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傈僳族美食

維西傈僳族美食

1、滷肝辣子:製作時將辣子果油炸,並將洗淨的豬肝、腸切塊放入辣子鍋內炒幾分鐘,然後放入水、鹽、煎豆腐塊、花椒、竹葉菜等即可。

2、維西蒸牛舌: 藏語音傑郎最。多見於拉薩等地。以牛舌肉為主料,經煮蒸而成。特點是入口軟嫩,味道鮮美。

3、夏河蹄筋:以羊蹄筋為主料,配以木耳、黃花等分別蒸、煮而成。特點是柔滑鮮香。此菜始源於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帶,據傳明代已著名。

4、琵瑟肉:是一種採用藏族傳統的醃肉方法制作的肉食。在迪慶藏族人家過大年三十時,豐盛的晚餐桌上有一道肉色油亮鮮紅,肉味濃烈香鮮的醃肉。

5、豬頭肉:把豬頭切下,刮洗乾淨,烤黃,再放在鍋裏慢慢燉熟,那悦目的顏色和撲鼻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傈僳族飲食 傈僳族的常見美食有哪些

如酒燉雞“嚇啦”、草木灰煎石板粑粑、只能手抓的簸箕飯、黑黢黢的漆油燉雞、整隻的烤乳豬等等

漆油雞,傈僳族的傳統美食。把宰好的雞剔洗淨切塊,以漆油燜炒五六分鐘,灑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加適量水,燉二三小時即可食用。當地的雞都是野外放養,味極為濃香。

小貼士:當地的餐館均可以品嚐到;有的人吃過會過敏(漆油是通過漆樹籽提煉而來),所以剛開始可以嘗試的先少吃一些,確定自己是否會過敏。

包穀稀飯

包穀稀飯“闊耍窩烈”是傈僳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用來煮稀飯。煮時,需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若有條件者放入豬腳、排骨或臘肉之類,味道更好。

美食攻略,到雲南必吃的6種美味小吃,本地人口碑認證

美食攻略,到雲南必吃的6種美味小吃,本地人口碑認證!

雲南坐落在我國的西南邊,那裏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景,也有着"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 美食 。悠久的 歷史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造就了雲南千百年來獨樹一幟的 美食 文化。雲南的 美食 ,你可能不知道多少吧?到雲南旅行,你一定不要錯過這6種 美食 ,本地人口碑認證!沒吃過就白去雲南了!

闊耍俄勒

在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傈僳族羣眾日常生活食譜中,闊耍俄勒無疑是一道獨具特色的傳統 美食 。闊耍俄勒是傈僳語,意為包穀稀飯,但它與一般的包穀稀飯的做法和口味大為不同。

農曆的月,傈僳山寨的包穀已逐漸成熟,那些勤快的傈僳族婦女便背個竹籃到地裏,摘一籃成熟的包穀。把採摘完的包穀撕去外殼放鍋煮半熟撈出曬乾。想吃可以隨時伴用。

餌塊

餌塊別稱餌塊粑、粑粑,為雲南昆明最著名的 美食 之一,也是當地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主要以優質大米為原料,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滷、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現在的餌塊以彝族的最受歡迎,年節時往往被搶購一空。

雲南特產酸角糕

酸角糕以雲南熱帶雨林珍果酸角為主要原料,果味純正,老少皆宜。酸角糕被人們稱為“可以嚼着吃的果汁”,純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劑。

這種酸角糕經常吃的話,對我們的身體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更重要的是這一款酸角糕他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的清爽,怎麼吃都不會覺得膩。

檸檬乾巴絲

檸檬乾巴絲是當地特色菜系之一。用檸檬汁特別調製,加上當地特有的乾巴,色香味俱全。適合各年齡層的人食用。

檸檬乾巴絲是西雙版納特有的一道 美食 ,它的主料就是牛乾巴和檸檬。乾巴選用上好的牛肉抹上鹽和辣椒經風乾製作而成,而檸檬一定要選用青檸檬,因為青檸檬的香味更濃郁。

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傳統美味菜餚,為雲南一絕。“岜夯”為壯語,意為酸湯,是用紅青菜或野菜製作的一種酸菜湯。

烹製岜夯雞時,首先將洗淨的雞肉切為小塊,用佐料拌勻浸透;再把準備好多種佐料入鍋,倒入酸湯;沸騰後放入青菜、豬油,煮一至三分鐘後放入雞塊。湯沸後即可食用。

雲南米線

有人看到這道 美食 ,肯定會感到特別的不解:米線我們在自己的家鄉也能吃到,為什麼到了雲南,還要去吃?其實,大家聽名字也就知道了,雲南米線,那肯定是來自雲南,幾乎所有的 美食 ,都是本地的最正宗,最好吃。大家在自己家鄉吃的米線,味道絕對不如雲南本地的米線。不管是米線的口感還是湯的味道,都是雲南本地的要更好一些!你好不容去一趟雲南,難道不品嚐一下真正的雲南米線嗎?

你還吃過雲南的哪些美味小吃呢?

偠僳族2021年的春節美食是什麼?

傈傈族文化極其豐富,其中飲食文化更是獨具一格。傈傈族是一個擇山而居住的民族,由於受居住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傈傈族人民喜愛喝酒,所以他們的日常飲食都離不開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傈傈族的飲食文化。

傈僳族飲食文化極其豐富,有闊耍俄勒、苦蕎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秈米粑粑、清水煮乳豬等美味佳餚。大多數居住在高山地區的以包穀、蕎麥為主食。蔬菜有小白菜、小青菜和芋頭,特別是芋頭深受傈僳人民喜愛,每家都要栽種,既可做菜,又可兼做糧食。平時傈僳人煮包穀飯時很少放油鹽,到吃時才沾少許鹽巴。除殺牲祭鬼或過年外,很少吃肉,間或獵獲野獸,也須在本寨或家族內平分。

包穀是傈僳族的主食。傈僳人將粒大飽滿的包穀拿到碾米機上碾碎,除掉包穀籽上的皮,碾成一粒粒的砂狀(稱為“包穀砂”),將包穀砂用水泡軟,放入鍋裏添水,加入火腿(或臘肉)、四季豆、蔬菜等東西煮熟,吃之別一番風味,是傈僳族人最喜愛的一道食物。

傈僳族的烹飪方法主要是飯菜合煮,做時先把糧食放入鍋內熬煮,更換兩次水,到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等,煮到菜爛即可。吃飯時由家庭主婦按家裏人口多少,平均每人一大木碗。傈僳族的副食品有各種肉類、蛋類、魚、豬肉、牛肉、小鳥等喜愛的燒食,這是傈僳族人吃肉的傳統方法。每當過年或有婚嫁喜慶時,都要殺豬。

傈僳族的生活用具較為簡陋,大多以三塊石頭和土鍋煮飯,少數富裕人家用鐵鍋和鐵三角架,一般人家沒有陶瓷碗,大多用木勺、木碗,背水用木桶或竹筒。

傈僳族家家都養蜂,少則4、5羣,多則十幾羣,每年秋季,家家都釀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粱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好。釀酒時,先將原料搗碎,蒸煮後放酒藥裝壇封存,10天后即可啟封衝飲,度數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人都喜歡喝水酒,每年九十月份糧食收穫後,人們以包穀、高粱和稗子為原料,搗碎後進行蒸煮,放入酒藥,裝罐封存,數十天後即可啟封衝飲。啟封后將酒糟盛入温水中攪拌,主人先嚐後即可過濾倒入酒杯敬客。酒糟可兑制二至三次。傈僳族以酒待客的最高禮節是飲雙人酒,俗稱飲“同心酒”。飲時主人和貴賓各出一手捧起木碗,同時喝下,表示主客之間親密無間,情同手足。

此外,傈僳族喜飲一種麻籽茶。製作麻迷茶時,先將麻籽入鍋用微火焙黃,然後搗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鐘,取出瀝渣,湯仍入鍋放鹽或糖煮沸即可飲用。麻籽茶潔白,多飲也像飲酒一樣能夠醉人。在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受當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有喝酥油茶的習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一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裏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製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裏,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後發酵變酸,取出晾乾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打茶

  獨龍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習慣,可能是受到鄰近藏族習俗的影響。獨龍族不種茶,多購買磚茶,煮沸後就飯食而飲。打茶常用來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個長約70公分,口徑約10公分的竹筒,內置一個上下活動長約90公分的帶竹柄木塞。筒中放進少許鹽和熟的動植物油脂,如豬油、肥肉丁、雞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蘇麻籽,也有加入調好的雞蛋,再將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後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覆打茶,再倒出飲用。其色淺褐,味鹹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種滋補飲料。

  肉酒、蛋酒

  肉酒和蛋酒是怒族人喜好的一種高級滋補食品。怒語將肉酒和蛋酒稱為“俠辣”和“鞏辣”,譯成漢語就是“肉炒的酒”和“雞蛋炒的酒”之意。

  肉酒和蛋酒就是用雞肉或雞蛋作引子製作的酒。用雞肉(用野雞或其它獸類的瘦肉也行)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碎塊,在鍋裏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煉好後,把肉放進去,炒至又黃又脆時,稍退火,再倒上燒酒。酒的多少由吃飯的人多少為度,然後蓋上鍋蓋燜上五分鐘左右,從鍋裏取出,連肉帶酒一塊吃。如果沒有肉,用雞蛋也行,做法也一樣,那就叫“鞏辣”,意思是“炒雞蛋酒”。

  這種精工調製的肉酒和蛋酒,鮮美清香,甜辣適中,而且具有滋補身體,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俠辣、鞏辣

  這是當地怒族人的獨特風味珍饈,把肉類剁成小塊,用當地一種很香的漆油炒得發黃時倒上白酒,蓋上鍋蓋在火上燜一會,待肉滾起即可,無肉時用雞蛋代替。這道菜風味十分奇特,一是考酒量(這道菜的.酒味很濃),二是十分燥熱, “驢子MM”特別要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以免把怒江之行變成“戰痘的日子”。

  石板粑粑

  其實就是石片烤餅,用丙中洛特有的一種石片當作煎鍋在火塘上烤熱,把養麥面或是玉米麪調成糊狀,倒在加熱的石片上烤熟即可。烤的時候雖然不用放油,但粑粑不會被烤焦,不放鹽、醬等其他調料,味道卻十分香脆,配着酥油茶一起吃,更是絕妙。

  杵酒

  夕L地人把當地傈僳族人制作的水酒戲稱為’峽谷啤酒’倒是十分貼切。這種過濾後得到的酒,只有十七八度,味道甜甜酸酸,當地人説喝了它能提神開胃,可據喝過的外地人説,這種酒十分容易醉。

  簸箕飯

  這是隻有在當地的傈僳族人家才可以吃到的傳統食物。就是用煮熟的大米和苞谷,拌上青菜、洋芋、蘑菇,再加上烤熟的雞塊、豬肉等,用大的竹箍箕盛上,吃的時候,以手代筷,抓起簸箕中的食物,蘸着面前小碗裏裝着的由醬油、姜葱製成的佐料一起吃。

  提示:這本是傈僳族人過年才有的美食,現在在有些地方也可以吃到。

  漆油燉雞

  這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漆油可食用。把宰好的一隻壯雞剔毛洗淨切成小塊,等投入鍋中的漆油溶化燒沸後,將雞肉置於鍋中燜炒五六分鐘,然後灑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等佐科,加入適量的水,用P=.sk燉二三小時即可食用。漆油燉出來的雞,肉香嫩、酥甜可口。

  另外,片馬三寶(木瓜、梅子、核桃),丙中洛板栗是不可多見的小食,不要忘記品嚐。

;

「一縣一品美食篇」去怒江一定要去品嚐這幾道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是中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怒江州是中國民族族別成分最多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山川河流,高山峽谷是怒江的地標記憶,每個走進怒江大峽谷的人都會被自然這個造物主折服,怒江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的飲食文化,長期的發展留下了諸多特色 美食 。而 美食 則是一份獨屬於遊歷怒江的人靈魂深處的記憶,每一份菜餚都被裝進旅行者的胃裏,同時也留在了記憶的深處,從此,離開有時、相逢可期。今天一縣一品我給大家分享幾道怒江的特色 美食 ,去怒江一定要去品嚐這幾道菜。

一、怒江俠拉

怒族語言即用酒煮肉之意,一般用土雞肉和上好的燒酒作原料。做俠拉時,先將肉剁成小塊或剁碎,然後放在鍋裏用漆油(地方上的一種植物食用油)煎炒,炒至脆黃時,稍退火再倒入燒酒,蓋上鍋蓋煮至酒漲,即可食用。經過這種特殊烹調加工出來的肉酒,味道鮮美,香氣撲鼻,甜中帶辣,特別可口,這是怒江峽谷中滋補身體,強健筋骨和治療風濕病、婦科病的營養上品和良藥,怒江峽谷中婦女生完孩子,只要吃了俠拉,三天就能下地幹活哦,“俠拉”也是怒江峽谷民族待客的上好食品,如果您有機會品嚐,一定要多喝湯,因為怒江峽谷中的“俠拉”真正印證了“肉補三天,湯補十天十夜”的民間古語。

