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城市規劃是年刊嗎

國際城市規劃是年刊嗎

國際城市規劃不是年刊。《國際城市規劃》是中國建築學會城市規劃學會主辦的一本月刊,每月出版一期。該雜誌主要涉及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管理、土地利用、住房保障、交通規劃、環境保護、社區規劃、城市經濟等方面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經驗,是國內領先的城市規劃專業學術期刊之一。因此,不屬於年刊。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哪位大神可以介紹一下這四本雜誌特點,謝謝!!《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刊》《國際城市規劃》《規劃師》

城市規劃 是中國城市規劃專業學會組織,每年的規劃屆的年會也是這個學會組織的,在北京,在我自己看來比較緊跟國家形式和,當然學術水平很好,選取的文章不拘泥於傳統的工科背景和地理學科背景的城市規劃研究人,算是行業動態的領軍吧。

城市規劃學刊,是同濟大學辦的刊物,相比較會偏學術些,同濟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國際城市規劃,比較偏介紹國外城市規劃情況的,也挺不錯,也會有一些文章介紹國內的情況。

規劃師,是被廣西華藍設計集團公司收購,是中文核心期刊,依託華藍的設計平台,這些年發展勢頭挺好,只是影響力比前三者要差一些。

國際城市規劃錄用之後見刊要多久

一般需要一到兩個月。

國際城市規劃雜誌於1986年正式創刊,由建設部主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一般在這個雜誌發表文章,錄用後到見刊需要一到兩個月。國際城市規劃雜誌以全方位的視角、建設性的倡導和多元化的交流為辦刊理念。

第一個國際性的城市規劃大綱是什麼

1933年8月,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第4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城市規劃理論和方法的綱領性文件——《城市規劃大綱》,後來被稱作《雅典憲章》。《大綱》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區和以人為本的思想,集中的反映了“現代建築學派”的觀點。(《雅典憲章》是勒 柯布西耶基於CIAM第4次會議討論的成果進行完善的作品,主要由個人完成,發表於1943年,法國)

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成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大綱》首先指出,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遊憩與交通四大功能活動的正常進行。

《大綱》認為,居住問題主要是人口密度過大、缺乏空地及綠化;生活環境質量差;房屋沿街建造,影響居住安靜,日照不足;公共設施太少而且分佈不合理等。建議住宅區要有綠帶與交通道路隔離,不同的地段採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大綱》認為,工作問題主要是由於工作地點在城市中無計劃的佈置,遠離居住區,並因此造成了過分擁擠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建議有計劃地確定工業與居住的關係。

《大綱》認為,遊息問題主要是大城市缺乏空地。指出城市綠地面積少而且位置不適中,無益於居住條件的改善。建議新建的居住區要多保留空地,增闢舊區綠地,降低舊區的人口密度,並在市郊保留良好的風景地帶;

《大綱》認為,交通問題主要是城市道路大多是舊時代留下來的,寬度不夠,交叉口過多,未能按照功能進行分類。並認為局部放寬、改造道路並不能解決問題。建議從整個道路系統的規劃入手,按照車輛的行駛速度進行功能分類。另外,《大綱》還指出,辦公樓、商業服務、文化娛樂設施等過分集中,也是交通擁擠的重要原因。

《大綱》還提到,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應該保留名勝古蹟以及歷史建築。

最後,《大綱》指出城市的種種矛盾是由大工業生產方式的變化和土地私有而引起。城市應按全市人民的意志規劃。其步驟為:在區域規劃基礎上,按居住、工作、遊息進行分區及平衡後,建立三者聯繫的交通網,並強調居住為城市主要因素。城市規劃是一個三度空間科學,應考慮立體空間,並以國家法律的形式保證規劃的實現。

★★★★專家聞郡進下,其他的也來下★★★★★★

試論我國物業管理制度的立法構建及完善

冷 帥

引 言

房地產業是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行業。隨着社會的發展,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在聯合國1986年修訂的《全部經濟活動產業分類》的國際標準中列入十大經濟活動的第八類,在我國現行的行業分類中列為第七類。這説明,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在國內,房地產已作為一個重要的的產業部門而存在。尤其在我國現階段,房地產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房地產市場也隨着我國房地產管理的改革的深入而逐漸完善和成熟。當然,房地產市場和諧與健康秩序的維持離不開健全的房地產法制建設。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大的國度,健全和完善的房地產法更是不可或缺。

物業管理在國外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從深圳開始到目前,只有20年左右的時間。在七八年前,對普通老百姓來講,住宅小區作為城市的縮影,成為集居住、服務、經濟功能為一體的小社會,而目前物業管理也已成為我國的新興行業、朝陽產業。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羣眾對物業管理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物業管理的發展必須與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適應。實踐證明,物業業主的自治管理以及受託物業管理機構的專業管理有助於建立多層建築和住宅小區物業所有人之間的和諧秩序。但與此同時,我國傳統的房屋管理和物權法律結構阻礙了市場化物業管理的推行。一個完善的物業管理法律制度將有助於規範物業管理行業,維護業主權益,推動房地產市場,促進城市社區建設。

1 物業管理制度的立法構建模式和我國立法現狀

1.1 物業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1.1.1 促進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

市場經濟下的物業管理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僅涉及物業區域維修養護、安全防範、環境衞生、綠化美化、車輛管理等多方面公共服務,而且影響市民工作生活的質量,更攸關現代化建設。物業管理因此牽涉多方面關係,包括房地產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眾多參與者,既有業主、開發商、物業管理企業之間平等的民事關係,也有相關部門對物業管理企業監督參與的行政關係。在複雜的各種關係中,通過立法能夠明確各方主體—、業主、物業使用人、物業管理企業、開發商的地位、作用、權利義務,使物業管理有法可依,避免糾紛的產生。

1.1.2 法律適應時代要求,與時俱進

現代城市的發展有兩個特徵:第一,為緩解土地住房緊張,多層建築的出現;第二,城市功能區域化,住宅小區等種類物業區域的出現,引起法律關係的變化。

(1) 關於相鄰關係

相鄰關係是傳統民法上的概念,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互毗鄰的不動產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動產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時,因相鄰各方應當給予便利和接受而發生的權利義務關係。

相鄰關係通常因土地、山嶺、森林、草原自然資源、宅基地的使用、排水、排污、用水等而發生。相鄰關係中的權利和義務主要表現為享有要求對方提供便利的權利,承擔為對方提供便利的義務。不動產相鄰各方 ,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相鄰關係。《民法通則》第83條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 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係。”

(2)關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多層建築與物業區域的出現,產生了一種新型的不動產權利形態,即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伴隨現代城市的發展而產生一項重要不動產權利,指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專有一部分,就專有部分享有單獨所有權;並就該建築物及其附屬物的共同部分,按其專有部分比例共有的建築物所有權。傳統的不動產所有權構成單一,僅僅指權利主體對不動產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則由專有部分所有權、共有部分持分權以及因共同關係所生的成員權三者複合而成。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物權制度上的一次偉大。在傳統物權法中有一物一權的原則。一物一權原則,即一個物上只能有一個權利,也就是物權特定。物權特定或者一物一權,現在的法律上沒有規定理由何在:首先是一物一權反映的是早期的市場經濟不發達的狀態,即小生產經濟狀態。在那樣的經濟下,物權就是所有權。一個財產歸張三所有,張三有所有權,其它人沒有,一物一權原則是用來對抗歷史上封建社會在一個土地上有兩個所有權的封建分封制。莊園主的財產來源於國王,莊園主又把這個土地交給佃農耕種,在這個土地上,有國王的權利、莊園主的權利、佃農的權利,在過去叫一物之上多個權利,如雙重權利等等。這樣的權利不適應市場交易的要求,在房屋土地上有兩個以上所有權,這個房屋土地怎麼能夠正常交易,市場交易的要求打破一物之上有雙重、多重權利的狀態,這就用一物一權原則來對抗,一物一權原則要求在一個物上只能有一個權利,這是市場交易的要求。但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最後發生了抵押權制度,在一個財產之上所有權以外還有一個抵押權,一物一權原則也就不符合狀態了,但是法學家們不願意放棄一物一權原則,他們把一物一權原則範圍縮小,稱一物一權原來講的是一個物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所有權之外有一個抵押權,兩個抵押權都不影響,因此這個原則一直在教科書上存在。但到了二戰後,即六七十年代,各個國家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城市化的結果使城市聚集了大量人口,一人一幢房屋做不到,這就產生了大量的高層建築。其結果是在一幢建築上有很多個所有權,那麼我們所説的一個建築物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已經行不能,試看一個商品房,20層的大樓上面有100多個買房人,同時存在100多個所有權,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存在一物一權原則,這就是沒有規定一物一權原則的理由。

