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和燒坊創始人

榮和燒坊創始人

榮和燒坊創始人是李榮益先生。他於1996年創立了榮和燒坊,最初僅是一家小型火鍋店,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一家在全國各地擁有數百家分店的連鎖餐飲企業。李榮益先生在創業前曾在酒店、飯店等行業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他透過不斷地創新和改進,提高了榮和燒坊的品質和服務水平,使其成爲了中國餐飲行業的知名品牌之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王立夫是哪裏人

王立夫

“王立夫,茅臺酒創始人之一,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茅臺酒金獎獲獎者,時期貴州省茅臺鎮著名商號“天和號”“榮太和燒坊”“榮和燒坊”創立人。

中文名:王立夫

別名:字澤履

國籍:中國

出生地:貴州省仁懷縣茅臺鎮茅臺村

出生日期:1858

逝世日期:1931

職業:釀酒師

畢業院校:師承

主要成就:茅臺酒創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天和號”“榮太和燒坊”“榮和燒坊”創立人

簡介

王立夫—茅臺酒創始人(字澤履,1858—1931),世居仁懷縣茅臺村(現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歷史上稱爲仁岸),祖父王振發(1793—1857)於清道光年間在茅臺創辦著名商號“天和鹽號”經營鹽業。茅臺自古出好酒,王振發由於商業往來需要用酒宴請客商或送禮,在茅臺村黑菁子(地名:茅臺觀音寺社區)創辦了“天和號燒房”,釀造當地人稱的“茅臺燒”宴請官紳和行商坐賈。

個人經歷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發跡始,王家成爲茅臺鉅富。到父親王用兵時,王家的“王天和鹽號”遍及仁懷各地,王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王立夫是獨子,王用兵去世後,自然由他繼承家業。他的田地大約包括茅臺鎮銀灘壩子、仁溪溝、長榜、高榜、田榜上、黑慶子、河口、河溝、回龍灣、春樹、安村壩等地。直到年間,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鄰的四川古藺境內。解放初,王立夫的孫女王宗輝由於經濟困難,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戶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說,已經好幾年沒人去收過租子了。

此外,茅臺街上還有灣子頭、下場、中街、新棧房等處商鋪,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產。因此,當時人們稱茅臺鎮爲“王半街”。

王立夫年輕時就開始學做生意,繼承家業後,由於祖父王振發就與四川商家有生意來往,並以此立業,他也自然延續着祖輩的商路繼續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時,鹽巴生意已經不好做了,而茅臺燒酒卻因各路客商雲集悄然出名,凡喝過的人都交口稱讚,回程時還要買些帶回去宴請、送禮。

當時茅臺已經有大大小小二十餘家燒坊了。規模最大的要算貴陽華家的“成裕酒房”。王立夫的燒坊是祖輩傳下來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規模較小,而且所釀酒主要是自飲或請客送禮,只有少量出售。

王立夫看準了釀酒的商機,清光緒五年(1879年),他與習水人孫全太、中樞人石榮霄商議,合夥在楊柳灣開設燒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燒房作價入股、另外兩家各出二百兩銀子,每家取一個“字”,成立了“榮太和”燒房,由王立夫管生產、銷售,石榮霄管賬。沒過多久,孫全太在習水的生意顧不過來,便以石榮霄賬目不清爲由要退股。孫全太退股後,酒房遂改名爲“榮和”燒房。

“榮和”燒房的酒當時在茅臺被稱爲“王茅”,這是因“榮和”緣於“天和號”王家燒房的緣故。華家的“成裕”燒房的酒則被稱爲“華茅”。“王茅”主要銷往四川方面,這是王立夫的祖父輩經商的渠道和人脈關係的原因。“華茅”主要銷往貴陽等地。這兩家也是茅臺鎮產量最大的兩家酒房,酒的品質也是最好的。

品牌創建史

早期“茅臺燒”的包裝是用一種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編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紅窖泥、再加豬血合勻糊在竹簍上,後來才改成土陶大肚壇。四年(1915年),茅臺鎮的“榮和”、“成裕”兩家燒房釀製的“茅臺燒”被貴州省農商部選送,均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參加由美國倡導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賽會”。“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簡陋、土氣,參展後沒有引起參會人士的注意。一個偶然的機會,才使參會人士對“茅臺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徹底征服了評委,征服了所有參會人。“茅臺酒”被評爲世界名酒,並獲得金質獎章,從此名揚天下。

獲獎本來是件好事,但參展回來後,華、王兩家爲“茅臺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兩家都送了酒去參展,又都是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統一送展,於是互不相讓。時任貴州省的劉顯世親自簽發令,作出裁決:王、華兩家燒房均可用“茅臺酒”之榮譽出品、銷售各家釀製的酒,獎牌、獎狀陳列於縣商會。

