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代交通方式朝什麼方向發展

我國現代交通方式朝什麼方向發展

我國現代交通方式朝高速化方向發展。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各經濟體制間的聯繫日益緊密,經濟發展需要交通運輸提高運行效率,以滿足經濟發展,通過推動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地區經濟全面健康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是研究鐵路、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基礎設施的佈局及修建、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經營和管理的工程領域。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五種運輸方式在持技術上、經濟上各有長短,都有適宜的使用範圍。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什麼是目前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如下:

1、提高運輸工具的運行速度,縮短時間,增加通過能力。

2、擴大運輸工具的裝載量。

3、發展集裝箱運輸,節省包裝和倉庫費用,便於實現裝卸作業機械化。

4、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未來交通將呈現以下主要發展趨勢

一是“一體化”,更加註重跨方式、跨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

二是“人本化”,更加註重由車本位向人本化轉變。

三是“便利化”,更加註重快速通勤、更好地公共交通服務覆蓋和便捷出行。

四是“綠色化”,更加註重低碳環保。

五是“智慧化”,更加註重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

六是“集約化”,更加註重發展質量效益。

七是“現代化”,更加註重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什麼是智能交通系統

智能交通系統又稱智能運輸系統,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綜合運用於交通運輸、服務控制和車輛製造,加強車輛、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間的聯繫。

從而形成一種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綜合運輸系統。

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向

現代交通運輸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未來前景廣闊。

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發揮基礎作用

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是鐵路運輸發揮骨幹作用。

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方向是公路運輸發揮基礎作用。

交通運輸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本題考查交通運輸發展。隨着科技的發展,交通運輸方式的專業化更加凸出,運量不斷加大,速度不斷提高,故説法正確。

論述中國交通運輸結構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論述中國交通運輸結構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固然我國的交通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我國現有的交通基礎舉措措施總體規模仍舊很小,不能知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交通運輸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國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目計算的運輸網絡密度,不僅遠遠落後於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就是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比擬,也存在較大差距。

交通基礎舉措措施的缺乏,特別是在主要運輸通道上客貨運輸能力嚴峻不足,將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 我國交通運輸結構的特點

從我國交通運輸結構情況看,公路運輸和民用航空運輸所佔比重上升較快,這與我國經濟發展,工業結構的變化緊密相關。經濟越發達,工業結構中第二、三工業的比重逐漸增長,對高質量、高效率客貨運輸的需求越高,公路運輸以其機動、靈活和“門到門”運輸的上風,在公路狀況和車輛裝備水平進步的條件下,其承擔的運輸量必定增長;民航則因其快速、安全的運輸也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據有一席之地。這種發展趨勢與發達國家運輸發展規律基本相吻合。但是,因為我國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對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熟悉不足,使得交通運輸的發展嚴峻滯後。

我國目前的運輸結構是在運輸嚴峻短缺的狀況下形成的,各種運輸方式在分工上只能通過“走得了”來實現。鐵路運輸因價格偏低,承運了大量的短途運輸,公路客貨運輸的均勻運距只有55公里和56公里。因為這種運輸分工的不公道,在市場經濟前提下,其市場競爭往往表現為不是通過進步服務來佔領市場份額,而是知足大量並不適合其運輸經濟公道性的運輸需求,市場範圍交叉嚴峻,在同類客貨源長進行盲目競爭,使得各種運輸方式公道分工無法真正實現。

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何確定交通運輸系統的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成為當前構建我國交通運輸系統所必須認真考慮的—個問題。交通運輸系統的建設和管理,首先取決於該系統是否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藍圖,並以此為依據,具體指導該系統的開發、建設和管理;其次,一個系統的合理發展,還必須通過科學的預測和規劃,明確具體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發展格局,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該系統的發展目標。因此,研究我國的交通運輸系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並且交通運輸系統的發展動態趨勢對我國的交通事業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2. 我國交通運輸發展趨勢

2.1 交通規劃

目前,交通規劃呈現出持續化、民主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趨勢。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保護越來月重視,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體現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為重視公共交通和非機動交通方式,同時,對道路的分級和城市密度的改變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2.2決策模式

專家決策作為一種理性的決策,將人、環境、經濟、社會、等一系列系統中的各種行為的發展趨勢和動態的交互影響整合起來考慮。在具體決策技術上將經驗規則、專家知識、系統關係等描述手段用於建立相應的定價模型。同時,還要充分結合民主決策,考慮交通運輸規劃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經濟性、舒適性和便捷性,更好地為社會和經濟系統做貢獻,更好地服務人民。

