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首先可以描寫調查報告的目的,第二個就是描寫調查的具體過程和數據,第三個要描寫調查報告的結果和分析。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1

繽紛世界,書籍是人類永遠的最終伴侶,大學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豐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課外閱讀也在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佔一席之地,對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質、精神境界的形成與提高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爲進一步明確書籍在我校大學生課餘生活中的切實影響與大學生目前閱讀存在的問題,我針對大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對部分本校大學生經行了一次調查。 調查內容: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獲得書籍途徑、閱讀偏好、課外閱讀的其他情況

調查對象:懷化學院8個寢室(8人寢),男女比例爲1:3,共64人

調查方法:隨即抽取各院寢室,採用網絡問卷調查與實際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共發放問卷64份,收回61份,有效問卷60份,收回率95.31%,有效率93.75%

一、 調查結果及現狀

㈠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

閱讀數量方面:16.7%的同學每學期閱讀0~1本書,43.3%的同學每學期閱讀2~3本書,28.3%的同學每學期閱讀4~5本,11.7%的同學閱讀更多

購書費用方面:19.7%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50元以下, 46.3%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50~100元,25.3%的同學每學期能接受的購書費用是100~200元,8.7%的同學購書費用更高

㈡獲得書籍途徑

45%的同學選擇在書店、網店購買,8%的同學選擇在圖書館閱覽,37%的同學找親戚朋友借閱,10%的同學青睞網上在線或下載 ㈢閱讀偏好

選書標準偏好:35%的同學看重作者知名度,46%的同學看重內容可讀性,13%的同學選擇定價合理的書籍,6%則喜歡瀏覽網上排名靠前的書籍

閱讀類型偏好:31%喜歡閱讀時尚休閒類書籍,27%同學選擇文學名著類,幾乎同樣27%比例的同學選擇商業財經類,15%則選擇了課外知識學習週刊

閱讀方式偏好:46%的同學會以最快速度讀完,13%則會邊讀邊做讀書筆記,35%會仔細讀但不做筆記,6%爲其他

㈣課外閱讀的其他情況

30%的同學身邊讀書氛圍較好,24%同學一定程度上同意當代大學生讀書浮躁

二、 調查結果分析及對策

㈠大學生對課外閱讀有所重視,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數同學每學期都會閱讀一定數量的課外書籍,能意識到提高自己文化素養的重要性,爲大學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學氣息。但根據閱讀時間和購書費用,也不難發現閱讀課外書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並未佔較重要角色。

在大學校園裏,我們應該舉辦更多調動學生讀書積極性的活動,邀請風趣、博學的文學教師、抓家定期做講座,提高同學們的閱讀意識,進而提高對閱讀的重視程度。

㈡購書仍佔主流,網絡異軍突起

大多數同學更青睞在書店、網店買屬於自己的書籍,並一直珍藏,可見大家的惜書、愛書意識還是很強的;此外同學們彼此交換書籍,交流思想,也爲新思想、新意識的形成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但這也意味着,有更少的人選擇去圖書館閱覽書籍了,一些重要的文獻、個人難支付的鉅著自然被浪費了,圖書館沒有達到有效利用的效果。此外,網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如網上購書、網上閱讀、在線交流等,隨着大學生宅女宅男的日漸增多,網絡爲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

但我們還是應更有效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畢竟那裏有更全面的素材、資源;同時,在運用網絡新手段時要學會辨別真僞、優劣,抵制不良閱讀傾向。

㈢讀書源於興趣,類別豐富,但方式欠妥

更多的同學看重自己認爲比較有用、值得閱讀的書籍,但其中可能存在並不適合自己或未認識到其書真正價值的情況。時尚休閒類書籍佔大學生閱讀書籍的主流,豐富了緊張忙碌的學習;名著與財經類並重,大多數同學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學素養的同時不忘時刻關注商業財經類週刊、書籍,這對於我們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提高財經意識、開拓眼界是很有幫助的。但很多同學只追求了閱讀速度,忽視了高效,沒有仔細體味、領悟作者的思想內涵。

在日後的閱讀中,我們還是應該養成記筆記、細品味、勤交流的好習慣,提高每本書籍的閱讀效果。

㈣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給書籍預留一定寧靜空間主動閱讀,積極閱讀,帶動周圍同學閱讀,在提高其他方面才能的同時不忘昇華心靈,通過讀書提高修養。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2

【調查目的、結果】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成爲生活中的指路明燈。”新課標對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養成終身自覺閱讀的習慣。爲了瞭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便於針對性地推薦閱讀書目,科學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本學期11月份,對本班學生的課外閱讀作了調查。全班學生人數59人,收回調查表59份。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調查分析】