物業小區中的業主所有權實質就是區分所有權,而物業管理權是其中的一項權能。當前各國立法均肯定了區分所有權,甚至制定專門的區分所有權法。但如何有效維護保障業主享有的區分所有權,充分利用實現其物業管理權,協調眾多業主的權利衝突,理順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的關係,則是物業管理立法的任務。因為多層建築以及物業小區中,人口密度集中,人際關係複雜,事關百姓安居樂業。舊有的法律框架,例如民法中的相鄰關係制度等,難以適應城市物業的迅猛發展。所以,需要針對業主之間的共同關係、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之間的契約關係進行專門立法。

1.2 物業管理的實踐模式

物業管理在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兩種操作模式:

1、委託式物業管理 即由業主通過物業管理合同委託物業公司進行管理。這種管理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對整個小區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專業化程度比較高,管理效果相對要好一些。其主要弊端是:管理費用較高,很多中低收入居民承受不起。目前許多居住小區物業管理費收繳率較低,不少中低收入者反映,買了房改房以後,交不起物業管理費。這是當前物業管理中存在的一個突出矛盾。

1、 自營式物業管理 所謂業主自營式物業管理,就是住宅小區(台灣稱社區)的物業管理,既不由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也不聘請社會上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負責,而是由樓房業主自己管理。

業主自營式物業管理的最大優勢是,業主基本不用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也能對普通住宅樓房實行統一的物業管理,並實現要求達到的管理目標,即對住宅樓房及其設施設備和住宅區內的綠地、車輛實行集中統一的維修和管理,創建安全、整潔、文明、舒適的居住環境。

1.3 物業管理的立法模式

由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物業管理產生的前提,物業管理的立法實質上體現在區分所有權的立法當中。境外有關國家和地區物業管理法的體例主要有:

1、民法模式。此種模式以意大利和瑞士為代表。指在民法典中若干條款,,以規範物業管理中的法律關係。如《意大利新民法典》的第1117至1139條有下列規定:建築物共同部分之範圍,共有人對共同所有物之權利,共同部分之不可侵害性;共用部分之變更,共同所有建築物的部分設置費用之分擔,樓梯之維護與重建;天花板、地下室、地板的維護與整修;日光浴室之排他使用;建築頂樓之建築;建築物全毀或者部分損毀;管理人的選任與解任,管理人之職務,管理人的代表權;關於分層住宅所有人(區分所有權人)不贊同時之提起訴訟;管理人之外圍,分層住宅所有人引起之費用;分層住宅所有人會議的權限,分層住宅所有人會議之組織的決議的效力,分層住宅所有人會議人異議;分層住宅所有人間之規約,共同所有法之準用。

2、單行法模式。此種模式以德國、日本、法國等國為代表,指專門制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權,其中設專章或專節對物業管理進行調整。如1962年4月4日日本頒佈《有關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的第一章第四節為“管理人”,內容包括:管理人的權限、管理人的選任與解任、管理所有委託規定的準用及區分所有權人的責任等;第五節為“規約及集會”,內容包括:規約事項、規約的設定、變更與廢止、依公證書設定規約、規約的保管及閲覽、關於集會的如今、決議事項的、表決權等等;第六節為“管理團體法人”。內容包括:管理團體法人之成立、名稱、管理團體法人之理事、監事、監事的代表權、管理團體法人事務的執行等等。

在英美法系,物業管理一般亦進行專門立法。例如,美國各州均有了自己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從而對物業管理進行規範。而且美國統一州法全國委員會制定了《統一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UNIFORM CONDOMINIUM ACT),供各州立法時進行參考。另外,我國台灣地區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以及香港的《建築物管理條例》也是對區分所有建築物物業管理的單行立法。

對以上兩種立法模式比較而言,民法模式的優點在於以民事基本法形式確立了物業管理法律制度,將物業管理納入民商法的整體調整範圍,使民法典更加豐滿和完善;其缺點是無法詳盡物業管理的諸項制度,使法律的操作性削弱,而且物業管理涉及眾多的行政管理規定,無法在民法中一一體現。因此,筆者認為,進行專門物業管理立法的模式較為可取。

1.4 我國物業管理的立法進程 :

1994年,建設部下發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在新建小區推行物業管理制度。

1994年以來,建設部和有關部門先後制定了《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管理辦法》、《物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規定》等部頒規章。

1994年以來,廣東、上海、重慶、深圳等20多個省、市相繼出台了地方物業管理條例。

2001年,把制定《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列入當年的立法計劃。

2002年10月,法制辦公室授權《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全文刊登《物業管理條例(草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2003年6月8日,正式公佈《物業管理條例》。

1.5我國的立法現狀(法律淵源)

1.5.1

中關於住宅、城市管理、公民權利等方面的規定和原則,例如原第3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等條文,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物業管理立法的根本依據和指導思想,是物業管理法律規範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1.5.2 法律

我國有多部法律直接或間接涉及物業管理,例如,私法方面,《民法通則》的相鄰關係制度,即將出台的《物權法》的區分所有權制度,《合同法》的委託合同制度均是物業管理立法的基礎;公法方面,《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規劃法》等法律則包括一些物業管理應該遵循的強制性規範。

1.5.3 行規

行規是根據和法律制定和發佈的地區性文件。物業管理的行規,例如,改革開放初期在1983年頒佈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規定》等,以及2003年頒佈的《物業管理條例》。

1.5.4 地方性法規

地方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全國常委會特別授權的城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人常委會制定和發佈的,實施於本地區的規範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在我國物業管理髮展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物業管理先行地區 物業管理的地方性法規。目前,上海、廣東、海南、江西、深圳、珠海、寧波、青島、廈門、武漢、吉林等11個省市出台了物業管理條例,例如,1994年《深圳經濟特區住宅物業管理條例》,1997年《上海市居住物業管理條例》,1998年《廣東省物業管理條例》等;北京、天津、重慶、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寧夏等十多個省市則出台了物業管理辦法,例如《北京市居住小區物業管理辦法》

1.5.5 行政規章

行政規章是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各級依照法律規定的權定和頒佈的規範性文件。其中以建設部的規章居多。例如1990年《城市危險房屋管理規定》、1990年《城市異產毗連房屋管理規定》、1991年《房屋接管驗收標準》、19991年《城市房屋修繕管理規定》、1992年《公有住宅出售後維修養護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城市住宅小區竣工綜合驗收辦法》、1994年《城市新建住宅小區管理辦法》、1996年《城市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收費暫行辦法》、1999年《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試行辦法》等。

2.物業管理概述

2.1物業管理的概念、特徵及類型

2.1.1物業的概念

“物業”對應的英文是“REAL ESTATE”或“REAL PROPERTY”,含義是:“財產、資產、擁有物、房地產”,在我國粵港地區作為房地產的俗稱。隨着物業管理的發展,物業已成為有確切定義的規範化術語。一般認為,“物業”指已經建成並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類房屋建築及其所屬配套設施與場地。 一個完整的物業一般由以下四個部分構成 :(1)建築物本體(2)附屬設備(3)公共設施(4)建築地塊。

2.1.2物業管理的概念、特徵及類型

(1)物業管理概念

物業管理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物業管理一般指根據業主、業主委員會或者其他組織的委託,物業管理機構對物業進行維護、修繕、管理,對物業區域內的公共秩序、交通、消防、環境、衞生、綠化等事項提供協助管理或者服務的活動。狹義的物業管理僅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衞生和秩序的活動。廣義物業管理與狹義物業管理的區別主要在於物業管理機構的範圍不同。

(2)物業管理的特徵

物業管理具有以下特徵:

