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玉環如何保存

新鮮玉環如何保存

1、勿與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後很容易破裂,有時肉眼雖看不出裂紋,但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生了暗裂紋,天長日久就會顯露出來,大大損害其完美性和收藏價值。

2、儘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着於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淨。

3.玉石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碰傷。

4、避免與香水、化學藥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後,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豔色度。尤其是白玉-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帶之後要用柔弱的布擦淨。

5、勿置陽光長期直射。玉器陽光暴曬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可用茶水養玉,養玉的方式和養茶寵的方法相似,例如:綠茶養出的玉石光潤、紅茶養出的玉石紅豔、茯茶養出的玉石有對身體有益的益生菌、養出的玉石不易碎裂等。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新鮮的魷魚可先裝入保鮮袋並密封袋口,再放入冰箱冷凍,一般可以保存1年左右。若是保存幹魷魚,則可以用保鮮袋裝好魷魚並密封袋口,再把魷魚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通常可以保存15~20天左右。

1、冷凍保存

新鮮的魷魚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層保存。將魷魚裝入保鮮袋並密封袋口後,再把魷魚放入冷凍層,一般可以將魷魚保存一年左右。

2、置陰保存

如果是保存幹魷魚,也可以用保鮮袋裝好魷魚並密封袋口,之後將魷魚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通常可以將幹魷魚保存15~20天左右。

3、冷藏保存

若魷魚已經做熟,也可以先用保鮮袋包裹好,再放入冰箱冷藏層保存,最多可以保存2天,因此做熟的魷魚要儘快食用完。

新鮮的魷魚可先裝入保鮮袋並密封袋口,再放入冰箱冷凍,一般可以保存1年左右。若是保存幹魷魚,則可以用保鮮袋裝好魷魚並密封袋口,再把魷魚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通常可以保存15~20天左右。

1、冷凍保存

新鮮的魷魚可以放入冰箱冷凍層保存。將魷魚裝入保鮮袋並密封袋口後,再把魷魚放入冷凍層,一般可以將魷魚保存一年左右。

2、置陰保存

如果是保存幹魷魚,也可以用保鮮袋裝好魷魚並密封袋口,之後將魷魚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保存,通常可以將幹魷魚保存15~20天左右。

3、冷藏保存

若魷魚已經做熟,也可以先用保鮮袋包裹好,再放入冰箱冷藏層保存,最多可以保存2天,因此做熟的魷魚要儘快食用完。

1、勿與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後很容易破裂,有時肉眼雖看不出裂紋,但玉表層內的分子結構已受損壞,產生了暗裂紋,天長日久就會顯露出來,大大損害其完美性和收藏價值。

2、儘可能避免沾染灰塵、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塵,宜用軟毛刷清潔;若有污垢或油漬等附着於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淨。

3.玉石佩掛件不用時要放妥,最好放進首飾袋或首飾盒內,以免碰傷。

4、避免與香水、化學藥劑、肥皂或人體汗液接觸。因為玉器接觸太多的汗液後,即會受到侵蝕,使外層受損,影響本來的鮮豔色度。尤其是白玉-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帶之後要用柔弱的布擦淨。

5、勿置陽光長期直射。玉器陽光暴曬遇熱膨脹,分子體積增大,會影響玉質,因此更忌接近熱源。

6、可用茶水養玉,養玉的方式和養茶寵的方法相似,例如:綠茶養出的玉石光潤、紅茶養出的玉石紅豔、茯茶養出的玉石有對身體有益的益生菌、養出的玉石不易碎裂等。

血蛤當天不吃如何保存?

血蛤沒煮的話,可以在臉盆裏倒點水,然後把血蛤放在臉盆裏就可以了,當然放在冰箱的話,只能放在保鮮區域,不過不能放置太久。

初上水的血蛤,從海灘泥土中捕撈的,外殼塗滿濕污泥,從沙灘捕撈的,也有濕沙沾殼。新鮮血蛤的蛤雙殼往往自動開放,用手撥動它則雙殼立即閉合。

如外殼泥沙已乾結,説明捕撈的時間較長。不新鮮的血蛤,燙熟後血水不紅,味不鮮美,有的有異味。如在一盆血蛤中,發現有少量有異味、臭味的血蛤,説明整盆血蛤不是新鮮的。

食用價值:

血蚶的確有化痰、治胃酸過多之效,還能解酒。《本草綱目》也道:血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補血外,還可以潤五臟、健胃、清熱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熱咳嗽、胸脅疼痛、痰中帶血等”。

早先年,路橋女人坐月子,時興吃血蚶,説是能補血。玉環人視血蚶與血蚶酒為滋補佳品,將血蚶放進滾熱的黃酒裏,稍一燙,血蚶就有六七分熟,就可食用。

吃了血蚶,黃酒也要一飲而盡。六七分熟的血蚶味最佳,掰開後血汁橫流,若燙的時間太長,血蚶殼全張開,殼裏的血都流光了,肉縮成一小結,蒼黃乾癟,老澀難嚼,寡淡少味。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血蛤

楊玉環那麼胖,到了夏天是如何避暑的呢?

古代一般避暑的方式就是拿一把扇子要麼就是躲在樹蔭底下,最直接和粗暴的方法就是直接拿一盆涼水或者直接浸泡在泉水裏面,但是楊貴妃自然是看不上這種做法的,所以説她的避暑方式是比較奢侈的,並且唐玄宗當出可以説是費盡了心思讓楊玉環不那麼熱,下面是楊玉環主要的幾種避暑方式。第一種就是冰了,其實在古代冰在夏天還是存在的,只不過是一般人沒有辦法見到而已,一般只有像古代帝王之家才有可能會在夏天使用到冰來避暑,他們是把冬天的冰取了出來然後放在地下的冰窖當中保存到夏天使用,冰肯定是消暑的利器所以説楊玉環肯定是離不開冰,唐玄宗準備的冰塊數量也是非常多的。第二種就是唐玄宗曾經還專門給楊玉還修建了一座宮殿專門用於避暑,這在當時可以算得上一個奇蹟了,根據歷史記載這座宮殿內涵機關十分巧妙,通過一些機械原理把一些涼水送到宮殿的上面,然後再自然流下這樣這個宮殿就形成了很多人造水簾所以説肯定有避暑的作用。最後一種就是楊玉環身上的衣服都有講究,可以説唐玄宗為了讓楊玉環避暑真的是費勁了心思,在當時楊玉環曾經穿的衣服種類被稱為“輕紗”,種衣服是唐玄宗專門兒讓當時宮內的裁縫為楊玉環設計的。一件衣服的整體質量也就幾兩重,穿在身上就像披了一層紗一樣,在古代這一件衣服可以説是相當的輕了,並且這件衣服最大的特點就是特別的透氣保證楊玉環不會出汗。

我的家鄉 玉環

玉環、玉環!

祖國東南沿海一個不知名的小縣,

名不見經傳,

近年來卻有了長足的發展,

光輝業績令世人注目,

像一顆耀眼的新星,

在祖國的東南沿海一閃、一閃......

