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靠谱》读后感作文

1、《马克思靠谱》读后感作文首先可以写《马克思靠谱》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2、其次可以写作者内蒙轩的个人信息以及个人经历;3、接着可以写马克思的个人信息、个人经历以及主要成就;4、最后结尾部分可以写自己得到的收获和感悟。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范文一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听到马克思这个名字当然毫不陌生,他对于社会主义的构想在今天仍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发展。他的伟大不言而喻,可能就是因为这种伟大,我们总是以瞻仰伟人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前段时间,单位给我们推荐了《马克思靠谱》,阅读后,使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朋友般的——马克思。

谁的青春不叛逆,谁的青春不彷徨。马克思也拥有着激情昂扬的青春。看似其貌不扬的小马却将白富美燕妮征服,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潦倒贫困,燕妮作为家中女主人没有因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而愤然离去,反而在马克思背后全力支持,生活中事无巨细,思想上碰撞共鸣。他们的爱情少了些天真浪漫,却在革命考验中温暖燃烧。“其实,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

马克思与恩格斯伟大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让我感动着,从他们的友谊中,让我看到了真正而伟大的友谊。在两位伟人的感情波折中,马克思表现了伟人的真诚坦率和自责精神,而恩格斯则表现了伟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宽宏大度,这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真正密码。伟人宽广的胸怀铸就了伟大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理论成果的辉煌,也成为我们今天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有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德国有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工作”。十七岁的马克思高调宣言自己的终身理想,并高调用之后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承诺,放弃安逸多金的政府工作,义无反顾投身看似虚无缥缈的思想事业,真正做到将他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

马克思说:“没有知识从来也不能帮助任何人”。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即使生活艰难,他也每天去图书馆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和研究。他所积累的知识非常渊博,包括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等各个领域,他也熟识德、法、英三种语言。他之所以能掌握如此多的知识,除了天资聪颖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勤奋拼搏、对知识的忘我追求以及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这种严肃的学习态度、惊人的学习毅力、刻苦的学习精神贯穿他的一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马克思曾说:“我还有这样一个特点:要是隔一个月重看自己的东西,就会感到不满意,于是又得全部改写”。法拉格曾回忆说:“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还未十分确定的事,而且在他尚未彻底研究好一个问题时,他也绝不谈论这个问题。”严谨治学是人类的崇高品质和优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愿在马克思的启迪下,我们可以不断进步,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范文二

我们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是我们心中的不灭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领袖!为我们的哲学世界留下了不灭的焰火!

出身富豪家的他励志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放弃有着丰厚奖励的工作走上了漫长的人生思想的斗争.十七岁就开始要为人类而工作!在导师黑格尔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上哲学思想的巅峰!他曾因为发现抽象和具体的对立如何建立联系而癫狂!怀揣理想的他在青春的路上疯狂的奔跑!即使叛逆,但从未放弃自己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套索!

马克思没有伟大的职业,却用他的哲学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对未来的认知!

他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莫失莫忘,他就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并为之奋斗了一生。他继承导师的唯物辩证法,拯救劳动人民,解放他们!在压迫的道路上,他坚持解放人民,坚持革命!因为压迫,所以反抗。因为无路可退,所以反抗!他的文章就像是武器!他的笔杆子简直就是枪杆子!直击当时的社会黑暗!

他不但思想活跃,而且热心!他关心人民,他努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抨击拜物教,强调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他,是何等的高尚。人类是自私的,而他就是在历史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开拓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意义。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已经麻木,没有看对思想的认知。在马克思的世界里,不短的开拓,不断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地带领劳动人民走向前端才是他的目标!