①物業管理職能的社會化。物業管理將物業區域內分散的社會服務統一起來,在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上承擔着某些社會職能,如環保、衞生、保安、消防等。物業管理的基本運作是業主按約定繳納服務費,即可享受相應服務;物業管理企業通過競爭,拓展接管物業範圍。在上述過程中,各方均獲得利益,與此同時,城市管理的社會化程度也得以提高。

②物業管理機構的專業化。隨着社會的發展,分工日趨專業。物業管理企業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業人員、運用現代科技、提供高水平的管理。而且物業管理中的相關事項可由企業再委託專業機構負責。

③物業管理過程的市場化。物業管理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運作。物業管理機企業是市場主體,而非行政主體,物業管理是一種經營行為,各物業管理企業間開展競爭,業主與物業管理企業是平等的交易關係,業主有選擇物業管理企業的自由;物業管理實行有償服務,收費標準除個別項目由定價或指導價外,一般由市場定價。

④物業管理形式的規範化。物業管理企業的設立、選聘,必須依照相關法規;物業管理的開展也必須符合相關規定,如物業接管驗收、委託合同與業主公約的簽訂、業主大會的召開等均應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

⑤物業管理關係的契約化。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簽訂的物業管理委託合同,以及業主間訂立的業主公約等一系列契約,是物業管理開展的前提條件。委託合同是物業管理企業接管、管理物業的依據,而且也是明確物業管理的服務事項,界定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間的權利義務的依據。業主公約是全體業主的自治協議,約定業主的使用、維護制度。

(3)物業管理的類型

根據物業管理的主體,即物業業主是否委託專業的物業管理企業,是否實現物業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可以分為委託型物業管理和自主型物業管理。委託型物業管理,指物業業主將自己的物業委託專業管理機構進行管理。自主型物業管理,指物業業主不委託專業管理機構而由自己直接實施管理。

根據的物業管理的運作方式和目標,物業管理可以分為服務型物業管理與租賃經營型物業。服務型物業管理,指專業機構對物業的管理,實際是物業的一種售後服務,目的在於確保物業正常使用,物業使用壽命,方便業主生活。租賃經營型物業管理,指對物業的管理,實際是物業的經營即創造租賃條件,贏得租户併為之服務,通過收取租金,獲得利潤。

根據物業管理的對象,物業管理可以居住物業管理、商業物業管理、特種物業管理。居住物業管理針對業主(使用者)居住的房屋及與之相配套的設備、設施。商業物業管理針對寫字樓、商場、賓館以及旅遊場地設施。特種物業管理針對特定工業生產活動的各種廠房、倉庫以及醫院、圖書館等特殊物業。

2.2物業管理的興起、作用及意義

2.2.1 物業管理的興起

現代意義的物業管理作為一種不動產管理模式起源於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當時英國開始工業,伴隨工業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工業城市,城市原有房屋設施滿足不了人中激增的要求,住房空前緊張。恩格斯對此作了經典的描述:“一方面,大批農村工人突然被吸引到發展為工業中心的大城市裏來;另一方面,這些城市的佈局已經不適合新的大工業的挑戰和與此相適應的交通。街道在加寬,新的街道在開闢,鐵路鋪到市裏,正當工人成羣湧入城市的時候,突然出現了工人以從為主顧的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住宅缺乏現象。” 由此在城市中出現了大量條件簡陋、環境惡劣的工人用房。與之相伴隨的是租金拖欠和房屋破壞。19世紀80年代,英國一位叫Octavia Hill的女士率先制定了租户行為管理辦法,開創了物業管理的先河。19世紀90年代,隨着科技和建築技術不斷進步,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安有電梯的高層建築出現。因為這類建設附屬設備較多,結構複雜,多為多個業主共有,其日常維修、管理工作量大、技術性強,於是開始出現了專業的物業管理機構。之後,美國人霍爾特(John Welt)於1908年在芝加哥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物業管理行業組織“芝加哥建築物管理人員組織”(CBMO-Chicago Building Managers Organization),幾年之後美國成立了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建築物業主組織(BOO-Building Owners Organization),並在此基礎上組建了”建築物業主與管理人員協會(BOMA-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後來類似的組織也出現在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BOMA亦即更名為“國際建築物業主與管理人員協會(BOMAI-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該協會在1922年起發行出版物,並從1924年出版名為<<經驗交流報告〉〉的年刊。

由此可見,物業管理興起流行於國際,成為現代化城市的朝陽產業,具有兩方面因素:其一,城市化的發展,多層建築與居住小區的出現使物業管理成為必要;其二,社會分工,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離加速物業管理的發展。

2.2.2 物業管理的作用及意義

(1) 物業管理的作用

①配合城鎮住房制度改革

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標是,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住房商品化,由此將形成住房產權多元化和管理社會化的新格局。這種新格局要求改革計劃經濟下的,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房屋管理制度,以新型的不動產管理模式取代行政性房屋管理模式。所以,市場化、專業化的現代物業管理是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和配套工程。

②提高房地產經營活動效益

市場經濟的原理之一是:消費市場決定流通市場和生產市場。房地產活動由投資開發、流通營銷和消費使用三個環節組成。物業管理作為房地產活動的最終環節――消費環節,對前級環節有強烈反彈和刺激作用。物業管理不僅使物業管理保值增值,更是消費者購置物業的重要因素,有提高房地產經營效益,完善房地產市場的功能。

③促進城市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是現代的重要職責。物業小區是城市的縮影、城市的細胞,物業的容貌構成城市的整體形象,物業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物業管理企業開展的受託服務工作是市政管理工作的延伸補充,例如物業區域的環保、衞生、治安、交通等服務管理事項,實質上是市政管理在物業產權私有化的基礎上實現“私營化”。 因此,物業管理的成效影響一個城市的市政形象。

④提升業主生活質量

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住宅面積數量的關注逐漸轉向對居住環境質量的強調。物業管理不僅充分發揮維修養護物業,發揮物業最大功能,而且以物為媒,以人為本,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相得益彰,為業主創造安全、舒適、文明、和諧的生活工作環境。如此,羣眾安居樂業,社區安定團結。

⑤增加勞動就業、繁榮第三產業

物業管理作為服務行業,可以吸納種類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物業管理帶動裝飾維修業,家政服務業、園林綠化業等相關待業的發展,從而將有效推動第三產業及國民經濟的發展。

專業物業管理與傳統房屋管理相比較具有明顯的優勢:

專業物業管理與傳統房屋管理比較

傳統房屋管理 專業物業管理

管理模式 計劃經濟模式 市場經濟模式

² 物業產權 國家財產,產權單一 業主所有,產權多元

業主地位 被動管理 自治管理

管理單位 房管部門—行政主體 物業管理企業—市場主體

管理行為 準行為 經營行為

管理關係 行政性關係 民事委託關係

² 管理內容 修房為主,單一 管理、服務、經營

² 管理方式 分散部門管理 社會化專業化管理

管理費用 低租金,財政補貼 服務收費

² 管理效果 房屋破損嚴重 物業保值升值

(2)加強物業管理,切實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

與物業相關的最密切的法律概念是“物權”。我國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物權法》。這也體現了國家對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權的保護。物權最大的特點就是排除他人干涉,其效力足以抗拒國家,排除非法干涉。如進民居搜查,必須出示搜查證,否則違法。在西方法律觀念中,私人居所國王亦不得非法進入。在我們國家,由於過去幾千年的傳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以致我們現在國家侵犯人民的財產權現象十分嚴重。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日修正案第二十二條指出:第十三條“國家保護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修改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筆者認為,對公民合法私有財產的最大保護是保障公民實現其財產的利益最大化。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民擁有的私人財產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越來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生產和生活資料,羣眾對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財產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為了保護公民最重要的私有財產之一—房產,就必須加強物業管理的法治化。物業管理法律關係最主要依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產生,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是現代物權的一項重要內容,加強物業管理體現了對物權的保護,完善的物業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物業的使用價值,才能使公民的利益最大化。物業管理涵概了物業區域的治安、供水、供氣、衞生以及公用設施的維護,與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這一領域的非法治化將導致行政權力的膨脹甚至濫用,導致私權利的不必要衝突,導致日常生活秩序的混亂,給公民實現利用其最主要的財產—房產的目的設置障礙。完善的物業管理法律制度不但會排除他人對所有權人支配財產的非法干涉,還會給人們帶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以及讓人羨慕的工作效率,真正實現物業的價值。