從一個靠天吃飯的小山窩裏一點一點奮鬥,

從一個靠織網捕撈為生的漁村慢慢發展。

現在人均收入萬元以上,

又從十年前的“百強”榮升為“三十強縣”。

現在的玉環百萬富翁隨處可見,

億元的收入也並非天方夜譚......

這一切一切離不開玉環人艱苦奮鬥,世代相傳......

這一切一切離不開外來建設者們加班加點、出力流汗......

隆隆的機器聲,換來的是一張張外來的產品訂單......

不斷上升的樓層,伴隨而來的還有

銀行裏存款數字的翻番......

玉環的山美、水美,空氣新鮮,

玉環的人更勤勞,地也不懶。

你瞧一瞧,那火紅的山柿,

就像玉環人那一張張充滿豐收喜悦的笑臉。

你看一看,那黃澄澄的文旦,

好似一枚枚足球,使玉環人一步步跨上世界體壇......

坎門、楚門、大麥嶼,風景優美,

吸引更多的外賓參觀、遊覽。

普清、裏黃、黃門,這些温馨的港灣,

白帆點點、打漁船一片......

玉環、玉環,物華天寶、凱歌不斷。

玉環、玉環,人傑地靈、人能勝天。

玉環、玉環,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啊,閃耀在祖國的東南......

玉環、玉環,像一枚聆聽寶島聲音的耳環,連接着海峽兩岸......

玉環、玉環,祖國從這裏與世界接軌。

玉環、玉環,中華騰飛的巨輪,從這裏啟航、揚帆......

玉環坎門東沙漁村旅遊攻略

玉環坎門東沙漁村是東海邊上的一個古代小漁村,這裏擁有悠久的捕魚文化歷史,小鎮的建築物和海洋息息相關,極具地方特色,而且這裏自然環境保護很好,是一個休閒度假的好地方,下面給大家分享玉環坎門東沙漁村旅遊攻略。

深深的秋日裏,院中一缸殘荷徹底枯黃。週末的午後,故作悲秋時,好友相邀。説往東沙走走。早就聽聞東沙的幽逸古樸,閒雲落影,那是坎門一個古老深邃的漁村。於是欣然前往。

玉環坎門東沙漁村旅遊玩法推薦:

自從坎門東沙漁村成為浙江省第一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後,大家對東沙的興致根本停不下來,一逢週末或好天氣就要被朋友圈裏的東沙照片刷屏,各種人羣從各種角度解讀東沙,感受東沙風情。東沙的歷史對我這個非坎門土著來説實在不甚了了,只能以“去東沙的時候我該怎麼玩”這個角度來向一些還沒去過東沙,或者去過東沙但覺得東沙沒什麼玩頭的人分享一下心得。

去東沙的時候該怎麼玩?首先需要帶一顆善於探索的好奇心和沒有邊際的想象力出發。

親子游你該怎麼玩?

對親子游來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孩子拍照,照顧孩子的行動以及圍着孩子團團轉。走進東沙漁村最直觀的感受是“山路啊你為何這麼高”,小編帶着一個2歲不到的小朋友就享受了一遍“爬山腿抽筋、下山手斷掉”的感受,所以帶娃出去的標配中一定要有男性一枚,不然就等着明天起來腰痠背疼吧。

對孩子們來説,東沙漁村最吸引他們的不是那些石階、舊屋,那些滋生於內心的小情小調跟他們有什麼關係呢?他們喜歡的是純粹的石頭、生長於屋前院後的小樹小草,甚至包括地上的一片落葉,都會讓他們驚喜半天——源於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他們喜歡沿着石階爬上爬下,為牆上那些色彩豔麗的漁民畫叫好,那些鑲嵌在牆壁上的海星、貝殼,都有一一伸手觸摸甚至挖下來的衝動,世界已於他們面前掀開美麗的一幕,就等他們進去探索了。

東沙山頂那條黑洞洞的防空洞就不要帶他們進去了,陰涼潮濕不説,還很容易給小朋友純潔的內心留下陰影,可以從花粉宮這邊繞過去,帶他們去普安燈塔平台去看看,遠眺這無邊無際的大海,能給孩子們心中刻上關於海的最真實印象:遠處風平浪靜、波光粼粼,船開過處掀起了一陣波浪

文藝青年你該怎麼玩?

文藝青年歡樂多,其實對文藝青年來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玩法,小編要提供的就是其中一種——帶着隨時要在這拍電影的想法來玩。對出生在平原的人來説,這種依山而建高低起伏的民居是不能想象的,所以對於重慶這座山城,很多人嘖嘖稱讚,甚至為它寫下了重慶山城觀光地圖。但是對玉環人來説,這種房子不是很常見嗎?住在山上,隨時就可以在自家門口看到別人陽台上曬着什麼,甚至如果你玩酷跑,還能隨時跑上這麼一圈。

東沙漁村就是這麼個地方,拾階而上,你會經過別人家的屋頂,無需輕功就能飛檐走壁,只是要小心老舊的屋檐承受不了你那百十斤的體重,還是用“腦補”的吧——少年你身懷絕技,長年在漁港口隱姓埋名卸貨度日,其實你背後的身份是承包了這個漁港的主人,默默要守護漁港和這片漁村的人們,突然有天外星人降臨在了漁港,你為了自己的承包地發誓要拯救世界,你和外星人在石階上追逐在屋頂跳躍,最後驚豔一劍洞穿了外星人的星艦。這下科幻和玄幻元素都有了,你邊走邊想着將東沙的風貌全都打包進了自己的故事裏,不知不覺中露出了一絲滿足的笑容。這腦內的種種大戰是外人所不能瞭解的,你可以獨享這份海邊小漁村帶給你的快樂,而且絕對與眾不同。

小資青年你該怎麼玩?

小編可以預言這裏會成為最新的婚紗照拍攝場地,所以就趁影樓大軍們尚未殺來,讓大眾盡情享受在這裏拍攝原汁原味小清新照片的感受吧。別再説什麼西塘、烏鎮,江南水鄉能和我們大漁村比嗎?無非是石階兩邊少了“張三瘋奶茶店”、“喵小姐的店”之類的店招,沒有從大淘寶和義烏商城批發來的雜貨風小店,而是非常接地氣的開了沿街小賣鋪,賣茶葉蛋、冰淇淋和礦泉水之類,以及應該被星巴克咖啡佔據的地方開了一間“出租燒烤用品”的店。但是這些商業元素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那些小清新該有的東西東沙一樣不缺啊。古樸自然隨便一拍都有滄桑味兒的老屋我們這裏有,斑駁迷離的光影映照到小巷的朦朧美我們這兒也有,更別説在老屋門口日常抽根煙都很有範兒的大叔,你這麼帥你隔壁鄰居知道嗎?來吧把相機舉起來,謀殺你的內存條吧,回來再把那些煞風景的綠色紅色垃圾桶給PS掉,這樣才是東沙漁村的正確玩法啊。

文藝青年你該怎麼玩?