王立夫曾任茅臺民團大團總,而且富甲一方,在茅臺鎮威望很高。爲此有人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燒子時香的時候,土匪搭梯子從圍牆翻進去,抓走了王立夫。土匪將王立夫供在用兩張八仙桌搭成的臺子上供“財神”,每天給飯吃,還定時燒香、磕頭,不打不罵,就是要王家拿銀子來贖人。王家沒有辦法,只好送去8挑銀子,並將銀灘壩子的田地抵出去,王立夫才平安回家①。

王立夫執掌家業後,恪守祖父王振發在世時立下規矩:做老實生意,誠信爲人,樂善好施,深得地鄰鄉黨好評。

王立夫的夫人郭氏解放後纔去世。她在世時念佛、吃齋,平是家裏備有一個小藥箱,周圍鄰居哪家的小孩有個小病什麼的,她都要幫忙給些藥,是出了名的善婆婆。王立夫的孫子回憶,有一次王承俊手下的人給他弄來了一麻袋青蛙,要殺來吃,說是補品。郭氏知道後很生氣,叫人將青蛙全放了生。

1931年,王立夫病死,葬於茅臺鎮上②。建國後因爲建學校,王立夫的墓便遷到河對面原醬園後的黃葛樹旁與其父親王用兵合葬。據當地老人講:遷墓時,很多街坊鄰居、王家過去的佃戶都自發去幫忙。人們說,王立夫是窮人的好朋友,是我們大恩人。

家族歷史

隨着王氏家族的逐步興旺,其家族產業已遍佈仁懷縣各地,由經營鹽業擴展到了興辦冶煉廠(當時叫做鐵廠)、釀酒、經營木材、商鋪、客棧、煙館、碾房、出租土地等。“天和號燒房”所釀的“茅臺燒”也順着赤水河鹽道銷往合川、重慶等地,國民初期在重慶道門口開設了專營店(有道門口美味村獨家專營的商標,據查道門口爲重慶解放碑一帶),所到地區已有一定的影響。

王振發育有五個兒子,王立夫就是王振發的小兒子王用兵的獨子。王立夫年輕時就隨父親學做生意,善管理懂經營。在他繼承茅臺“天和號”家業時,正是王氏家族鼎盛期,當時食鹽業競爭已日趨激烈,而茅臺所產“茅臺燒”酒卻因各路商賈雲集茅臺而悄然出名。王立夫看準商機,於光緒五年(1879年)與石榮霄(中樞人)、孫權太(習水人)合股創辦了“榮太和”燒房,之所以燒房的名稱爲“榮太和”燒房,是基於取用各股東的一個字組合而成。王立夫以自家燒房入股,且有家傳制曲配方和釀酒手藝,又有銷售渠道,因此負責燒房的生產、銷售事宜,所以釀出的燒酒很受市場歡迎。不久孫姓股東退股,取消“太”字,燒房改稱“榮和燒房”。但在當時的茅臺村(解放初才叫茅臺鎮)人們爲了區別於各家燒房出產的酒,故習慣稱“榮和”燒房產的酒叫“王茅”酒,因老闆姓王;“成義”(當地也有人稱“成裕”)燒房釀酒爲“華茅”,因老闆姓華;“恆興”燒房釀酒爲“賴茅”,因老闆姓賴。(2008年“遵義政協”第二期文史長廊)

1915年王立夫時值盛年,正全面執掌“榮和燒房”之際,美國爲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將在舊金山市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即第十四屆世界博覽會)。當時中國北洋農商部決定遴選貴州仁懷茅臺鎮所產的“茅臺燒”酒參展(因爲當時貴州茅臺鎮的酒已經是一種有名的土特產了),“榮和燒房”生產的“回沙茅酒”酒在社會上已有很大的影響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選中(見知識產權報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標收藏家左旭初著:“茅臺商標史話”一文),據說是與“成義燒房”生產的“華茅”一起,以“茅臺造酒公司”名義送展巴拿馬博覽會。經過博覽會評委的嚴格評比,一舉奪得金獎,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並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爲中國悠久的釀酒業贏得巨大聲譽。“茅臺酒”的酒名也始於此(見仁懷縣縣誌384頁)。

“茅臺酒”獲獎的消息傳到了茅臺。但是,獎牌停留在貴陽,遲遲未能達到仁懷。王立夫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送展的“王茅”酒竟會得獎,並且成爲“世界名酒之一”。當時“榮和燒房”只是被攤派到了就只好服從送了二百斤“王茅”酒,根本就沒有考慮能不能得獎的事,過後可能都忘了送展一事,這在當時茅臺這個小地方與外界缺少溝通、資訊閉塞,不可能有那麼長遠的商業競爭意識的社會現實是相吻合的。

