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地理知识

秋天的地理知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的现象。A.植物生长离不开地理环境,所以“春天种花植树”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故A错误;B.电脑技术属于知识技能,与地理环境关系很小,所以“暑假学电脑”与地理知识关系不大,故B正确;C.树木生长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秋天赏红叶”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故C错误;D.下雨、降雪等天气现象,受地理环境影响,热带地区很少会有降雪现象。因此“冬天堆雪人、打雪仗”与地理知识也密切相关,故D错误;【答案】B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国秋水地图来了!其中暗藏了哪些地理知识?

秋日已至,长江流域已经开始收获秋天的果实。最近,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一张“秋水地图”——《中国秋水地图》(上下册)。中国秋水地图通过一张大地图展现了我国主要河流分布情况。其中,在长江流域,从南到北依次为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淮河。“秋水”代表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降水分配特征,与“中华之源”华夏文明具有一定渊源关系;“秋水”与长江流域、海河流域均有联系。

我国有13条河流,按流域划分,大致可分为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3个流域。其中,黄河流域面积约为450万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约为240万平方公里;淮河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辽河流域面积约为88万平方公里。此外,黑龙江、松花江等河流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广泛,其中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东部和云南北部地区以及贵州东南部地区。中国秋雨地图将这些河流分门别类显示在同一张大地图上,通过河流分布与地形及河流长度等要素来展现我国各流域中水的分布特征。

“秋水”与长江、海河均有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比如,长江流域中的淮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74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以上,流域内7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淮河流域;而海河则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2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0%以上,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5%--30%,占国内人口的40%左右——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5万平方千米~70万平方千米(图2)。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海河与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而海河与淮河流域则是典型河流系统——辽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系统。

根据气候演变规律,“两大流域”及海河流域的降水分配模式是以“春汛”为主导,夏季降水主要向北方地区移动,秋汛则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两大流域”形成了完整闭环系统,其中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具有典型的春汛特点。从降水分布来看,两大流域及海河流域东部降水集中且分布面积较大,西部和南部降水较小而分布面积较小;从降水区域分布来看,两大流域西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集中且分布面积较大,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分布较小但分布面积较大。从春汛主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到长江流域及海河流域东部地区;从夏汛主要向南方地区移动到黄河流域及海河流域东部地区;从秋汛主要向东部地区转移到黄河流域及海河流域西侧地区。

中国有句古语:“水之为物,起于山岳,流于市肆,至于民,不闻不饮,故能容身也。”河流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与江河密不可分的大一统王朝——西周时期的周成王。“周王室以其地多水而得名”,这是人们对周朝的一种称呼,其实并不准确。周王在公元前530年左右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周朝,这时期“周”已经成为一个国号和名称的开始。

秋天在中国到来的地理顺序是从北到南还是从南到北

秋天在中国到来的地理顺序是从北到南,因为北方降温早,降温快。春夏到来的顺序是从南向北;秋冬到来的顺序是从北向南。

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不同的地区,其季节的划分也是不同的。对温带,特别是中国的气候而言,一年分为四季,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于热带草原只有旱季和雨季。在寒带,并非只有冬季,即使南北两极亦能分出四季。

秋阴不散霜飞晚地理现象

大气逆辐射现象

“"秋阴"指的是秋天的多 云天气,当夜间云层愈厚时,大 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 多的热量补偿,因此夜间降温较 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

零摄氏糜以下.当秋季这种多云 的夜晚较多并持续时,就不易形 冻,辙霜冻的时间来得偏 而这种连续的阴夫还会带来

高空气温低很容易产生对流,而0厚厚的云层中叶蕴藏着不少水l.嚷I 汽,这样就自然会能听到雨打残 蕊声音了”

地理春夏秋冬怎么划分

问题一:地理怎样分别在12个月春夏秋冬所占的日子 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

对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气象划分法 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

3.古代划分法 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节。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的确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为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节奏相吻合,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

问题二:地理中的春夏秋冬各分的三个月与语文中常说的相同吗? 相同 一年四个季度 春3-5夏6-8秋9-11冬12-2月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三:高中地理中的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气候方面四季的划分:3-5月是春季,6-8月是夏季,9-11月是秋季,12-2月是冬季。

问题四:地理知识,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地球的自转轴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 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当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的直射而处在盛锭时,南半球则面对太阳光的斜照而正值隆冬。北半球的春天又对应着南半球的秋天,两半球得到了同样多的阳光。这便是四季的由来。

问题五:地理学中哪座山 *** 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征? 20分 1.海拔高。2.山脚气温较高(位于热带)

问题六:天文四季和地理四季怎么划分,详细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划分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也不一样。四季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1、天文四季

这是以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为依据划分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

2、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 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为四季之首。这种四季,符合天文条件,即当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3个月是夏季;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3个月是冬季;太阳高度、白昼适中的6个月为春季和秋季。但这样划分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如2月初立春时,并没有多少春意,特别在我国北方,人们还在“北风吹,雪花飘”的严寒中欢度新春佳节。8月已经立秋了,但仍然夏日炎炎。

3、西方国家的四季

在西方国家习惯上以“两分”、“两至”(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之首,它在时间上比我国传统四季推迟约一个半月。这种四季在一些地区与实际气候基本一致。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分时节已经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人们才真正感到春天的来临。

4、气候统计学的四季

按阳历的月份,把3月~5月定为春季;6月~8月定为夏季;9月~11月定为秋季;12月~2月定为冬季。这种四季,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四季。

5、候温四季

为了使春夏秋冬四季与“桃花开,蝉始鸣,雁南飞,冰霜凝”等物候现象一致,气象部门就以实际气温作为四季划分的依据。

我国古代有五天为一候的规定。“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全年72候。现代气象学规定,每候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称为“候温”,候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夏季;低于10℃时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则为春季、秋季。这种四季特点是反映草木荣枯,花开果熟,鸟兽繁衍,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问题七:不明白。为什么地图分春夏秋冬? 人家是按照季节为周期更新地图的,所以就用季节命名版本了呗

问题八:看地球公转图如何判断春夏秋冬? 看直射点的位置,,这个图都给你标好了,,直射点在哪是什么季节,这应该知道吧。。(公转轨道面规定为北半球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