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行書好看

1. 行書怎麼寫好看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怎麼寫行書好看

首先要懂得鑑賞或創作的要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準,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云:“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摩,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摩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覆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構問題。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所謂“採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醖釀。借鑑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儘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説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2. 怎樣能寫出漂亮的行書

贊同 liwenshan33 貴在堅持,你要持之以恆,這練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要因為練了才一兩個禮拜沒什麼長進就泄氣,一兩個禮拜不行就一個月,必有小成,其實只要用心去練,一兩個星期是看的到效果的。

祝你成功練得一手好字。

比較正確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且符合人的手腕生理特徵和用筆規律的叫“五指執筆法”,相傳是由“二王”傳下來的,唐代陸希聲得到後,再傳至宋代錢若水,才公開出來。 五指執筆法的要領是:指實、掌虛、掌豎、腕平、管直。 指實,就是手指執筆要有力量,外側四指相互靠攏,骨節向外,密實而不鬆散。內側拇指中部骨節尤其要注意使之向外凸起,使虎口圓如馬鐙形,這樣五指一齊用力,執筆既堅實有力,又有助於運筆。使之鬆緊適度。太緊,運轉不靈;太鬆,使不上勁。指實,才能做到“毫無虛發,墨無旁溢,力聚管心,執筆穩定。” 掌虛,就是執筆時掌心要虛空,不能曲指塞掌,無名指和小指都不要貼到掌心,好像手心裏拿着了雞蛋。大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要張開大些。這樣,運筆就能穩實而靈活,容易把字寫得健美。 掌豎,就是執筆時手掌要豎起來。掌豎才能筆直,筆直才能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運轉自如。 腕平,是指手腕與桌面要平行。康有為説“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因為管直則鋒正,這於運腕、掌聲豎有密切關係,掌豎、腕平、管直鋒正,加之懸肘用筆,既靈活又有力。 管直,執筆寫字時要儘量保持筆管紙面垂直,使筆畫容易保持中鋒。但在具體的運筆過程中,筆管有時要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執筆的高低:要適當,執筆的高低要根據字體的類別、大小和筆管的長短而定,一般來説,寫小字執筆要低些,離筆頭一寸左右,太低了筆畫侷促不自由。寫中楷或大字,執筆要高一些,約二寸左右;寫大楷和草書筆管要再執高一些,約三寸左右。執筆越高,迴旋的幅度就加大,更便於揮運。但過高了,下筆飄浮,無力無筋骨。 另外,站着寫大字,通常採用捻管執筆法,即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捏住筆桿上端,高高提筆,仍要求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這種執筆法適合書寫大字,或者書寫行草與狂草。用提鬥筆書寫特大的字或題壁,即用拇指貼夾住筆桿內方,力量由內向右用力,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列抓住園鬥外面,用力方向 與拇指相對,小指則貼在下面,高懸肘腕,以臂代替筆桿的運轉,這種執筆方法叫“提鬥拋筆法”。另一種寫特大字的方法是“雙手迴腕法”。它是用左手握住筆桿的上端,由左內向右外用力;右手握住筆桿的下端,由右外向左內用力。這樣,雙手齊力,氣勢豪邁全身用力

3. 如何把行書寫得好看

如果你把楷書學好了,就可以開始練習行書了。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硬筆書法就是筆尖)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

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就會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

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

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複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

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行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儘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行書的用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1]點畫以露鋒入紙的寫法居多; [2]以歟側代替平整; [3]以簡省的筆畫代替繁複的點畫; [4]以勾、挑、牽絲來加強點畫的呼應; [5]以圓轉代替方折; 行書的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呈現大小不同,存在着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

中宮緊結,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佈局上字距緊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鬆、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

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

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行書創作時的要求: 首先要懂得鑑賞或創作的要求。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有三條標準,即理法通達、筆力遒勁、姿態優美。古人云:“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

“神韻為上,形質次之。”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力求達到線條美、結體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韻為上。

其次要認認真真臨摹,學會正確用筆,又要敢於突破。臨摹要選好名賢妙跡,從讀臨碑帖中體驗古人的心律、節奏、氣韻。

得之於心,施之於手。主帖要反覆讀、臨,主要是解決筆法、用筆、結體問題。

繼承是創新的重要基礎,創新是繼承的必要發展。從“走進去”再“走出來”,從形似到神似,形成鮮明的個人風貌。

所謂“採百家花,釀自家蜜”。 再次,在創作前要充分醖釀。

借鑑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對題材、體裁和表現方法等創作構思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對每個字的結體要認真考慮,儘量不出現類同的字或筆畫;對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樣,但在書寫時思緒又不能受其束縛;運筆要講究節奏、力度,前人所謂的“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婉媚之內”,説的就是用筆方法的具體體現。

(1)錯落大小:由於“放縱體勢”,行書單字的高矮、寬窄、面積不盡相同,甚至懸殊很大。因此行書採用“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

由於一行字的字數不固定,便容許寫得很長;由於橫向有一定的伸展餘地,便容許寫得很寬。這樣,行書在字型結構方面便有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

(2)調整輕重:“平衡”是造型藝術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須學會調整輕重。 (3)左右揮灑:漢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們向左右揮灑,不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現,而且可以方便地進行行間的錯落穿插,還能有效的調整輕重。

因而“左右揮灑”成為行書佈局的常用方式。 (4)上下貫穿:貫穿行氣是行書佈局謀篇的最重要的技巧。

(5)力求和諧:以上四點是行書佈局謀篇的具體方法,“和諧”則是佈局謀篇的整天要求。不論篇幅大小,字數多寡,都是一個統一體,和諧主要包括一下幾點:筆觸和諧統一、間白和諧統一、風格和諧統一、字體和諧統一。