在小編的朋友中間有很多文藝青年,在東沙還沒有被開發時,他們就已經租了一間房子在此地感受腥味海風了。對他們來説,東沙漁村的開發有欣喜也有一絲遺憾——就是原本獨守的美麗和寧靜已經被四處趕來的遊客們給驚擾了,他們小眾的收藏已經成為大眾的目的地,不少人選擇去了另外的地方找清靜,當然也有不少人還是會隨時回來轉轉。

喵喵就是其中一位文藝小青年,她原本在村裏租了一間房子,超便宜,一月就一二百元,可以跟房東搭夥,還可以逗貓遛狗,真是不知世間光陰流逝。不過最近每逢週末她就從東沙逃離了,遊人的腳步聲聲聲入耳,真是坐也坐不住。

不過她提供了幾種她的玩法,以饗還沒來過東沙的文藝青年們。

一是騎自行車環島遊,目前沒有租用自行車的,不過很多文藝青年們都成了騎行族,方便的話就從玉環騎過來吧,一路騎到東沙,感受下海洋的氣息,尤其是環島公路這段騎行非常舒適,景色也很美。

二是到普安燈塔平台上露營看日出,最好是晚上來,東沙一切都變得靜悄悄,帶上帳篷和一本書,或者幾個朋友,就可以睡在平台上,早晨看一輪紅日躍出海面,在清醒中感受黑夜如何轉變成為白天,那種時光的更迭與變幻,更加讓你着迷。當然,這個時候一定要記得跳起來歡呼一下,不然怎麼能表達內心的激動呢?

東沙漁村應該還有其他很多玩法,而且沒有標準答案。景點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是很私人的,只要它能夠給你帶來不虛此行的感覺,那就足夠了。

玉環坎門東沙漁村旅遊遊記攻略:

五位友人,驅車經雙港路,穿過渝匯隧道、趙三王隧道,不到一刻鐘,出了鷹東隧道,眼前水闊天長,一條蜿蜒的環海公路沿着海岸緩緩伸向前方。海岸邊的沿路護欄上,齊齊地曬着一排排魚鯗。按下車窗,魚腥味瀰漫,那是我們海邊人最熟悉的“海的味道”。

公路的盡頭,好友琴指着一張落地巨幅廣告“海上布達拉宮——東沙”説,這便是東沙社區。是我縣唯一一個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正在投入巨資對古建築、古村道、民俗文化進行保護。所以我更喜歡,東沙漁村的名字。

我們幾個是頭次,琴是坎門街道派駐東沙協助保護工作的,對這裏熟悉些,開始追溯起漁村那經歷歲月風雨遠去的歷史:清康熙年間,福建崇武以及温州一帶的百姓,陸續遷移到這裏生活安居,逐漸形成東沙村。村子三面環海,東瀕東海,與雞山、大鹿等島嶼隔海相望,南與南排山島隔海相鄰,遠眺洞頭島,西北與應區依山連接,便有了獨特的自然風光。

從下往上舉目望去,這裏的建築羣落整體依山而築,隨山勢而上,錯落有致。單體建築多以石牆青瓦為主,琴説敦厚的牆壁既能阻擋颱風也達到了夏季隔熱冬季保温的效果。建築風格不僅涵蓋浙南沿海風格與閩南風格,還洋溢着東南亞一帶山海建築的異國情調。在藍天碧海的映襯下,氣勢壯觀,儼然一座“海上的布達拉宮”。

一條石徑依山勢彎彎而上,伸向山頭。兩旁民居,大都還是時的舊屋,傍山而造,有工匠正在對古建築進行修繕。狹長的石板階,飄蕩着遠去的聲音。温婉的秋陽下,我們走走,停停,不時拍下小照,靜靜地遊蕩。

顧盼間,雖有不少現在的房子夾雜其間,但老漁村陳舊的木格窗,流離的紅漆門,古樸氣息依舊濃厚,如影隨行。物是人非,滄桑在變,東沙的過往仍依稀可現。

古村道

太陽已偏西,我們的影子被夕陽拉得長長的。不時,有小貓小狗被陌生人的腳步驚到,慌忙跑走。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映襯着屋檐和樹影,支離破碎,恍恍惚惚。

忽聽身後有沉重喘息聲,轉頭,看到一隊騾子,正馱着石塊,吃力地邁步。據説山頂工程所需之物,全靠這些騾子隊馱上去,是東沙建設的功臣。我們駐足觀望,不禁想起林海音童年時在北京城南看到的駱駝隊,還有那篇小學裏的課文《冬陽·童年·駱駝隊》。給天真無邪的小英子留下多少美好的念想。

沿階上去,悠閒的老漁民,坐在一條條長板凳上,或打盹,或下棋,掐着煙捲。雖不熟識,卻用洪亮的閩南口音與來往行人打着招呼。漏窗的花格里時有傳出女人們的笑聲。置身於此,盡是寧謐和古樸,忘卻了世事的紛擾和喧囂。石階高了,階下便是屋頂。石牆青瓦,沉現眼底。溜滑的青苔長滿老房的外牆,蛛網飄搖,別有風情。屋屋相連,小道上,院落裏,長滿花草。最引人的是,紫玫色和硃紅色的三角梅。引得我們在花下花旁連連留影,留戀不捨。儘管秋景短暫,秋風起,秋葉落,秋花殘,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但三角梅依舊頻頻綻放。不禁默然望之,嘴角含笑為這清冷秋色,平添嬌楚與嫵媚。

收三角梅

石牆瓦房

殘牆舊屋

拾級而上,右邊山坎裏一個古井公園正建,古井公園緣於村裏的一口古井來命名。這口古井是東沙最古老的水井,早年乾旱嚴重的時節,全村唯獨這口古井泉水不斷,為村民帶來清泉。而今,這口清幽古井,仍時有人來取水。井旁除了我們,還有遊客三五,小販一個。

古井一角

收古井上去,是一片相對平緩的小村落,七八幢古民宅錯落於此,中間小石路相連。房前屋後種着兒時熟悉的梨樹、柚樹、桃樹、琵琶樹。樹下不時有母雞成羣覓食,搖擺着走來走去。古樸的村莊澄澈而親切。琴説,這裏今後將規劃成一個“民宿區”,可為那些渴望背棄城市躁動的人們營造一個安逸的落腳點。而那時的我們,也可在這裏把茶言歡。

規劃中的民宿區

穿過“民宿區”,便到東沙山頭。兩旁挨挨擠擠的古居不再,豁然開朗。平坦處,有兩排矮房。一看,像是小學校舍,一問,果真是。上前細看,木門上的鐵鎖鏽跡斑斑,見證着漁村歲月流轉。門框上隱約可見模糊的五角星,教室裏的黑板也保存完好。駐足於此,眼前彷彿浮現漁村的孩子們快活地讀書嬉戲。聽説,學校原是解放玉環時期的部隊營房,是為解放玉環沿海島嶼(大鹿島,雞山等島嶼)而建,1951年有一個連部隊曾駐紮。歲月如梭,曾經的一幕幕,到今日,也只是遙想罷了。琴説以後這裏將規劃為紅色海防文化展示和公共藝術創作中心。

原小學校舍

營房修復效果圖

繞過小學,小徑通幽處,有一個防空洞,一個地道,入口兩側寫着“下定決心

不怕犧牲”字樣,聽説是當年抗戰留下的彈藥庫遺蹟。黑漆漆的通道有幾十米長,沒有燈光,一行人在通道里手拉手,蹣跚前行,團結互助的重要性盡在不言中。可見設計者另有一番心思在此中!

