糉子節的來歷是什麼

糉子節的來歷是什麼

糉子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糉子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糉子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糉子節視爲“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糉子節是端午節的別稱,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