二、漆油雞

雞肉和漆油的香味混在一起,瞬間清香撲鼻而來。雞肉在沸水裏面翻滾,湯色已成。這時舀起雞湯,先用濃濃的雞湯來開胃,再吃上一口雞肉,這就是一場舌尖上的享受。如果用現榨的漆油做漆油雞,味道更加香醇。漆油雞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温中和胃、補血益氣,對恢復體能、化瘀、提神健腦、風濕病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三、石板粑粑

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特色小吃之一。石板粑粑是以甜蕎粉、紅糖為原料,加入清水和成糊狀,用石板當鍋,把蕎麪糊舀在鍋內攤平,使其厚薄均勻,烙熟即成。烙出來的粑粑特別薄,吃起來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

石板放在火上,受熱後便從鬆軟可削變得堅實密硬,火燒不壞,水澆不裂。撒上薄薄一層爐灰,這是祖先傳下來的不粘鍋的古法,把野生甜蕎粉攪成的糊倒在石板上開始烙制。在火的烘烤中,石板漸漸有了温度,蕎麥粑粑邊緣的氣孔中溢出焦香,粑粑熟了,再蘸上一點蜂蜜,這是來自怒江峽谷中的野生蜂蜜,集萬物於一山的峽谷地貌,使得蜂蜜飽含清甜,蕎麥的焦香和野蜂蜜的甜潤混合。舌尖上,就有了怒江的味道。

風味怒江,粑不得你開心~

四、蕎砂飯

在怒語的食譜中,“阿表”是一個最常見的名稱,譯成漢語就是蕎砂飯。這是生活在福貢等地的怒族人民最喜歡的食物。它不僅適合老人和病人食用,也常被用來招待客人。

五、老窩火腿

一怒江老窩火腿在原料上凸顯了天下無“腿”能出其右的特性——用包穀、綠菜、野菜餵養出的土豬肉製成,原生態的怒江傳統黑毛土豬,在峽谷高山經冬歷夏,純天然經過發酵分解出自身富含乳酪的鮮香。肉色呈桃紅色,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口感獨特,純正。老窩火腿被譽為怒江第一 美食 。

六、手抓飯

傈僳族手抓飯是怒江傈僳族的一道傳統特色 美食 ,在傈僳族的風俗裏,手抓飯通常只有在過節的時候和款待最尊貴的客人時才會準備,代表着怒江人待客的最高禮節。如今,遊客來到怒江,在本地的民族特色餐館就可以吃到。

一般都是選用上好香米和玉米糝等混合在一起煮熟後,在洗淨的簸箕內鋪滿乾淨的芭蕉葉,將米飯均勻地鋪在上面,然後在米飯上分別堆碼擺放切好的臘肉、烤小豬肉、火燒雞、火腿片、清水煮小土豆、玉米、鵪鶉蛋、雞蛋、時鮮水果等食材,配以醃菜膏、蘸水等特色佐料。

七、包穀砂稀飯

包穀砂稀飯是怒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簸去皮再用大篩和小篩分別篩出大、中、小粒三種不同的包穀砂,大粒包穀砂用來煮稀飯,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

若有條件者放入豬腳、排骨或臘肉之類,味道更好。中粒和小粒包穀砂一般用來煮乾飯吃,煮時將包穀砂煮至八成熟潷水後再加水,摻上大米或蕎米煮上片刻後濾水燜幹,便成了包穀砂乾飯,吃時再備上一道菜,味道更可口。

八、怒族烤羊肚

烤羊肚,烘烤別緻,香脆辣麻,嚼後回味悠長,是佐酒佳餚。

剖開羊肚取出髒物,洗淨入盆,用鹽、辣椒麪、花椒麪、茴香籽面混合後用手反覆揉搓均勻,醃漬 20 分鐘,入味,然後將肚子的裏層翻出,再進行烘烤呈即熟,麻辣香脆,美味至極,吃完都讓人不經回味。

美食 分享到這,可能就有小夥伴要問了,東西我是知道了,但是我去哪裏可以吃到呢?既然是特色 美食 ,那麼出品的地方也就多了,不過也不許你們的嘗試入了坑,我這也就推介幾家怒江的 美食 餐廳吧~

一、椒知味鮮魚火鍋

來椒知味鮮魚館吃魚,這裏的魚都是現點現殺,特別的新鮮。木桶生態江團魚做法也是絕絕子了,先把裝有熱石頭的木桶放好,然後將片好的魚片倒入木桶裏,再倒入魚湯,滋啦一下,咕嚕咕嚕開鍋了,真的太好吃了。

而且這裏的環境還真不錯,是我喜歡的感覺。餐館不是很大的那種,就兩層樓的小樓房,二層設置了包間,很是清淨。

特別推薦菜系:

1. 葱花飛餅:香脆可口,分量很足,菜品新鮮

2. 生態烏魚:蛋清伴過的烏魚很是滑溜,配上有各種泡椒、辣椒、花椒、鹹鮮辣味十足的火鍋底料,魚肉煮熟後那是相當的入味,好吃到叫絕啊

3. 紅糖餈粑:外層好似裹着爆米花口味的酥脆衣裳,裏面是軟糯彈牙的糯米糕,再加上熱烈的紅糖,直接吃了還想打包

二、廖姥爺美蛙魚頭

位於中國碧璽博物館附近,環境清爽,包房大氣,裝修風格優雅。

蛙也都是現殺的,肉質鮮嫩,緊實飽滿,彈性十足,香辣十足。鍋底味道飽滿馥郁辣而不燥,夏天也不用擔心熱,在風力十足的空調下真的絲毫不影響 美食 的美味。

特別推薦菜系:

1. 特色牛蛙:香辣入味,肉質鮮美

2. 豆花:自磨豆花肉眼可見的嫩,越煮越好吃

3. 山藥寬粉:嚼勁十足,Q彈可口

4.包穀粑粑:甜而不膩滿是農家風味

三、愛上手抓飯

到雲南來遊玩當然要嚐嚐手抓飯嘍,這個手抓飯也是當地的特色。

愛上怒江手抓飯環境不錯,民族氛圍濃厚,一進店就是大廳,還有個舞台,七點半左右有表演,唱了一首歌,還不錯,圍着中間的長桌跳了兩三個舞,動作也很是敷衍。不過嘛,我們主要還是來吃飯的,要求不高,不失美味即可。

手抓飯套餐一上桌就讓人非常有食慾,香氣濃郁,非常誘人。口感非常的脆嫩,爽滑。濃郁的醬汁包裹着食材,咬下去醬汁充滿口腔。而且用料十分新鮮,給的量也很足,性價比超級高。

四、火腿土鍋雞

飯店秉持做好一道菜,這一家店就是了。現選活雞,稱重宰殺。一個火腿雞鍋配幾個青菜就夠了。火腿配上新鮮的雞肉,上來先喝碗頭湯,醇香厚味,加了當地的藥材有一股淡淡的當歸味,走地雞,肉質緊實,沒有肥油,一點也不會腥。

湯是真的特別香,怪不得叫丙察察的第一碗神湯,肉特別有嚼勁,吃得出來是土雞的感覺,火腿尤其的好吃,和家裏從超市買了的口感很不一樣,特別鮮,主要還不鹹。這湯用來泡飯也是一絕的,不信你去試試啊

五、食香閣

聽説這裏是怒江 美食 界排行第三哦,一對夫妻經營的小店,廚師就是店家老闆,人美心善,服務態度好。小店環境乾淨整潔,店內也挺大的,開窗就可以看到丙中洛全貌,景色還真不錯嘞。

特別推薦菜系:

1.白肉:一盤肉香滑嫩,入口細膩香濃滿溢的白肉,很是香軟,而且分量很足。切成薄片的白肉配上一份檸檬祕製蘸料,蘸滿醬料,入口先是料汁的鮮香,再是肥瘦相間的白肉,肥而不膩,很是下飯。讓很多不怎麼吃肉的都捨不得放下筷子呢

2.檸檬雞:招聘檸檬雞絕對是特色,檸檬雞稍微帶點微酸風味獨特,有解暑和增進食慾之功效。色澤協調,美觀大方,質地外酥內嫩,看着辣但其實還好的。鹹鮮、酸、甜兼備,風味別具。

3.乾煸洋芋絲:洋芋餅煎得外酥裏嫩,非常厚實

六、牛和牌 鮮切牛肉火鍋

他們家的店面很好找,一進西岸就看得見,雖然之前天天在旁邊活動,但還是第一次進來吃。 位置很好,可以看到怒江大拐彎全景,風景很不錯。而且江風吹着,自然感覺一陣涼爽。

牛肉很新鮮,開放敞亮的操作間,看得到牛肉的切片和擺盤。點了一個清湯鍋,不需要太複雜的底湯。蘸料是配好的,味道很好,鮮辣的口感,讓人特有食慾,感覺吃再多牛肉都不會膩,簡直神仙味道~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嘍

我有沒有又錯過咱們怒江的什麼 美食 呢

如果有還請大家為我指引呢~

雲南的這幾種實在美食,本地人不夠吃,外地人卻直搖頭

雲南素來以綺麗的風光和避暑勝地為外界所知。這裏有青磚黛瓦和崇山峻嶺,還有多樣的民族元素,既是旅行者的天下,又是 美食 家的天堂!

提起雲南 美食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過橋米線、汽鍋雞、鮮花餅。其實,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交匯融合,千百年來還孕育了多種奇異 美食 ,只是不被大眾熟知而已!

一、佤族酸肉

佤族酸肉是滄源佤族自治縣的著名小吃,就是醃製過的酸牛肉。酸得適中,香氣四溢,清爽可口,無油膩感,食用時再撒上一些幹辣椒粉,味道更佳。酸肉是佤族人民祭祀祖先、招待客人、節日聚會必備的上品佳餚。

優質的佤族酸肉,色鮮紅、味微酸,一般可以保存半年左右。食用時大多切成薄片,與青蒜同炒,味道和普通的肉類大不相同,用葉子包起來還方便攜帶!

二、涼拌酸螞蟻蛋

在孟連傣族村寨中,每到暑夏,可以品嚐到一道蛋白質極為豐富的佳餚,這就是酸辣爽口,驅暑氣的涼拌酸螞蟻蛋。

放在水中浸泡除去蟻巢裏的雜質,煮熟後加上食鹽、辣椒、碎葱頭、生蒜泥拌勻後即可食用。孟連傣家人常用來招待親戚朋友,品嚐後令人回味無窮。

螞蟻蛋滋味鮮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一口咬下去還會爆漿,涼拌的做法吃起來美味爽口!目前酸螞蟻蛋的價格是100元—120元/公斤,而且必須趕早集才能買到,十分搶手!

三、苦撒

苦撒是傣味經典菜餚之一,“撒”在傣語裏有生食的意思,吃一次便終生難忘。很多人認為苦撒和檸檬撒是一個東西,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

如果説生牛肉還勉強能接受,那麼“苦”就讓人徹底破防。因為苦撒的湯汁,是用牛胃裏還沒有消化完畢的青草汁做成的,貴州著名的牛癟火鍋原料就是這個。

這種青草汁在雲貴地區可是相當珍貴的食材,一頭牛胃裏的青草汁不多,每次殺牛的時候都有人在門口蹲守,只為了搶一鍋新鮮的青草汁來做菜。

野韭菜、芫荽(yán sui)、小米辣的加入沖淡了腥味,肉質鮮嫩、蘸料先苦後甜,散發出一種獨特的味道。

四、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被佤族人民視為上等佳餚,既能做主食也能當做下飯菜,山野味十足,色澤豔麗、糯滑鮮香,是迎賓待客的必備 美食 。

雞肉爛飯要用地道的土雞來做,食材最是講究,製作時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裏煮,邊煮邊攪拌,當粘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米飯與肉融為一體。比米飯稠、比稀飯幹,這種獨特的口感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五、普洱血拌肉

這道生猛的菜,是直接用生豬血拌熟豬肉而成的,想想這個畫面都會讓人打冷顫。很多人別説動筷品嚐,就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但這道菜卻是瀾滄縣味道最棒的 美食 !

有人認為血是生的,感覺不衞生,其實血拌肉的血必須是檢疫過的、沒有疾病的豬血。另外,拌的過程中還加入了花椒、辣椒、生薑、胡椒等佐料,也起到了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

六、乳扇

“雲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賣”,這句話説的就是乳扇。乳扇形狀獨特,是一種含水量較少的菱形乾酪,生吃、幹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下酒的好菜。也可以和火腿等材料一起烹煮。

乳扇直接生吃,味道油而不膩、鮮醇清香,吃起來相當有嚼勁,越嚼越帶勁!

油炸乳扇是最常見的吃法,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油炸的時候,只聽“唰”地一聲,香味頓時撲鼻而來,濃郁的奶香味瀰漫在四周,撒上白砂糖,脆香適口,別有風味。

烤乳扇可是大理有名的小吃,到處都可以看見烤乳扇的攤點。木棍掛住邊卷邊烤,根據自己的口味塗上煉乳或者玫瑰醬,趁熱咬上一口,口感綿軟如同芝士,冷卻後又多了幾分韌勁,牛奶的香氣和醬料的清甜在舌尖上碰撞,不嘗一下真是太可惜了!