2.3交通

提到交通,難免要考慮到以下三個層面的問題,即戰略層面、規劃層面和應用層面。雖然這三個層面的交通對交通運輸的影響不同,但從國家層次及總體規劃上來看,都體現了交通的可持續、一體化、民主化的原則。在具體規劃和實施的過程中,把應用層面的交通根據作用對象的不同分為針對交通設施硬件建設和針對交通工具兩類。

2.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發展方向是一體化和智能化。一體化是傳統交通管理模式在整體論、系統論指導思想下的新發展,包括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客運系統和貨運系統、交通運輸規劃與交通運輸運營、土地規劃與交通規劃、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誘導、交通運輸系統結構、交通運輸系統資源、城市與鄉村交通的一體化等。而在智能化的發展上,體現於計算機技術逐步引入交通規劃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導、交通運輸系統結構的優化等方面。

2.5交通技術

交通運輸系統制定了可達、快捷、安全、舒適、可持續的目標,在科技的保障下實現的。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現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藝以及各種智能技術的應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現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機械製造和控制等諸多技術的發展。

3. 交通運輸發展方向

3.1智能運輸系統的提出

目前,我國機動車擁有量急劇增加,交通擁擠阻塞、交通事故頻發及環境污染嚴重等“城市病”與日俱增。通常考慮到最直接的解決方法是修建道路,不過僅考慮單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車輛因素——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交通問題的。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在交通運輸系統中將人、車、路進行綜合考慮,融入了先進科技、有着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的智能運輸系統(ITS)就由此誕生了,這也是交通運輸發展的趨勢。

3.2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同時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可以説,交通運輸業的變革和現代化,在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中居於先鋒地位,其重要性和作用仍然有待於人們去進一步認識。

如何趨利避害,建立經濟高效的智能化交通運輸系統,實現交通運輸的經濟、高效、可持續性發展是我國發展交通運輸的核心,也是今後導向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正確把握的關鍵。

我國交通的發展方向?當前應着力解決哪些

智能交通系統是目前世界交通運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發達國家提出並執行了一系列研究計劃,其核心是針對日益嚴重的交通需求和環境保護壓力,採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對傳統交通運輸系統進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系統資源的使用效率、系統安全性,減少資源的消耗和環境污染。

基於類似原因,我國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也抱有極大的熱情。根據中國的國情、技術基礎及發展階段,發展智能交通系統需要突出如下原則:

1.中國城市目前正面臨機動化的關鍵時刻,應確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指導思想,建立良性發展的交通系統基礎。

2.為儘快實現產業化,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應該首先在較為成熟的技術基礎上,通過技術集成,形成新的系統概念和系統功能。

3.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應該有利於提高交通企業和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要資源。

根據以上原則,當前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應予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是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統。

1 道路交通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1.1 城市道路交通擁擠,運輸效率低下

城市道路交通擁擠主要表現在:市內機動車行駛速度下降,流量飽和的道路路口增多,交通堵塞發生的次數加大。據統計,天津市市內機動車行駛速度到1996年下降至平均26.96公里/小時,比1989年下降35%,高峯時段,市中心某路段的機動車平均時速僅為10公里/小時,1995年天津市區主要路口機動車平均流量為2798輛/小時,相比1990年的1866輛/小時增加了50%;再例如北京,1994年全年發生交通擁堵11641起,1996年則升至16789起,市內幹道平均運行速度為15-20公里/小時,城市中心區平均車速降至10-15公里/小時。目前,市區高峯小時機動車流量超過4000輛以上的路口有98個,超過10000輛以上的路口有52個,市區主要幹道負荷度已達90%。交通擁擠必然帶來交通運輸效率的降低,不但延長出行時間,而且造成能源、時間、金錢的浪費,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同時,交通運輸效率的低下還將刺激車輛的購買,以加大車輛投入的方式來彌補運輸效率低下造成的運量下降。車輛總量的增加又勢必導致交通的進一步擁擠,造成車輛運行效率的進一步下降的惡性循環。分析造成現階段城市道路交通擁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2 道路設施數量不足。據統計,我國1996年與1980年相比,城市道路增長了3.5倍,城市道路面積增長了4.7倍,人均道路面積由2.8m/人增長到7.58m/人。但是車均道路面積仍呈緩慢增長趨勢,機動車擁有量由1980年的不足180萬輛猛增到1995年的1040萬輛。值得指出的是,我國機動車的擁有和使用有70%集中於全國的600多個城市之中。據統計,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34個大城市機動車的保有量佔全國的50%,這種機動車輛集中的現狀加之我國土地資源,尤其是城市土地資源缺乏造成了道路及停車場等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同時,依據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目標,到2010年我國家用小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1320萬輛,預計在大城市將增加約1500萬輛機動車的容量,即需要增加3000km的道路和停車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 路網布局不合理。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史的傳統對現在社會生活具有極大的影響作用。我國現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會城市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城市的結構、形態與道路系統均是歷史上基本形成的,並且以往的城市規劃管理僅僅重視城市的總體規劃,對於規劃的具體實施、操作準備的不足,在實際的工作之中就出現了從總體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於結構上的不合理,“環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嚴’”等尷尬局面的出現。