2.3 物業管理法律關係的主體、客體及內容

2.3.1 物業管理法律關係的主體

物業管理法律關係的主體是指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以自己的名義,依法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個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物業管理法律關係的主體主要包括:發展商、業主、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物業使用人、行政管理機關及其他相關機構。這些主體可分為三大類:民事主體、行政機關和自律組織。

(1)民事主體,包括:業主、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發展商,物業管理公司,物業使用人及其他相關機構。

① 業主

業主是物業所有權人,按其擁有的物業所有權狀況,又可分為所有權人和區分 所有權人。 由於購買了物業,購房人成了物業的產權所有人,合法地擁有所購物業。現代物業區域各業主的權利形態一般是區分所有權。而且,各業主之間共同關係之複雜已超出了傳統民法的相鄰關係,於是全體業主通過召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來實施自治管理。

② 開發商

開發商是物業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員。開發商又稱為發展商,即房地產開發企業,依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9條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企業。

最初,物業是由開發商開發、建造並能通過房地產

參考資料:http://www.lw90.com/paper/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0070207/69716/

中國最高水平學術期刊是什麼

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名錄

1 人文、社會科學

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

哲學研究*心理學報*社會學研究*

學研究*法學研究*經濟研究*

管理世界*新聞與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報*

教育研究*體育科學*中國語文*

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評論*文學評論*

歷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評論(香港)馬克思主義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學術月刊心理科學

自然辯證法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社會科學戰線

世界宗教研究統計研究國際問題研究

中國人口科學民族研究中外法學

黨史研究中國法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論壇中國經濟史研究世界經濟與

經濟學家世界經濟農業經濟問題

會計研究中國農村經濟財貿經濟

中國工業經濟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科學學研究

金融研究國際貿易問題中國出版

科研管理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大學圖書館學報情報學報教育發展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國運動醫學雜誌語言研究

文獻古漢語研究當代語言學(原為:國外語言學)

外國語中國翻譯外國文學研究

現代外語外國文學文藝理論研究

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史學理論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音樂學世界歷史

中國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敦煌研究

考古學報文史(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中國體育科技(C)

台灣研究(SS)中國高教研究(C)檔案學通訊

美術研究(C)新美術(SS)管理科學學報

浙江大學學報(社科版)當代電影中國土地科學

經濟社會比較

注:以上帶*號的學術期刊為人文社科權威級學術期刊

2 自然科學

中國科學(A-E輯)(中、英文版)科學通報(中、英文版)自然科學進展(中、英文版)

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數學學報(中、英文版)數學年刊(A、B輯)

應用數學學報計算數學(中、英文版)數學進展

系統科學與數學高校應用數學學報數學物理學報

應用數學與力學(英文版)力學學報(中、英文版)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

空氣動力學學報航空學報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英文版)

物理學報(中、英文版)光學學報半導體學報

中國激光(中、英文版)金屬學報(中、英文版)聲學學報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中、英文版)紅外與毫米波學報(中英文版)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

無機材料學報(中、英文版)材料研究學報(材料科學進展)化學物理學報

催化學報化學學報(中、英文版)物理化學學報

分析化學高分子學報(中、英文版)無機化學學報

有機化學高等學校化學學報(中、英文版)中國稀土學報

中國化學快報(英文版)硅酸鹽學報天文學報

巖石學報空間科學學報地球物理學報(中、英文版)

地震學報氣象學報大氣科學

地球化學地質科學地質學報(中、英文版)

礦物學報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

經濟地理地理學報遙感學報

生理學報遺傳學報動物學報

生物物理學報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微生物學報

實驗生物學報生態學報古生物學報

植物分類學報動物學研究獸類學報

生物工程學報生物多樣性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遺傳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環境科學

植物學報(中、英文版)(S)細胞生物學雜誌(S)強激光與粒子束

地理研究地理科學應用心理學

3 工學

低温工程複合材料學報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摩擦學學報計量學報傳感技術學報

煤炭學報(中、英文版)石油學報鋼鐵(中、英文版)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機械工程學報(中、英文版)中國機械工程

儀器儀表學報振動工程學報兵工學報

工程熱物理學報(中英文版)內燃機學報動力工程

內燃機工程太陽能學報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工技術學報電子學報(中、英文版)

光子學報光電工程通信學報

電子與信息學報(原名:電子科學學刊)微波學報電路與系統學報

計算機學報(中、英文版)自動化學報軟件學報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英文版)控制理論與應用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報(英文版)化工學報(中、英文版)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

高等學校化工學報(高校化學工程學報)(中、英文版)燃料化學學報紡織學報

建築結構學報巖土工程學報土木工程學報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城市規劃水利學報

水力發電學報海洋工程測繪學報

汽車工程中國公路學報中國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學報(中、英文版)自然災害學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中、英文版)

宇航學報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熱力發電(C)電信科學(C)建築學報(C)

光電子激光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控制與決策

水科學進展

4 醫學

中華醫學雜誌(中、英文版)中華勞動衞生職業病雜誌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營養學報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中國中藥雜誌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病毒學報

中國病理生理雜誌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解剖學報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中華放射學雜誌中華醫學檢驗雜誌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中華護理雜誌中華內科雜誌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華血液學雜誌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中華腎臟病雜誌中華傳染病雜誌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中華外科雜誌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骨科雜誌中華神經外科雜誌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中華燒傷雜誌中華普通外科雜誌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中華麻醉學雜誌中華創傷雜誌中華婦產科雜誌

中華兒科雜誌中華小兒外科雜誌中華腫瘤雜誌

中華病理學雜誌中華神經科雜誌中華精神科雜誌

中華皮膚科雜誌中華眼科雜誌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藥學學報中國藥理學報(中、英文版)

中國藥學雜誌藥物分析雜誌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誌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C)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S)中華急診醫學(原名急診醫學)

中草藥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

5 農學

中國農業科學(中、英文版)土壤學報農業機械學報

水土保持學報農業工程學報中國水稻科學(中、英文版)

中國糧油學報作物學報茶葉科學

核農學報棉花學報植物生態學報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植物生理學報昆蟲學報(中、英文版)

植物病理學報植物保護學報菌物系統(真菌學報)

昆蟲分類學報園藝學報畜牧獸醫學報

果樹學報(原名:果樹科學)林業科學水產學報

中國獸醫學報蠶業科學自然資源學報

水生生物學報應用生態學報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中、英文版)(S)

農藥學學報(S)中國畜牧雜誌(C)中國食品學報

中國生物防治中國預防獸醫學報麥類作物學報

動物營養學報

二 國內學報級學術期刊名錄

1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

2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社會科學版)

3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理學版)

4 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社會科學版)

5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6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工學版)、(英文版)

8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9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10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3 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S)

試總結論述西方近代以來至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演變

★西方近代以來至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演變:

18世紀,工業後,近現代的西方城市空間環境和物質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工業導致世界範圍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居住、就業、環境等問題相繼產生。同時,近現代城市功能的性發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運用,使得近現代城市形體環境和空間尺度有了很大的改變,城市社會具有了更大的開放程度。城市自發蔓延生長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們的預期,而且超出了人們用常規手段駕馭的能力。為解決這些矛盾,規劃師們選擇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決的答案,先後提出了種種城市規劃思想、理論。

1.“田園城市”理論

1898年英國人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條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應與鄉村結合”,他以一個“田園城市”的規劃圖解方案,具體闡述其理論。規劃人口3.2萬人,佔地404.7m2。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圓和6條放射線路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園,向外依次為公建、公園、商店、學校、住宅等;城市外圍有2033.4 hm2土地供農牧業生產。他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聯繫城鄉關係,對人口密度、城市經濟、城市綠化提出了見解,對現代城市規劃學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華德認為,城市環境的惡化是由城市膨脹引起的,城市無限擴展和土地投機是引起城市災難的根源。他建議城市的自發膨脹,並使城市土地屬於城市的統一機構;城市人口過於集中是由於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識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會盲目膨脹。 “城市——鄉村”結合的形式,即田園城市,它兼有城、鄉的有利條件而沒有兩者的不利條件。