抗戰地道

走出通道,撲面而來的海風,眼前盡現浩瀚的大海。面朝大海處,是雞山和大鹿等諸島,依稀可見島上的白房,及停靠在碼頭邊的漁船。轉過身,就是剛才上來的東沙碼頭,黃昏紅霞盡染,海面波光粼粼,咫尺隔海,便是南排山,兩兩相望。

此時,秋風颼颼,海面徐來,頓感涼意。不意間,見遠處秋風裏的憔悴搖曳。如此花草私語,才可以不辜負人間風月。都説晚秋的天氣多好,漫步東沙,此時此景此情,真真愜意得不知所以。

又忽聽海鳥嘶鳴劃過,空寥悠遠。秋山晚照,壯闊遼遠。好友起詩興,吟道“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我倒想起“一半秋山帶夕陽”。在這個濃濃的深秋,我們一起悠遊漁村。

嬉戲的海鳥

沿古道前行,右邊是一座耀眼的紅色寺廟,門框上雕琢“花粉宮”。寺廟雖小,卻精緻,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粉花宮在山頂之上,俯看遠近的船隻,可保漁民出海打漁平安歸來。走進廟裏,有婦人在燃香,作揖,下跪,念念有辭。看着繚繞的香火,我們走出廟門。

花粉宮

寺廟正門前是一個在建的露天廣場,建成後能容納百餘人在此紮營、聚會、聯歡。左前方,望海亭佇立海邊,有長廊連接,白色大理石欄杆,大柱子上有威嚴的獅子鎮守東沙這片海域,任潮起潮落,海風滌盪。

望海亭

花粉宮後面盡頭,惟見端莊的普安燈塔。史料記載,二年,東沙人史火順在山頭小屋用桅燈為往來船隻發送信號。1925年,釣艚人支鴻基在此處建普安燈塔,由專人管理。建國後,燈塔一度被重修,擴建。普安燈塔是東沙的標專性建築物,也是東沙人的驕傲。塔上“環海明珠”映刻着它的歷史與使命。

我們走到燈塔近處,背靠燈塔,遠眺東海,無比縹緲。一時間,多少春風秋月的詩情,紛紛揚揚。

普安燈塔靜默,憑海臨風。它是遠離家鄉的學子和外出工作的東沙人悠遠的思念。在這或喜或悲的歲月裏,燈塔依舊,淡定平和。

普安燈塔

燈塔下,懸崖峭壁,山花爛漫,工人正在修切一條古道,直達海岸,岸邊礁石橫生,美不勝收。海浪拍擊,激起一聲一聲的吼聲。還有人在海釣、撿螺、放籠抓蟹,我們也加入了撿螺的隊伍,收穫頗多。

楊玉環命喪馬嵬驛的故事是怎樣的?

      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人,出生地為四川成都。楊貴妃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羣。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其父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楊玉環十歲左右時,其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後來又遷往洛陽。她十七歲時,武惠妃洛陽選壽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善歌舞,並善彈琵琶。

      當時,唐玄宗對死去的武惠妃念念不忘,後宮幾千女子他一個也看不上。有人對玄宗説,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的美貌傾國傾城。唐玄宗見到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玄宗讓楊妃稱是皇帝之意,請求做女道士,號“太真”,然後偷偷接到宮中。太真體態豐滿,容貌嬌豔,通曉音律,生性機警,很懂得逢迎玄宗的心意。不到一年,便如武惠妃一樣受玄宗的寵愛。宮中都稱她為“娘子”,禮儀與皇后相同。745年八月,玄宗正式冊封楊太真為貴妃,賜她父兄輩很高的官職。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入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

      楊貴妃每次騎馬,高力士都為她拿馬鞭牽轡頭,專門為楊貴妃織繡衣服的工匠多達七百人,朝廷內外爭着進獻器物、衣服和珍寶。楊貴妃喜歡吃新鮮荔枝,玄宗便下令嶺南每年用驛馬飛奔送來,到了長安,荔枝顏色味道都還沒變。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後人有詩云“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以荔枝又稱“妃子笑”。746年,楊貴妃因為嫉妒潑悍,對玄宗無禮。玄宗大為惱怒,便把她送回她哥哥楊銛家裏。結果一整天,玄宗都悶悶不樂,到了中午,也不吃飯,左右侍從屢屢被鞭笞捶打。

      高力士想試探玄宗的心意,就請求把貴妃院中儲備的器物送給貴妃,總共裝了一百多車,玄宗又把自己吃的食物賜給貴妃。到了晚上,高力士跪下請求迎接貴妃回來,正合玄宗心意,於是打開宮門讓貴妃入宮。從此以後玄宗更加寵愛楊貴妃,後宮無人能比。750年二月,楊貴妃又一次違背了玄宗的心意,被送回楊家。户部郎中吉温讓宦官對玄宗説:“婦道人家見識短淺,違背聖上的心意,陛下又何必吝嗇宮中一席之地,不讓她死在宮裏,而一定要讓她在宮外受辱呢?”玄宗就派宦官把自己吃的飯賜給貴妃。楊貴妃哭着對宦官説:“妾罪該萬死,有幸陛下不殺我,讓我回家。現在要永遠離開宮闕。金玉珍寶,都是陛下賞賜的,不值得獻給陛下,而頭髮是父母給我的,斗膽獻給陛下,表達臣妾的一片真心。”於是剪下一束頭髮獻給玄宗。玄宗馬上派高力士把她接回宮中,從此對她更加寵愛。

      正當李隆基和楊貴妃盡情享樂的時候,邊將安祿山發動了叛亂,叛軍很快攻佔了長安。玄宗與楊貴妃姐妹、皇子、妃子、公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以及親信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發,逃往四川。其他人玄宗一概棄之不顧。到達馬嵬驛,將士們飢餓疲勞,憤怒不已。禁軍將領陳玄禮認為災禍是由楊國忠造成的,想殺了他,便讓東宮宦官李輔國告訴太子李亨,太子遲疑不決。恰好有吐蕃的二十幾名使者攔住楊國忠的馬,向他抱怨沒有食物。楊國忠還沒來得及回答,士兵們便大聲喊道:“楊國忠與胡人謀反!”有人用箭射他,射中了馬鞍。