不過由於乳扇在製作的時候,需要加入酸水,很多外地人根本吃不慣這個味道,甚至躲得遠遠的,一口都不肯嘗。

七、傣味包燒

包燒是傣族特有的烹製食品的做法,用天然的芭蕉葉或者木冬葉作為烹飪工具,能將食材和香辛料結合到極致。

在雲南,“萬物皆可包燒”這種理念可是深入人心,可以用來加工蔬菜、海鮮、肉類等,常見的包燒食材有金針菇、豆腐、筍絲、牛羊肉、蝦、魚等。葉子包裹住食材在炭火上烤,味道醇厚,還多了幾分植物的清香,口感十分豐富。

因為包燒講究食材和香辛料的結合,而且西雙版納的調料大多以酸辣為主,導致不喜酸辣的人特別討厭包燒這種烹飪方式。

八、漆油雞

漆油雞是傈僳族最愛的傳統菜餚,是一種高級滋補食品,肉裏帶有一點樹木的清香,嘗後總是會讓人咂嘴,逢年過節或是遠方的朋友到來,都會做這道菜。

漆油是這道菜的靈魂,它來自於生長在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漆樹,漆油是從漆樹果實中榨取出來的固體油脂,功效非常多,市場上賣的漆油就像一塊放大版的紅糖。

漆油雞的吃法和火鍋類似,只是不用再額外打蘸水,肉質嫩滑多汁、酥甜可口,肥美的雞肉和漆油完美碰撞,嘗一口就讓人慾罷不能!

看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 美食 ,對雲南的 美食 認知是不是又更深刻了一些呢?雖然這些菜餚看起來賣相不是很好,味道也比較奇特,但依舊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品嚐,你還在等什麼呢?

温馨提示:

1、患有痛風的人一定不能吃涼拌酸螞蟻蛋, 美食 雖好,但不要貪嘴!

2、如果自身是過敏體質的人,就不要輕易嘗試漆油雞,一定要謹慎食用哦!

福貢縣美食

1、漆蠟:漆蠟是從漆樹籽中榨出來的油,這種油冷卻後能凝固成塊,可以食用。福貢當地居民把漆蠟溶化後,混入豬油、菜油、核桃,待冷卻凝固後,作為親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

  2、包穀砂稀飯:包穀砂稀飯是怒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簸去皮再用大篩和小篩分別篩出大、中、小粒三種不同的包穀砂,大粒包穀砂用來煮稀飯,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

  3、傈僳族手抓飯:用大米與包穀砂或豆米、蕎米混合在一起煮熟,盛在簸箕上,蓋上烤乳豬肉、雞肉塊、雞蛋、臘肉、竹葉菜、菌子、木耳、花生、涼拌野菜、洋芋、洋絲瓜等各種肉和蔬菜製成。吃飯時,洗手作碗筷,圍着竹簸箕坐成一圈,先拈一片臘肉往左手掌上塗一層油,而後以右手當筷子,抓起自己想吃的東西放進左手裏進行的組合,再喂進嘴裏。

  4、琵琶肉:琵琶肉是將宰殺後的生豬去內臟、剔除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內,將豬縫合,風醃成完整的臘豬,外形頗似琵琶,故稱“琵琶肉”。琵琶肉是每年傈僳闊時節之際傈僳人民殺了年豬後,為保證一年都有肉吃而醃製珍藏的佳餚。

  5、酸竹菜:酸竹菜是山裏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

德宏美食介紹

德宏這裏即將舉辦着潑水節,屆時大家可以參加這裏的活動,但是除了參加活動大家也不要忘記了這裏的美食啊!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宏這裏的美食都有哪些吧!

傈僳族竹米煮雞

這頭道美食是傈僳族竹米煮雞,用幾十年才能生長一次的稀有竹米,搭配農家土雞,做出的竹米煮雞是傈僳族產婦補血的佳品,也是傈僳族招待貴賓的一道美食佳餚。這道菜不僅僅是滋補,還有很強的藥效,對疲勞綜合症、腸胃不適、肥胖、便祕、婦女經前綜合症等有很好的舒緩作用和膳食療效。這道菜是到品德宏必點的一道招牌菜。

德宏海陸空

由品德宏將小魚,腰果,蜂蛹,三種食材混合一起,做成了德宏一道知名的下酒菜,被德宏老百姓取名為“海陸空”。

傣家苦撒

德宏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羣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宏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

撤撇的製作是:用淨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裏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兑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麪、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

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肉片在撒撇裏蘸一下就吃。撒撇製作考究,刀法細膩,用料新鮮,佐料齊全,費時費工,是典型的功夫菜。撒撇因有牛苦腸水,不但具有豐富的百草營養成分,而且有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的功效,初食有點微苦,再食回味悠甜。

加上配有具藥效作用的植物佐料,撒撇便成了一道口味極佳的藥膳食譜。胃熱上火,風火牙痛,體內各種炎症,經食用撒撇一次或兩次,即可消炎止痛解毒,常吃之還有預防癌症

德宏香茅草烤排骨

香茅草是德宏傣族人民最喜歡的作料之一,香茅草不僅含有檸檬醛,有消毒、殺菌與治療神經痛、肌肉痛的功效,而且香茅草可以提高消化機能,健胃消脂,可治療和預防腹瀉、感冒及發燒、頭痛等疾病。香茅草烤排骨是德宏傣族人民鍾愛的一道民族菜。

這道菜味道奇美,草香飄逸,讓人回味悠長;香茅草的香味讓很多品嚐過的人對德宏的傣家菜念念不忘,品德宏香茅草烤排骨是到德宏必吃的一道菜。

德昂族涼拌酸茶

德宏州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德宏人特別是德昂族善於用茶葉把菜品更深層的味道提煉出來。品德宏涼拌酸茶就是茶葉和菜品完美相融的一道德宏菜。

火燒豬

德宏的火燒豬已經形成了特有的一種民族文化,德宏獨特的火燒技法和用醃菜膏、魚腥菜、芫荽、小米辣等做的蘸水搭配,讓其在火燒系列中脱穎而出。特別是德宏盈江的火燒豬,是德宏民族宴席裏最香甜可口的一道菜。

德宏手抓飯

德宏是手抓飯的發源地,德宏的手抓飯有很多種,多數以純生態的染飯花為主要材料製作。味道香糯可口,回味悠長。

傣家酸趴菜

是傣族最為普通的一道名菜。説它普通,是因為它是一道傣族的家常小菜,普通到在傣族的食館裏可以免費贈送給客人吃;説它是名菜,是因為在傣族地區,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愛。不僅傣族愛吃,就連生活在傣族地區的其他民族和外來的客人都喜歡。

德宏舂乾巴

火燒乾巴是採用肥膘黃牛,選其無筋、順刀之精鮮肉,配以多種名貴且具清熱降火之天然香料,經木炭火燒、木錘舂制而成,肉質細軟,原汁原味,幹而不燥,好吃不上火,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

景頗鬼雞

歷史上景頗族有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而鬼雞就是景頗人用雞做祭品,祭獻鬼神後,將雞宰殺,煮熟晾涼後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緬芫荽、檸檬葉等相關配料,配入鹽、味精、醬油等調料製成。在過去,只有山官(景頗族的頭人)、貴族才能享用這道菜。為了能常常吃到這道美味,聰明的景頗族人將“鬼雞”端上了飯桌,並作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餚。

阿昌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不僅僅是阿昌族最傳統的一道美食,也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吃時因需先取一團米線置於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的“帽子”非常講究,有切成條的帶皮燒肉(八成熟),還有肉碎,再加上德宏豌豆粉、大蒜、胡辣子、小米辣、花生、肉皮、豬肝、豬腦、粉腸等等。阿昌族的這個傳統美食,因一瓦罐自制的阿昌酸水是其靈魂所在,也被叫做“酸水米線”。

涮涮辣小米辣拼盤

涮涮辣產於我國雲南德宏、保山、臨滄及緬甸北部的帶山區,以德宏的辣味最強,種植面積、產量最高。據説,當地的少數民族將它晾乾後做調味用,吃的時候只需將它放進湯裏涮幾下,整鍋湯就會辣味十足。

如此反覆使用,到只剩下辣椒杆時才丟棄。涮涮辣因此得名。當地人稱其涮涮辣、涮湯辣、象鼻辣。屬茄科辣椒屬植物,是野生小米辣的一個變種,傣語:“嘛苤脹線”涮涮辣大多是野生,其產量低,適應環境能力差,對土壤、空氣等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異地種植,就會出現退化。

屬於稀少辣椒,在德宏州當地五個縣市中,僅有芒市的部分偏遠山區出產,而且數量極少。你,如果敢吃一個,我徹底服你!

好了,如果大家要來德宏這裏旅遊的話,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美食啊!

漆油雞是雲南省哪個州市的特色美食

漆油雞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色美食。漆油燉雞是以漆油、雞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其肉香嫩、酥甜可口。漆油燉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產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漆油雞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色美食。漆油燉雞是以漆油、雞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其肉香嫩、酥甜可口。漆油燉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產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雲南小吃TOP50!吃過20樣才算及格

過橋米線、燒豆腐、烤魚?菠蘿飯、木瓜水、炸洋芋?雲南的小吃太多,絕壁不止這些,作為雲南人一半都沒吃過!!看看你吃過哪些,超過20樣的勉強合格~

折耳根豆腐

早幾前昆明的菜場、學校門口經常有賣,一般是一個小販用自行車託着一個烤箱,烤箱裏是有炭火,豆腐在上面燒熟以後,再將拌好的蔗根放進豆腐裏,蔗根辣辣,豆腐嫩嫩,滋味妙不可言。現在已經很少見到路邊有賣了

俠辣

怒族人不僅愛飲酒,而且也善於用酒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俠辣"和"鞏辣"就是貢山境內的怒族的珍饈。"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俠"的意思是肉,因此"俠辣"就是"肉炒的酒"。

闊耍俄勒

在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傈僳族羣眾日常生活食譜中,闊耍俄勒無疑是一道獨具特色的傳統 美食 。闊耍俄勒是傈僳語,意為包穀稀飯,但它與一般的包穀稀飯的做法和口味大為不同。

過江餌絲

過江餌絲和是雲南的地方小吃 ,源自大理州的巍山縣,過江餌絲是將烹煮好的餌絲和扒肉等啄襝分叼盛入輛個湯碗中,吃的時分扒肉的湯碗裏食用。其香氣四溢、不油不膩,味滇矮佳,口感尢甚。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_美味酥脆親近自然的介紹!青苔也能吃嗎?在雲南,油炸青苔可是一道很受歡迎的菜,很多外地人來到雲南發現有那麼一道菜都很驚訝並佩服雲南人的勇氣,但如果親自嚐嚐炸青苔,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菜包魚

用生菜或包菜包着魚肉,米線、香菜,再放上特製的醬,超級美味

都督燒賣

都督燒賣是一道起源於雲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 歷史 ,辛亥時宜良人祝可清開設興盛園,尤以燒賣馳名。都督燒賣的餡心非常講究,是用生餡與熟餡調合而成,既有北方面點餡的鮮嫩特點又有南方而食熟餡的香醇適口。計有鮮豬肉末、熟豬肉丁,加雞蛋,水發冬茹、冬筍、乾貝、肉皮凍等精心調製而成。

豆麪湯圓

豆麪湯圓是昆明人所喜愛的小吃,有的包餡,有的不包餡,但以外面要滾粘上一層熟黃豆麪為其共同特點。

蕎糕

蕎麪為雲南特產,蕎麪製作品種很多,蕎糕是人們喜愛的一個大眾化品種。夾沙蕎糕色澤棕紅美觀,有香甜氣,吃後潤喉,微苦,清涼解熱,富於營養,有助消化,蕎香味濃醇!

調糕藕粉

調糕藕粉是雲南最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雲南它幾乎與火腿,過橋米線齊名。潤滑的藕粉與雪白的米糕混合在一起,各式顏色的果仁相間其中,紅糖透着粘稠,玫瑰醬散出芬芳,食客脣齒舌尖縈繞着香酥,沁着甜潤,是備受雲南人推崇的一道小吃。

羅平五色花米飯

五色花米飯是布依人及壯族人的特產,不但色彩鮮豔,而且味道悠遠。色彩一般有紅、紫、黑、白、黃幾種,叫“五色花米飯”。每年的秋後,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選出來,單獨放好留待做花飯用。羅平五色花米飯就是當地布依族獨具特色的 美食 。

豆燜飯

豆燜飯的做法 歷史 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 美食 的魅力。豆燜飯是很有特色的雲南特色小吃,豆燜飯以蠶豆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悶菜為主雲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時鮮蔬菜不斷。

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是雲南昆明有名的漢族小吃。它源於民間,後逐漸成為小吃店中的一款獨具特色的品種。香辣爽滑,價廉物美,人們戲稱解饞食品,吃了還想吃,情繫此線中。

抓抓粉

抓抓粉,是雲南夏季消暑的涼食。成品清 涼甜潤,富有韌性。因是用特製的有洞鏟形器 往凍粉上面抓成細絲,故有此名 。

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過手米線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潔白的絲狀,再把鮮肉燒烤成半熟後切剁成細塊,佐以粉腸、鹽、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攪成糊狀即可。吃時因需先取一團米線置於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倘若有野味製成的拌料,那味道則更是鮮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嚐一番後都咂嘴咂舌地讚歎:"絕代佳餚!

