列。2005年又推出袋泡草本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