1、閱讀習慣差:從調查中發現,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我們班學生喜歡讀書的學生大約佔一半,竟然還有2人不喜歡讀書,情況堪憂;自覺讀書的不足班級學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長和老師的督促下閱讀;每天保證一小時閱讀的學生64%,閱讀時間不能保證,各幾乎佔三分之一;尤其是不願意與同學交流閱讀體會者佔多數,僅7人願意與人交流;在閱讀批註、圈畫記錄方面有40%人從不動筆;49.2%學生閱讀時能做到專心致志,3.4%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狀態下閱讀,47.5%學生承認閱讀時比較認真。由此可見,大多學生對科學閱讀方法的掌握不夠,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而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自然無法評估。而從調查表中得知學生迫切希望教師向他們推薦課外閱讀書目,運用課堂時間閱讀課外書籍,講一講閱讀故事,定期讓他們交流閱讀體會。

2.閱讀內容單一:身爲六年級學生,竟然還有17名學生喜歡看卡通小說類書籍,閱讀中外名著者僅佔班級的45.5%。閱讀書目比較直觀、淺顯,欣賞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奧的自然科學書籍,喜歡瀏覽淺顯易懂的卡通小說、童話寓言類書籍,與所在年級不成正比。

【調查反思】

1.家庭因素。從學生的家庭環境來看,他們大部分來自進城打工者家庭,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讀書氛圍,很多學生的父母幾乎每夜都在電視前或者在打牌中度過。家長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閱讀習慣,沒有濃厚的家庭文化環境的薰陶,這一客觀因素造成學生沒有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2.家長盲目指導。由於家長文化的侷限性,客觀上不明確閱讀哪類書籍對孩子有益,對孩子的閱讀指導束手五策。只是抱怨孩子不讀書,貪玩,盲目購買教輔資料逼着孩子閱讀,認爲這就是課外閱讀,歪曲“閱讀”一詞的深刻內涵。甚至盲目認爲:只要孩子把語文書上課文會背了,就是學好了語文。這也是造成學生閱讀內容淺顯書籍的客觀原因。

3.應付閱讀作業。除了以上兩個客觀因素外,與教師的閱讀指導和閱讀興趣的培養有着直接的因果關係。雖然每週一老師都檢查學生上週閱讀的書目和閱讀時間是否保證半小時以上,並由家長簽字證明,但是完成質量普遍不高。學生普遍帶着應付的心理閱讀,加之家長督促不力,閱讀效果可想而知。這是逼迫學生閱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4.理解能力低下。【改進措施】

1.科學引導。充分利用目前運用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一書,課堂上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教會批註、圈點、記錄等閱讀方法,養成默讀、速讀、誦讀等閱讀形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讀書交流。經常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推薦書目,介紹新書,交流心得。每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談天說地或好書推薦,設置班級“讀書檔案表”,做到一課一名句、一日一誦讀、三日一古詩、一週一美文、一週一好書、一週兩習作、一月一交流。每月評選“詩文誦讀大王”“讀書之星”。

3.營造讀書氛圍。每週抽出一節語文課,或利用晨會課,讓學生閱讀自己帶的書籍,或交換書籍閱讀;每天下午到校時,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讀書,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課間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之間自覺交流讀書體會,或教師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故意吸引一羣“小聽衆”,形成良好的學風,調動學生的閱讀慾望。

4.拓寬閱讀量。鼓勵學生相互借閱,對借閱率高的學生予以表彰;督促學生到學校、市、省圖書館借書,鼓勵有條件的同學在網上閱讀。目前班級作文編輯小組成員,已經成立了六(2)班網絡博客,把同學的優秀作文都已發到網上,與同齡人交流,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健康閱讀,交流閱讀心得,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5.推薦書目。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打印之後 人手一份,幫助學生借閱或購買。書名有《唐詩宋詞精選》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餘秋雨的《語文新天地》、王尚文的《新語文讀本》《金拇指》及鄭淵潔童話系列、凡爾納的《神祕島》和《海底兩萬裏》《葉聖陶兒童文學全集》、吳兆基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愛的教育》《老人與海》《電腦帝國》《昆蟲記》《少女的紅髮卡》《吹牛大王歷險記》《魯西西傳》《小王子》《快樂王子集》《苦兒流浪記》《隱身人時間機器》等50本中外現代文學作品。