     士兵們在馬嵬驛西門裏追上了楊國忠,把他殺了,肢解了屍體,把首級掛在矛上,插在西門外示眾。後又殺了他的兒子户部侍郎楊暄與韓國夫人、秦國夫人。御史大夫魏方進説:“你們怎麼敢殺宰相?”士兵們把他也殺了。韋見素聽到外面混亂,跑出去看,被士兵打得頭破血流。眾人都説:“不要傷了韋相公。”這才免去一死。士兵們又包圍了驛站。玄宗聽到喧譁聲,問外面發生了什麼事,左右侍從回答説楊國忠謀反。玄宗走出驛門,慰勞士兵,讓他們撤走,士兵們拒不聽從。玄宗讓高力士問他們,陳玄禮回答説:“楊國忠謀反,楊貴妃不應該繼續侍奉陛下,希望陛下割愛,把貴妃正法以壓眾怒。”玄宗説:“我自己會處理。”走入驛門,拄枴杖,垂着腦袋呆站在那兒。

      過了很久,京兆司錄參軍韋諤上前説:“如今眾怒難犯,希望陛下快作決斷!”跪下叩頭,血流滿面。玄宗説:“楊貴妃一直住在禁宮裏,怎麼與楊國忠謀反呢?”高力士知道不殺楊貴妃,不能平息兵士的憤怒,就説:“貴妃是沒有罪,但是將士們殺了楊國忠,如果留着貴妃,將士哪會心安。希望陛下慎重考慮,將士心安,陛下也安全了。”唐玄宗為了保自己的命,無奈之下便命高力士賜楊貴妃自盡。最後楊貴妃被勒死在驛館佛堂前的梨樹下,死時三十八歲。

    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不過問朝廷,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温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眾將士發泄憤怒的替罪羔羊。

楊貴妃是什麼時候入宮的?安史之亂又在什麼時候?

1、楊貴妃是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入宮的。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為玄宗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從此在宮中以修行為名,常宿宮中。

天寶四年(745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 ,玄宗自廢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後,因此楊貴妃就相當於皇后。

2、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曆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楊玉環是怎麼跟李隆基認識的。是在嫁給壽王前就認識的…?

楊玉環原本是李隆基的兒子壽王的妃子。一次偶然的機會,楊玉環跟隨壽王到了華清池。碰巧李隆基也在這一天在華清池洗浴,就這樣李隆基遇到了楊玉環,楊玉環是出了名的美人,楊玉環的皮膚吹彈可破。李隆基是一個非常“愛美”的人。當他看到楊玉環時就走不動路了。李隆基可以説是一見鍾情於楊玉環。回到皇宮後,滿腦子都是楊玉環,但李隆基知道那是他兒子的妃子,這更讓人難受。

這時,身邊的太監高力士,看出了李隆基的不安,就對李隆基説:“如果皇上真的喜歡她,我便把她招來就是了。”高力士想到了一個辦法。高力士去找楊玉環説明了皇帝的想法。楊玉環本身就不是一個愛安分的主。她也想攀上更高的枝杈,拋棄了壽王。離開壽王后,按照高力士的安排入宮,但她畢竟是壽王的妃子,李隆基不敢讓楊玉環光明正大地入宮。高力士把楊玉環扮作道姑的樣子入宮,進宮後,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李隆基的妃子。

然後李隆基便不再去上早朝,他每天都和楊玉環呆在一起。楊玉環的《霓裳羽衣舞》便是為李隆基跳的,楊玉環有着非凡的心思,又能準確把握李隆基心,楊玉環則是集數千萬寵愛於一身。為了讓楊玉環吃到新鮮的荔枝,不惜花費重金。

楊玉環為什麼被唐玄宗趕出宮三次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選進宮裏當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來了。但是,要是有一個妃子兩次被趕出後宮,還能兩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新鮮。事實上,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孃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玄宗將兒媳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比照皇后對待。對於這個費了那麼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寵愛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宮裏賞着名花,喝着美酒,再看看貴妃,他心滿意足地説了一句:我得到貴妃,就好像得到一個寶貝一樣啊。還因此譜了一首曲子叫《得寶子》。但是,日子過久了,再好的伴侶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寶五載,也就是玄宗冊立楊貴妃之後不到一年,他們兩個之間的第一次感情風波發生了。

第一次出宮

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為楊貴妃“妒悍不遜”,一怒之下,把楊貴妃打發回孃家了。誰都知道,皇帝后宮美人無數,彼此嫉妒也是后妃的常態。那麼,讓楊貴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誰呀?有從小看戲聽故事的經驗,好多人肯定會説,是不是那個叫梅妃的女人啊。這個梅妃又是何許人呢?根據《梅妃傳》的記載,梅妃姓江,叫採蘋,是福建人。她入宮比楊貴妃還早呢。當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悶悶不樂嗎?高力士就到全國給他海選美女,還沒選到楊玉環呢,先在福建發現江采蘋了。江采蘋不光長得漂亮,也是個才女,九歲就能背《詩經》,長大了更是擅長詩賦。因為有文化,所以比較風雅,特別喜歡清麗脱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圍都種上了梅數,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剛入宮的時候也特別得寵,但是,後來楊貴妃不是來了嗎?一山難容二虎,兩個人之間難免就彼此嫉妒起來了。這兩個美女長得一肥一瘦,就開始彼此進行人身攻擊,楊貴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楊貴妃叫肥婢。當然,鬥到後來,楊貴妃逐漸佔了上風了,梅妃也就逐漸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偶爾舊情難忘,又去私會梅妃,結果讓楊貴妃抓了個正着,對唐玄宗連損帶挖苦,這才把唐玄宗惹惱了的。

是不是這麼回事呢?儘管有無名氏的《梅妃傳》傳世,儘管《全唐詩》裏還收了一首詩,名字叫《一斛珠》,號稱是梅妃所作,儘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但是,我還是要説,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為什麼呢?首先,從文獻上講,無論是兩《唐書》、《資治通鑑》等等官方文獻也好,還是唐朝的筆記小説也好,都沒有關於梅妃的隻言片語,所謂梅妃最早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宋,這時候距離唐玄宗時代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編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傳》的記載,梅妃不僅自己長得瘦弱,而且還特別瞧不起長得胖的,管楊貴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歡的就是楊貴妃那樣豐滿豔麗的女人,至於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開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麼還會有心情罵別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傳》的説法,武惠妃死後,梅妃得寵。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經被梅妃填補上了,那他還冒那麼大的道德風險奪兒媳婦幹嗎?這樣看來,所謂梅妃的故事並不可信,她不過是宋朝人為了和楊貴妃作對比而發明的文學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東施一樣,是文學想象的產物。既然這個人根本不存在,那當然也就談不上讓楊貴妃嫉妒了。