滷餌絲

期間,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開辦永順園,以小鍋氽肉米線、氽肉餌絲著名。一天,因翟師傅勞累過度,氽肉餌絲下鍋後,他跑到外面抽水煙筒,回到廚房氽肉餌絲裏的湯全乾了。恰逢顧客催得急,翟師傅只得忙下滷水和紅油,翻顛幾下後端上桌,顧客一吃,大為稱絕,問這是什麼餌絲,翟師傅急中生智答"滷餌絲",後成為昆明著名小吃。

舂雞腳

舂雞腳:雞腳就是所説的雞爪子。其味淡,做法甚多。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缽裏搗去皮殼或搗碎。顧名思義,舂雞腳就是把雞腳放到石臼裏搗碎。舂雞腳是西雙版納地方特色 美食 ,口味酸酸甜甜微辣。主料為雞腳。

青松燒鴨

玉溪菜譜中燒鴨居首位,馳名全省,清代著名詩人楊竹溪有《棋陽竹枝詞》贊玉溪燒鴨。其詩云:"鴨卵能教谷抱成,百千萬億廣資生。紅泥爐內包燔熟,大嚼何辭飲巨觥。"玉溪燒鴨近似北方烤鴨,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多選用四十至六十天、重量在一公斤左右的子鴨加工烤制而成,皮脆香、肉滋嫩,加入花椒鹽,更是香味濃郁。

冰稀飯

冰稀飯,最早源自玉溪市的民間小吃,以白糯米為主料,配以小紅棗、西米、芝麻、紅綠絲、紅糖稀、冰渣,突出糯米稀飯的香糯,色澤潔白,點綴色澤鮮豔的果品,紅糖稀的純甜,冰渣的涼爽,冰稀飯是夏季人們喜食的佳品!

傣族米花

甜甜脆脆的,除了當小零食外、還見過有人把它泡在米幹裏吃

豌豆粉

豌豆粉是昆明市傳統的漢族小吃。是雲南人十分喜愛的雜糧製品。是用幹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發後,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者成糊,冷卻後凝回而成。質地細膩滑嫩,色澤薑黃,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經刀功成形後烹調可熱吃或涼吃。

蒸餌絲

蒸餌絲是曲靖的一道特色小吃,這道小吃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曲靖蒸餌絲的主料為當地產的筒子餌塊。它是用曲靖沿江、珠街一帶產的優質稻米,按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該小吃可謂是中國獨有的一道小吃,享譽大西南。

通海豆末糖

豆末糖是雲南通海 歷史 悠久的傳統產品,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鬆酥、香脆 ,十分爽口。

朵朵糕

在元江,“朵朵糕”已經成了家喻户曉的風味小吃,各賓館酒店也早餐必備。每天早上只要留心看,在人多的地方總能看見一兩家賣“朵朵糕”的小攤。

小粑粑

曲靖小粑粑”是當地人婚嫁聘禮的一部分,男方家到女方家下聘時,除了一般該有的聘禮外,必須要有全套的銀首飾。另外必備的就是“曲靖小粑粑”了。男方家送多少個“曲靖小粑粑”給女方家,就説明男方家要請多少個客人。

罈子雞

罈子雞是雲南騰衝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明末,興於清初,相傳與明朝末代皇帝永曆皇帝有關。由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祕的宮中藥物融合騰衝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罈子雞還因為中藥祕方的滷製,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閹母雞

閹母雞為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 美食 ,通過閹割手術控制母雞的激素分泌,進而控制產肉品質,提升口感。一般母雞當年閹割後,當羽毛換成閹雞毛時即可上市。

泡果

元謀泡果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的名特食品,民間製作已有70多年的 歷史 ,素以“甜如蜂蜜、泡如棉花”而著名。元謀泡果是選用精白糯米、飴糖、白糖、花生油、黃豆漿、鮮芋頭、蜂蜜、芝麻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用手工製作,工藝複雜而嚴格,工序歷經21道,生產週期為15天。

乳鴿

楚雄姚安壩區土地肥沃,耕地集中,氣候温和,盛產稻、麥、豆類。農民喜飼養鴿子,一來鴿羣覓食容易,二來繁殖迅速,民間有"四十天兩見面"説法,即一對成鴿,40天可繁殖2-3對乳鴿。姚安養鴿已有數百年的 歷史 ,壩區農民幾乎户户養鴿。棟川鎮街頭還專闢鴿市進行交易,省內外購者絡繹不絕。年均可有20一30萬隻乳鴿上市。

蕎粑粑

武定蕎粑粑非常具有特色,但是製作非常簡單。製作方法:成團的蕎麪,製作成長一尺,厚有三寸,寬有五尺的條形蕎粑粑,放入沸水中煮熟即食,但苦蕎粑粑保持微苦回甜的味道。

潑水粑粑

每逢潑水佳節,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潑水粑粑。其做法是選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漿粉,加入適量紅糖,將吊漿粉與紅糖糅合成粉團狀,後用採來的芭蕉葉,葉上抹上豬油,將粉團包好壓成長條形即可上蒸籠。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著名 歷史 名城喜洲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原料為麪粉。

口味有甜、鹹兩種。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上層炭火為猛火,下層炭火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豬油之後入鍋烘焙,在烤制過程中繁複刷幾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內在綿軟,倍受人們喜愛,且層次分明,宛若蒼山十九峯十八溪,實為美色可餐。

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麪漿烙制而成。成品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這種石板是在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出的一種石板,火燒不壞,水澆不裂。把它當作鍋,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會粘在石鍋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泡,味道也特別香

涼雞米線

涼雞米線必須是大理古城 美食 中的當家花旦。主要就是由雞絲和米線製成,雞絲需要煮熟,以核桃醬和小粉做成滷汁,搭配着辣椒汁和蒜末,為了美觀通常還會撒些葱花和芝麻,吃起來微辣,恰好的酸味,雞肉的嫩和米線的香混為一體,極為爽口,很快就能將一碗滑下肚。

耙肉餌絲

巍山耙肉餌絲米線的就餐環境乾淨整潔,作為簡單飯菜,還是不錯的。點了一份耙肉餌絲和一份米線,還有一份拌豬耳,耙肉餌絲的湯很香,肉很爛...

乳扇

雲南十八怪”有一怪為“牛奶做成扇子賣”,這説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實是一種奶酪,由牛奶製成,半透明狀,光滑油潤,片狀成卷,

吃法很多種,生吃、幹吃、涼拌、燒烤、油炸着吃皆可,可與雲腿一起用於烹調,也可作為可口的下酒菜。在大理隨處可見,它的美味可口早已深入人心。

大理燒餌塊

大理餌塊最有特色的是新鮮現揉的燒餌塊,其加工過程是:將蒸熟、衝搗後的餌塊團放在光滑潔淨的大理石板上,用手揉成餅狀後,按各自品食習慣、

內包白糖、核桃仁或芝麻醬、滷腐、油條等佐料,加放在木炭上慢慢烘烤至表皮微黃後,即可食用。這種燒烤出來的餌塊香脆可口,食後許久還餘香在口,倍受人們的青睬。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麗江特產的一種涼粉小吃。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之做“黑涼粉”。在乾隆《麗江府志》中,曾把這種風味小吃稱作“食黑豆腐”。幾百年來,雞豆涼粉這種風味小吃在麗江經久不衰,暑吃涼,寒吃熱,涼吃拌以酸醋醬油調料之類,能消暑開胃、止車暈浪;熱吃將涼粉在平底鍋內用香油雙面炸黃、佐以調料,雖然其貌不揚,但味道質地卻極其細膩爽滑、適口,是下飯佐酒的一道風味好菜。

黃豆麪

大石橋旁邊的黃豆麪。有一份叫《行走麗江》的手繪地圖上特別介紹。上面把這家叫“大石橋小吃”的店裏的黃豆麪説得是天上有地下無。個人感覺:湯底酸酸的辣辣的,挺開胃;裏面的炸黃豆挺鬆脆,有口感。

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一種風味食品。它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

酥油茶

香格里拉~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製作時簡單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鹽和精製和香料,用攪捧上下反覆攪打成水融狀,即可斟用。飲之,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在藏族的飲食結構中飲用酥油茶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裏一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一次品嚐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餘味修長的妙處

奶渣

香格里拉~奶渣與酥油相伴而生,從牛奶中提製而成。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極強的消化作用,用酥油煎奶渣加紅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

琵琶肉

香格里拉~一種用傳統醃製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具體方法是豬屠宰後將其內臟和骨頭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其稍涼後,撒入花椒麪、草果面、食鹽等佐料及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開口縫合,在縫線部塗敷上水或香油調好的灶灰,並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然後用石板或木板壓上晾乾,幹後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的製作 歷史 悠久,保存時間長,若不切開,三、四年不變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鮮味香,風味獨特,是迪慶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餚。

泡魯達

泡魯達是雲南非常著名的小吃,甜點類。用西米露、煉乳、特製麪包幹、新鮮椰絲加上冰塊和水做成,特點是甜、脆、香、冰、滑、爽。

香竹飯

香竹飯是具有濃郁傣家特色的名吃,把米飯放在竹筒裏用火烘烤而成,又稱竹筒飯。將香竹的竹節砍下作底,泡過的糯米放進竹筒,用芭蕉葉塞住。放在炭火上烤或埋進火灰裏焐。待竹子的水分蒸乾後,就可以吃了。打開竹片,竹子的香氣伴着糯米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層薄薄的白色膜覆蓋在晶瑩剔透的米飯上,看着就很有食慾。一般每年11月到來年2月間的香竹飯是最好吃的。

勐海烤雞

這是一種西雙版納勐海縣特有的傣雞,體型較小,每隻雞體重不到一斤,肉嫩味好,特別經有經驗的師傅一加工,再配上特有的粉狀調料,那味道更不一般。烤雞肉質鮮嫩,輕輕便可撕下。

大救駕

“雲南十八怪”之一就是大救駕,就是炒餌塊搭配“青龍過海湯”。據説是清初時期,明朝永曆皇帝為躲清軍追趕逃往滇西,一路上飢餓難耐,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吃上了炒餌塊,皇帝説“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以此命名。將餌切成菱形狀,加入火腿片、鮮肉片、雞蛋、西紅柿和豌豆尖等入鍋爆炒,起鍋前加入香料。色澤金黃,油而不膩,口感很好,這種吃法在騰衝非常普遍,正餐的餐桌上也有它。

松花糕

騰衝松花糕最出名的是和順古鎮藺大媽所有做出來的松花糕,使用的松花和豆沙,都是新鮮的,不含防腐劑和色素。

燒肉米線

將黃皮、酥肉、黃瓜、切成碎末,放入涼米線,拌上芝麻油、花椒油、油辣椒、蒜泥、味精、醬油、幹醃菜油、花生油、葱花、白醋,一碗騰衝燒肉米線就上桌了。

菠蘿飯

菠蘿飯是一道有名的雲南菜,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米飯兩者結合成的美味!

烤洋芋

烤洋芋又是瀘西最具代表的特色小吃,尤其近年來越來越火了,凡是到這裏的朋友必吃烤洋芋。在瀘西,中午飯——烤洋芋;晚飯——烤洋芋;宵夜——烤洋芋。來親戚——烤洋芋;來朋友——烤洋芋;來同事——烤洋芋。

乳膳薩其馬

乳膳薩其馬是雲南小吃中的代表。其味道鮮美,是其他地域小吃所不具備的,製品既有薩其馬的酥易化,蜜甜清香,面紅身黃的特點,又增加了乳扇的乳香和回味。

(轉載自:雲南吃喝玩樂)

傈僳族飲食 傈僳族的常見美食有哪些

如酒燉雞“嚇啦”、草木灰煎石板粑粑、只能手抓的簸箕飯、黑黢黢的漆油燉雞、整隻的烤乳豬等等

漆油雞,傈僳族的傳統美食。把宰好的雞剔洗淨切塊,以漆油燜炒五六分鐘,灑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加適量水,燉二三小時即可食用。當地的雞都是野外放養,味極為濃香。

小貼士:當地的餐館均可以品嚐到;有的人吃過會過敏(漆油是通過漆樹籽提煉而來),所以剛開始可以嘗試的先少吃一些,確定自己是否會過敏。

包穀稀飯

包穀稀飯“闊耍窩烈”是傈僳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用來煮稀飯。煮時,需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若有條件者放入豬腳、排骨或臘肉之類,味道更好。

美食攻略,到雲南必吃的6種美味小吃,本地人口碑認證

美食攻略,到雲南必吃的6種美味小吃,本地人口碑認證!

雲南坐落在我國的西南邊,那裏有着"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景,也有着"一天吃四季,十餐不同味"的 美食 。悠久的 歷史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造就了雲南千百年來獨樹一幟的 美食 文化。雲南的 美食 ,你可能不知道多少吧?到雲南旅行,你一定不要錯過這6種 美食 ,本地人口碑認證!沒吃過就白去雲南了!