6.同讀一本書。與學生同讀一本書,有利於爲學生樹立誦讀的榜樣。可以採用“激將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隨時與學生交流閱讀體會,幫扶着學生讀完一本本有價值的書。

7.倡導親子共讀。在家長會上建議家長每天與孩子一同閱讀不少於20分鐘,每週帶孩子逛一次書店,每月瀏覽一本孩子閱讀的書籍,做到經常性地與孩子交流溝通。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做爲一名引領學生閱讀的教師,要“授生以漁”,從而讓學生終生與書爲伴,讓書伴隨着學生健康成長,讓書成爲他們人生中的“指路明燈”。

2007.12

大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範文篇3

學生課外閱讀調查報告

學校:河南理工大學

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專業:財務管理

班級:10-3班

學號:311010040323

姓名:陳前

一:調查前言

(1)調查背景:不言而俞,書籍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食糧,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衆所周知,一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僅限於課本知識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提高我們自身的素養、拓展知識面,增加課外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調查項目:對課外閱讀的感興趣程度、進行課外閱讀的理由、目的等

(3)調查方式: 採用書面問卷調查的方式,隨機對全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4)調查途徑: 首先通過本班同學、朋友、社團中的學長學姐發放一部分調查問卷,但人數不夠而且男女比例不協調,隨後在教學樓下發放調查問卷。

(5)調查範圍:本小區全體學生

二:調查統計與分析

(一)從閱讀興趣上看

大學生的閱讀類型廣泛,有名著,散文,小說,詩歌,自然科學類,專業類讀物等,其中喜歡小說的最多,約佔30%,散文其次,約佔20%。因此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對於小說散文這類讀物最熱衷。

在你是否閱讀過經典文學作品《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水滸傳》、《戰爭與和平》等這個問題上,有約20%的人表示經常讀,有60%的人表示有時讀,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讀,甚至還有2%的人表示從沒讀過。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大學生對於經典文學作品還是不太關注的,這給了我們學生一個警示,作爲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多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這是作爲一個大學生可以也是應該做到的。

(二)從閱讀時間和閱讀量上看

在時間上:30%的學生每天花2小時以上的時間作課外閱讀,60%的學生花1~2小時,10%的學生花3小時,10%的學生花1小時以下的時間。所花時間在兩小時以內的佔總人數的70%,超過兩小時的僅佔30%,說明在課外閱讀上所花的時間還是偏少。因爲大學還是相別於高中的,我們有着很多的課餘時間,從時間上看,我校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

在閱讀量上:65%的學生每月讀3本以上的書,5%的學生每月讀1~2本,25%的學生每月讀少於1本。從閱讀量上暴露的問題更加明顯:在業餘時間很充裕的大學裏出現這種狀況,是不合理的。

(三)從閱讀方式上看

我校60%左右的大學生將到圖書館借閱作爲自己閱讀的主要途徑,找親戚朋友借閱、網上瀏覽等也都是重要的閱讀途徑。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買書熱情不高,僅有2%左右的學生將買書作爲自己閱讀的主要途徑。

在選擇什麼樣的刊物閱讀這一問題上,24%的學生選擇圖書,有17%的學生選擇報紙,有48%的學生選擇雜誌,有10%的學生選擇電子讀物。從這可以看出傳統的紙質讀物還是處於重要地位的,其中雜誌是我校學生選擇最多的讀物,可見,現代媒體對於生活得影響。而有學生選擇電子讀物也可以看出電子類讀物已開始進入我校大學生的生活中。

(四)從閱讀目的上看

對於“你認爲大學期間閱讀重要嗎?”,有87%的同學選擇了“重要”,有12%的同學選擇了“一般”,沒有同學覺得讀書不重要,這一點我們是很值得慶幸的。相當一部分同學還是覺得在大學期間閱讀是相當重要的,因爲衆人皆知,讀書可以豐富每個人的知識,開拓眼界,同時讀書也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對於大學生來說閱讀尤其重要。現在,在大學中,大家可能還是有一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當利用這些空餘的時間來多閱讀一些書籍,因爲等我們畢業工作後,就不會再有特別多時的時間來閱讀,而在那時我們對於閱讀的興趣也不高了,所以,我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把握大學的時光,多讀一些書,爲今後的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從閱讀問題上看

經調查研究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普遍問題是時間緊,忙於學業或其他活動。許多同學忙於學習,時間比較緊迫,沒有空餘的時間讀書,而讀書是一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項目,許多學生因此放棄了閱讀課外書籍,只是研究自己的專業項目。大學裏也有很多社團並舉辦很多的活動,很多大學生精於此,而沒有時間花費在閱讀這方面了。不知道應該讀什麼書也是所有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的普遍問題