因此霍華德設想的田園城市包括城市和鄉村兩個部分。城市四周為農業用地所圍繞;城市居民經常就近得到新鮮農產品的供應;農產品有最近的市場,但市場不只限於當地。田園城市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所有的土地歸全體居民集體所有,使用土地必須繳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來自租金;在土地上進行建設、聚居而獲得的增值仍歸集體所有。城市的規模必須加以,使每户居民都能極為方便地接近鄉村自然空間。

田園城市的含義:

田園城市是為健康、生活以及產業而設計的城市,它的規模能足以提供豐富的社會生活,但不應超過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農業地帶圍繞,城市的土地歸公眾所有,由一委員會受託掌管。

田園城市的影響:

霍華德針對現代社會出現的城市問題,提出帶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城市規模、佈局結構、人口密度、綠帶等城市規劃問題,提出一系列獨創性的見解,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對後來出現的一些城市規劃理論,如“有機疏散”論、衞星城鎮的理論頗有影響。40年代以後,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規劃方案和城市規劃法規中也反映了霍華德的思想。

2.《雅典憲章》與《馬丘比丘》宣言

1922年柯布西耶寫了《明日的城市》一書,提出了巴黎改造方案。主張減少市中心的建築密度、增加人口密度。建築向高層發展,增加道路寬度及兩旁的空地、綠地,大膽改變大城市的傳統形式的結構佈局。

1933年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在雅典開會,制定了《城市規劃大綱》,後稱為《雅典憲章》。大綱首先提出城市要與其周圍影響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城市規劃的目的是解決居住、工作、遊憩與交通四大活動功能的正常運行。

1977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築師、規劃師在祕魯的利馬集會,對《雅典憲章》的實踐做了評價,認為《雅典憲章》的某些原則是正確的,但認為其規劃追求功能分區的辦法,忽略了城市中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聯繫,而應創造一個綜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環境。會後發表了《馬丘比丘宣言》,其中還提出了生活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問題。

法國勒·柯布西耶將工業化思想大膽地帶入城市規劃.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論,描繪出城市生活的高級狀態."光明城市"理論主張用全新的規劃思想改造城市,設想在城市裏建高層建築,現代交通網和大片綠地,為人類創造充滿陽光的現代化生活環境.他認為,大城市的主要問題是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過大;城市中機動交通日益發達,數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現有的城市道路系統及規劃方式與這種要求產生矛盾;城市中綠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風、遊憩、運動條件太差.因此要從規劃着眼,以技術為手段,改善城市的現有空間,以適應這種情況.他主張提高城市中心區的建築高度,想高層發展,增加人口密度.他還認為,交通問題的產生是由於車輛增多,而道路面積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為是由內向外發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張中心空地,綠地要多,並增加道路寬度和停車場,以及車輛與住宅的直接聯繫,減少街道交叉口或組織分層的立體交通.

1977年簽署的《馬丘比丘憲章》重新審視了功能理性主義的思想,宣揚社會文化,強調物質空間只是影響城市生活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應該是城市文化、社會交往和結構,從而更多的考慮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和“人文關懷”,並提出了“文物和歷史遺產的保存和保護”。

從《雅典憲章》到《馬丘比丘憲章》經歷了44年。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規劃從注重物質形態規劃的功能理性思想,逐漸轉變為注重城市人文生態功能的理念,規劃的實施應能適應城市的物質和文化的不斷變化,每一特定城市和區域應當制定適合自己特點的標準和方針,要為人們創造適宜的居住空間,追求建築、城市、園林綠化的統一。

3.鄰里單位與小區規劃

20世紀30年代在美歐相繼提出“鄰里單位”’的居住區規劃理論。“鄰里單位”是組成居住區的基本單元,其中設置小學使幼兒上學不穿越馬路,井以此控制與計算人口利用地規模,後來考慮了設置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展為“小區規劃”理論。一般按交通十道劃分小區成為居住區構成的基本單元,把居住建築、公共建築、綠地等進行綜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務可在小區內解決。

4.有機疏散理論

為解決城市膨脹而產生的“城市病”,伊利爾·沙裏寧在1934年發表的《城市——它的發展、衰敗與未來》一書中提出了有機疏散理論。他從生物有機體的細胞成長現象中受到啟示,認為把擴大的城市範圍劃分為不同的集中點所使用的區域,這種區域內又可分為不同活動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無秩序的集中變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區分為一個個的集鎮或地區,彼此之間用綠化帶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有機疏散“論是芬蘭建築師E.沙裏寧為緩解由於城市過分集中所產生的弊病而提出的關於城市發展及其佈局結構的理論。

沙裏寧在他1942年寫的《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一書中對有機疏散論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今天趨向衰敗的城市,需要有一個以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為基礎的性的演變,使城市有良好的結構,以利於健康發展。沙裏寧提出了有機疏散的城市結構的觀點。他認為這種結構既要符合人類聚居的天性,便於人們過共同的社會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脈搏,而又不脱離自然。

有機疏散的城市發展方式能使人們居住在一個兼具城鄉優點的環境中。沙裏寧認為,城市作為一個機體,它的內部秩序實際上是和有生命的機體內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機體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壞,將導致整個機體的癱瘓和壞死。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趨衰敗,必須對城市從形體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聽任城市凝聚成亂七八糟的塊體,而是要按照機體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發展的離開中心的地域。有機疏散論認為沒有理由把重工業佈置在城市中心,輕工業也應該疏散出去。當然,許多事業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設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工業外遷而騰出的大面積用地,應該用來增加綠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須在城市中心地區工作的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居住,讓他們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業,尤其是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日常生活供應部門將隨着城市中心的疏散,離開擁擠的中心地區。擠在城市中心地區的許多家庭疏散到新區去,將得到更適合的居住環境。中心地區的人口密度也就會降低。

有機疏散的兩個基本原則是:把個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裏寧稱為“日常活動”的區域,作集中的佈置;不經常的“偶然活動”的場所,不必拘泥於一定的位置,則作分散的佈置。日常活動儘可能集中在一定的範圍內,使活動需要的交通量減到最低程度,並且不必都使用機械化交通工具。往返於偶然活動的場所,雖路程較長亦屬無妨,因為在日常活動範圍外緣綠地中設有通暢的交通幹道,可以使用較高的車速迅速往返。

有機疏散論認為個人的日常生活應以步行為主,並應充分發揮現代交通手段的作用。這種理論還認為並不是現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於癱瘓,而是城市的機能組織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擁擠堵塞。

有機疏散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歐美各國建設新城,改建舊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擴展的過程有重要影響。70年代以來,有些發達國家城市過度地疏散、擴展,又產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舊城中心衰退等新問題。

5.區域規劃的理論

城市的日益發展和城市問題的複雜化,使人們認識到不能就城市論城市,必須從區域、國土的範圍來研究有關社會、經濟、資源、交通等各方面問題。從地區着眼,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分佈進行整體思考和規劃調節。西方區域規劃理論從20世紀後期發展起來,英國蓋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組團城市)和區域規劃概念。美歐一些國家實行了經濟區規劃,大城市也把區域作為一個經濟單位、社會單位和城市體系來研究,並進行了大城市地區的規劃。

(二)回顧城市規劃思想的演變

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的三個主要流派:

1)以E•霍華德(Ebenezer Howard)為代表的強調城市分散的“田園城市”規劃思想。(前期理論)

2)以勒•柯布西埃(Le Coubusier)為代表的主張利用先進的工業技術強化城市集中的規劃思想。(功能)

3)以伊利爾•沙裏寧(Eliel Saarinen)為代表的倡導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實行有機疏散的規劃思想。(精神)

(三)發展趨勢

二戰後,城市規劃獲得了新的發展,城市規劃從建築學和工程技術學延伸到人文科學,成為多學科綜合與交叉參與的結果。

在未來社會,另外一些趨勢也更引人注目。一是面對資本的全球化和信息時代,地方成為規劃工作的主戰場,領域性的科學治理將取代僵硬的行政命令,規劃師溝通、協調、折中的角色更顯重要。第二是成熟的市民社會將促使朝向開放、去中心化與透明化轉型的主要力量。第三是縱觀現代城市規劃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已從崇尚科學理性的技術性角色,轉變到在公共事務中扮演組織羣眾意見和協調不同利益團體的角色。

(四)結語

城市規劃為城市的發展描繪出宏偉的藍圖,工業帶來的大規模城市化給城市以前所未有的衝擊,於是人們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發展之路。從“烏托邦”到“田園城市”到 《雅典憲章》 《馬丘比丘憲章》的發表。為適應城市的發展,城市規劃亦不斷髮展,不斷完善。

城市規劃專業的核心期刊是什麼

《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刊》、《規劃師》、《國際城市規劃》、《城市發展研究》、《現代城市研究》、《北京規劃建設》及《上海城市規劃》。

請問國外的電子商務權威期刊有哪些?