闊耍俄勒

在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傈僳族羣眾日常生活食譜中,闊耍俄勒無疑是一道獨具特色的傳統 美食 。闊耍俄勒是傈僳語,意為包穀稀飯,但它與一般的包穀稀飯的做法和口味大為不同。

農曆的月,傈僳山寨的包穀已逐漸成熟,那些勤快的傈僳族婦女便背個竹籃到地裏,摘一籃成熟的包穀。把採摘完的包穀撕去外殼放鍋煮半熟撈出曬乾。想吃可以隨時伴用。

餌塊

餌塊別稱餌塊粑、粑粑,為雲南昆明最著名的 美食 之一,也是當地最常見的傳統食品之一。餌塊主要以優質大米為原料,製作過程是將大米淘洗、浸泡、蒸熟、衝搗、揉製成各種形狀。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製作方法燒、煮、炒、滷、蒸、炸均可,風味各異,久食不厭。現在的餌塊以彝族的最受歡迎,年節時往往被搶購一空。

雲南特產酸角糕

酸角糕以雲南熱帶雨林珍果酸角為主要原料,果味純正,老少皆宜。酸角糕被人們稱為“可以嚼着吃的果汁”,純天然不含任何添加劑。

這種酸角糕經常吃的話,對我們的身體是有非常好的作用的,更重要的是這一款酸角糕他吃起來的口感非常的清爽,怎麼吃都不會覺得膩。

檸檬乾巴絲

檸檬乾巴絲是當地特色菜系之一。用檸檬汁特別調製,加上當地特有的乾巴,色香味俱全。適合各年齡層的人食用。

檸檬乾巴絲是西雙版納特有的一道 美食 ,它的主料就是牛乾巴和檸檬。乾巴選用上好的牛肉抹上鹽和辣椒經風乾製作而成,而檸檬一定要選用青檸檬,因為青檸檬的香味更濃郁。

岜夯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傳統美味菜餚,為雲南一絕。“岜夯”為壯語,意為酸湯,是用紅青菜或野菜製作的一種酸菜湯。

烹製岜夯雞時,首先將洗淨的雞肉切為小塊,用佐料拌勻浸透;再把準備好多種佐料入鍋,倒入酸湯;沸騰後放入青菜、豬油,煮一至三分鐘後放入雞塊。湯沸後即可食用。

雲南米線

有人看到這道 美食 ,肯定會感到特別的不解:米線我們在自己的家鄉也能吃到,為什麼到了雲南,還要去吃?其實,大家聽名字也就知道了,雲南米線,那肯定是來自雲南,幾乎所有的 美食 ,都是本地的最正宗,最好吃。大家在自己家鄉吃的米線,味道絕對不如雲南本地的米線。不管是米線的口感還是湯的味道,都是雲南本地的要更好一些!你好不容去一趟雲南,難道不品嚐一下真正的雲南米線嗎?

你還吃過雲南的哪些美味小吃呢?

偠僳族2021年的春節美食是什麼?

傈傈族文化極其豐富,其中飲食文化更是獨具一格。傈傈族是一個擇山而居住的民族,由於受居住環境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傈傈族人民喜愛喝酒,所以他們的日常飲食都離不開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傈傈族的飲食文化。

傈僳族飲食文化極其豐富,有闊耍俄勒、苦蕎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秈米粑粑、清水煮乳豬等美味佳餚。大多數居住在高山地區的以包穀、蕎麥為主食。蔬菜有小白菜、小青菜和芋頭,特別是芋頭深受傈僳人民喜愛,每家都要栽種,既可做菜,又可兼做糧食。平時傈僳人煮包穀飯時很少放油鹽,到吃時才沾少許鹽巴。除殺牲祭鬼或過年外,很少吃肉,間或獵獲野獸,也須在本寨或家族內平分。

包穀是傈僳族的主食。傈僳人將粒大飽滿的包穀拿到碾米機上碾碎,除掉包穀籽上的皮,碾成一粒粒的砂狀(稱為“包穀砂”),將包穀砂用水泡軟,放入鍋裏添水,加入火腿(或臘肉)、四季豆、蔬菜等東西煮熟,吃之別一番風味,是傈僳族人最喜愛的一道食物。

傈僳族的烹飪方法主要是飯菜合煮,做時先把糧食放入鍋內熬煮,更換兩次水,到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等,煮到菜爛即可。吃飯時由家庭主婦按家裏人口多少,平均每人一大木碗。傈僳族的副食品有各種肉類、蛋類、魚、豬肉、牛肉、小鳥等喜愛的燒食,這是傈僳族人吃肉的傳統方法。每當過年或有婚嫁喜慶時,都要殺豬。

傈僳族的生活用具較為簡陋,大多以三塊石頭和土鍋煮飯,少數富裕人家用鐵鍋和鐵三角架,一般人家沒有陶瓷碗,大多用木勺、木碗,背水用木桶或竹筒。

傈僳族家家都養蜂,少則4、5羣,多則十幾羣,每年秋季,家家都釀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粱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好。釀酒時,先將原料搗碎,蒸煮後放酒藥裝壇封存,10天后即可啟封衝飲,度數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

傈僳族人都喜歡喝水酒,每年九十月份糧食收穫後,人們以包穀、高粱和稗子為原料,搗碎後進行蒸煮,放入酒藥,裝罐封存,數十天後即可啟封衝飲。啟封后將酒糟盛入温水中攪拌,主人先嚐後即可過濾倒入酒杯敬客。酒糟可兑制二至三次。傈僳族以酒待客的最高禮節是飲雙人酒,俗稱飲“同心酒”。飲時主人和貴賓各出一手捧起木碗,同時喝下,表示主客之間親密無間,情同手足。

此外,傈僳族喜飲一種麻籽茶。製作麻迷茶時,先將麻籽入鍋用微火焙黃,然後搗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鐘,取出瀝渣,湯仍入鍋放鹽或糖煮沸即可飲用。麻籽茶潔白,多飲也像飲酒一樣能夠醉人。在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受當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有喝酥油茶的習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一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特色小吃盤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酸竹菜

  酸竹菜是山裏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獨龍語稱“美皓”),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製成的酸筍是將鮮筍剁碎,舂打至綿軟,密封在竹筒裏,用笆蕉葉封口,放在有細小泉溪處淋滴,數天後發酵變酸,取出晾乾做酸竹湯,去暑解渴,是夏季適宜的湯食。

  打茶

  獨龍河上游的人有“打茶”的習慣,可能是受到鄰近藏族習俗的影響。獨龍族不種茶,多購買磚茶,煮沸後就飯食而飲。打茶常用來招待客人。打茶的工具,是一個長約70公分,口徑約10公分的竹筒,內置一個上下活動長約90公分的帶竹柄木塞。筒中放進少許鹽和熟的動植物油脂,如豬油、肥肉丁、雞油、核桃油或酥油等,以及加放上一些有香味的蘇麻籽,也有加入調好的雞蛋,再將煮好的茶水倒入,然後手握竹柄木塞,上下反覆打茶,再倒出飲用。其色淺褐,味鹹香,能提神解乏,是一種滋補飲料。

  肉酒、蛋酒

  肉酒和蛋酒是怒族人喜好的一種高級滋補食品。怒語將肉酒和蛋酒稱為“俠辣”和“鞏辣”,譯成漢語就是“肉炒的酒”和“雞蛋炒的酒”之意。

  肉酒和蛋酒就是用雞肉或雞蛋作引子製作的酒。用雞肉(用野雞或其它獸類的瘦肉也行)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碎塊,在鍋裏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煉好後,把肉放進去,炒至又黃又脆時,稍退火,再倒上燒酒。酒的多少由吃飯的人多少為度,然後蓋上鍋蓋燜上五分鐘左右,從鍋裏取出,連肉帶酒一塊吃。如果沒有肉,用雞蛋也行,做法也一樣,那就叫“鞏辣”,意思是“炒雞蛋酒”。

  這種精工調製的肉酒和蛋酒,鮮美清香,甜辣適中,而且具有滋補身體,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俠辣、鞏辣

  這是當地怒族人的獨特風味珍饈,把肉類剁成小塊,用當地一種很香的漆油炒得發黃時倒上白酒,蓋上鍋蓋在火上燜一會,待肉滾起即可,無肉時用雞蛋代替。這道菜風味十分奇特,一是考酒量(這道菜的.酒味很濃),二是十分燥熱, “驢子MM”特別要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以免把怒江之行變成“戰痘的日子”。

  石板粑粑

  其實就是石片烤餅,用丙中洛特有的一種石片當作煎鍋在火塘上烤熱,把養麥面或是玉米麪調成糊狀,倒在加熱的石片上烤熟即可。烤的時候雖然不用放油,但粑粑不會被烤焦,不放鹽、醬等其他調料,味道卻十分香脆,配着酥油茶一起吃,更是絕妙。

  杵酒

  夕L地人把當地傈僳族人制作的水酒戲稱為’峽谷啤酒’倒是十分貼切。這種過濾後得到的酒,只有十七八度,味道甜甜酸酸,當地人説喝了它能提神開胃,可據喝過的外地人説,這種酒十分容易醉。

  簸箕飯

  這是隻有在當地的傈僳族人家才可以吃到的傳統食物。就是用煮熟的大米和苞谷,拌上青菜、洋芋、蘑菇,再加上烤熟的雞塊、豬肉等,用大的竹箍箕盛上,吃的時候,以手代筷,抓起簸箕中的食物,蘸着面前小碗裏裝着的由醬油、姜葱製成的佐料一起吃。

  提示:這本是傈僳族人過年才有的美食,現在在有些地方也可以吃到。

  漆油燉雞

  這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漆油可食用。把宰好的一隻壯雞剔毛洗淨切成小塊,等投入鍋中的漆油溶化燒沸後,將雞肉置於鍋中燜炒五六分鐘,然後灑入適量燒酒,配以八角、草果、食鹽等佐科,加入適量的水,用P=.sk燉二三小時即可食用。漆油燉出來的雞,肉香嫩、酥甜可口。

  另外,片馬三寶(木瓜、梅子、核桃),丙中洛板栗是不可多見的小食,不要忘記品嚐。

;

「一縣一品美食篇」去怒江一定要去品嚐這幾道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

怒江州是中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數民族,怒江州是中國民族族別成分最多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山川河流,高山峽谷是怒江的地標記憶,每個走進怒江大峽谷的人都會被自然這個造物主折服,怒江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的飲食文化,長期的發展留下了諸多特色 美食 。而 美食 則是一份獨屬於遊歷怒江的人靈魂深處的記憶,每一份菜餚都被裝進旅行者的胃裏,同時也留在了記憶的深處,從此,離開有時、相逢可期。今天一縣一品我給大家分享幾道怒江的特色 美食 ,去怒江一定要去品嚐這幾道菜。

一、怒江俠拉

怒族語言即用酒煮肉之意,一般用土雞肉和上好的燒酒作原料。做俠拉時,先將肉剁成小塊或剁碎,然後放在鍋裏用漆油(地方上的一種植物食用油)煎炒,炒至脆黃時,稍退火再倒入燒酒,蓋上鍋蓋煮至酒漲,即可食用。經過這種特殊烹調加工出來的肉酒,味道鮮美,香氣撲鼻,甜中帶辣,特別可口,這是怒江峽谷中滋補身體,強健筋骨和治療風濕病、婦科病的營養上品和良藥,怒江峽谷中婦女生完孩子,只要吃了俠拉,三天就能下地幹活哦,“俠拉”也是怒江峽谷民族待客的上好食品,如果您有機會品嚐,一定要多喝湯,因為怒江峽谷中的“俠拉”真正印證了“肉補三天,湯補十天十夜”的民間古語。

二、漆油雞

雞肉和漆油的香味混在一起,瞬間清香撲鼻而來。雞肉在沸水裏面翻滾,湯色已成。這時舀起雞湯,先用濃濃的雞湯來開胃,再吃上一口雞肉,這就是一場舌尖上的享受。如果用現榨的漆油做漆油雞,味道更加香醇。漆油雞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温中和胃、補血益氣,對恢復體能、化瘀、提神健腦、風濕病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三、石板粑粑

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特色小吃之一。石板粑粑是以甜蕎粉、紅糖為原料,加入清水和成糊狀,用石板當鍋,把蕎麪糊舀在鍋內攤平,使其厚薄均勻,烙熟即成。烙出來的粑粑特別薄,吃起來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

石板放在火上,受熱後便從鬆軟可削變得堅實密硬,火燒不壞,水澆不裂。撒上薄薄一層爐灰,這是祖先傳下來的不粘鍋的古法,把野生甜蕎粉攪成的糊倒在石板上開始烙制。在火的烘烤中,石板漸漸有了温度,蕎麥粑粑邊緣的氣孔中溢出焦香,粑粑熟了,再蘸上一點蜂蜜,這是來自怒江峽谷中的野生蜂蜜,集萬物於一山的峽谷地貌,使得蜂蜜飽含清甜,蕎麥的焦香和野蜂蜜的甜潤混合。舌尖上,就有了怒江的味道。

風味怒江,粑不得你開心~

四、蕎砂飯

在怒語的食譜中,“阿表”是一個最常見的名稱,譯成漢語就是蕎砂飯。這是生活在福貢等地的怒族人民最喜歡的食物。它不僅適合老人和病人食用,也常被用來招待客人。

五、老窩火腿

一怒江老窩火腿在原料上凸顯了天下無“腿”能出其右的特性——用包穀、綠菜、野菜餵養出的土豬肉製成,原生態的怒江傳統黑毛土豬,在峽谷高山經冬歷夏,純天然經過發酵分解出自身富含乳酪的鮮香。肉色呈桃紅色,肉質鮮嫩,肥而不膩,口感獨特,純正。老窩火腿被譽為怒江第一 美食 。