《共产党宣言》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把他的思想照向了大地。号召全世界的无产阶级站起来做斗争!它影响了全世界,更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的人类。在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带动十四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一定胜利!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方法、规律让它永不退伍!永不过时!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作文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范文三

首先我想谈谈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研究宗教不同,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是我们的信仰。研究宗教不一定非要信仰,或者说为了更客观地研究宗教等问题,为了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置身事外的非信仰状态更理想。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矛盾。研究马克思主义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信仰共产主义;但同时,这种信仰是“我知道我相信”的理性信仰,是建立在前人和自己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不是非理性的盲目迷信。盲目迷信就可能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反而背道而驰。

边阅读,边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但是马克思一生著述太多,卷帙浩繁。有人说如果马克思有什么缺点的话,写得东西太多算是一个缺点。文字多,如何阅读便成为一个问题。地毯式通读当然是全面、也是必要的,并且,一些经典篇目是要反复熟读、精读的。在熟悉经典篇目的基础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专题式阅读,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阅读效率会高些,大脑也处于活跃状态,有所期待会更容易激发灵感、获取有用信息。当然,阅读与发现问题是互动的循环,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将阅读导向深入,很难说先有阅读还是先发现问题,这似乎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

精一点,兼其他。这其实也就是博与专的关系。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具有广博的视野。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这又涉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界定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存在的理解和判断有这样两大类:

第一类是从外延角度,把马克思主义分为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本人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列宁曾经从这个意义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引申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他们创立的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代特征和不同国家国情相结合提出的新理论。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此种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类是从角度,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作出不同的界定。第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世界观体系;第二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第三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第四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第五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应该说,五种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界定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本质,但是任何一种界定都是对另一种界定的否定,都带有片面性,从而也就难以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我个人比较赞同从整体性意义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是一个整体,按照列宁的说法,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而且三个组成部分是一块整钢,将任何一个部分割离出去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尽管人们对列宁的这一说法有一些不同看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内容的确还包含许多丰富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能够一定程度上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

需要指出,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时,其组成部分与涉及的学科是两个问题,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人们立即就会质疑,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还应该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甚至还包括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如此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了无所不包的知识大杂烩,而且潜含着使马克思主义面临被肢解的危险。早在1980年,海尔布隆纳就在其著作中批评说:“从一开始,马克思信徒们的著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把马克思的著作加以可悲的分割,对其作出了种.种相互抵触的解释。而在最近这些年来,这种分割则日益明显,解释也更加分歧,确实很难找到把整体统一起来的因素。”这是由知识论的致思取向所导致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个整体的任何知识论的肢解和折衷都是对其整体性的损害。对于这种整体性,晚年恩格斯在一封通信中指出,“马克思的东西都是互相密切联系着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从中单独抽出来”。

但是,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确实存在学科分立、各自为营的现象,专业划分非常明显。我不想过多谈这个问题,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但我个人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在本专业领域精耕细作的同时,拓宽视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学科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关注一些,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也要读一些。从生理上而言人是杂食动物,精神上也应如此。我个人做得也很不够,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钻理论,联现实。我们常常强调研究学问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马克思主义尤其如此。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马克思早就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们今天重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然要密切联系现实,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其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质,很难将理论与现实分割开。比如,当前热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能说只是理论问题,与现实不相关吗?再比如,现时代,如何理解马克思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概念?是不是像西方学者所说,是马克思创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呢?如果是,承担解放人类的革命主体都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历史观立即就面临被解构的危险;如果不是,又如何根据马克思的文本回应这些挑战和攻击?我认为这些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与现实密切相关。如果通过深度阅读原著,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彻底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靠谱》读后感范文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成立后就一直关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党和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伴随着我党的不断成长、壮大和成熟。早在革命时期我党的优秀理论家艾思奇同志就曾撰写《大众哲学》先河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河,这本为毛泽东同志甚为乐道的理论书籍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民中撒种、生长、开花、结果的新风尚。而后在上世纪80年代,由韩树英同志撰写的《通俗哲学》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浅出地细细道来。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全球化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全球仍显示着其深邃的理论魅力和顽强的理论说服力,特别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马克思的《资本论》更是成为西方国家的“抢手货”,正如德里达所言:这个时代不能没有马克思。也正如吉登斯所言:马克思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马克思何许人也?