這裏不得不說說當時的“成義燒房”創始人的背景:華聯輝,字檉塢,原籍江西臨川人。始祖於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定居遵義團溪。先輩以販鹽致富。華聯輝先經商,後讀書應試,咸豐乙亥科舉人。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改革鹽政,華聯輝任鹽法道總文案,協助唐炯推行“官運商銷”新鹽法,始開辦酒業。其弟國英,字健庵,中舉後歷署四川新都、合江、敘永等縣,繼後任四川鹽局總辦。華聯輝之子華之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懷廳儒學訓道。因母親病故,於光緒二十八年回貴陽經理鹽業。光緒末年,出資辦學,辦報,出任貴州省商會會長及憲政諮議局議紳。宣統元年,,參加組織“貴州省規定政預備會”。貴州光復,先後任大漢軍財政部副兼官錢局總辦,貴州銀行總理、都督府參贊等職。(摘至:陳博深編著《中國茅臺酒的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頁)

歷史有時是頑皮的、捉弄人的,歷史永遠要保留它的一份曖昧和含混。它就把一個有趣的問題留給了世人:獲獎的獎牌究竟是屬於“王茅”的還是“華茅”的?送展的是“榮和”的產品還是“成義”的產品?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據說送展的產品是“榮和燒房”的酒(見知識產權報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標收藏家左旭初著:“茅臺商標史話”一文),“成義燒房”沒有送酒,因爲就在徵集展品前幾年“成義燒房”失火,酒房暫停生產;也有一種說法是獲獎以後“成義燒房”的人說他們也送了酒,送展的產品中既有“榮和”和產品又有“成義”的產品(總之“榮和燒房”是肯定送了酒參展的)。可能是當時經辦其事的仁懷縣考慮到兩種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裝基本相同,雖然各自標有“榮和燒房出品”、“成義燒房出品”字樣,畢竟“燒房”一詞不合“國際慣例”,索性將兩家產品合爲一個產品,生產廠家就定爲實際上並不存在,但外國人能夠理解的“茅臺造酒公司”。

獎牌屬誰,不得不爭,王立夫一想到自己送展的產品獲獎後卻要被別人拿走,心裏很是不平,雖然自己在省城沒有關係,還是決定要討回公道。於是“榮和”與“成義”兩家當地署名的大型燒房爲爭奪獎牌打起了官司。官司打到了縣,仁懷縣知事覃光鑾無法斷案(因爲一來是“王茅”確實送了酒參展,另一方是在縣裏省裏都有人脈關係),案子一時難以判決,仁懷商會調解無效。則一紙呈文送到了貴州省公署。獲獎原本是喜事,喜事就應該辦得和美。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四日,貴州省劉顯世對這樁遷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決並簽發公署令如下:

令仁懷縣知事覃光鑾:

呈一件。呈巴拿馬賽會茅酒系榮和、成裕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以分給,請覈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該縣當日徵集呈署時原系一造酒公司名義,故獎憑、獎牌謹有一份。據呈各節,雖屬實情,但當日既未分別兩戶,且此項獎品亦無從再領,應由該知事發交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至榮和、成裕兩戶均系曾經得獎之人,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獎品,以增榮譽,不必專以收執爲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劉顯世

中華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這場打了幾年的被稱爲中國酒業發展史上第一樁“知識產權官司”,纔算得以了結。(袁仁國著,《醉美茅臺》,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頁)

直至1953年8月,茅臺鎮三家最大的燒房收歸國有,成爲今天茅臺酒廠的前身。

由於歷史的原因,王立夫家族的後人時期在集體酒廠(公社酒廠)爲集體釀酒。

改革開放後,王立夫家族的嫡孫、外孫立志發揚先輩的創業精神,爲續傳家族的傳統釀酒手藝,開始了艱難的創業過程,創辦了“茅臺鎮王立夫酒業有限公司”。位於茅臺鎮觀音寺社區的“茅臺鎮王立夫酒業”廠址,即是清末民初王立夫的祖父創辦“天和燒房”的黑菁子酒房舊址。王立夫的子孫釀造的醬香型白酒由嫡傳子孫親自操作,完全按照“王茅”酒的祖傳曲藥配方制曲(祖輩留下的祕方中採用幾十味中草藥),端午採曲用中藥配方、母曲加優質小麥讓其天然發酵,接收空氣中的多種微生物製成自然之曲;主要原料高粱與本地農戶預定種植,不施農藥,用綠色有機肥。製作工具採用竹木,酒甑、酒窖用當地沙石打造、酒罈和酒罐用陶土燒製,一切順應自然,爲的是儘可能恢復老的傳統作坊烤酒方式,操作工藝完整保留傳統手工製作。用不同輪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的醬香、醇甜、窖底香等幾種典型體酒,即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精心勾兌,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出廠。釀造出的“王立夫燒房”、“王立夫寶窖”、“王立夫老窖”等高檔“王立夫”酒系列產品,還原“王茅”酒的原始風味。