六、手抓飯

傈僳族手抓飯是怒江傈僳族的一道傳統特色 美食 ,在傈僳族的風俗裏,手抓飯通常只有在過節的時候和款待最尊貴的客人時才會準備,代表着怒江人待客的最高禮節。如今,遊客來到怒江,在本地的民族特色餐館就可以吃到。

一般都是選用上好香米和玉米糝等混合在一起煮熟後,在洗淨的簸箕內鋪滿乾淨的芭蕉葉,將米飯均勻地鋪在上面,然後在米飯上分別堆碼擺放切好的臘肉、烤小豬肉、火燒雞、火腿片、清水煮小土豆、玉米、鵪鶉蛋、雞蛋、時鮮水果等食材,配以醃菜膏、蘸水等特色佐料。

七、包穀砂稀飯

包穀砂稀飯是怒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簸去皮再用大篩和小篩分別篩出大、中、小粒三種不同的包穀砂,大粒包穀砂用來煮稀飯,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

若有條件者放入豬腳、排骨或臘肉之類,味道更好。中粒和小粒包穀砂一般用來煮乾飯吃,煮時將包穀砂煮至八成熟潷水後再加水,摻上大米或蕎米煮上片刻後濾水燜幹,便成了包穀砂乾飯,吃時再備上一道菜,味道更可口。

八、怒族烤羊肚

烤羊肚,烘烤別緻,香脆辣麻,嚼後回味悠長,是佐酒佳餚。

剖開羊肚取出髒物,洗淨入盆,用鹽、辣椒麪、花椒麪、茴香籽面混合後用手反覆揉搓均勻,醃漬 20 分鐘,入味,然後將肚子的裏層翻出,再進行烘烤呈即熟,麻辣香脆,美味至極,吃完都讓人不經回味。

美食 分享到這,可能就有小夥伴要問了,東西我是知道了,但是我去哪裏可以吃到呢?既然是特色 美食 ,那麼出品的地方也就多了,不過也不許你們的嘗試入了坑,我這也就推介幾家怒江的 美食 餐廳吧~

一、椒知味鮮魚火鍋

來椒知味鮮魚館吃魚,這裏的魚都是現點現殺,特別的新鮮。木桶生態江團魚做法也是絕絕子了,先把裝有熱石頭的木桶放好,然後將片好的魚片倒入木桶裏,再倒入魚湯,滋啦一下,咕嚕咕嚕開鍋了,真的太好吃了。

而且這裏的環境還真不錯,是我喜歡的感覺。餐館不是很大的那種,就兩層樓的小樓房,二層設置了包間,很是清淨。

特別推薦菜系:

1. 葱花飛餅:香脆可口,分量很足,菜品新鮮

2. 生態烏魚:蛋清伴過的烏魚很是滑溜,配上有各種泡椒、辣椒、花椒、鹹鮮辣味十足的火鍋底料,魚肉煮熟後那是相當的入味,好吃到叫絕啊

3. 紅糖餈粑:外層好似裹着爆米花口味的酥脆衣裳,裏面是軟糯彈牙的糯米糕,再加上熱烈的紅糖,直接吃了還想打包

二、廖姥爺美蛙魚頭

位於中國碧璽博物館附近,環境清爽,包房大氣,裝修風格優雅。

蛙也都是現殺的,肉質鮮嫩,緊實飽滿,彈性十足,香辣十足。鍋底味道飽滿馥郁辣而不燥,夏天也不用擔心熱,在風力十足的空調下真的絲毫不影響 美食 的美味。

特別推薦菜系:

1. 特色牛蛙:香辣入味,肉質鮮美

2. 豆花:自磨豆花肉眼可見的嫩,越煮越好吃

3. 山藥寬粉:嚼勁十足,Q彈可口

4.包穀粑粑:甜而不膩滿是農家風味

三、愛上手抓飯

到雲南來遊玩當然要嚐嚐手抓飯嘍,這個手抓飯也是當地的特色。

愛上怒江手抓飯環境不錯,民族氛圍濃厚,一進店就是大廳,還有個舞台,七點半左右有表演,唱了一首歌,還不錯,圍着中間的長桌跳了兩三個舞,動作也很是敷衍。不過嘛,我們主要還是來吃飯的,要求不高,不失美味即可。

手抓飯套餐一上桌就讓人非常有食慾,香氣濃郁,非常誘人。口感非常的脆嫩,爽滑。濃郁的醬汁包裹着食材,咬下去醬汁充滿口腔。而且用料十分新鮮,給的量也很足,性價比超級高。

四、火腿土鍋雞

飯店秉持做好一道菜,這一家店就是了。現選活雞,稱重宰殺。一個火腿雞鍋配幾個青菜就夠了。火腿配上新鮮的雞肉,上來先喝碗頭湯,醇香厚味,加了當地的藥材有一股淡淡的當歸味,走地雞,肉質緊實,沒有肥油,一點也不會腥。

湯是真的特別香,怪不得叫丙察察的第一碗神湯,肉特別有嚼勁,吃得出來是土雞的感覺,火腿尤其的好吃,和家裏從超市買了的口感很不一樣,特別鮮,主要還不鹹。這湯用來泡飯也是一絕的,不信你去試試啊

五、食香閣

聽説這裏是怒江 美食 界排行第三哦,一對夫妻經營的小店,廚師就是店家老闆,人美心善,服務態度好。小店環境乾淨整潔,店內也挺大的,開窗就可以看到丙中洛全貌,景色還真不錯嘞。

特別推薦菜系:

1.白肉:一盤肉香滑嫩,入口細膩香濃滿溢的白肉,很是香軟,而且分量很足。切成薄片的白肉配上一份檸檬祕製蘸料,蘸滿醬料,入口先是料汁的鮮香,再是肥瘦相間的白肉,肥而不膩,很是下飯。讓很多不怎麼吃肉的都捨不得放下筷子呢

2.檸檬雞:招聘檸檬雞絕對是特色,檸檬雞稍微帶點微酸風味獨特,有解暑和增進食慾之功效。色澤協調,美觀大方,質地外酥內嫩,看着辣但其實還好的。鹹鮮、酸、甜兼備,風味別具。

3.乾煸洋芋絲:洋芋餅煎得外酥裏嫩,非常厚實

六、牛和牌 鮮切牛肉火鍋

他們家的店面很好找,一進西岸就看得見,雖然之前天天在旁邊活動,但還是第一次進來吃。 位置很好,可以看到怒江大拐彎全景,風景很不錯。而且江風吹着,自然感覺一陣涼爽。

牛肉很新鮮,開放敞亮的操作間,看得到牛肉的切片和擺盤。點了一個清湯鍋,不需要太複雜的底湯。蘸料是配好的,味道很好,鮮辣的口感,讓人特有食慾,感覺吃再多牛肉都不會膩,簡直神仙味道~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嘍

我有沒有又錯過咱們怒江的什麼 美食 呢

如果有還請大家為我指引呢~

雲南的這幾種實在美食,本地人不夠吃,外地人卻直搖頭

雲南素來以綺麗的風光和避暑勝地為外界所知。這裏有青磚黛瓦和崇山峻嶺,還有多樣的民族元素,既是旅行者的天下,又是 美食 家的天堂!

提起雲南 美食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過橋米線、汽鍋雞、鮮花餅。其實,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交匯融合,千百年來還孕育了多種奇異 美食 ,只是不被大眾熟知而已!

一、佤族酸肉

佤族酸肉是滄源佤族自治縣的著名小吃,就是醃製過的酸牛肉。酸得適中,香氣四溢,清爽可口,無油膩感,食用時再撒上一些幹辣椒粉,味道更佳。酸肉是佤族人民祭祀祖先、招待客人、節日聚會必備的上品佳餚。

優質的佤族酸肉,色鮮紅、味微酸,一般可以保存半年左右。食用時大多切成薄片,與青蒜同炒,味道和普通的肉類大不相同,用葉子包起來還方便攜帶!

二、涼拌酸螞蟻蛋

在孟連傣族村寨中,每到暑夏,可以品嚐到一道蛋白質極為豐富的佳餚,這就是酸辣爽口,驅暑氣的涼拌酸螞蟻蛋。

放在水中浸泡除去蟻巢裏的雜質,煮熟後加上食鹽、辣椒、碎葱頭、生蒜泥拌勻後即可食用。孟連傣家人常用來招待親戚朋友,品嚐後令人回味無窮。

螞蟻蛋滋味鮮美,而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一口咬下去還會爆漿,涼拌的做法吃起來美味爽口!目前酸螞蟻蛋的價格是100元—120元/公斤,而且必須趕早集才能買到,十分搶手!

三、苦撒

苦撒是傣味經典菜餚之一,“撒”在傣語裏有生食的意思,吃一次便終生難忘。很多人認為苦撒和檸檬撒是一個東西,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

如果説生牛肉還勉強能接受,那麼“苦”就讓人徹底破防。因為苦撒的湯汁,是用牛胃裏還沒有消化完畢的青草汁做成的,貴州著名的牛癟火鍋原料就是這個。

這種青草汁在雲貴地區可是相當珍貴的食材,一頭牛胃裏的青草汁不多,每次殺牛的時候都有人在門口蹲守,只為了搶一鍋新鮮的青草汁來做菜。

野韭菜、芫荽(yán sui)、小米辣的加入沖淡了腥味,肉質鮮嫩、蘸料先苦後甜,散發出一種獨特的味道。

四、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被佤族人民視為上等佳餚,既能做主食也能當做下飯菜,山野味十足,色澤豔麗、糯滑鮮香,是迎賓待客的必備 美食 。

雞肉爛飯要用地道的土雞來做,食材最是講究,製作時將淘洗好的大米倒入雞湯裏煮,邊煮邊攪拌,當粘稠度在米飯與稀粥之間為止。這時,用手將煮熟的雞肉撕碎成肉絲塊,將米飯與肉融為一體。比米飯稠、比稀飯幹,這種獨特的口感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五、普洱血拌肉

這道生猛的菜,是直接用生豬血拌熟豬肉而成的,想想這個畫面都會讓人打冷顫。很多人別説動筷品嚐,就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但這道菜卻是瀾滄縣味道最棒的 美食 !

有人認為血是生的,感覺不衞生,其實血拌肉的血必須是檢疫過的、沒有疾病的豬血。另外,拌的過程中還加入了花椒、辣椒、生薑、胡椒等佐料,也起到了殺菌消毒的作用,可以放心大膽地食用。

六、乳扇

“雲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賣”,這句話説的就是乳扇。乳扇形狀獨特,是一種含水量較少的菱形乾酪,生吃、幹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下酒的好菜。也可以和火腿等材料一起烹煮。

乳扇直接生吃,味道油而不膩、鮮醇清香,吃起來相當有嚼勁,越嚼越帶勁!

油炸乳扇是最常見的吃法,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油炸的時候,只聽“唰”地一聲,香味頓時撲鼻而來,濃郁的奶香味瀰漫在四周,撒上白砂糖,脆香適口,別有風味。

烤乳扇可是大理有名的小吃,到處都可以看見烤乳扇的攤點。木棍掛住邊卷邊烤,根據自己的口味塗上煉乳或者玫瑰醬,趁熱咬上一口,口感綿軟如同芝士,冷卻後又多了幾分韌勁,牛奶的香氣和醬料的清甜在舌尖上碰撞,不嘗一下真是太可惜了!

不過由於乳扇在製作的時候,需要加入酸水,很多外地人根本吃不慣這個味道,甚至躲得遠遠的,一口都不肯嘗。

七、傣味包燒

包燒是傣族特有的烹製食品的做法,用天然的芭蕉葉或者木冬葉作為烹飪工具,能將食材和香辛料結合到極致。

在雲南,“萬物皆可包燒”這種理念可是深入人心,可以用來加工蔬菜、海鮮、肉類等,常見的包燒食材有金針菇、豆腐、筍絲、牛羊肉、蝦、魚等。葉子包裹住食材在炭火上烤,味道醇厚,還多了幾分植物的清香,口感十分豐富。

因為包燒講究食材和香辛料的結合,而且西雙版納的調料大多以酸辣為主,導致不喜酸辣的人特別討厭包燒這種烹飪方式。

八、漆油雞

漆油雞是傈僳族最愛的傳統菜餚,是一種高級滋補食品,肉裏帶有一點樹木的清香,嘗後總是會讓人咂嘴,逢年過節或是遠方的朋友到來,都會做這道菜。

漆油是這道菜的靈魂,它來自於生長在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漆樹,漆油是從漆樹果實中榨取出來的固體油脂,功效非常多,市場上賣的漆油就像一塊放大版的紅糖。

漆油雞的吃法和火鍋類似,只是不用再額外打蘸水,肉質嫩滑多汁、酥甜可口,肥美的雞肉和漆油完美碰撞,嘗一口就讓人慾罷不能!

看了這麼多奇奇怪怪的 美食 ,對雲南的 美食 認知是不是又更深刻了一些呢?雖然這些菜餚看起來賣相不是很好,味道也比較奇特,但依舊吸引了不少人前往品嚐,你還在等什麼呢?