他究竟有什么思想竟让世人“竞折腰”?世人如何理解马克思?如何让年轻人亲近这位思想大师?……2016年6月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编著、东方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靠谱》无疑给了这些问题一个很好的解答,这本书竖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旗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形式。

逻辑性。本书以马克思生长的年代为时间主线、以马克思的著作为思想主线,以马克思的流亡之地为地理主线这三大逻辑主线进行编排。从其书中章节标题不难看出,该书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一次“逻辑探险”。本书分为九章,分别从“飞扬吧!青春”、“再见吧!黑格尔”、“马克思的朋友圈”、“破土啦!天才世界观”、“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痛并快乐着”、“马克思是个好医生”、“马克思,靠谱”等,彰显了马克思思想在实践基础、理论基础上的生成逻辑。从马克思上大学时思想迸发到《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困顿到巴黎时期的思想成长再到布鲁塞尔时期的思想进步再到伦敦时期的思想成熟,正是这些逻辑主线将本书给作者鲜明地展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成长过程,从而使该书也富有了严谨的逻辑性。

理论性。本书虽然是一本理论普及读物,尤其是写给90后的,然而本书却不失其严谨的理论性,本书“以马解马”,无论是阐释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还是在论述“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等,本书都是原原本本地用马克思的思想语言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流派,出现了误解甚至歪曲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声音,本书立足于深刻的理论性这一基点,无论是在马克思的思想成长期还是思想成熟期,都是力求用马克思来解读马克思思想,从“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异化劳动”、“人的本质”、“意识形态”到“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再到“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书恰到好处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统一在本书中,某种程度上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体现了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蕴,通过充分论证,本书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的理论说服力。

历史性。本书在引用和论证其理论的同时,还体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性。历史性在本书主要通过:理论的历史背景生成和历史的逻辑表述,这两大线索来体现。关于理论的历史背景生成:本书在论述任何一个理论时都是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探寻,如本书在论述国家、法与市民社会关系时,将时间轴拉回到19世纪40年代初的普鲁士政府时的社会管理,通过详细分析和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使读者思考马克思理论的成长过程。关于历史的逻辑表述:本书通过时间线索将马克思的一生进行了长焦式叙说,或通过娓娓动听的小故事来讲述其成长、或通过其他人的“旁白”来描述其过程,本书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这样两种历史表达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思想成长史进行了厚重概览。

趣味性。趣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了丰富多彩的“时髦词汇”、“诗词歌赋”、网络流行语、俏皮话等,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二是还介绍了关于马克思的一些趣味小故事,使马克思以一种立体化、常人化的姿态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倍感亲切。关于使用“时髦词汇”,书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在写马克思的大学生活时,使用“只思不读,走火入魔;又思又读,立地成佛”这样的语言俏皮地展现了马克思大学时思想的波澜。在介绍黑格尔时使用了“处女座”星座用语将其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还如在介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的概念,使用“这是什么鬼?”这样俏皮的语言使年轻读者尤其是90后增添了“亲切感”,还如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期对他影响深远的两个学派组织,作者使用了“两个微信群”这样时髦性词汇使年轻读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还如介绍马克思与燕妮爱情故事用“黑矮富平”和“白富美贵”等词汇,无疑使年轻读者颇感熟悉,增添了年轻读者的阅读兴趣,类似这样的例子实在丰富,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在揭示其“晦涩”理论的同时使用这些时髦词汇无疑会带来“丝丝微风”之感,增色颇多。关于趣味故事,书中写了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故事,本书用“度蜜月”这种具有时代感的词汇来讲述了马克思与燕妮的伟大爱情,而趣味故事不单纯是讲故事,而是在故事中透露出一些“深沉”的东西;还如在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通过类似“俏皮”语言讲述,更是让读者看到了恩格斯的伟大和两人之间的伟大友谊;还介绍了大英博物馆脚印的故事反映出马克思治学之勤奋;此外本书还针对性地批判了“传说中的马克思故事”如马克思大学时是撒旦教徒、马克思就读的是“野鸡大学”、马克思有私生子等,本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分别予以驳斥和否定,还原了马克思高贵的品格。此外,本书还通过讲述马克思作为“平常人”的生活场景,还原了马克思为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解放而“穷困潦倒”的一生,使读者感人泪下,令人对马克思极其伟大高贵的人格而肃然起敬。