王立夫家族自道光年間創立“天和燒房”釀酒至今,技藝歷經六代傳承,長達一百八十餘年,是茅臺鎮歷史上有據可考、流傳有序、歷時最爲悠久的釀酒家族之一。“王立夫是茅臺酒有據可考的開辦人之一”(陳博深編著《中國茅臺酒的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頁)。

穿越歷史煙雲,曾經創造過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傳奇的“王茅”釀酒家族,在歷史進程中雖幾經沉浮,“茅臺鎮王立夫酒業”必將在一代有理想、懂管理、善經營的王立夫子孫手中蓬勃發展,釀造出高品質的限量級純手工醬香型白酒。爲廣大消費者提供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再現王立夫時代的“王茅”經典老味道,爲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不變的血脈傳承,不變的工藝口味,不變的價值取向。

文獻資料來源:

1、知識產權報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標收藏家左旭初著:“茅臺商標史話”。

2、2006年11月17日、18日,貴州衛視“發現貴州”欄目,分兩期播出“王茅傳奇”;片中王立夫酒業主要負責人邱福強介紹王立夫家族及“王茅”淵源。

3、2008年“遵義政協”第二期文史長廊:“王茅傳奇”。

4、2008年遵義電視臺所播放酒博會電視片“走進自然”,片中明確提及王立夫酒業及其“王茅”產品,並將“王立夫”酒作爲活動禮品。

5、2009年王立夫酒業於中國國家商標局成功註冊“王天和王立夫”、“王立夫燒坊”、“王茆世家”(王茅的麥穗老商標)、並在中國香港成功註冊“王茅”商標,在臺灣地區成功註冊“王茅”商標。

6、袁仁國著,《醉美茅臺》,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頁

7、陳博深編著《中國茅臺酒的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頁

(以上所及內容均可提供相關附件)

爲什麼王茅始祖是王榮霄也叫石榮霄?

王榮霄(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

王榮霄,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1879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創建“榮太和(王茅)燒坊”。

1915年,“王茅”與“華茅”統稱“茅臺酒”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使“茅臺酒”一舉成名。

中文名: 王榮霄 (字:太和)        

原 名:  王映奎                 

別 名:  石榮霄

出生地:  中國貴州省仁懷縣中樞鎮   

歷史貢獻: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

歷史記載:《茅臺酒廠志》 《仁懷縣誌》 

金獎榮譽: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

出 品:貴州榮霄古窖酒業有限公司  

生產廠家: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一、王榮霄簡介

二、王榮霄王茅歷史淵源

三、1915巴拿馬金獎榮譽

四、王榮霄王茅酒歷史文化

五、王榮霄家族傳承

六、王榮霄品牌故事

一、王榮霄簡介

王榮霄- - 茅臺始祖、王茅創始人,原名王映奎,曾經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貴州省仁懷市魯班人。

二、王榮霄王茅歷史淵源

根據茅臺酒廠編著的《茅臺酒廠志》記載:

“王茅燒坊”又名“榮太和燒坊”,清朝光緒五年(1879年)由仁懷縣大地主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大地主,也名石榮霄)、孫全太和“天和號”老闆合股各取一個字創建“榮太和燒坊”,俗稱“王茅”。

“蜀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這是清代西南大儒、經學家、詩人鄭珍《吳公巖》一詩的句子。鄭珍另有一首宣揚茅臺好酒的詩句《茅臺村》:“遠遊臨羣商,古聚綴坡陀。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迎秋巴雨暗,對岸蜀山多。上水無舟到,羈愁兩日過。”

1843年(清道光2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臺“酒冠黔人國”。鄭珍、莫友芝著的道光《遵義府志》記載,“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黔省稱第一,其料純用高粱者,上;用雜糧者,次之。製法:煮料和曲即納地窖中,彌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麥,謂之白水曲,黔人又稱大麴。酒曰茅臺燒。仁懷地瘠民貧,茅臺燒坊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咸豐四年(1854年)茅臺鎮遭受兵災,原有燒坊全部被焚燬,茅臺酒生產一度中斷、1862年華聯輝(字桎塢)父子創辦釀酒作坊,於1872年定名爲“成義燒坊”,酒名回沙茅臺,人稱“華茅”,常年產酒1.75噸,最高年產5噸。

1879年(清光緒五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曾過繼給石姓富紳,又名石榮霄)、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開設“榮太和燒坊”,規模較小,年產爲1噸多,最高年產3噸。開始,由孫全太掌櫃,三家分別按股提取利潤。