温馨提示:

1、患有痛風的人一定不能吃涼拌酸螞蟻蛋, 美食 雖好,但不要貪嘴!

2、如果自身是過敏體質的人,就不要輕易嘗試漆油雞,一定要謹慎食用哦!

福貢縣美食

1、漆蠟:漆蠟是從漆樹籽中榨出來的油,這種油冷卻後能凝固成塊,可以食用。福貢當地居民把漆蠟溶化後,混入豬油、菜油、核桃,待冷卻凝固後,作為親友間相互饋贈的禮品。

  2、包穀砂稀飯:包穀砂稀飯是怒族的主飯食之一,它是經過特殊加工而製成的。首先把曬乾的包穀籽放到木碓和石碓裏,加少量水舂去皮,再舂成砂砂,簸去皮再用大篩和小篩分別篩出大、中、小粒三種不同的包穀砂,大粒包穀砂用來煮稀飯,在鐵鍋或土鍋內一次放足水,用柴禾煮到2小時左右,待煮熟後再放上蔬菜之類,備些豆豉或辣子,吃起來味美香甜,開胃又解渴。

  3、傈僳族手抓飯:用大米與包穀砂或豆米、蕎米混合在一起煮熟,盛在簸箕上,蓋上烤乳豬肉、雞肉塊、雞蛋、臘肉、竹葉菜、菌子、木耳、花生、涼拌野菜、洋芋、洋絲瓜等各種肉和蔬菜製成。吃飯時,洗手作碗筷,圍着竹簸箕坐成一圈,先拈一片臘肉往左手掌上塗一層油,而後以右手當筷子,抓起自己想吃的東西放進左手裏進行的組合,再喂進嘴裏。

  4、琵琶肉:琵琶肉是將宰殺後的生豬去內臟、剔除骨頭,用鹽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內,將豬縫合,風醃成完整的臘豬,外形頗似琵琶,故稱“琵琶肉”。琵琶肉是每年傈僳闊時節之際傈僳人民殺了年豬後,為保證一年都有肉吃而醃製珍藏的佳餚。

  5、酸竹菜:酸竹菜是山裏生長的一種青嫩的竹筍,夏初挖出,削皮切成片狀晾曬成乾菜,食前以熱水浸泡,常用來炒肉食和做湯料,味鮮美爽口。

德宏美食介紹

德宏這裏即將舉辦着潑水節,屆時大家可以參加這裏的活動,但是除了參加活動大家也不要忘記了這裏的美食啊!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德宏這裏的美食都有哪些吧!

傈僳族竹米煮雞

這頭道美食是傈僳族竹米煮雞,用幾十年才能生長一次的稀有竹米,搭配農家土雞,做出的竹米煮雞是傈僳族產婦補血的佳品,也是傈僳族招待貴賓的一道美食佳餚。這道菜不僅僅是滋補,還有很強的藥效,對疲勞綜合症、腸胃不適、肥胖、便祕、婦女經前綜合症等有很好的舒緩作用和膳食療效。這道菜是到品德宏必點的一道招牌菜。

德宏海陸空

由品德宏將小魚,腰果,蜂蛹,三種食材混合一起,做成了德宏一道知名的下酒菜,被德宏老百姓取名為“海陸空”。

傣家苦撒

德宏傣族撒撇,頗受當地各族羣眾喜愛,就連北京、上海、廣東及港澳遊客吃了後都感覺獨特良好,再到德宏後,有的人還點名要這道菜。

撤撇的製作是:用淨瘦黃牛肉一公斤剁成肉醬,在開水裏氽熟,再把剛殺的牛苦腸兑水煮漲,用紗布過濾後備用,然後把新鮮韭菜和茴香切細後擠去水分,再配以香柳、鹽巴、辣椒麪、味精等調料把牛肉醬、苦水在一起拌勻,即可食用。

撒撇的吃法是:用米線或牛肚絲、肉片在撒撇裏蘸一下就吃。撒撇製作考究,刀法細膩,用料新鮮,佐料齊全,費時費工,是典型的功夫菜。撒撇因有牛苦腸水,不但具有豐富的百草營養成分,而且有清熱解毒和健脾開胃的功效,初食有點微苦,再食回味悠甜。

加上配有具藥效作用的植物佐料,撒撇便成了一道口味極佳的藥膳食譜。胃熱上火,風火牙痛,體內各種炎症,經食用撒撇一次或兩次,即可消炎止痛解毒,常吃之還有預防癌症

德宏香茅草烤排骨

香茅草是德宏傣族人民最喜歡的作料之一,香茅草不僅含有檸檬醛,有消毒、殺菌與治療神經痛、肌肉痛的功效,而且香茅草可以提高消化機能,健胃消脂,可治療和預防腹瀉、感冒及發燒、頭痛等疾病。香茅草烤排骨是德宏傣族人民鍾愛的一道民族菜。

這道菜味道奇美,草香飄逸,讓人回味悠長;香茅草的香味讓很多品嚐過的人對德宏的傣家菜念念不忘,品德宏香茅草烤排骨是到德宏必吃的一道菜。

德昂族涼拌酸茶

德宏州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德宏人特別是德昂族善於用茶葉把菜品更深層的味道提煉出來。品德宏涼拌酸茶就是茶葉和菜品完美相融的一道德宏菜。

火燒豬

德宏的火燒豬已經形成了特有的一種民族文化,德宏獨特的火燒技法和用醃菜膏、魚腥菜、芫荽、小米辣等做的蘸水搭配,讓其在火燒系列中脱穎而出。特別是德宏盈江的火燒豬,是德宏民族宴席裏最香甜可口的一道菜。

德宏手抓飯

德宏是手抓飯的發源地,德宏的手抓飯有很多種,多數以純生態的染飯花為主要材料製作。味道香糯可口,回味悠長。

傣家酸趴菜

是傣族最為普通的一道名菜。説它普通,是因為它是一道傣族的家常小菜,普通到在傣族的食館裏可以免費贈送給客人吃;説它是名菜,是因為在傣族地區,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愛。不僅傣族愛吃,就連生活在傣族地區的其他民族和外來的客人都喜歡。

德宏舂乾巴

火燒乾巴是採用肥膘黃牛,選其無筋、順刀之精鮮肉,配以多種名貴且具清熱降火之天然香料,經木炭火燒、木錘舂制而成,肉質細軟,原汁原味,幹而不燥,好吃不上火,是傣族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

景頗鬼雞

歷史上景頗族有萬物有靈的宗教信仰,而鬼雞就是景頗人用雞做祭品,祭獻鬼神後,將雞宰殺,煮熟晾涼後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緬芫荽、檸檬葉等相關配料,配入鹽、味精、醬油等調料製成。在過去,只有山官(景頗族的頭人)、貴族才能享用這道菜。為了能常常吃到這道美味,聰明的景頗族人將“鬼雞”端上了飯桌,並作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餚。

阿昌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不僅僅是阿昌族最傳統的一道美食,也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吃時因需先取一團米線置於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的“帽子”非常講究,有切成條的帶皮燒肉(八成熟),還有肉碎,再加上德宏豌豆粉、大蒜、胡辣子、小米辣、花生、肉皮、豬肝、豬腦、粉腸等等。阿昌族的這個傳統美食,因一瓦罐自制的阿昌酸水是其靈魂所在,也被叫做“酸水米線”。

涮涮辣小米辣拼盤

涮涮辣產於我國雲南德宏、保山、臨滄及緬甸北部的帶山區,以德宏的辣味最強,種植面積、產量最高。據説,當地的少數民族將它晾乾後做調味用,吃的時候只需將它放進湯裏涮幾下,整鍋湯就會辣味十足。

如此反覆使用,到只剩下辣椒杆時才丟棄。涮涮辣因此得名。當地人稱其涮涮辣、涮湯辣、象鼻辣。屬茄科辣椒屬植物,是野生小米辣的一個變種,傣語:“嘛苤脹線”涮涮辣大多是野生,其產量低,適應環境能力差,對土壤、空氣等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一旦異地種植,就會出現退化。

屬於稀少辣椒,在德宏州當地五個縣市中,僅有芒市的部分偏遠山區出產,而且數量極少。你,如果敢吃一個,我徹底服你!

好了,如果大家要來德宏這裏旅遊的話,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些美食啊!

漆油雞是雲南省哪個州市的特色美食

漆油雞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色美食。漆油燉雞是以漆油、雞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其肉香嫩、酥甜可口。漆油燉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產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漆油雞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特色美食。漆油燉雞是以漆油、雞為原料製作的一道菜品,其肉香嫩、酥甜可口。漆油燉雞是生活在怒江峽谷的傈僳族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或遠方的朋友到來,傈僳人都會做上這道菜來慶賀佳節、招待貴賓。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產漆樹、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雲南小吃TOP50!吃過20樣才算及格!

過橋米線、燒豆腐、烤魚?菠蘿飯、木瓜水、炸洋芋?雲南的小吃太多,絕壁不止這些,作為雲南人一半都沒吃過!!看看你吃過哪些,超過20樣的勉強合格~

折耳根豆腐

早幾前昆明的菜場、學校門口經常有賣,一般是一個小販用自行車託着一個烤箱,烤箱裏是有炭火,豆腐在上面燒熟以後,再將拌好的蔗根放進豆腐裏,蔗根辣辣,豆腐嫩嫩,滋味妙不可言。現在已經很少見到路邊有賣了

俠辣

怒族人不僅愛飲酒,而且也善於用酒做出各種美味的食物,"俠辣"和"鞏辣"就是貢山境內的怒族的珍饈。"辣"是"阿辣"的簡稱,意為燒酒。"俠"的意思是肉,因此"俠辣"就是"肉炒的酒"。

闊耍俄勒

在雲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的傈僳族羣眾日常生活食譜中,闊耍俄勒無疑是一道獨具特色的傳統 美食 。闊耍俄勒是傈僳語,意為包穀稀飯,但它與一般的包穀稀飯的做法和口味大為不同。

過江餌絲

過江餌絲和是雲南的地方小吃 ,源自大理州的巍山縣,過江餌絲是將烹煮好的餌絲和扒肉等啄襝分叼盛入輛個湯碗中,吃的時分扒肉的湯碗裏食用。其香氣四溢、不油不膩,味滇矮佳,口感尢甚。

油炸青苔

油炸青苔_美味酥脆親近自然的介紹!青苔也能吃嗎?在雲南,油炸青苔可是一道很受歡迎的菜,很多外地人來到雲南發現有那麼一道菜都很驚訝並佩服雲南人的勇氣,但如果親自嚐嚐炸青苔,你一定不會失望的。

菜包魚

用生菜或包菜包着魚肉,米線、香菜,再放上特製的醬,超級美味

都督燒賣

都督燒賣是一道起源於雲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 歷史 ,辛亥時宜良人祝可清開設興盛園,尤以燒賣馳名。都督燒賣的餡心非常講究,是用生餡與熟餡調合而成,既有北方面點餡的鮮嫩特點又有南方而食熟餡的香醇適口。計有鮮豬肉末、熟豬肉丁,加雞蛋,水發冬茹、冬筍、乾貝、肉皮凍等精心調製而成。

豆麪湯圓

豆麪湯圓是昆明人所喜愛的小吃,有的包餡,有的不包餡,但以外面要滾粘上一層熟黃豆麪為其共同特點。

蕎糕

蕎麪為雲南特產,蕎麪製作品種很多,蕎糕是人們喜愛的一個大眾化品種。夾沙蕎糕色澤棕紅美觀,有香甜氣,吃後潤喉,微苦,清涼解熱,富於營養,有助消化,蕎香味濃醇!

調糕藕粉

調糕藕粉是雲南最具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在雲南它幾乎與火腿,過橋米線齊名。潤滑的藕粉與雪白的米糕混合在一起,各式顏色的果仁相間其中,紅糖透着粘稠,玫瑰醬散出芬芳,食客脣齒舌尖縈繞着香酥,沁着甜潤,是備受雲南人推崇的一道小吃。

羅平五色花米飯

五色花米飯是布依人及壯族人的特產,不但色彩鮮豔,而且味道悠遠。色彩一般有紅、紫、黑、白、黃幾種,叫“五色花米飯”。每年的秋後,布依人就把上等的糯米挑選出來,單獨放好留待做花飯用。羅平五色花米飯就是當地布依族獨具特色的 美食 。

豆燜飯

豆燜飯的做法 歷史 悠久,在製作過程中您也能感受到這些特色 美食 的魅力。豆燜飯是很有特色的雲南特色小吃,豆燜飯以蠶豆為主要材料,烹飪的做法悶菜為主雲南省四季如春,常年時鮮蔬菜不斷。

豆花米線

豆花米線是雲南昆明有名的漢族小吃。它源於民間,後逐漸成為小吃店中的一款獨具特色的品種。香辣爽滑,價廉物美,人們戲稱解饞食品,吃了還想吃,情繫此線中。

抓抓粉

抓抓粉,是雲南夏季消暑的涼食。成品清 涼甜潤,富有韌性。因是用特製的有洞鏟形器 往凍粉上面抓成細絲,故有此名 。

過手米線

過手米線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過手米線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潔白的絲狀,再把鮮肉燒烤成半熟後切剁成細塊,佐以粉腸、鹽、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攪成糊狀即可。吃時因需先取一團米線置於手心,然後將拌料放在米線上食用,由此而得名"過手米線"。倘若有野味製成的拌料,那味道則更是鮮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嚐一番後都咂嘴咂舌地讚歎:"絕代佳餚!

