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拜月娘

中秋節拜月娘

拜月娘,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 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爲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爲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猶存。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在中秋節時,一些地方爲什麼要“拜月娘”?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的傳統節日,在各地都有着不一樣的節日習俗,在潮汕地區,他們流行着這樣一種“拜月娘”的中秋文化,據說拜月娘能夠爲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使女人家庭和睦,小孩聰慧機靈,好處多多。

1.拜月娘主體是女人和小孩

潮汕人常把“拜月”稱爲“拜月娘”,因爲月亮屬於陰,故稱月娘。民間稱之爲月亮母親。潮汕有句話叫“男人不祭月亮,女人不祭廚房”。拜月的主體主要是婦女和兒童,大多數成年男子不拜月。人們不崇拜月亮。男人在中秋節做什麼?喝茶!喝茶!喝茶!重要的事情要重複三次。拜月活動是在露天場所、城鎮居民、露臺或自家庭院進行的;農村羣衆拜月活動,多集中在村裏的大成拜月活動。

2.拜月的貢品

貢月的祭拜物品主要包括柚子、柿子、楊桃、石榴、樹膠、菠蘿、臨沁、芋頭等果蔬,以及月餅、糕點、炸堆、油餅等。在農村,婦女經常在祭品上展示一些手工藝品,如用糯米和米條搭塔山、用剪紙貼柚子、用樹枝和樹葉用樹膠綁孔雀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形式的紙貢品,包括通常用來敬神的“大金”和“黃金”,以及印有八仙過海的“書簾”,像桶一樣的“貢品”,還有荷花、菠蘿、桃花等形狀的花籃。

3.另一個習俗“燒蟻窯”

潮汕的另一個習俗是在中秋之夜燒瓦窯(或稱“蟻窯”)。燒瓦窯有兩層含義:一是紀念潮州人燃放煙花殺死元兵的信號;二是因爲潮陰瓦和“螞蟻”諧音,燒瓦塔讀作燒“螞蟻”塔,燒螞蟻。俗稱中秋燒塔,將家家戶戶的螞蟻都燒了,明年不會有螞蟻或減少螞蟻的危害。當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香桌拜月的時候。當火被點燃時,成年人向“蟻窯”內撒一些硫磺粉,火焰會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者用噴霧器噴一些油,將“蟻窯”噴出來,增加火焰。

無論是“拜月娘”還是“燒蟻窯”,這些民俗活動都代表着我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是我們的一種精神寄託。

潮汕風俗 | 拜月娘

在潮汕地區,每家每戶會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拜月娘”。拜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亮的崇拜,後來民間相傳嫦娥的故事,作爲天體的月亮被人格化,故稱其爲月姑或月娘。拜月娘主要爲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竈”之說。

拜月都在露天場合,住在樓區間的人家,會在陽臺或者天台上擺桌祭拜;村落的人家,大多在天井或是門前,也有部分地方會集合到村裏的大壇祭拜。

童年記憶

中秋當天,潮汕人家一般會先在家裏設案祭拜祖先。大多以齋菜貢品爲主。

中秋夜吃過晚飯後,媽媽會備好香案紙品,擺上各類供品,等候月亮升起。柚子、柿子、楊桃、石榴、油甘、菠蘿、青柑、橄欖等水果;月糕、月餅、煎油果、甜酥等當地特色糕點。

部分地區拜月娘也會擺上芋頭。傳說是蒼生爲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敬拜先人,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拜月娘時候會燒一支大的香。有些香支上裝有電池和播放器,開啟開關會響起音樂。在今夜,走進大街小巷,會聽到參差不齊的“十五的月亮”,滴滴滴——滴滴滴——

小時候媽媽們還會準備一座果凍搭起來的塔,那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大家都盯着這個塔,直到拜祭活動結束,一飽口福。小朋友們也會在桌上擺上新文具和新簿本,祈盼月娘保佑唸書智慧,成就優良。除此之外,兒時還有這樣一個暗黑傳說——中秋夜不可以用手指着月娘,否則月娘會變成一個彎彎的鐮刀,颳去你的耳朵。

記得小學時候,有個同學曾偷偷告知她的小祕密。她在十五的夜晚指了月娘,從那之後耳朵疼了好幾天。於是這個親身體驗,也幫助所有同學們證實了傳說。從那之後,大家再也不敢用手指指着月亮。

上圖的紙品,都是媽媽們節前自己手工折制而成。形式多樣的紙貢品,裏面除了平時拜神都會用到的“大金”和可以折成元寶的“皇金”,還有印有八仙過海圖案的“案頭簾”、像桶一樣的“貢”,以及做成蓮花、菠蘿、仙桃等形狀的花籃。

月生窯火明 潮州當地燒窯

中秋夜燒瓦窯(即“燒蟻窯”)是潮州市的習俗。燒瓦窯有兩層意思:一是紀念當年潮州人民燃放煙火約好殺掉元兵的信號;二是因潮音瓦與“蟻”同音,燒瓦塔讀成燒“蟻”塔,把蟻燒死。俗稱中秋燒塔會把各家各戶的螞蟻燒去,來年不再有螞蟻或減少螞蟻的危害。

起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好香案拜月娘的時候。燒火的時候,大人們向“蟻窯”撒點硫磺粉,火焰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是用噴農藥的噴霧器,抽點些油向“蟻窯”噴出去,增加火焰。等燒到瓦片變紅的時候,草差不多,油和硫磺粉也差不多的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拿一把鹽,朝着“蟻窯”撒去,發出一陣陣悅耳的響聲,這和火在燒死白蟻的聲音一樣,意爲燒白蟻。

月生茶水溫 潮汕功夫茶

拜月娘之後,一家子閒笑庭前,吃糕點,喝工夫茶。小朋友會到文具店買花燈遊街,也有人們會在這個夜晚放飛孔明燈。大人們外出則會去參加一些猜燈謎、下象棋的活動。

傳承手藝 潮式朥餅

潮式月餅又稱潮式朥餅,朥字,潮汕方言指豬油。用豬油摻麪粉作皮包甜餡烤焙熟的餅便是朥餅。朥餅終年應市,以中秋節上市爲最合時。潮式月餅是中國五大月餅流派之一(廣潮蘇滇京),常見的潮式月餅(圓形)的主要特點是皮酥餡細,油不肥舌,甜不膩口,其按內餡種類可分綠豆、烏豆、水晶、紫芋等種類。

各種拜祭神明、祖宗乃至月娘的活動,儘管帶有迷信成分,但這承載着當地人(尤其老一輩)對生活的企盼。在當地,還有N多拜祭的活動,大至每一個時節,小到每個初一十五。這其實就是祖輩相傳的習俗,一個傳承符號,一種家族禮節。

受老寒邀請,分享一下家鄉風俗。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遙祝大家中秋快樂!

捎上南方沿海34度暖暖的風,

哈哈哈哈哈哈。

拜月娘是什麼意思

在潮汕地區,每家每戶會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拜月娘”。拜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亮的崇拜,後來民間相傳嫦娥的故事,作爲天體的月亮被人格化,故稱其爲月姑或月娘。拜月娘主要爲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竈”之說。

潮汕人拜月娘的供桌上不能少的就是“芋頭”。傳說是百姓爲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芋頭”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猶存,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爲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