1915年,仁懷縣分爲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臺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勢力,辭去掌櫃職務,燒坊由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負責經營。後孫全太爲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在習水的勢力,以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帳目不清爲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裁決,由石榮霄(本名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及孫子王少章以二百兩銀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於是,“榮太和燒坊”也就更名爲“榮和燒坊”。

王榮霄祖父王子榮膝下長子王正偉,次子王正學,王正偉乏子嗣,王正學生子王映奎。王映奎生性聰明,後入縣城懷陽書院就讀,因家境貧寒,常爲學費及生活費擔憂。仁懷市老城區三官樓四合院石姓富紳膝下無子,王映奎過繼給石家做養子,改名爲石榮霄。1918年(七年),還宗王姓,還名王榮霄,字太和。王榮霄膝下有子王連城、王鳴珂。王榮霄逝世後,次子王鳴珂參與了“榮太和”的經營管理。但沒過多久,王鳴珂也去世了,遂由其長子王少章(又名王德芳)繼續參與燒房的經營管理。到王榮霄的長孫王少章時,燒坊已基本爲王家獨攬。王少章有兩個兒子,長子王丙坤(1907-1961年)死於飢餓,時年54歲,次子1912年出生,北京某大學經濟系畢業,解放後一直在家務農,50年代被判刑5年,刑滿釋放後趕上“飢餓三年”,生活實在困難,1961年某天當衆撞牆而死,時年49歲。

1930年前後,孫全太的後人孫明遠在軍閥侯子擔的部隊任職,便借股權問題製造糾紛,要求清算曆年帳目。是時王少章已死,由他的弟弟王澤生(1891-1945)接辦,王澤生知孫明遠難以對付,只好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與榮和燒坊無任何瓜葛。1936年,另一個股“天和號”老闆王立夫長子王成俊將股權全部轉讓給王榮霄之孫王澤生,至此,榮和燒坊已全部落人王榮霄及其後人手中,燒坊也正式更名爲“王茅燒坊”。1945年,王澤生去世,“王茅燒坊”由他的兒子王(丙)秉乾(1916-1951)繼續經營。 

三、1915巴拿馬金獎榮譽

1915年,美國爲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在舊金山舉辦“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通知世界各國送展品。當時農商部在天津成立商品陳列所,貴州人樂嘉澡任所長,負責徵集全國的名優特產送往舊金山。在徵集產品時,“成義”、“榮和”兩家燒房都將產品送展,“榮和燒房”生產的“回沙茅酒”酒在社會上已有很大的影響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選中(見知識產權報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標收藏家左旭初著:“茅臺商標史話”一文),農商部都不加區別,一概以“茅臺造酒公司”的名義送出,統稱“茅臺酒”、裝酒的瓶子是圓形小口陶質釉器,並不引人注目。經過博覽會評委的嚴格評比,一舉奪得金獎,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並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爲中國悠久的釀酒業贏得巨大聲譽。“茅臺酒”的酒名也始於此(見仁懷縣縣誌384頁)。

“成義燒房”創始人華聯輝,字檉塢,原籍江西臨川人。始祖於康熙年間來貴州經商,定居遵義團溪。先輩以販鹽致富。華聯輝先經商,後讀書應試,咸豐乙亥科舉人。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改革鹽政,華聯輝任鹽法道總文案,協助唐炯推行“官運商銷”新鹽法,始開辦酒業。其弟國英,字健庵,中舉後歷署四川新都、合江、敘永等縣,繼後任四川鹽局總辦。華聯輝之子華之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懷廳儒學訓道。因母親病故,於光緒二十八年回貴陽經理鹽業。光緒末年,出資辦學,辦報,出任貴州省商會會長及憲政諮議局議紳。宣統元年,,參加組織“貴州省規定政預備會”。貴州光復,先後任大漢軍財政部副兼官錢局總辦,貴州銀行總理、都督府參贊等職。(摘至:陳博深編著《中國茅臺酒的故事》,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頁)

獲獎後,“成義”“榮和”兩家對於國際金獎的所屬爭執不下,縣商會難於裁決,呈文到省,乃於七年(1918年),由貴州省公署下文調處,獎狀、獎牌由仁懷縣商會儲存,兩家燒房所產的茅臺酒均可在商標上標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字樣,這才結束了這場獲獎爭執。

1918年6月14日,貴州省劉顯世對這樁遷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決並簽發公署令如下:

令仁懷縣知事覃光鑾:

呈一件。呈巴拿馬賽會茅酒系榮和、成裕兩戶選呈獲獎一份,難以分給,請覈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該縣當日徵集呈署時原系一造酒公司名義,故獎憑、獎牌謹有一份。據呈各節,雖屬實情,但當日既未分別兩戶,且此項獎品亦無從再領,應由該知事發交縣商會事務所領收陳列,勿庸發給造酒之戶,以免爭執而留紀念。至榮和、成裕兩戶均系曾經得獎之人,嗣後該兩戶售貨仿單商標均可模印獎品,以增榮譽,不必專以收執爲貴也,仰即轉飭遵照,此令。