這是從我們學校圖書館網站找到的,由於字數指提供一部分,詳情請訪問如下地址:

http://lib.chd.e.cn/tstj/hxqkml.asp

中文核心期刊表

摘錄自《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0年版),分以下七類,供大家參考

一、哲學、社會學、、法律類

A 馬列主義思想

1.思想研究 2.理論研究 3教學與研究 4.馬克思主義研究 5.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6.南京學院學報

B 哲學

l.哲學研究 2.哲學動態 3.自然辨證法研究 4.孔子研究 5.道德與文明 6.現代哲學 7.周易研究 8.人文雜誌 9.齊魯學刊 10.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11.自然辨證法通訊 12.心理學報 13.心理科學 14.心理髮展與教育 15.心理學動態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法音 3.中國穆斯林 4.中國道教 5.中國天主教 6.天風 7.中國宗教 8.宗教學研究

C8 統計學

l.統計研究 2.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3.中國統計 4.統計與決策 5.上海統計 6.數理統計與管理

C9l 社會學

1.社會學研究 2.社會 3.中國社會工作 (改名為:中國社會導刊) 4.中國社會保險(改名為:中國社會保障)

C92 人口學

l.中國人口科學 2.人口研究 3.人口與經濟 4.人口與計劃生育 5.人口學刊

C95 民族學

1.民族研究 2.貴州民族研究 3.黑龍江民族叢刊 4.研究 5.世界民族 6.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滿族研究 9.回族研究 10.雲南社會科學 11.民族論壇 12.中國藏學 13.西北民族研究 14.西域研究 15.新疆大學學報.哲社版 16.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7.內蒙古社會科學.文史哲版

C96 人才學

1.中國人才 2.人才開發

D0 理論

1.社會主義研究 2.理論探討 3.學研究 4.國外社會科學 5.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6.學習與探索 7.探索 8.社會科學研究 9.中國行政管理 10.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D1,3,5,7,8 國際

1.國際問題研究 2.當代亞太 3.西亞、非洲 4.歐洲 5.世界經濟與 6.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7.拉丁美洲研究 8.東歐中亞研究 9.現代國際關係 10.當代世界 11.外交學院學報 12.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13.日本學刊 14.美國研究 15東南亞縱橫 16 燎望 17 黨校學報

D2,4,6 中國

1.黨史研究 2.求是 3.黨建研究 4.黨的文獻 5.探索 6.黨建文匯 7.理論探討 8.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9.理論探索 10.理論導刊 11.思想研究 12.理論學習月刊(改名為:福建黨校學報) 13 黨政論壇 14.求實 15.工會理論與實踐 l6.青年研究 17.當代青年研究 18.中國青年 19.遼寧青年 20.婦女研究論叢 21.中國機構 22.理論與改革 23.理論學刊 2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報 27.思想工作研究 28.理論研究 29.領導科學 30.半月談 31.當代思潮 32 特區理論與實踐 33 黨建

D9 法學

1.中國法學 2.法學研究 3.論壇 4.法學家 5.中外法學 6.現代法學 7.法律科學 8.法商研究 9.法學評論 10.法學 11.比較法研究 12.與法律 13.大學學報 14.人民司法 15.人民檢察 16.犯罪與改造研究 17 行學研究 18 中國監獄學刊 19 民主與法制

二、經濟類

F0 經濟理論

l.經濟研究 2.經濟學動態 3.經濟科學 4.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5.中國經濟史研究 6.經濟評論 7.當代財經 8.財貿研究 9.經濟學家 10.當代經濟研究 11.學術研究 12.當代經濟科學 13.探索 14.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15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16.南開經濟研究

F1 世界經濟

l.世界經濟 2.東歐中亞研究 3.世界經濟研究 4.拉丁美洲研究 5.世界經濟文匯 6.現代日本經濟 7.經濟學動態 8.世界經濟與 9.當代亞太 10.經濟社會比較 11.國際貿易 12.國際經濟合作 13.現代國際關係 14.西亞、非洲 15.國際貿易問題 16.亞太經濟 17.國外社會科學情況(改名為:世界經濟與論壇) 18.歐洲 19 國際經濟評論 20 東北亞論壇

F12,2 中國經濟、經濟計劃與管理

l.經濟研究 2.經濟經緯 3.管理世界 4.經濟問題探索 5.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6.經濟改革 7.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8.經濟學動態 9.經濟縱橫 10.經濟問題 11.上海經濟研究 12.經濟評論 13.經濟學家 14.特區理論與實踐 15.經濟與管理研究 16.江蘇經濟探討 17.湖南經濟 18.中國經濟問題 19.中國物資流通 20.經濟管理 21.宏觀經濟管理 22.經濟改革與發展 (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23.特區經濟 24.港澳經濟 25. 當代財經 26. 中南財經大學學報 27. 南方經濟 28. 浙江經濟 29.中國勞動科學 30.經濟改革 31. 改革與理論 32. 改革與戰略 33.中國工業經濟 34. 中國房地產 35. 物資流通經濟 36. 城市改革與發展 37 北方經濟 38.財經科學 39.財經研究

F23 會計

1.會計研究 2.財務與會計 3.審計理論與實踐 4.財會通訊 5.中國審計 6.上海會計 7.中國農業會計 8.四川會計 9.當代財經 10.廣西會計 11.財會月刊 12.財貿研究 13.審計與經濟研究 14.財經理論與實踐 15.審計研究 16.財會研究 17。山西財經學院學報(改名為: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F3 農業經濟

l. 中國農村經濟 2.農業經濟問題 3.農村經濟 4.農業技術經濟 5.中國農墾經濟 6.農業經濟 7.經濟問題 8.江西農業經濟 9.林業經濟 10.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11.農場經濟管理 12.農業現代化研究 13.江蘇農村經濟 14.鄉鎮經濟研究(改名為:鄉鎮經濟) 15.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 16.世界農業 17.農村經濟導刊 18.南方農村 19.生態經濟 20.農村發展論叢 21.中國土地 22.中國農業會計 24.漁業經濟研究

F4(含F27、F6) 工業經濟

l.中國工業經濟 2.經濟管理 3.管理世界 4.煤炭經濟研究 5.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6.改革 7.建築經濟 8.外國經濟與管理 9.經濟問題 10.經濟研究 11.經濟改革 12. 郵電企業管理 13.集團經濟研究 14.財經科學 15.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16.經濟論壇 17.企業經濟 18.經濟工作通訊(改名為:中國經貿導刊) 19.浙江經濟 20.經濟問題探索 21.中外管理 22.上海企業 23.經濟與管理研究 24.經濟縱橫 25.現代企業導刊 26.經濟學動態 27. 企業活力 28.企業管理 29. 管理現代化 30. 上海經濟研究 31. 企業家 32.工業技術經濟 33.經濟師 34.經營與管理 35.國有資產管理 36.經濟改革與發展 (改名為:宏觀經濟研究)

F7貿易經濟

l.財貿經濟 2.商業經濟研究 3.國際貿易問題 4.北京商學院學報 5.商業經濟與管理 6.商業經濟文薈 7.商業研究 8.價格理論與實踐 9.國際經貿探索 10.國際貿易 11.中國物價 12.價格月刊 13.對外經貿實務 14.財貿研究 15.財金貿易 16 世界經濟 17.國際商務 18.商場現代化 19 國際經濟合作 20 國際商務研究 21 江蘇商論

F8l 財政(含税務、海關)

l.税務研究 2.財政研究 3.税收與企業 4.財經大學學報 5.上海財税 6.財貿經濟 7.財經問題研究 8.税務與經濟 9.當代財經 10.中國税務 11.四川財政 12.財會研究 13.涉外税務 14.湖北財政研究 15.財經研究 16.財經理論與實踐 17.財經論叢 18.財金貿易 19.外國經濟與管理 20.財經科學 21中國財政