那楊貴妃嫉妒的對象既然不是梅妃,又會是誰呢?我覺得,她嫉妒的恐怕並不是哪個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他當時雖然已經有楊貴妃了,但是,得隴望蜀,還想要更多的美人。怎麼樣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羅致到自己的後宮裏呢?唐玄宗設置了一個職業,叫做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往宮裏送。眼看着美人今天來幾個,明天來幾個,楊貴妃可受不了了。因為如果皇帝固定喜歡哪一個,這競爭對手還比較單一,可以研究戰略戰術進行防範打擊。可是,如果每天來這麼幾個,這就等於所有人都成了潛在的敵人,天天防賊比天天做賊還累,這才讓楊貴妃發脾氣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誰吧,反正楊貴妃發火了。這樣一來,玄宗也生氣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是應該的。當年武惠妃那麼得寵,唐玄宗不是照樣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嗎?可見沒少尋花問柳。怎麼到你楊貴妃這裏就不行了呢!你一個妃子,難道還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氣了,怎麼處理這個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楊貴妃送回孃家!可是,楊貴妃的親生父親和養父都早死了,哪裏算是孃家呢?楊玉環還有一個堂哥叫楊銛。既然父親死了,那麼長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孃家,送他們家去了。自從楊貴妃得寵之後,哥哥楊銛可沒少沾光,官至三品,現在看妹妹被送回來了,楊銛可傻眼了,這是什麼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楊家這裏慌成一團,唐玄宗那裏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氣頭上把楊貴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後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覺得身邊空下來了。楊貴妃在的時候,他揹着貴妃跟那些宮娥偷偷調情,倒是充滿了冒險的快樂,現在楊貴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寵幸任何一個美人了,他反倒覺得沒意思了。武惠妃剛死的時候那種淒涼孤寂的感覺又回來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嗎?眼看到了中午,該吃飯了,宦官把御饌端了上來,唐玄宗哪裏吃得下去啊!不吃飯還不要緊,要命的是,他看周圍誰都不順眼了。這可苦了身邊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話哪個動作就會惹惱皇帝,怎麼做都不對,一會就挨一頓鞭子,嚇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邊來了。這怎麼辦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着皇帝如此煩躁不安,他知道,皇帝這是後悔了。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説出來。這時候就缺一個人來轉圜。怎麼辦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貴妃剛打發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沒有來得及預備接待,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貴妃院裏的所有陳設、玩物都送到楊銛家吧?算是投石問路,探探皇帝的口風。唐玄宗心裏正惦記着楊貴妃呢,聽高力士一説,正中下懷,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東西過去啊?《資治通鑑》記載,足足送了一百多車。這還不算,唐玄宗當時不正吃午飯嗎?他對高力士説了,光送用的東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饌分一半,也給貴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這點出息,心裏簡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態度已經清清楚楚,那接下來高力士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吃完飯,再磨蹭一會不就到晚上了嗎,皇帝今天已經沒吃好飯了,總不能再睡不好覺吧。這時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説貴妃在家閉門思過已經一天了,想來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經達到,還是請皇帝把貴妃迎回來吧。別看唐玄宗當時在朝廷裏聽不進意見了,對高力士這個提議他可是從諫如流,馬上採納。那怎麼接回來呢?唐朝可還是實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宮門也關了,各坊的坊門也關了,誰也不許到處走動。這難不倒唐玄宗,他親自批條子,讓禁軍去接,皇帝的禁軍執行公務,什麼門敢不給開呀!可能有人要説,這麼興師動眾幹什麼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樣嗎?可是,唐玄宗當時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鐘也不想多等了,再説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着天黑迎回來,就算是丟臉,也只有宦官、禁軍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嗎?剛剛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來,唐玄宗也丟不起這個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於已經先認錯了,楊貴妃怎麼表示啊?根據《舊唐書·楊貴妃傳》的記載,她回宮之後,“伏地”,也主動認錯了。玄宗一看,這不是給我面子嗎?更加高興了,趕緊一把拉起來,安慰了好半天。楊貴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還有三個姐姐嗎?眼看着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這三個姐姐作為孃家人,趕緊跑來祝賀。玄宗一看更是高興得不得了。當即下令,賞賜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每年一百萬錢買脂粉!不光是孃家姐姐沾光,身邊的宦官也跟着沾光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帝驟賜左右不可貲”。頭一天看左右誰都不順眼,沒事就暴打一頓,今天到好,看誰都高興,撒錢都撒到手軟了。這還不算,楊貴妃不是因為皇帝整天從民間往宮裏海選美女才吃醋的嗎?玄宗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從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貴妃一個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説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這一下,後宮裏其他的妃嬪可就倒黴了。本來,雖然後宮得寵比中彩票還難,但至少還有個盼頭。現在楊貴妃專寵,她們連希望都沒有了。最可憐的是那些剛剛被花鳥使選進來的美人,連皇帝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給打發到各處行宮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但是,楊貴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們可不管這些。對他們來説,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劑罷了。兩個人吵架誰贏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對賠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是玄宗更離不開楊貴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錢也賞了,錯誤也改了,為了討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嗎!

第二次出宮

可是,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錯誤也總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後,唐玄宗天寶九載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孃家了。這次又為了什麼呢?《資治通鑑》只寫了簡單的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到底什麼才叫忤旨呢?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認為,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楊貴妃出軌了!怎麼回事呢?《楊太真外傳》記載,説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寧王的笛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吹笛子不過是古代人一種含蓄的説法,它的真實意思就是楊貴妃和寧王的關係不尋常!關於這一點,唐朝詩人張祜寫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什麼意思呢?霧氣濛濛的宮城裏,楊貴妃站在珠簾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瞞不住。這時候,一個宮裏的小丑黃翻綽就跟楊貴妃開玩笑,往西邊一指,説:寧王來了!楊貴妃雖然不信,但是還是忍不住往西邊看,寧哥是不是真的又回來了?要知道,寧王李憲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愛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當然無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到天寶九載的時候,寧王李憲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們講過,寧王是開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當年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小的時候曾經被寧王撫養,所以還特地打報告要求給寧王服喪。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信史。現在,時隔十年,楊貴妃怎麼會跟一個死人有染呢!

這種解釋不可能了,還有別的解釋嗎?另外一種説法認為,這次楊貴妃忤旨,純粹是她姐姐惹的禍。楊貴妃不是有三個姐姐嗎?各個長得美豔絕倫,可惜沒有妹妹這樣的好運氣,都年紀輕輕就嫁了人,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楊貴妃得寵之後,可憐三個姐姐,就把她們接到長安來了。唐玄宗不是寵愛楊貴妃嗎?愛屋及烏,對三個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許她們隨便出入宮門。還把三人都封為一品的國夫人。其中,老大封為韓國夫人,老二封為虢國夫人,老三成為秦國夫人。這三位夫人之中,虢國夫人最漂亮,也最放蕩。當時一般貴夫人出門不都是作車嗎?只有她與眾不同,偏要騎馬。唐玄宗也是個有豪情的皇帝,一個美人“不愛紅粧愛武裝”,在他眼裏也就有了獨特的魅力。