                              劉顯世

中華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這場打了3年的被稱爲中國酒業發展史上第一樁“知識產權官司纔算得以了結。(袁仁國著,《醉美茅臺》,貴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頁)

四、王榮霄王茅酒歷史文化

1935年遵義會議後,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王榮霄王茅酒”多次慰問、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和紅軍戰士,飲者無不大加讚賞。周恩來總理曾說紅軍長征的勝利,也有茅臺酒的一大功勞。由於長途行軍疲乏,起初,戰士們紛紛用“茅臺酒”來擦臉、洗頭、洗腳。由於茅臺酒能舒筋活血,消炎祛腫,戰士們頓時感到渾身痛快,解除了長途跋涉的疲乏。正當戰士們興高采烈的時候,周恩來到達茅臺。他見大家用茅臺酒擦臉、洗腳,十分生氣,連聲批評道:“真是糟蹋聖人!”周恩來爲何說“聖人”二字呢?傳說東漢末年,曹操主持朝政,一天,尚書侍郎徐邈在家喝酒大醉,正好曹操派人喚他進朝議事,他躲閃不及,就依仗酒勁兒說:“回稟丞相,臣正與‘聖人'議事,不得功夫。來人一聽‘聖人’,便糊里糊塗的覆命去了。曹操也糊里糊塗,沒有追問下去。事後,徐邈與友人談起此事說:“不想‘聖人'二字竟然救了我的性命。”從此,“聖人”便成了酒的別名。顯然,周恩來同志是借用酒的這個別名批評紅軍戰士。他語重心長地說:“同志們,這是我們國家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的“茅臺酒”啊!”接着,又給大家講了有關“茅臺酒”獲得金獎的故事,在場的紅軍戰士無不深受教育。1935年3月16日,紅軍在茅臺及其附近地區西渡赤水(三渡赤水),向古藺、敘永方向前進。縱隊警衛營機連在茅臺附近蜿蜒的山路上繼續前進時,正遇三架敵機在上空盤旋,當場打落一架,其餘兩架逃竄。晚上,王稼祥(長征時任紅軍總部主任)委託總政組織部、宣傳部四位同志到機連宿營地慰問,並將“王茅燒坊”老闆王澤生贈予的王茅酒分給戰士們飲用解乏,餘下留着爲清洗傷口和治療拉肚子的藥。十七日上午,王稼祥在行軍途中遇到機連的隊列,當場停下來,對全連指戰員表示祝賀,鼓勵他們再立大功,再暢飲“茅臺酒”。

爲了保護遐邇聞名的茅臺酒生產作坊不受損失,部分別在茅臺鎮上生產茅臺酒最多的華茅、王茅、賴茅三家酒坊門口貼上佈告:"民族工商業應鼓勵發展,屬於我軍保護範圍。私營企業釀製的茅臺老酒,酒好質佳,一舉奪得國際巴拿馬大賽金獎,爲國人爭光,我軍只能在酒廠公買公賣,對酒竈、酒窖、酒罈、酒甑、酒瓶等一切設備,均應加以保護,不得損壞,望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從這張通告中可以看出紅軍對民族工業、對知名產品的高度重視。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夜,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確定茅臺酒爲開國大典國宴用酒,並在北京飯店用茅臺酒招待嘉賓,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臺酒。

五、王榮霄家族傳承

1、王榮霄家族圖譜

2、嫡傳“12987”回沙工藝

以本地優質糯高梁爲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王榮霄王茅酒優異品質的重要原因。傳承1915年巴拿馬金獎配方端午踩曲、重陽下沙,一年一個生產週期,兩次下料、九次蒸煮、八次攤晾加曲發酵、七次取酒,基酒還需在陶壇中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最後,採用酒勾酒的方式將一百餘種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進行組合勾兌調配,形成了王榮霄王茅酒的獨特風格,然後再貯存一年,總共陳釀五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後方準裝瓶出廠。

“三高”是指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高溫餾酒。王榮霄王茅酒金獎配方大麴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高達63℃,比其它任何名白酒的制曲發酵溫度都高10-15℃;高溫堆積發酵是其它名白酒工藝所不具有的。高溫餾酒:低沸點物質揮發,與其它白酒生產工藝的蒸餾完全不同。

“三長”指基酒生產週期長;大麴貯存時間長;基酒酒齡長。基酒生產週期長達一年,須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它名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大麴貯存時間長達6個月才能流入制麴生產使用,比其它白酒多存3-4個月,這對提高酒質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麴用量大,是其它白酒的4-5倍。基酒需要三年以上貯存才能勾兌,陳釀五年以上才裝瓶出廠。