4. 怎麼寫好行書

行書技法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筆法方面: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

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鈎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

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如下頁。

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

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鈎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如:一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

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但卻要運用得當。一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

一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這是行書的又一重要特徵。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併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如其中“無”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一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其餘各字也是用這種方式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有時為了行筆的便利,行書字書寫時,甚至可以改變原來的筆畫順序,如: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

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頫的圓轉為主的書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書則隨筆順勢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如:因此注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

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佈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

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今天看來,有人以為前人這個論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

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説法可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前面提到筆的運動可以組合出秀美、雄強、古樸、稚拙等不同風格的作品,那麼用筆的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大腦,但大腦的設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來完成的,指過於細弱,精巧處或許尚可,總體上卻力不從心。誰也不能運指寫出盈尺大字來。

臂又過於粗大,寫榜書或許差強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卻難盡如人意。那麼只有腕居中承啟,能兼領二者的功能。

尤其是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轉變幻。

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舉例來説: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準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準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討好了。

5.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我也練過書法的,剛開始的時候總是覺得寫出來的字不夠端正,不夠美觀,也不夠到位。

可是,沒有關係,練字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功夫呀。首先,要練好行書,就要注意,千萬不要把楷書的運筆帶到行書中,那樣會破壞行書的本質。

行書講究的就是一個快,活,神和個性。但是個性並不是隨便亂塗亂畫哦,是要建立在熟練地基礎上。

建議你剛開始的時候,仔細地研究帖子上的運筆,有必要的話,也可以在上面描一描。記住每個字的字形,以及如何運筆,就會給你寫的時候帶來很大的益處。

在寫的時候,千萬不要總是停停頓頓,或者描來描去。行書最忌諱的就是這樣,因為行書是要一氣呵成的,是行雲流水的,這樣停停頓頓,補補畫畫,最後弄得很不好。

哪怕寫的不好也要一氣呵成,一筆就把整個字寫下去,在能夠一口氣把字寫下去的基礎上,再去仔細練習如何把字寫美觀了。總之,行書就是要如流水一般,流暢,大氣。

練行書其實就是在練你的心胸的寬廣程度。

6. 怎樣寫好行書

如果説你楷書部分已經寫的不行,,那對於行書部分的練習是件難事哦,我的學生在練習幾年楷書的時候都可以寫行楷的字了,因為基本功很紮實,首先你要臨摹一些名家的行書字帖,王羲之的字帖是首選,如《聖教序》《王羲之傳本墨跡》都不錯,或米芾的也可以只要是古代名家的字帖你都要多看多練,臨摹時一定要有一個目的,就是寫的越像越好,剛開始練寫的不好沒關係,是很正常的,因為從楷書到行書的過渡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要一直這麼堅持每天臨摹,做到像為止,不久你會寫好的,而且這些字帖還可以當作鋼筆字帖,平時也可以把鋼筆字練練,這樣雙管齊下,你一定寫好行書的。

這個有毫子的小難度!你不必連幾小時寫!那隻能增加你的壓力!你只要做到想到什麼字就能寫出來!即可!

最主要的是你的悟性有多高了!有些人悟性好!看一眼就會!有些人悟性不是橫高的話!就是練上幾年也不行!這就得勤練習了!只要你下了功夫 就可以!還有書法不是一天2天就可以學會的!每天多看看行書的字帖!看到什麼字就寫一下!多寫幾下!祝你早日練成啊啊!

7. 怎麼寫好行書

行書技法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筆法方面: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

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鈎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

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如下頁。

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

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鈎和挑趯,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係。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如:一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

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但卻要運用得當。一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

一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這是行書的又一重要特徵。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併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

如其中“無”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一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其餘各字也是用這種方式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有時為了行筆的便利,行書字書寫時,甚至可以改變原來的筆畫順序,如: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

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 扁如: 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頫的圓轉為主的書寫也時露方意,這無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

而行書則隨筆順勢轉折,變化無窮,方圓兼用,靈活生動。如:因此注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

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佈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

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

今天看來,有人以為前人這個論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

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説法可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前面提到筆的運動可以組合出秀美、雄強、古樸、稚拙等不同風格的作品,那麼用筆的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大腦,但大腦的設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來完成的,指過於細弱,精巧處或許尚可,總體上卻力不從心。誰也不能運指寫出盈尺大字來。

臂又過於粗大,寫榜書或許差強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卻難盡如人意。那麼只有腕居中承啟,能兼領二者的功能。

尤其是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轉變幻。

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舉例來説: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準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準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討好了。

8. 怎麼寫好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

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就會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 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楷書結構的排列正好是中間階段。它是從隸書演變過來的,如果把楷書寫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筆法即是隸書。將書寫得簡便流動一些即是行書,行書再寫得簡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從隸書開始,就難以掌握楷書的筆法,因為楷書的筆法要比隸書豐富複雜。可見,練好楷書基本功可以作為練寫各體的基礎。

有了楷書的功底,掌握了楷書的間架結構和筆法,再寫魏碑、隸書和行書、草書。乃至篆書,就可以事半功倍。楷書又可以使魏碑、隸書的結體筆法得以豐富和變化,如諸遂良的楷書;楷書滲人行書、草書筆法可以增加靈動,如趙孟頫的某些楷書碑字。

楷書練習最好的方法就是臨貼,其實臨哪本貼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碑貼,顏、歐、柳、趙都可以,但在購買碑貼的時候儘量購買質量較好的字貼。

在選帖的基礎上,要經過讀帖、描摹、臨帖、背帖、創作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