F82/83/F84 貨幣/金融.銀行/保險

1.金融研究 2.中國投資管理 3.金融理論與實踐 4.國際金融研究 5.農村金融研究 6.金融管理科學(改名為: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7.中國金融 8.銀行與企業 9.投資研究 10.國際金融 11.金融與經濟 12.廣東金融 13.上海金融 14.財貿經濟 15.財經理論與實踐 16.財金貿易 17.保險研究 18.上海保險 19.證券市場導報

三、文化教育類

G0/2文化事業/信息與知識傳播

l.中國記者 2.新聞與傳播研究 3.新聞戰線 4.新聞大學 5.新聞與寫作 6.新聞知識 7.新疆新聞界(改名為:當代傳播) 8.編輯學刊 9.新聞界 10.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11.中國出版 12.中國圖書評論 13.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14.編輯之友 15.出版發行研究 16.新聞與成才 17. 編輯學報 18.國際新聞界 19, 現代傳播 20. 新聞愛好者 21. 新聞實踐 22. 收藏家 23. 圖書發行研究

G25, G35圖書館學,情報學

l.中國圖書館學報 2.圖書情報工作 3.大學圖書館學報 4.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5.圖書館建設 6.圖書情報知識 7.圖書館論壇 8.圖書與情報 9.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10.圖書館雜誌 11.圖書館 12.情報理論與實踐 1 3.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1 4.情報資料工作 1 5.情報雜誌 l6.情報學報 1 7.情報科學

G27 、檔案事業

1. 檔案學通訊 2.檔案學研究 3.中國檔案 4.檔案與建設 5.浙江檔案 6.上海檔案 7.檔案 8.山西檔案 9.四川檔案 10.檔案管理 11.北京檔案 12.湖南檔案 13. 蘭台世界

G3 科學、科學研究

l.科學學研究 2.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3.科學管理研究 4.科研管理 5.科技進步與對策 6.中外科技與管理(改名為:中外科技信息) 7.中國軟科學 8.軟科學 9.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 10.中國科技論壇

G4 教育學

l.教育研究 2.教育評論 3.教育理論與實踐 4.外國教育資料 5.教育研究與實驗 6.教育探索 7.外國教育研究 8.比較教育研究 9.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0.現代教育論叢 11.教育與經濟 12.中國教育學刊 13.上海教育科研 14.人民教育 15.山東教育科研 16.教育科學

G6l 學前教育、幼兒教育

l.學前教育研究 2.學前教育 3.早期教育 4.幼兒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l.學科教育 2.課程·教材·教法 3.天津教育 4.數學通報 5.外國中小學教育 6.高三數理化(改名為:高中數理化) 7.上海教育 8.歷史教學 9.班主任 10.語文教學通訊 11.普教研究 12.中學語文教學 13.中小學外語教學 14.北京教育 15.化學教學 16.生物學教學 17.物理教學 18.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19.思想課教學 20.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1.中小學管理 22.數學通訊

G64 高等教育

1.中國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研究 (武漢) 3.中國高教研究 4.上海高教研究 (更名為:教育發展研究) 5.遼寧高等教育研究 6.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7.江蘇高教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0.高等師範教育研究 11.黑龍江高教研究 12.高教探索 13.吉林教育科學.高教研究 14.高校理論戰線

G71/79 各類教育

1.中國電大教育 2.職業技術教育 3.教育與職業 4.現代遠距離教育 5.農村教育 6.上海教育 7.中國教育 8.父母必讀 9.中國電化教育 10.電化教育研究 11.中國特殊教育

G8 體育

1.體育科學 2.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3.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4.中國體育科技 5.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6.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7.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8.體育與科學 9.體育學刊 10.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11.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12.體育文史 13.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H0/2 語言學/漢語/中國少數民族語言

l.中國語文 2.語文建設 3.修辭學習 4.語言教學與研究 5.方言 6.語言文字應用 7.漢字文化 8.語文研究 9.古漢語研究 10.民族語文 11.語言與翻譯 12 語言研究 13 漢語學習 14. 演講與口才 15. 世界漢語教學 16.辭書研究

H3/9外國語

1.外語教學與研究 2.外國語 3.外語學刊 4.現代外語 5.中國俄語教學 6.外語界 7.國外語言學 (改名為:當代語言學) 8.中國翻譯 9.外語學院學報 10.外語與外語教學 11.外語教學 12.中國科技翻譯 13.日語學習與研究 14.外語電化教學

I1 世界文學

1.外國文學評論 2.外國文學研究 3.外國文學 4.當代外國文學 5.世界文學 6.國外文學 7.俄羅斯文藝 8.外國文學動態 9.譯林

I2 中國文學

l.文學評論 2.文學遺產 3.當代作家評論 4.文學自由談 5.文藝研究 6.紅樓夢學刊 7.魯迅研究月刊 8.文藝爭鳴 9.文藝理論研究 10.中國文學研究 11.文藝理論與批評 12.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13.小説評論 14.明清小説研究 15.當代文壇 16.新文學史料 17.民族文學研究 18. 通俗文學評論 19. 名作欣賞

作品:

l.收穫 2.中國作家 3.北京文學 4.上海文學 5.當代 6.十月 7.人民文學 8.鐘山 9.文藝 10.小説月報 11.中篇小説選刊 12.花城 13.詩刊 14.大家 15.青年文學 16.天涯 17.作家 18.清明 19.民族文學 20.散文 21.兒童文學 22.民間文學 23. 故事會

J2/5 繪畫,書法,攝影

1.美術 2.美術觀察 3.美術研究 4.新美術 5.書法研究 6.中國書法 7.裝飾 8.民族藝術 9.中國攝影

J6 音樂

l.中國音樂學 2.音樂學院學報 3.音樂研究 4.中國音樂 5.音樂藝術 6.人民音樂 7.音樂創作 8.黃鐘

J7/8 舞蹈/戲劇藝術

l.中國戲劇 2.戲劇 3.戲曲藝術 4.戲劇藝術 5.四川戲劇 6.劇本 7.上海戲劇 8.藝術百家 9.中國京劇 10.當代戲劇 11. 舞蹈

J9 電影、電視藝術

l.電影藝術 2.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3.當代電影 4.世界電影 5.中國電視 6.電影通迅 7.電影文學 8.電影創作 9.電影新作 10.當代電視 11. 電視研究 12. 中外軍事影視

K 歷史

l.歷史研究 2.近代史研究 3.世界歷史 4.中國史研究 5.史學月刊 6.中國史研究動態 7.史學理論研究 8.歷史檔案 9.黨史研究 10.文史哲 11.檔案 12.抗日戰爭研究 13.安徽史學 14.文史知識 15.史林 16.史學集刊 17.中國文化研究 18.當代中國史研究 19.文博 20.清史研究 21.中國農史 22.中國經濟史研究 23.史學史研究

K85 文物考古

l.考古 2.文物 3.考古學報 4.考古與文物 5.敦煌研究 6.故宮博物院院刊 7.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8.江漢考古

C 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

1.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改名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4.湖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5.江西社會科學 6.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7.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8.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9.江漢論壇 10.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l.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12.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3.學術交流 14.中國社會科學 15.社會科學輯刊 16.學術研究 17.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8.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西南民族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版 20.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1.社會科學 22.江蘇社會科學 23.學術月刊 24.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5.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6.世界知識 27.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8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9. 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30.深圳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31.社會科學戰線 32. 甘肅社會科學 33.清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34.杭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併入: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5.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6.江海學刊 37.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8. 山東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39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40.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41求是學刊 42.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3.福建師範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44.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45.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改名為:南昌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6.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7.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8.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9.思想戰線 50.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四、自然科學類

O1 數學

l.數學學報 2.數學年刊 ·A輯 3.數學雜誌 4.應用數學 5.應用數學學報 6.數學研究與評論 7.計算數學 8.數學進展 9.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10.應用概率統計 11.系統科學與數學 12.高校應用數學學報 13.數學物理學報 14.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15.數學的實踐與認識 16.數理統計與應用概率 17.工程數學學報 18.遠籌學雜誌 (改名為:遠籌學學報) 19.系統工程