4 現行道路交通管理。現行的道路交通管理可以稱做“區分職能,多頭管理”。建設部、分別負責城市內部的交通設施規劃建設,公共交通運輸、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維持。但是,行業管理外的税收、價格的制定、重大設施的建設還要與財政部、國家税務局、國家計委等部門聯繫。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問題,對於正常的交通運輸活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5 混行交通嚴重。我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現階段我國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車為主,次之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於我國交通參與者的大多數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交通安全感與實際的交通安全狀況偏差較大,造成了嚴重混亂的混行交通狀態,恣意橫過馬路、騎車帶人、逆行、闖紅燈的現象隨處可見,嚴重加劇了道路交通的擁堵狀況。

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具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後,對交通運輸的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應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加快交通現代化步伐,從被動適應逐步轉向對國民經濟的先導促進作用。發展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是當代運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它是增強有效運輸生產力,緩解交通運輸緊張狀況的途徑之一,也是經濟地發展運輸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方法。

在現代社會中,運輸發展的水平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達水平和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交通運輸是社會經濟重要的基礎結構之一,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經濟發展的基本需要和先決條件。同時,交通運輸推動着現代工業的發展,擔負着社會產品的流通任務以及在國防建設與防務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的發展影響着社會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各個環節,對人民生活、和國防建設以及國際的經濟發展和合作都有着重要作用。

發展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是一個必然趨勢,因此應該配合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統籌考慮經濟佈局、人口和資源分佈、國土開發、對外開放,以及國防建設、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交通運輸的要求。充分體現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特徵和比較優勢,合理配置、集約利用運輸線路資源,銜接優化各種運輸設施空間佈局。建設綜合運輸大通道與擴大交通網覆蓋面相結合,提高網絡承載能力與增強運輸機動性相銜接,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及與城市交通系統相協調。以人為本,強化樞紐銜接和一體化運輸設施配置,促進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的建立,滿足便捷、舒暢、高效和安全的運輸服務需求。注重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節能減排,整合既有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加強交通安全。以發展為主題,全面提升運輸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以改革為保障,促進運輸市場體系的完善;以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為主線,加強綜合運輸大通道和樞紐建設;以協調發展為基本立足點,進一步改善區域交通和農村交通條件;以科技應用創新為動力,推進交通運輸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交通方式的變化

交通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標誌之一。打開歷史的檔案,我們可以發現新中國成立時交通的窘迫:鐵路能夠通車的里程只有1萬多公里;全國僅有3萬公里公路。

伴隨着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新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交通建設: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開了中國民航事業發展的新篇章。當時中國民航擁有7條國內航線。1950年6月15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挖下第一杴土。公路、水路、港口建設也在各地全面鋪開。到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86萬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長了兩倍多;公路通車裏程達到89萬公里,搭起了鐵路、公路、水運、民航行業的骨架,實現了從“無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開放後,為了大國騰飛的夢想,奮進的號角再度吹響:“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在20世紀80年代初響徹大江南北。中國交通開始實現從“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順暢”的再次跨越。月底,由中鐵十七局承建的京滬高鐵北京特大橋正在緊張架樑。京滬高鐵這條世界上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投入運營後,從北京到上海只要4個小時。

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鐵路建設實現驚人跨越。從三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鐵路建設顯著改變着百姓生活。截至2008年底,中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02萬公里,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萬公里增長了45倍。