我們剛才不是講詩人張祜寫了一首詩諷刺楊貴妃和寧王有染嗎?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詩,暗示唐玄宗跟這個大姨子不一般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集靈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見慣了濃粧豔抹的美人了,虢國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面朝天,要是對自己的魅力沒自信,誰敢這麼做呀?所以,也有人懷疑,唐玄宗對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懸。首先,這種説法的直接源頭就是張祜那首詩。而張祜一會説楊貴妃跟寧王有染,一會又説唐玄宗跟虢國夫人關係不一般,簡直就像個小報娛記,專門製造緋聞,唯恐天下不亂,他的話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這個事情可靠,事後虢國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尷尬,當年武則天發現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給毒死了嗎?楊貴妃雖然未必像武則天那樣毒辣,但是也一定會有所表示。可是事實上,整個天寶期間,楊貴妃姐妹之間的關係一直非常親密,這也反證出虢國夫人和玄宗之間的清白。第三,虢國夫人確實有情夫,只不過不是唐玄宗,至於是誰,我們以後還要説到。這樣看來,所謂虢國夫人奪愛的説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現成的兩種解釋都不成立,那楊貴妃究竟是因為什麼忤旨的呢?我想,宮闈密事的神祕性就在這裏,真實原因可能永遠是個謎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楊貴妃的過錯比較大。為什麼呢?從唐玄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上一次出宮的時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當天就把楊貴妃接回來了嗎?可是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氣,送回去之後,再沒什麼表示了。這下子,楊家可着了急了。要知道,當時楊家滿門富貴,不就靠着貴妃嗎?如果貴妃失寵了,他們不也得樹倒猢猻散嗎?怎麼辦呢?眼看皇帝在氣頭上,孃家人不好出面,找個説客吧。找誰呢?當時有一個户部郎中叫吉温,伶牙俐齒,心機深沉,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楊家就託他去遊説唐玄宗了。怎麼遊説呢?吉温跟唐玄宗説:“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楊貴妃是個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陛下想殺就殺,沒有問題。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妃子,你就是讓她死也得在宮裏死,怎麼忍心讓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温這話説得有沒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內外的界限劃出來了。楊貴妃相對你唐玄宗是內人,就算處理也要在內部處理,怎麼可能讓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聽吉温這樣説,大為感動,又繃不住了。趕緊派一個宦官去看楊貴妃。而且,跟上次一樣,還是把御饌分了一半給楊貴妃送去。可能有人會説,唐玄宗是不是上輩子沒吃過飯啊?總是把吃飯看得那麼重?其實,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飯是生活最基本的內容,所謂甘苦共嘗,不也是從吃飯引申出來的情感嗎?一個人要是許諾一輩子跟你一起吃飯,可比許諾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實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楊貴妃去了,楊貴妃什麼反應啊?她哭得和淚人一般。本來,玄宗這次把她趕出宮,幾天都沒搭理她,楊貴妃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一看見宦官,知道皇帝還在想着她,楊貴妃能不哭嗎!光哭還不夠,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髮,交給宦官,説:“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古代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把頭髮系在一起,叫結髮;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綹頭髮。現在楊貴妃是拿這綹頭髮跟玄宗訣別了。唐玄宗一看見楊貴妃的一縷青絲,所有的怨氣啦,不滿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他哪裏真捨得跟貴妃訣別啊!沒辦法,還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了。光是接回來還不算,自從這次風波之後,兩個人都深刻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從此更加恩愛了。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就是玄宗對楊貴妃從此“寵待益深”了。這個寵待益深怎麼理解啊?《長恨歌傳》裏有一句話,説天寶十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憑肩而立,仰望着天上的牽牛和織女星,不禁感慨萬端。就在這天晚上,他們倆偷偷立了一個誓言,這個誓言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那就是“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這也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寫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雖然學者們都提到,唐玄宗去驪山是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們不可能在驪山,所謂七夕密誓純屬藝術虛構。但是,詩人為什麼虛構成天寶十載而不是其他時間啊?正説明,當時的人都認定,經過天寶九年的出宮風波,兩個人的感情更深了!這樣看來,這第二次出宮風波又像第一次一樣,以鬧劇開始,以喜劇收場了。

那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兩次出宮風波的意義啊?我想,有三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

第一,經過這兩次風波的考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得到了昇華。本來,我們説過,唐玄宗把兒媳納入後宮,不過就是一出人倫醜劇。但是,隨着兩次出宮風波,他們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變了。本來,在唐玄宗看來,楊貴妃就是一個漂亮女人;現在,他發現,貴妃最大的優點還不是漂亮,而是單純!她身在皇宮,居然不懂服從,不計後果,這樣的性格在後宮太少見了,對於晚年的玄宗來説不啻是一縷清風。有了這樣的認識,玄宗對貴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而在楊貴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變了。本來,她只知道玄宗有權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現在她發現,這個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離不開她。感情變了,彼此的關係也就變了。以前我們提到皇帝和后妃的關係,往往説得寵和失寵,這其實意味着皇帝是絕對的主宰,而後妃只是被動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楊貴妃這裏就大不一樣了。他們會像平常夫妻一樣吵架,吵架之後,妃子會回孃家,而不是打入冷宮;分開之後,他們會彼此思念,也會努力和好。總之,皇帝並不總是高高在上,妃子也並不總是低眉順眼,看起來更象是平常的一對夫妻。一千多年以來,人們之所以忽略了他們關係中的人倫污點,而同情甚至歌頌他們的愛情,不就是因為在這裏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嗎!

第二、不可否認的是,因為楊李之間的愛情,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難以避免的外戚問題又出現了。仗着楊貴妃的專寵,她的哥哥姐姐都驕橫跋扈。《資治通鑑》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説楊貴妃的二姐虢國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寶年間,她想要修豪宅,選中了長安城裏的一塊風水寶地。可是,當時,這塊寶地並不是塊空地,而是老臣韋嗣立的宅子。雖然韋嗣立已經死了,但是,他的後人還住在那裏。怎麼辦呢?虢國夫人可不覺得為難。有一天,她忽然指揮一批工匠衝入了韋嗣立的宅子,把韋家人都給趕出來了。隨即就把房子夷為平地,然後宣佈,這塊地皮是我的了!那韋家人怎麼辦啊?虢國夫人隨便指給他們十畝空地,説:你們就到那兒重建家園吧。這不比強盜還厲害嗎!欺負官僚也就罷了,楊家人連公主也敢欺負。就在開元九年正月十五,楊家兄妹夜遊,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兒廣平公主也出來觀燈。兩家在長安城的西市門口碰見了。西市的大門不是窄嗎,容不下兩家同時進去,怎麼辦啊?楊家的一個奴才想爭道,就使勁打馬,沒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滾下馬去了。公主墜馬,駙馬趕緊去扶,按説楊家人該收斂了吧,根本沒有,他們的奴才又連抽了幾鞭,連駙馬都被打傷了。第二天,廣平公主找唐玄宗訴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個行兇的奴才打死了,但是,與此同時,倒黴的駙馬也被免官了,誰讓你得罪楊家人呢!楊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麼重要,誰不巴結他們呀,按照《資治通鑑》的説法,就是“四方賂遺,輻湊其門,惟恐居後,朝夕如市。”楊家人也要逐漸在上發揮影響了。

第三、因為楊貴妃的專寵,唐玄宗的宮廷也越來越腐化了。當時,專門為楊貴妃做衣服的紡織和刺繡工人就有七百個。光穿得好不行,還得吃得好啊,楊貴妃不是南方人,喜歡吃荔枝嗎?可長安不產荔枝,怎麼辦呢?那就從南方運吧。可是,荔枝是最難保存的水果了,號稱一天色變,兩天香變,三天味變。怎麼才能讓妃子吃上新鮮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驛站都備好快馬,晝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傳遞。好多人和馬就在傳遞過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詩中不是寫過嗎?“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啊!