三:總體分析

1、 閱讀興趣不足

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沒有太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雖然不能完全說喜歡課外閱讀,但也是興致缺缺的表現,或者說大部分人幾乎沒有課外閱讀的意識,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我們實行的是一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過去十二年的學習生涯被老師和家長們用上課、作業和補課全都佔滿了,自由時間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難培養出課外閱讀的興趣。而現在到了大學,我們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課餘時間由我們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們會選擇盡情地去玩,很難靜下心來去進行閱讀。即使我們的老師或家長這時要求我們多讀些課外書籍增加知識,但這時已很難受控制的我們也聽不進意見,甚至可能會對課外閱讀更加反感。

2、 閱讀類型多樣性,更傾向於休閒娛樂

那些選擇休閒娛樂類報紙雜誌的同學我相信他們應該是處於一種隨便看看的狀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閱讀相關的報紙雜誌,也有可能是出於追隨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資訊,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稱爲閱讀興趣。

除此之外,網絡流行小說也成爲我們課外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學生本來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況是爲我們量身定做的網絡文學呢,一個又一個的小說網站就是最好的證明。女生的言情小說、男生的玄幻小說,除了內容吸引我們外更有着其獨特的優勢,你可以隨自己的興趣隨意得選擇,網絡上無窮無盡的各種書總能找到你所喜歡的,幾分鐘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幾乎不用花多少錢。同時那些很多小說都是連載的,更加吸引人,也讓很多的學生深深的着迷。

3、閱讀方式各種各樣

傳統的紙質閱讀仍是我們的首選,這很令人感到欣慰,畢竟閱讀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圇吞棗地閱讀不會有任何收穫,還不如不讀,除了浪費時間、精力又能得到什麼呢?在我們慢慢翻頁的同時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也是閱讀的趣味之一。

但這個時代畢竟是在進步,網絡、數字化也在快速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手機閱讀和上網閱讀也正在逐漸地替代紙質閱讀,尤其是爲我們學生所接受。特別是手機閱讀,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那使得閱讀變得極其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4、閱讀量不夠

平均每天3小時以下的課外閱讀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是提高自己素質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們有恆心,有毅力,堅持不懈地閱讀,如何只是一時興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怎麼可能有收穫。而第一點中學生們閱讀興趣不夠可能就直接導致了我們的閱讀量遠遠不夠。

四:建議與總結

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課外閱讀原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而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書海無涯,然而同樣良莠不齊。高校需要儘早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學會選擇書籍,形成正確的閱讀原則。

二、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

不少大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不良傾向,如長期沉溺於品位不高的武俠、言情、網絡小說等難以自拔,甚至出現精神不振,不思進取,影響學習的現象,高雅文化已經被擠兌到邊緣,這樣的傾向不得以改善將會最終影響大學生的人格完善。 針對這樣的不良閱讀傾向,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推薦好作品,引導大學生轉移閱讀方向,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欣賞高雅的文學名著,教他們懂得深層次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提高他們的辨析能力、鑑賞水平和審美情趣。必要時候圖書館還可以在借閱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閱讀上進行引導。通過改善大學生的不良閱讀傾向,提高其閱讀品位,可以進而引導大學生提高人生品位,對於自己的未來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三、引導大學生提高閱讀效果,培養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效果是大學生通過讀書活動提高文化素質的關鍵,指導大學生們把所讀的書讀好,提高閱讀效果,對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直接影響閱讀的效益和質量。可以通過等多種方式和手段,有計劃地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控制好閱讀的速度,有層次、有針對性、有個人特色地進行閱讀。如有理論特長的學生可以閱讀內容精深獨到的專著以獲得科學的思維方法以及理論的系統性和邏輯的完整性等知識;而智力較高的學生可閱讀多種參考書加快學習進程或接觸其它學科領域謀求文理相通或理工相結合,以調節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四、合理利用網絡來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能力

當前,網絡已經成爲大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網絡閱讀的影響好比一把雙刃劍,它既爲大學生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拓寬了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又可能造成閱讀興趣的泛化。高校應以培養大學生信息能力和閱讀能力爲宗旨,正確引導大學生讀者的信息意識、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獲取技能以及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方面知識, 引導大學生掌握高效的獲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獻信息獲取手段,並利用網絡來培養其閱讀能力,指導大學生積極利用網絡媒介的優勢,通過網絡閱讀書籍、購買書籍、查詢資料等。

經過調查,我們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有時間可以利用點來看些書,這樣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