高速公路作為現代交通的驕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為衡量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1988年10月31日,中國修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長度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後,中國高速公路建設以世界罕見的速度向前發展。1998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達到1.9萬公里,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中國高速公路突破6萬公里。

如今,翻開中國公路交通地圖,橫貫全國東西南北的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如條條巨龍,舞動在中國大地上。迅猛發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國交通事業快速發展的縮影,是古老的東方大國快速走向現代化,走向民族復興的標誌性豐碑。

到2008年底,全國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373萬公里,全國99.24%的鄉鎮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鐵路通車總里程達到8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民航擁有1254架飛機,經營着1532條定期航班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億噸大港達到16個。

我國這些年陸續建成的四通八達、快速流動的運輸網已發揮出巨大效益。它促進了國民經濟運轉需要的人、財、物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動着經濟和社會前進的步伐。

描述一下我國現代交通運輸的發展吧,詳細一點哈拜託各位大神

改革開放3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交通運輸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鉅變。 ——公路通車總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年增長3倍多,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達5.39萬公里,居世界第二; ——建成公路橋樑總量是1978年的近5倍,蘇通長江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終南山隧道等一批施工難度大、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級公路橋樑和長大隧道建成運營; ——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13萬公里,其中新改建農村瀝青(水泥)路255萬公里,是改革開放前的4倍多; ——港口生產性泊位和萬噸級泊位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48倍和19倍;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國際集裝箱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擁有14個億噸大港; ——內河通航里程達到12.3萬公里,50%以上為等級航道; ——民用汽車擁有量是1978年的25倍,民用運輸輪駁船增長1倍,淨載重量增長7倍; ——公路完成的客運量、旅客週轉量、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分別比1978年增長13倍、21倍、10倍和31倍;水路完成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分別比1978年增長5倍和16倍,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通過水運完成。 30年來,我國交通運輸在改革發展實踐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 第一,必須牢牢把握交通運輸行業面臨的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交通為什麼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都是由基本國情和社會主要矛盾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羣眾對交通運輸的日益增長的新需求與交通運輸還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之間的矛盾,始終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交通運輸行業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加快發展、適當超前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服務能力、服務質量;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交通運輸行業又好又快地發展。抓住發展不放鬆,這是交通運輸行業改革開放30年來最根本的經驗。 第二,必須貫徹的方針,以好機制、好推動交通運輸發展。30年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認真貫徹黨、提出的關於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戰略重點,必須優先發展的方針;貫徹“發展以綜合運輸體系為主軸的交通業”的方針;貫徹“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貫徹“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利用外資”的投融資方針;貫徹以科學發展觀推進交通運輸又好又快發展的方針。正是因為30年來始終貫徹執行這一系列正確的方針,健全完善交通運輸發展的好機制,取得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第三,必須抓住發展機遇,加快交通運輸發展步伐。30年來,交通運輸在六個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用好了機遇,使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黨工作着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後,交通運輸抓住了“優先發展”的機遇,部黨組不失時機地向領導提出瞭解決的思路。1984年12月,作出了對中國公路交通發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三項決定。二是在1992年同志南方談話後,交通部抓好“兩縱兩橫和三個重要路段”的國道主幹線建設,使我國公路建設的等級和質量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三是黨的十四大提出要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儘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的戰略決策後,交通部加大投入,推動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成功整治了長江口,上海港成為世界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和集裝箱吞吐量第二大港。四是1998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方針,交通部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和公路網的建設。五是在作出實施西部開發戰略後,交通部制定了西部開發交通建設規劃,提出有力措施,使交通建設從東部推向更廣袤的西北地區。六是在進入新時期,黨、作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決策後,交通部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使我國農村公路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交通條件。30年的實踐證明,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要抓住機遇、珍惜機遇、用好機遇,牢牢把握戰略機遇期對交通發展尤為重要。 第四,必須注重科學規劃,使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步驟、重大舉措落到實處。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大力加強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發展的研究,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上世紀80年代交通部制定了建設“三主一支持”的戰略構想,堅持不懈地分步組織實施。1998年,又提出實現交通現代化三個發展階段的目標。進入新世紀,交通部又陸續制定了高速公路、農村公路和沿海港口等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得到了的批准,我國交通發展的藍圖更加清晰,步驟更加明確。 第五,必須堅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營造交通運輸發展的強大合力。30年來,交通運輸工作堅持“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充分發揮、地方和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形成了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聯動機制。各級地方和對交通發展傾注了心血,給予了堅定支持,在組織領導、徵地拆遷、資金籌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實行了一系列傾斜。