O3 力學

l.力學學報 2.應用數學和力學 3.航空學報 4.振動與衝擊 5.力學與實踐 6.計算力學學報 7.固體力學學報 8.空氣動力學學報 9.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 A輯 10.應用力學學報 11.振動工程學報 12.力學進展 13.工程力學 14.實驗力學 15.上海力學(改名為:力學季刊) 16.航空動力學報 17.爆炸與衝擊

O4 物理學

l.物理學報 2.光學學報 3.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4.物理 5.大學物理 6.金屬學報 7.半導體學報 8.低温物理學報 9.強激光與粒子束 10.材料研究學報 11.真空 12.量子電子學報 13.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14.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 15.無機材料學報 16.物理學進展 17.人工晶體學報 18.低温與超導 19.聲學學報 20.高壓物理學報 21.核聚變與等離子體物理 22.發光學報 23.中國激光 24.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5.計算物理 26.波譜學雜誌 27 光子學報 28 原子能科學技術 29 物理實驗 30.核技術

O6 化學

l.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化學學報 3.中國科學.B輯,化學 4.物理化學學報 5.化學研究與應用 6.分析化學 7.高分子學報 8.應用化學 9.無機化學學報 10.化學通報 11.有機化學 12.化學物理學報 13.色譜 14.催化學報 15.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16.中國稀土學報 17.分析實驗室 18.結構化學 19.化學試劑 20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21 分子催化 22.分析測試學報 23. 分析科學學報

P1天文學

l.天文學報 2.天體物理學報 3.天文學進展 4.雲南天文台台刊 5.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6..空間科學學報

P2 測繪學

l.測繪學報 2.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 3.測繪通報 4.測繪學院學報 5.地圖 6.測繪科技通訊

P3 地球物理學

1.地球物理學報 2.地震學報 3.西北地震學報 4.地震研究 5.地震 6.中國地震 7.空間科學學報 8.地震工程與工程震動 9.地震地質 10.水文

P4氣象學

l.氣象學報 2.大氣科學 3.氣象 4.氣象科技 5.應用氣象學報 6.熱帶氣象學報 7.氣象科學 8.高原氣象 9.南京氣象學院學報

P5 地質學

l.地學前緣 2.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3.地質學報 4.地質科學 5.地球科學 6.地質評論 7.成都理工學院學報 8.巖石學報 9.地球化學 10.古生物學報 11.礦牀地質 12.長春地質學院學報(改名為:長春科技大學學報) 13.地層學雜誌 14.沉積學報 15.地震地質 16.地質與勘探 17.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18.中國區域地質 19.礦物學報 20.第四紀研究 21.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2.地質科技情報 23.巖石礦物學雜誌 24.地質地球化學 25.地球學報 26.礦物巖石

P7 海洋學

1.海洋學報 2.海洋與湖沼 3.海洋科學 4.海洋工程 5.熱帶海洋 6.海洋通報 7.海洋技術 8.青島海洋大學學報 9.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10.海洋環境科學 11.海洋預報 12.黃渤海海洋

K9,P9 地理科學

l.地理學報 2.地理研究 3.經濟地理 4.乾旱區地理 5.地理科學 6.冰川凍土 7.自然資源(改名為:資源科學) 8.中國沙漠 9.地理學與國土研究 10.遙感學報 11.城市規劃 12.第四紀研究 13.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14.自然資源學報 15.城市問題16.旅遊學刊 17.地理科學進展 18.人文地理 19.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Q生物科學

1.生物化學雜誌(改名為: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2.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3.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4.生物物理學報 5.動物學雜誌 6.微生物學報 7.古生物學報 8.動物分類學報 9.生物工程學報 10.微生物學通報 11.動物學研究 12.細胞生物學雜誌 13.古脊椎動物學報 14.遺傳學報 15.生理學報 16.動物學報 17.生態學報 18.植物學報 19.昆蟲學報 20.獸類學報 21.生物學通報 22.生態學雜誌 23.微體古生物學報 24.水生生物學報 25.實驗生物學報 26.昆蟲分類學報 27.人類學學報 28.植物分類學報.29.植物生理學通訊 30.雲南植物研究 31.廣西植物 32.植物生理學報 33.植物生態學報 34.木本植物研究 35.中國科學 C輯,生命科學 36.菌物系統 37.遺傳 38.熱帶帶植物學報

N,T 綜合性科學技術

1.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3.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重慶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5.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6.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7.東南大學學報 8.復旦學報 自然科學版 9.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 10.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11.華東工業大學學報(改名為:上海理工大學學報)12.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3.華中理工大學學報 14.吉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15.科學通報 16.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7.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8.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山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1.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2.天津大學學報 23.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4.武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5.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6.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27.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8.浙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改名為: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 29.中國科學·A輯.數學、物理學、天文學 30.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 31.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32.中南工業大學學報 33.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4.自然雜誌 35. 中國科學· E輯,技術科學 36.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37.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38.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39.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0.陝西師範大學 自然科學版 41.吉林工業大學學報 (改名為: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42.北京工業大學學報 43.中國科學基金 44.北方交通大學學報 45.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6.東北師大學報 自然科學版 47.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48.華中師範大學 自然科學版 49.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 50.自然科學進展 51.華東師範大學 自然科學版 52.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53.科技通報 54.甘肅工業大學學報 55.自然科學史研究 56.湖南師範大學 自然科學版

五、醫藥衞生類

Rl 預防醫學、衞生學

l.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中華勞動衞生職業病雜誌 3.職業醫學 4.工業衞生與職業病 5.中國公共衞生.提高版 6.環境與健康雜誌 7.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 8.中國學校衞生 9.中國衞生統計 10.中國公共衞生學報 11.中國工業醫學雜誌 12.營養學報 13.衞生研究 14.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15.中國地方病學雜誌 16.預防醫學雜誌 17.中國衞生經濟 18.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19.衞生毒理學雜誌 20.中國醫院管理 21.勞動醫學 22.中國老年學雜誌

R2 中國醫學

l.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 2.中醫雜誌 3.浙江中醫雜誌 4.四川中醫 5.上海中醫藥雜誌 6.陝西中醫 7.新中醫 8.中藥材 9.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0.中國鍼灸 11.中國中藥雜誌 12.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改名為:中華實用中西醫學雜誌) 13.中草藥 14.山東中醫雜誌 15.中成藥

R3 基礎醫學

l.中國病理生理雜誌 2.生物化學雜誌(改名為: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3.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 4.解剖學報 5.解剖學雜誌 6.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7.中國應用生理學雜誌 8.生理學報 9.上海免疫學雜誌 10.中國免疫學雜誌 11.免疫學雜誌 12.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 13.基礎醫學與臨牀 14.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 15.神經解剖學雜誌 l6.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 17.中華實驗和臨牀病毒學雜誌 18.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19.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 20.中國臨牀解剖學雜誌 21.病毒學報 22.生理科學進展 23.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R4,8 臨牀醫學特種醫學

l.中國超聲醫學雜誌 2.中華醫學檢驗雜誌 3.臨牀檢驗雜誌 4.上海醫學檢驗雜誌 5.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 6.中國急救醫學 7.綜合臨牀醫學(改名為:中國綜合臨牀) 8.中華護理雜誌 9.實用護理雜誌 10.進修雜誌 11.中華放射學雜誌 12.實用放射學雜誌 13.中華物理醫學雜誌(改名為: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誌) 14.臨牀放射學雜誌 15.中華核醫學雜誌 16.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

城市規劃類期刊《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學刊》《規劃師》《國際城市規劃》的版面費分別是多少?

《城市規劃學刊》、《城市規劃》是免費的。《規劃師》一般是3000

建築知識是核心期刊嗎

應該不是的,有這些:1建築結構學報 2 土木工程學報  3 巖土工程學報  4 巖土力學優先出版 5 空間結構  6 國際城市規劃優先出版  7 中國給水排水  8 世界地震工程  9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10 瀋陽建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1 工業建築優先出版 12 建築結構  13 施工技術  14 工程勘察  15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16 城市規劃學刊  17 工程地質學報  18 城市規劃   19 中國園林  20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1 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優先出版 22 建築材料學報 23 建築學報  24 規劃師  25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6 暖通空調   27 混凝土 28 新型建築材料 29 給水排水 30 建築科學  31 混凝土與水泥製品  32 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33 建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