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貓

朋友的孩子剛一歲,勉強可以走路,説幾個簡單的疊音詞。我去探望,見到我就放聲大哭,一點面子都不給。以前不是這樣,以前熱情地抓住我的手就開始啃,啃得滿手背都是口水。前後態度差異之大,只能解釋為小朋友已經成熟起來,開始知道人間險惡。

孩子和貓

我坐在那裏當然很尷尬。那麼小的孩子,你沒法用言辭、零食和玩具去進行賄賂,好暫時博取一點歡心。後來發展到只要扭頭看我一眼,就開始哭。而且即便哭過,一會兒還是要扭頭來再看我一眼,感覺像是在看一部又害怕又放不下的恐怖片。

於是我只能走過去正告他:你且不忙着現在哭,現在你還小,我下不去手。放心,將來有你哭的時候。就這樣,朋友家現在多了一句“菜頭來了”,萬試萬靈,效驗如神。

以前就有類似的情況,小朋友落到我手裏就開始掙扎哭鬧,換個人抱立即就止住。這種情況一直要維持到4、5歲的時候,大家可以對話才能終止。因為那時候我可以講故事,大家一起玩遊戲,我也就變得可親起來。我得承認,過去我還是有點在意這件事。人都有虛榮,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純淨如水晶的嬰幼兒不喜歡自己,無論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不摻雜任何雜質,純粹的、本能的不喜歡,要比厭惡和鄙夷還傷人。

現在我已經完全沒所謂。小嬰兒大多不喜歡我,這件事情我既不能控制也不能改變,那就由得他們去好了。至於説不喜歡的原因,他們反正也沒法講述清楚,等到他們能講的時候又已經全然遺忘,我也就不必自尋煩惱。並且我發明出了一種新理論:因為小嬰兒還沒有建立時間的概念,所以他們的意識可以同時在過去、現在和將來之間隨意遊動---在未來,他們看見我在打他們的屁股。

午飯後從朋友家出來,在小區裏散步。一隻白色的貓咪突然從灌木叢裏竄出來,站在我身後五六步遠的地方。我走了一段扭頭去看,它跟了上來,還是保持着相同的距離。我繼續前進,但是放慢腳步,並且扭頭朝我肩膀平行的方向看過去,貓咪立即就跟上來,和我並排行走,這樣大家眼睛的餘光都可以看到對方。

再走了一段,我跨過一條小徑,站到路的另外一邊。貓咪想都沒想,也跨過小徑來到我這邊。於是我慢慢蹲下,貓咪也走到我腳邊卧倒,我開始撓它的小腦瓜和下巴。幾乎是我伸手的同一瞬間,貓咪的呼嚕聲就立即響起。從它的皮毛狀態來看,這應該是一隻介乎於野貓和家貓之間的貓咪,也許平常都是這種散養狀態,或者是剛剛被主人遺棄。撓了一會兒之後,它跳將起來,在我的褲子上蹭癢癢,一點都不認生。

我就有點躊躇,一會兒走回朋友家的時候怎麼辦?也帶着貓咪進屋?勸朋友收養?還是説我回家的時候帶着一隻新貓,那我如何跟自己家裏的那兩小隻解釋?懷着這樣沉重的思慮,我起身邊走邊思考。走了不到一百米,我回頭再去看時,發現那隻白色的貓咪已經消失不見。很明顯,對於它而言,這只是春日午後漫步時的一次偶遇,路人甲幫自己擼舒服了,自然就可以跑去別的地方繼續曬太陽。

站在朋友家門口,春光明媚,滿樹玉蘭正在盛開且落下。門內是見了我就哇哇大哭的小嬰兒,門外則有一隻不知道正藏着什麼地方的白色貓咪。在敲門的一瞬間,我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