廣大人民羣眾充分認識到“要想富先修路”,積極支持並踴躍參加交通建設。只有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同推進交通事業的強大合力,才能不斷把交通改革發展事業推向前進。 第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交通運輸生產力。3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各級領導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破除“一大二公”的所有制模式,形成了多形式、多成分的運輸經濟結構;破除了計劃經濟的僵化,建立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公路水路建設市場和運輸市場;破除了國家投資的單一渠道,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資格局。經過不斷深化改革,完成了企業管理、港口管理、海事救撈等重大改革;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使交通運輸管理具有了國際視野,交通運輸行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第七,必須堅持“科教興交”和“人才強交”戰略,把科學技術作為交通運輸發展的第一生產力。30年來,交通科技工作緊密結合基礎設施建設、運輸生產中的關鍵問題,通過軟科學研究、重大裝備開發、行業聯合科技攻關、引進先進技術、科學成果推廣應用等多種形式,開發應用了一批先進適用的成套技術和裝備,使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明顯提高,培養造就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科技創新和人才成長,使我國在沙漠等特殊地質的公路建設技術,特大跨徑的橋樑建設技術,特長大隧道的建設技術和深水航道的整治技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創新,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第八,必須堅持依法治交,加強交通運輸法制建設。30年來,交通運輸行業堅持立法與執法並重、執法與執法監督並舉,依法治交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海上交通安全法》、《海商法》、《公路法》、《港口法》、《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公路運輸管理條例》和一批交通行規、規章相繼出台,初步搭起了交通運輸法規體系框架,為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加強法制建設是做好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基礎,是推進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第九,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能力。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服務型建設,推進職能、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轉變,增強交通部門的行政執行力和公信力,着力提高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能力、公共服務和組織保障能力、運輸和建設市場依法監管能力、安全管理和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只有堅持執政為民,依法執政,做負責任部門和負責任行業,才能使交通運輸發展擁有深厚的羣眾基礎,獲得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十,必須抓好行業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為交通運輸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強保障。30年來,以交通運輸發展為中心,以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為根本,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為基礎,以具有行業特點的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積極開展了“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等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宣傳了楊懷遠、嚴力賓、包起帆、陳德華、許振超、陳剛毅、孔祥瑞、“華銅海”輪、青島港等一批先進典型。弘揚了“鋪路石精神”、“築港精神”、“燈塔精神”、“救撈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交通精神,並注重加強交通運輸行業文化建設。認真貫徹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了具有交通運輸特色的懲治和預防體系,為交通運輸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提供可靠保證。 當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在今後發展方向上, 必須緊緊抓住以下三條: 第一,緊緊抓住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轉型的機遇,加快發展現代交通運輸業。用現代科學技術、管理技術改造和提升交通運輸,提高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和運營效能;適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要求,不斷拓展交通運輸服務領域;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之路,加強行業節能減排和資源節約、環境保護。 第二,緊緊抓住機構改革的機遇,加快發展綜合運輸體系。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2008年3月,組建了交通運輸部,在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方面邁出了積極的步伐。發展綜合運輸體系,就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實現交通運輸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加快構建現代綜合運輸體系,一是加強公路水路民航交通運輸規劃的銜接,做到“宜路則路、宜水則水、宜空則空”,使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配合。二是加強中心城市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規劃建設中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綜合考慮市內交通的方便和進出城區的快捷,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和某種運輸方式內部有機銜接,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人便於行、貨暢其流”。三是加強城市客運和農村交通的銜接,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消除分割,建設統一協調的區域和城鄉交通運輸網絡,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四是整合交通運輸資源,加強公路水路民航等幾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為郵政業發展搭建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平台。 第三,緊緊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機遇,確保交通運輸規劃目標全面實現。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時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到2020年的奮鬥目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一五”後兩年,交通運輸要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為“十二五”、“十三五”時期交通運輸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到2020年,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運輸服務和管理顯著改善,行業創新實力顯著提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顯著增強,基本建成更安全、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可靠、更和諧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實現交通運輸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安全發展,使交通運輸發展成果惠及城鄉、人民共享,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為本世紀中葉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現代交通運輸正向高速化、大型化、專用化和網絡化方向發展,下列做法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答案A

我國鐵路提速是交通運輸高速化的體現,集裝箱運輸是交通運輸專業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