六、王榮霄品牌故事

1、品牌簡介

1879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過繼給石姓富紳,也名石榮霄,1918年還宗姓王,名榮霄,字太和)、孫全太、“天和號”老闆合股,三方各取一字,命名並創建“榮太和(王茅)燒坊”。

1915年,仁懷縣分爲習水、仁懷兩縣,孫全太家距茅臺較遠,又忙於在家鄉習水長沙擴充勢力,辭去掌櫃職務,燒坊由王榮霄負責經營。後孫全太爲了收回投資,進一步擴大在習水的勢力,以王榮霄帳目不清爲由,提出訴訟,經仁懷縣裁決,由王榮霄長孫王少章以二百兩銀子作股金和股息退給孫全太,於是,“榮太和燒坊”也就更名爲“榮和燒坊”。

1915年,“王茅”與“華茅”統稱“茅臺酒”參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使“茅臺酒”一舉成名。

1918年,貴州公署下文,“王茅”與“華茅”共享“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石榮霄還宗姓王,還名:王榮霄,字太和。

1936年,“天和號”老闆王立夫長子王成俊將股權轉讓王榮霄(原名:王映奎)的孫子王澤生,從此,王澤生擁有“榮和燒坊”全部股份,開始正式出品“王茅”產品。

1951年2月21日,王澤生兒子王丙(秉)乾“離世”,但仁懷縣判決:王丙(秉)乾的“榮和燒坊”予以依法保留。

1952年10月4日,“榮和燒坊”公私合營併入貴州茅臺酒廠,成爲組建貴州茅臺酒廠的三大燒坊之一。

1983年,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嫡傳後人重建祖業,建立辰風酒廠,金鳳凰酒業。

1997年,茅臺國酒文化城爲“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原名:王映奎)嫡傳曾孫王丙(秉)乾塑像,以紀念這位“茅臺酒”創始人。

1998年,成立貴州仁懷市帝茅酒業有限公司。

2009年,8月17日國家商標總局最終裁定:“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嫡傳後人擁有“榮太和王茅”相關知識產權,併合法享有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榮譽。

2011年,成立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入駐仁懷市名酒園區。

2012年,貴州黔莊酒業集團萬噸酒庫落成。

2012年,“百年王茅—茅臺始祖”以其悠長的歷史文化背景及曲折輝煌的發展歷程,被《世界遺產》雜誌所收錄,開創了醬香白酒之先河。(《世界遺產》第一期)

2012年,以“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原名:王映奎)爲名的商標“王映奎®”終於註冊成功。

2013年,以“王茅”創始人王榮霄爲名的商標“王榮霄®”終於註冊成功。

2013年10月,成立海口榮太和酒業有限公司。

2014年2月,成立海南王茅貿易有限公司。

2014年11月,成立海南王茅酒業有限公司。

2018年2月,成立貴州榮霄古窖酒業有限公司,參股王茅創始人王榮霄嫡傳第五代、第六代後人成立的貴州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王榮霄嫡傳第六代傳人正式申報“王榮霄王茅嫡傳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3月,王榮霄第七代傳人成立貴州百年黔莊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4月,成立王榮霄王茅酒業(海南)有限公司。

2、品牌內涵

始創於1879年的百年品牌,始終堅守品牌立業,把釀造低調奢華高品位的生活作爲使命,讓消費者非常實惠喝到能夠帶來健康的“大麴坤沙(捆沙)醬香酒”。務實進取,追求卓越,穩健經營,持續成長,光大民族工藝品牌。傳承1915年巴拿馬金獎配方,堅守傳統“12987”回沙工藝,保障品質,以真心贏得信任,以超值體現價值,優質實惠。

在不同的時間,在不同的地點,百年傳承王榮霄正在釀造並向您提供“至真至善至美”渴望和追求的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大麴捆沙不上頭”美酒。

我們和您——美酒愛好人士,在逐夢的人生路上少喝酒,喝好酒,爲祖國健康工作50年!

3、品牌視訊

3.1短視頻

3.2品牌圖片

匠王臺醬香酒創始人是誰?

王立夫

貴州王立夫起源於“榮和燒坊”,是一家有着文化淵源和釀酒歷史的醬香型白酒企業,與茅臺酒廠屬於同根同脈的醬香型白酒生產企業。

王立夫自光緒年間創立“榮和燒房”釀酒至今,技藝經六代傳承,長達一百多年,是茅臺鎮歷史上有據可考、流傳有序、歷時最爲悠久的釀酒家族之一。

工藝王丙乾酒的簡介?具體有哪些文化歷史和底蘊?

