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專利法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違反專利法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假冒他人專利行為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構成犯罪或僅為民事責任,且假冒專利與專利侵權有所區別,前者是冒充他人專利產品或技術,後者是未經許可擅自使用他人專利行為,根據《專利法》,任何單位或個人實施他人專利必須與專利權人訂立書面實施許可合同,否則構成專利侵權。

法律分析

假冒專利行為是構成犯罪嗎

看實際情況,嚴重情況下會構成犯罪,一般只是違法,屬於民事責任,犯罪屬於刑事責任類。

什麼是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1、行為人有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即行為人在自己產品上加上他人的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或者使自己的產品與專利產品相類似,使公眾認為該產品是他人的專利產品,以假亂真,侵害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

實踐中要注意區分假冒專利與專利侵權的區別:假冒專利是以非專利產品或非專利技術冒充他人的專利產品或專利技術。而專利侵權,主要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擅自使用專利權人的專利行為。“專利權人”是指專利權的所有人、持有人,包括單位和個人,也包括在我國申請專利的國外的個人和單位。

根據《專利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必須與專利權人訂立書面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個人實施該專利。這裏規定的“許可”不是一般的口頭同意,而是要簽訂專利許可合同。專利許可意味着專利權人允許被許可人有權在專利權期限內,在其效力所及的範圍內對該發明創造加以利用。如果行為人未得到專利權人同意,就使用他人專利,就是專利侵權行為。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而專利侵權屬於民事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2、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這是罪與非罪的界限。“情節嚴重”主要是指非法所得數額較大;給專利權人造成重大損失等情況。

結語

假冒他人專利行為的構成與犯罪與否取決於實際情況。一般而言,假冒他人專利屬於民事責任,只構成違法行為;但在嚴重情況下,如非法所得數額較大或給專利權人造成重大損失等,可構成犯罪行為。因此,在實踐中應注意區分假冒專利與專利侵權的區別。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擅自使用專利,而假冒專利是以非專利產品或技術冒充他人的專利產品或技術。根據《專利法》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實施他人專利必須與專利權人訂立書面實施許可合同,並支付專利使用費。未經許可而使用他人專利即構成專利侵權,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情節嚴重的則構成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專利權的保護 第八十條 從事專利管理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專利權的保護 第六十八條 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負責專利執法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違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在五萬元以下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專利權的保護 第六十七條 在專利侵權糾紛中,被控侵權人有證據證明其實施的技術或者設計屬於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