滷餌絲

期間,玉溪人翟永安在昆明端仕街開辦永順園,以小鍋氽肉米線、氽肉餌絲著名。一天,因翟師傅勞累過度,氽肉餌絲下鍋後,他跑到外面抽水煙筒,回到廚房氽肉餌絲裏的湯全乾了。恰逢顧客催得急,翟師傅只得忙下滷水和紅油,翻顛幾下後端上桌,顧客一吃,大為稱絕,問這是什麼餌絲,翟師傅急中生智答"滷餌絲",後成為昆明著名小吃。

舂雞腳

舂雞腳:雞腳就是所説的雞爪子。其味淡,做法甚多。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缽裏搗去皮殼或搗碎。顧名思義,舂雞腳就是把雞腳放到石臼裏搗碎。舂雞腳是西雙版納地方特色 美食 ,口味酸酸甜甜微辣。主料為雞腳。

青松燒鴨

玉溪菜譜中燒鴨居首位,馳名全省,清代著名詩人楊竹溪有《棋陽竹枝詞》贊玉溪燒鴨。其詩云:"鴨卵能教谷抱成,百千萬億廣資生。紅泥爐內包燔熟,大嚼何辭飲巨觥。"玉溪燒鴨近似北方烤鴨,但又有自己的特點,多選用四十至六十天、重量在一公斤左右的子鴨加工烤制而成,皮脆香、肉滋嫩,加入花椒鹽,更是香味濃郁。

冰稀飯

冰稀飯,最早源自玉溪市的民間小吃,以白糯米為主料,配以小紅棗、西米、芝麻、紅綠絲、紅糖稀、冰渣,突出糯米稀飯的香糯,色澤潔白,點綴色澤鮮豔的果品,紅糖稀的純甜,冰渣的涼爽,冰稀飯是夏季人們喜食的佳品!

傣族米花

甜甜脆脆的,除了當小零食外、還見過有人把它泡在米幹裏吃

豌豆粉

豌豆粉是昆明市傳統的漢族小吃。是雲南人十分喜愛的雜糧製品。是用幹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發後,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者成糊,冷卻後凝回而成。質地細膩滑嫩,色澤薑黃,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經刀功成形後烹調可熱吃或涼吃。

蒸餌絲

蒸餌絲是曲靖的一道特色小吃,這道小吃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曲靖蒸餌絲的主料為當地產的筒子餌塊。它是用曲靖沿江、珠街一帶產的優質稻米,按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該小吃可謂是中國獨有的一道小吃,享譽大西南。

通海豆末糖

豆末糖是雲南通海 歷史 悠久的傳統產品,以“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鬆酥、香脆 ,十分爽口。

朵朵糕

在元江,“朵朵糕”已經成了家喻户曉的風味小吃,各賓館酒店也早餐必備。每天早上只要留心看,在人多的地方總能看見一兩家賣“朵朵糕”的小攤。

小粑粑

曲靖小粑粑”是當地人婚嫁聘禮的一部分,男方家到女方家下聘時,除了一般該有的聘禮外,必須要有全套的銀首飾。另外必備的就是“曲靖小粑粑”了。男方家送多少個“曲靖小粑粑”給女方家,就説明男方家要請多少個客人。

罈子雞

罈子雞是雲南騰衝著名的漢族小吃,源於明末,興於清初,相傳與明朝末代皇帝永曆皇帝有關。由瓷壇(或特製砂鍋)燜制工藝和神祕的宮中藥物融合騰衝當地原材料配製而成。其色金黃玉潤,晶亮養眼,其色純正持久,不悶不膩,入口細品,皮脆肉嫩骨酥,滿口溢香。罈子雞還因為中藥祕方的滷製,有活血舒筋,清肺、健胃之功,尤為適合老人和小孩。

閹母雞

閹母雞為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 美食 ,通過閹割手術控制母雞的激素分泌,進而控制產肉品質,提升口感。一般母雞當年閹割後,當羽毛換成閹雞毛時即可上市。

泡果

元謀泡果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的名特食品,民間製作已有70多年的 歷史 ,素以“甜如蜂蜜、泡如棉花”而著名。元謀泡果是選用精白糯米、飴糖、白糖、花生油、黃豆漿、鮮芋頭、蜂蜜、芝麻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用手工製作,工藝複雜而嚴格,工序歷經21道,生產週期為15天。

乳鴿

楚雄姚安壩區土地肥沃,耕地集中,氣候温和,盛產稻、麥、豆類。農民喜飼養鴿子,一來鴿羣覓食容易,二來繁殖迅速,民間有"四十天兩見面"説法,即一對成鴿,40天可繁殖2-3對乳鴿。姚安養鴿已有數百年的 歷史 ,壩區農民幾乎户户養鴿。棟川鎮街頭還專闢鴿市進行交易,省內外購者絡繹不絕。年均可有20一30萬隻乳鴿上市。

蕎粑粑

武定蕎粑粑非常具有特色,但是製作非常簡單。製作方法:成團的蕎麪,製作成長一尺,厚有三寸,寬有五尺的條形蕎粑粑,放入沸水中煮熟即食,但苦蕎粑粑保持微苦回甜的味道。

潑水粑粑

每逢潑水佳節,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潑水粑粑。其做法是選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漿粉,加入適量紅糖,將吊漿粉與紅糖糅合成粉團狀,後用採來的芭蕉葉,葉上抹上豬油,將粉團包好壓成長條形即可上蒸籠。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是著名 歷史 名城喜洲的一種特色小吃。主要原料為麪粉。

口味有甜、鹹兩種。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上層炭火為猛火,下層炭火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豬油之後入鍋烘焙,在烤制過程中繁複刷幾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內在綿軟,倍受人們喜愛,且層次分明,宛若蒼山十九峯十八溪,實為美色可餐。

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貢山縣獨龍族、怒族的古老食品。古就古在石板當鍋,攤入麪漿烙制而成。成品香甜適口,風味獨具,營養豐富,這種石板是在貢山縣丙中洛鄉青拉筒附近出的一種石板,火燒不壞,水澆不裂。把它當作鍋,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烙粑粑吃,不用放油,粑粑也不會粘在石鍋上,烙出來的粑粑特別泡,味道也特別香

涼雞米線

涼雞米線必須是大理古城 美食 中的當家花旦。主要就是由雞絲和米線製成,雞絲需要煮熟,以核桃醬和小粉做成滷汁,搭配着辣椒汁和蒜末,為了美觀通常還會撒些葱花和芝麻,吃起來微辣,恰好的酸味,雞肉的嫩和米線的香混為一體,極為爽口,很快就能將一碗滑下肚。

耙肉餌絲

巍山耙肉餌絲米線的就餐環境乾淨整潔,作為簡單飯菜,還是不錯的。點了一份耙肉餌絲和一份米線,還有一份拌豬耳,耙肉餌絲的湯很香,肉很爛...

乳扇

雲南十八怪”有一怪為“牛奶做成扇子賣”,這説的便是乳扇。乳扇其實是一種奶酪,由牛奶製成,半透明狀,光滑油潤,片狀成卷,

吃法很多種,生吃、幹吃、涼拌、燒烤、油炸着吃皆可,可與雲腿一起用於烹調,也可作為可口的下酒菜。在大理隨處可見,它的美味可口早已深入人心。

大理燒餌塊

大理餌塊最有特色的是新鮮現揉的燒餌塊,其加工過程是:將蒸熟、衝搗後的餌塊團放在光滑潔淨的大理石板上,用手揉成餅狀後,按各自品食習慣、

內包白糖、核桃仁或芝麻醬、滷腐、油條等佐料,加放在木炭上慢慢烘烤至表皮微黃後,即可食用。這種燒烤出來的餌塊香脆可口,食後許久還餘香在口,倍受人們的青睬。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麗江特產的一種涼粉小吃。涼粉外表呈現黑色,所以人們又稱之做“黑涼粉”。在乾隆《麗江府志》中,曾把這種風味小吃稱作“食黑豆腐”。幾百年來,雞豆涼粉這種風味小吃在麗江經久不衰,暑吃涼,寒吃熱,涼吃拌以酸醋醬油調料之類,能消暑開胃、止車暈浪;熱吃將涼粉在平底鍋內用香油雙面炸黃、佐以調料,雖然其貌不揚,但味道質地卻極其細膩爽滑、適口,是下飯佐酒的一道風味好菜。

黃豆麪

大石橋旁邊的黃豆麪。有一份叫《行走麗江》的手繪地圖上特別介紹。上面把這家叫“大石橋小吃”的店裏的黃豆麪説得是天上有地下無。個人感覺:湯底酸酸的辣辣的,挺開胃;裏面的炸黃豆挺鬆脆,有口感。

米灌腸

米灌腸是麗江特有的一種風味食品。它是由豬血、米飯及各種香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拌在一塊兒,然後灌入加工過的豬腸子而製成的米飯腸

酥油茶

香格里拉~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製作時簡單方便:先用土茶倒入茶筒,加入酥油、鹽和精製和香料,用攪捧上下反覆攪打成水融狀,即可斟用。飲之,色香味美,回味無窮。在藏族的飲食結構中飲用酥油茶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藏族家庭裏一天至少要飲三次茶,有的甚至多達十幾次。酥油茶既能產生很大的熱量,喝後可禦寒,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許多沒有喝過酥油茶的人,第一次品嚐會覺得異味難當,而咬咬牙喝過幾次之後,便會真切地品味其流香滿口,餘味修長的妙處

奶渣

香格里拉~奶渣與酥油相伴而生,從牛奶中提製而成。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極強的消化作用,用酥油煎奶渣加紅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

琵琶肉

香格里拉~一種用傳統醃製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具體方法是豬屠宰後將其內臟和骨頭取出,保留完整軀體。待其稍涼後,撒入花椒麪、草果面、食鹽等佐料及白酒,輕輕搓揉後,將其開口縫合,在縫線部塗敷上水或香油調好的灶灰,並用木塞或玉米芯把豬鼻塞嚴,以防蟲蛀。然後用石板或木板壓上晾乾,幹後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的製作 歷史 悠久,保存時間長,若不切開,三、四年不變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鮮味香,風味獨特,是迪慶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餚。

泡魯達

泡魯達是雲南非常著名的小吃,甜點類。用西米露、煉乳、特製麪包幹、新鮮椰絲加上冰塊和水做成,特點是甜、脆、香、冰、滑、爽。

香竹飯

香竹飯是具有濃郁傣家特色的名吃,把米飯放在竹筒裏用火烘烤而成,又稱竹筒飯。將香竹的竹節砍下作底,泡過的糯米放進竹筒,用芭蕉葉塞住。放在炭火上烤或埋進火灰裏焐。待竹子的水分蒸乾後,就可以吃了。打開竹片,竹子的香氣伴着糯米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層薄薄的白色膜覆蓋在晶瑩剔透的米飯上,看着就很有食慾。一般每年11月到來年2月間的香竹飯是最好吃的。

勐海烤雞

這是一種西雙版納勐海縣特有的傣雞,體型較小,每隻雞體重不到一斤,肉嫩味好,特別經有經驗的師傅一加工,再配上特有的粉狀調料,那味道更不一般。烤雞肉質鮮嫩,輕輕便可撕下。

大救駕

“雲南十八怪”之一就是大救駕,就是炒餌塊搭配“青龍過海湯”。據説是清初時期,明朝永曆皇帝為躲清軍追趕逃往滇西,一路上飢餓難耐,找到一處歇腳之地後吃上了炒餌塊,皇帝説“炒餌塊救了朕的大駕!”,以此命名。將餌切成菱形狀,加入火腿片、鮮肉片、雞蛋、西紅柿和豌豆尖等入鍋爆炒,起鍋前加入香料。色澤金黃,油而不膩,口感很好,這種吃法在騰衝非常普遍,正餐的餐桌上也有它。

松花糕

騰衝松花糕最出名的是和順古鎮藺大媽所有做出來的松花糕,使用的松花和豆沙,都是新鮮的,不含防腐劑和色素。

燒肉米線

將黃皮、酥肉、黃瓜、切成碎末,放入涼米線,拌上芝麻油、花椒油、油辣椒、蒜泥、味精、醬油、幹醃菜油、花生油、葱花、白醋,一碗騰衝燒肉米線就上桌了。

菠蘿飯

菠蘿飯是一道有名的雲南菜,清甜的菠蘿和香軟米飯兩者結合成的美味!

烤洋芋

烤洋芋又是瀘西最具代表的特色小吃,尤其近年來越來越火了,凡是到這裏的朋友必吃烤洋芋。在瀘西,中午飯——烤洋芋;晚飯——烤洋芋;宵夜——烤洋芋。來親戚——烤洋芋;來朋友——烤洋芋;來同事——烤洋芋。

乳膳薩其馬

乳膳薩其馬是雲南小吃中的代表。其味道鮮美,是其他地域小吃所不具備的,製品既有薩其馬的酥易化,蜜甜清香,面紅身黃的特點,又增加了乳扇的乳香和回味。

(轉載自:雲南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