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指春節前最冷的三個月其中冬是指什麼

寒冬臘月指春節前最冷的三個月其中冬是指什麼

寒冬臘月指春節前最冷的三個月其中冬是指什麼 寒冬臘月是什麼意思

農曆十一月。成語"寒冬臘月"是指春節前最冷的三個月,即寒月,冬月,臘月,分別對應農曆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寒冬臘月現在泛指寒冷的冬季。

關於冬月的由來:

據《史記·封禪書》載:“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這就是說在黃帝時便以冬至為元旦(朔旦)了,不只是“沿襲”周代(“姬家”)“建子春”,冬至曾是“年”(“歲首”“元旦”)已是由來已久,後來“冬至大如年”的由來原是因為“冬至曾是年”。冬至習俗原是周代年俗的殘餘。但隨著年代日益久遠,及曆法的變遷,冬至節曾是年節已逐漸被淡忘。

關於臘月的由來:

農曆十二月,也就是傳統民間俗稱的“臘月”。假若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閏臘月)”。那麼,農曆十二月為何又叫“臘月”呢?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關於“臘”,在《周禮》、《周易》中有關於“肉甫”和“臘味”的記載。“臘”是一種肉類食物的處理方法,是指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放於通風處風乾。歲末十二月被稱為“臘月”,這時的天氣雲量較少且少雨乾燥,吹西北季候風,這肉類不易變質且蚊蟲不多,最適合風乾製作臘味。臘月在歲末,在古時臘月也是歲終大祭的月份。

也有指,“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如漢代應劭的作品《風俗通義》中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在早期一些方言中,“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早在先秦時期我國一些地方便有在這個月舉行“歲終之祭”,亦稱“臘”。

農曆十二個月的別稱:

正月:端月、元月、隅月、始春、孟春、首陽

二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紺香

三月:桃月、桐月、鶯時、陽春、暮春、季春

四月:陰月、梅月、余月、清和、槐序、孟夏

五月:榴月、毒月、蒲月、仲夏、天中、鬱蒸

六月:荷月、荔月、林鐘、伏月、溽暑、季夏

七月:蘭月、巧月、瓜月、相月、孟秋、首秋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南宮、仲商

九月:菊月、玄月、季秋、晚秋、暮商

十月:良月、陽月、子春、孟冬

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仲冬

十二月:臘月、涂月、嘉平、季冬、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