时代性。本书在立足浓厚的历史和严谨的理论基础上,直指当前时代,使读者在阅读此书时经常有“历史穿越之感”,同时通过直指当下,使本书作为一本理论书籍又很接地气。如在介绍马克思中学毕业作文时,联系到了当前青年人的成长,并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题进行了论述,还援引了杨绛先生“你就是想的太多而读书太少”这样的名人时代话语。还如在论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哲学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时引用了习近平同志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的故事,使年轻读者在这种“穿越”中感受到青年人作为时代的先锋理应做出自己的一份奉献,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担当。在讲述经济危机理论时,通过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危机“倒牛奶”事件和2015年我国部分地区奶农减产“倒奶”事件的对比,深刻阐述了两个事件的本质不同,使读者在这种时代对比中感受到马克思理论的说服力。如在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时,针对当下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如形形色色的对英雄人物的“污化”,本书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并郑重地用一节“真实的历史碎片不等于真正的历史”给予充分论证。

创新性。本书大胆采用新颖的写作模式来进行理论的普及宣传,通过富有时代感的词汇、俏皮感的表述、诙谐感的故事、时髦感的语言、通俗感的表达,还原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场景,使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将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称之为“武林秘籍”,将黑格尔称之为“师父”,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称之为“两把手术刀”,将马克思称之为“大夫”,将其《资本论》称之为“药方”,如此等等,生灵活现地将一个作为思想伟人的马克思、将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将一个伟大战士的马克思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拍案叫绝。另外,通过时代对比、案例出场、正反表述等多种撰写手法,将本书的理论表述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还如在书中介绍意识形态理论,通过火爆一时的电影如《疯狂原始人》《疯狂动物城》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切入,阐释西方意识形态输出。正是这些丰富多姿的创新性表述,让读者尤其是90后年轻读者增添了阅读欲望和热情。

严谨性。本书虽然使用了新颖、创新的写作手法,然而作为理论普及书籍,其实质还是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新颖不等于戏说,正如书的封皮所写到的“不戏说”,在一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书籍为了“夺人耳目”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市场,于是在描写伟人之类的书籍时纷纷打出“戏说”之牌。正如当今有些历史题材剧,在歪曲历史、戏说历史中丧失了其应有的本分。本书在深入浅出地讲述马克思及其思想中,使用了丰富的新颖的词语和表述,然而由于其科学的理论表达、真实的历史还原、辩证的对比分析,却使本书不失其严谨性,也正是本书之严谨的理论表达,使本书实质上仍为理论读物,例如在介绍“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时,书中使用“笔杆子”和“枪杆子”做比喻使读者一目了然,然而又通过原著原文、时代论证等方式,使这种“俏皮新颖”的表述建立在严谨的理论表述中。

国际性。本书视野开阔、视通万里,在进行一个理论表述时将其理论建立在国际大背景、大环境中。如在介绍意识形态时,通过对美国富含意识形态元素的好莱坞影片进行国际性描述。还如在讲《共产党宣言》时,通过国际知名学者如詹姆逊、德里达、吉登斯、斯蒂格利茨等的话语和“出场”来论证马克思及思想的伟大。还如在讲《资本论》及经济危机理论时,通过对俄罗斯、拉美国家新自由主义“成绩单”佐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当今的生命力,并有力地驳斥了新自由主义的“万能论”。还如在讲述《法兰西内战》及无产阶级专政时,通过对西方国家民主“真实现状”的描述,资本游说合法化、民粹政治泛滥化等,使读者真实地了解了“美式民主”的本质,并通过反例如拉美国家“民主化”进程、菲律宾“民主化”浪潮、印度“民主化”折腾、伊拉克“民主化”混乱等国际现状,真实地反映了“美式民主”的现状,有力驳斥了“美式民主万能论”的主张。尤其是通过对苏联解体这段国际共运史的介绍,让读者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信心,从这段沉痛教训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可贵,也正是在这种.种国际对比中,让读者强强了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本书使用“风景这边独好”形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本书通过丰富多彩、新颖活泼、严谨细致的表述,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马克思、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感染力的马克思主义,本书的出版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很好地用,

当前全党上下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思想,理解学好马克思主义无疑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