楊貴妃墓發現屍骨了嗎?

楊貴妃墓是一座衣冠冢,並沒有發現屍骨。楊貴妃墓沒有發現屍骨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楊貴妃逝世距離現在上千年,屍骨保存不完整。早已經腐爛不成樣子。

楊貴妃墓遭到多次盜墓,墓葬裏面的金銀珠寶保存不完整,同時屍骨也遭到也破壞,所以發現了屍骨也只是些碎末。

最後在地殼作用之下,墓葬的結構被破壞,殘骸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所以楊貴妃墓並未發現屍骨,即使有屍骨也難以保存。

楊貴妃墓地點

楊貴妃墓在咸陽市的馬嵬坡,距今約1200年曆史,據史料記載,當年楊貴妃就是喪身於馬嵬坡。這座楊貴妃墓中沒有楊貴妃的屍體。

不過憑藉獨特文化的魅力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拜訪。如今楊貴妃墓重新修建了一番,冢高3米,呈半球形,採用青磚包砌。

墓的後面有一座6米高的楊貴妃雕像。楊貴妃與唐明皇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歌頌二人故事的詩篇就雕刻在冢的周圍。

為什麼在楊玉環吃荔枝會成為千古罵名?

夏天是吃荔枝的好時候。我們每次吃荔枝,恐怕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兩個關於荔枝的歷史典故。一個是“紅塵騎妾笑,無人知是荔枝。”楊貴妃,另一個是“一天三百個荔枝,我是嶺南人。”蘇東坡的。在古代,交通不發達,人們沒有吃荔枝的時候,因為這兩個人總是對荔枝有各種美好的想象。不過蘇軾無非是荔枝的正面宣傳,楊貴妃更多的是負面宣傳。

有一首批評楊貴妃和荔枝的詩,是蘇東坡寫的,叫荔枝歎。描寫了當時楊貴妃吃荔枝的場景。詩中説:“飛車黨過山鸛過海,風枝葉新摘。宮中美人已破其面,驚濺千年血。”至於詩中的這一句“驚塵濺血”,蘇軾是宋代土生土長的。他自然沒親眼見過楊貴妃吃的荔枝是怎麼運到長安的。這些應該是他聽到嶺南運荔枝的傳説後寫的。既然是傳説,就一定有感彩在裏面。真實情況如何,恐怕無從考證。

雖然由於缺乏相關史料,我們還不知道荔枝在古代是如何保鮮的,但估計應該有一些保鮮的方法。白居易在荔枝圖序年寫道:離開這根樹枝,第一天顏色變了,第二天香味變了,第三天味道變了。過了四五天,色香味就沒了。所以即使沒有保鮮方法運輸,保存兩天應該沒問題。有學者據此指出,楊貴妃吃的荔枝可能產於四川,也就是1000公里左右。如果你快點的話,三天左右到達長安並不難。如果採取一定的保鮮措施,荔枝保持三天左右口感不變並不難。但也有人硬説運到長安的荔枝來自嶺南。荔枝不管產在哪裏,雖然浪費人的錢,但是皇帝家做的哪一件事不是浪費人的錢?

關於“驚塵濺血”是真是假,可以肯定地説,運荔枝必須騎馬,騎馬必須走驛道。但順冶金這種無縫方管的人,為什麼要等在那裏被馬撞,然後“驚塵濺血”?遠離不好嗎?這是第一次。大家一定知道,這個時候要運荔枝了。你不應該小心,避免它。而且郵路上窮人不算太多,商人和官車比較多。既然有公務車,怎麼能沒有交通指揮呢?運個荔枝能在郵路上撒野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運送荔枝並沒有那麼難,而“驚塵灑血”顯然是一種假設,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楊貴妃因為吃了一顆荔枝而陷入千古罵名呢?有人會説人苦不堪言之類的,但眾所周知,社會是天下之家,皇族再窮也絕不窮。估計楊貴妃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需要的錢不會比荔枝差,更別説別的朝代了。即使宋朝皇帝標榜勤儉節約,宋真宗閉關坐禪泰山,也要花一大筆錢。這不是浪費錢和人嗎?

會不會因為花錢太多就被罵?幸好唐和楊貴妃剛剛讓人從南方運了荔枝過來。如果貴妃慫恿唐和她一起南下嶺南呢?虐的恐怕不止是幾首詩吧?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楊迪皇帝遠遊塞北。為什麼他沒有留下那麼多批評?

“長安回望繡堆,山頂開千門。紅塵騎公主笑,無人知是荔枝”。過華清宮絕句年杜牧的名句,讓荔枝的名聲傳遍了全世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易腐的荔枝是如何從中國南方運到長安的。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發現,在古代,北方的達官貴人一般都吃南方的鮮果。杜牧在他的新唐書_楊貴妃傳裏説:“公主愛荔枝,她要生。她騎行千里,運行千里,味道不變,所以到了京城。”其實不止楊貴妃愛吃荔枝,唐朝很多皇帝都喜歡。因此,當年付正開闢了一條由南向北運輸荔枝的“荔枝之路”。

“紅塵騎妾笑”的傳統解釋是,當年沒有空運,楊貴妃只好派人把剛摘下來的荔枝當天送到北京,換了驛站換快馬。所以,當楊貴妃看到豬蹄上的灰塵時,她知道有人送來了她最愛吃的荔枝,於是滿臉笑容。

但從常理上來説,如果這些荔枝產自離長安千里之外的嶺南,最快的馬也不可能一天到達。有人認為,楊貴妃吃的鮮荔枝,是通過移植結了果的大樹送到長安的。史載:“一枝有根的荔枝種在器皿裏,從楚南到楚北襄陽丹河,運到商州、秦嶺無船之地。然而,當果實成熟時,它是在山上採摘的,然後乘飛機到中國的清官那裏,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有一個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荔枝是我國最早低温氣調貯藏的水果。記載了一種方法:“貯藏荔枝的方法,如果樹完好無損,就留下花梗,用蠟封住,然後切掉花梗,用蠟封住切口,用蜂蜜水浸泡。幾個月後,味道和顏色都不會變。”可見,在古代,高層次貴族的一些愛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一些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當然,這種進步可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