1951年至1953年,王丙乾的“榮和燒坊”和另兩家燒坊先後合併爲國營茅臺酒廠後,榮和燒坊的部分老窖池仍歸王家所有,王丙乾後裔以此爲基礎,爲繼承和弘揚祖業,在榮和燒坊老窖池上取貴州之“黔”、赤水河之“水”、榮和燒坊之“坊”,創立了榮和黔水坊酒業有限公司,以榮和燒坊老闆王丙乾的名字,將代代相傳的土酒命名爲王丙乾酒。貴州榮和黔水坊酒業有限公司釀造基地位於貴州茅臺鎮赤水河畔,中國醬香白酒7.5平方公里核心釀酒域內,佔地150畝,現有窖池118個,其中4個窖池具有百年曆史。王氏家族魂系茅臺鎮,世代釀酒爲業,傳承者醬香魂魄,沉澱着厚重中華酒文化。以世家祖傳之醬香工藝,博採衆家之長,精釀一樽正宗健康、綠色、自然天成的王丙乾酒。

匠王臺和榮和燒坊什麼關係?

前段時間在百度上看到說匠王臺是王立夫酒廠出品的,王立夫就是榮和燒坊創始人,後來公私合併,榮和燒坊併入茅臺旗下,王立夫就另起爐竈,創立了王立夫酒廠,匠王臺和茅臺是相同的工藝,喝過的都知道,味道和茅臺大差不差。

王丙乾酒的釀酒歷史 ?

茅臺鎮榮和燒坊老闆,茅酒創始人。1915年所釀造的茅酒,遠渡重洋蔘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1951年榮和燒坊公私合營,是合併成爲茅臺三大燒坊之一,由此茅臺鎮特在茅臺鎮國酒文化園塑王丙乾雕像以資紀念(王丙乾排第一位)。

2015年,比利時布魯塞爾烈性酒大獎賽於2015年8月26—28日在貴陽西南國際商貿城舉行,並於2015年9月9日在貴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了頒獎典禮。本屆烈酒大賽,中國白酒首次作爲酒種參賽,共計552中國白酒參賽,其中秉承王氏獨家去要配方釀製的王丙乾酒,以其醬香優雅、陳香舒適、酒體醇厚、口感細膩、空杯留香久等優點,再次征服來自世界各地的品酒師,並榮獲金獎!

王丙乾茅酒創始人

王丙乾茅酒創始人王榮霄。

貴州省仁懷市王丙乾酒業有限公司於2016年05月17日成立。位於貴州茅臺鎮,是一家釀造醬香白酒的公司。公司釀造基地位於貴州茅臺鎮赤水河畔,佔地150畝,現有窖池118個。

1879年“榮和燒坊”創立;1915年8月“榮和燒坊”釀造的王茅酒,參加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酒罐一擲震世界,從此“榮和燒坊”釀製的“茅臺酒”享譽世界,成爲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1916年6月,美國又在加州聖迭戈舉辦了“巴拿馬加利弗尼亞國際博覽會”,王茅酒再次受邀參展,又獲金獎。

釀造工藝。

完全按照“王茅”酒的祖傳曲藥配方制曲,端午採曲用中藥配方、母曲加優質小麥讓其天然發酵,接收空氣中的多種微生物製成自然之曲;主要原料高粱與本地農戶預定種植,不施農藥,用綠色有機肥。

製作工具採用竹木,酒甑、酒窖用當地沙石打造、酒罈和酒罐用陶土燒製,傳統作坊烤酒方式,操作工藝完整保留傳統手工製作。用不同輪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齡的醬香、醇甜、窖底香等幾種典型體酒,即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出廠。

榮太和燒坊石榮霄是不是醬酒第一的創始人?

怎麼可能,醬酒的歷史可以追到漢武帝時期,那時候石榮霄還沒有呢,只能說是茅味酒的創始人,畢竟他是王茅的老祖宗,現在他的後人建立的叫“貴州榮太和燒坊石榮霄“,算是茅味酒的傳承人⌄

榮太和燒坊石榮霄是不是王茅傳人?

”貴州榮太和燒坊石榮霄“是石榮霄建立的榮和燒坊被茅臺合併收購以後他的後人建立的品牌,石榮霄本家姓王,也就是王茅的創始人,要說這個品牌是王茅傳人也沒問題∞

榮和燒坊王立夫到底是天和號創始人還是榮太和燒坊的創始人?

榮太和燒坊是王茅酒前身,也可以稱爲茅臺酒前身。王立夫的爺爺王振發的商戶叫天和號,釀酒作坊叫天和燒坊。王立夫和另外兩個股東王運端(也叫王秉乾),一個是孫全太合夥做榮太和燒坊,後來孫全太退股,更名榮和燒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