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的历史简单说

安溪的历史简单说

安溪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属于闽州的一个县。宋代时,安溪是福建省建州路下辖的一个县。明代时,安溪属于福建省永春州。清代时,安溪分为南安、北安两县。1949年后,安溪同其他地方一样,先后隶属于永春、晋江、泉州等地方,最终于1988年成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现在的安溪县是以前的南安县和北安县合并而成的。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安溪的历史沿革

1.安溪县,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2.安溪,周属七闽地。春秋战国属越地。秦属闽中郡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属闽越国地。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故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前110),东越王叛汉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前85年),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自立冶县,安溪属冶县。

安溪的名字的由来?

安溪县地处闽南,置县逾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安溪被称为“龙凤名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中国特种茶类乌龙茶的故乡,驰名中外极品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福建闽南地区最主要的根据地之一。1985年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县份。

安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从境内考古发掘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表明,沿蓝溪两岸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辛勤劳作,在夏商时代已经孕育着古代文化,而且积淀相当丰富,其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主要来自中原文化南移。唐朝至五代南唐,河南光州一带有不少名士墨客避乱前来安溪潜隐定居。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去世后谥吴王,葬在参内乡圆潭村。宋代理学家朱熹,见安溪山水幽奇,曾题咏“清溪八景”。他们对安溪早期文化起着启迪和传播的作用。特别是唐末“未有清溪县,先有寥长官”的廖俨、五代开先县令詹敦仁率先负起布施教化重任,劝勉诱导后人读书,对安溪早期文化的开拓、发展,贡献更大。

行政沿革: 安溪置县逾千年。周时为闽越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属会稽郡,三国时属吴之建安郡,晋代为晋安郡,隋唐时为南安县地。唐咸通五年(864年)置小溪场。后周显德二年(955)设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兴泉永道)。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现辖24个乡镇、460个村。

安溪地名的来历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典故等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北部2乡置小溪场。

大顺年间(890~891)小溪场长官廖俨招集流民,开发蓝溪沿岸。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场为县,设清溪县,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因睦州清溪洞“盗”起,吏恶其名,故改称安溪,反其意为 凤城镇“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历属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平海军(下辖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下辖莆田(兴化)、泉州府、永春州)、厦门道、南路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

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同安九县,后又改名为晋江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2005年,安溪县辖凤城、湖头、蓬莱、官桥、剑斗、城厢、魁斗、金谷、龙门、西坪、虎邱、感德、芦田13个镇,湖上、尚卿、大坪、龙涓、长坑、蓝田、祥华、桃舟、参内、白濑、福田11个乡,共有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

安溪是我国古代对哪个国家领土的称呼

安溪,古称清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厦、漳、泉闽南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

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辖15个镇和9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溪县常住人口为1003599人。 [61]  全县建成区面积28平方千米 。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

安溪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以茶业闻名全中国,号称“中国茶都”。

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和“世界藤铁工艺之都” [2]  ,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

2020年,安溪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3%。

安溪县的历史文化

风靡台湾、南洋的清水祖师信仰,即发源于此。其余安溪乡土神灵,亦颇受重视。

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头米粉亦有名。

茶文化铁观音

安溪产茶始于1725。安溪铁观音天下闻名,安溪县的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溪是中国古老的茶区,铁观音境内生长着不少古老野生茶树,茶叶在蓝田,剑斗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树冠达3.2米,据专家考证,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安溪茶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台湾乌龙茶由安溪传入,随着乌龙茶传入台湾,安溪的茶俗也传入台湾。以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民间习俗加强与台湾同胞的交流往来,如今已成为安台加深联系和乡情的重要方式。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

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项目总投资超过2亿元,规划建设妈祖文化纪念馆、植物园、樱花林等主辅工程。安溪与台湾语言文化习俗相同,台湾茶叶与安溪铁观音同根同源、一脉相承,两岸有着深厚的茶缘,由茶缘演绎出来的茶文化,推动两岸乡亲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安溪台湾妈祖文化基地的建设是对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

安溪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除安溪高甲戏外,还有木偶戏、南音、茶歌对唱、鼓吹音乐、民间舞蹈、水车阁、舞狮舞龙、彩灯、装阁、说书、灯猜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盛行。在台湾地区,有供奉保生大帝的寺庙达400多座,供奉清水祖师寺庙达200多座,不少的宗祠、民居、地名与安溪本土一样,成为沟通乡情、联络乡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数百万台胞心灵的栖息地和故土文化的象征。

“十里诗廊”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中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

安溪的资料

安溪县,文化积淀深厚置县已逾千年,素有“

安溪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龙凤名区”之美誉,是闽南金三角中的一块宝地,也是“国家级园林县城”,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与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为邻的一个中心沿海山区大县,被誉为“山上泉州”。全县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其中以清水岩、文庙、城隍庙最为著名。安溪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旅游专线被列为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路之一。

安溪县1985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之一,不仅是全国著名侨乡,而且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

近年来安溪县以“工业强县、茶业富民”发展策略、“沿海县”发展站位、“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现代山水茶都等战略目标引领全局发展,全力打造“闽南金三角后花园”。

安溪依山近海,交通便捷。

未来几年有福(州)广(州)、厦(门)沙(县)、莆(田)永(定)以及泉三高速安溪连接线等四条高速公路从安溪境内穿过,其中福广高速,经南安(金淘)至厦门高速公路路段已经于2012年12月31日中午12时正式通车,安溪有四个高速路口,至此,安溪距厦门、泉州均只需40分钟以内的路程,已全面融入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1]

安溪特色鲜明,名茶飘香。

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安溪铁观音,名扬四海,香溢五洲,已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品牌,也成为福建省的一张亮丽名片。安溪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工艺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产品交易额40%。

安溪山川秀美,生态良好。

地处晋江源头,森林覆盖率近70%,有30多万亩原始森林、次生林,4000多种野生动植物,气候温和,峰峦叠翠,空气清新;境内还有10多处温泉资源,每天出水量5000多立方米。安溪绿色宜居,可以泡好茶、泡温泉、泡氧吧,非常适合养生休闲渡假。

安溪积淀深厚,人杰地灵。

置县于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迄今已有1055年,境内有千年文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安溪清水岩在全世界有分炉300多个。古往今来,安溪名人辈出,马来西亚云顶高原创始人“游乐赌王”林梧桐,台湾首富王永庆,清朝名相李光地,文学家林嗣环,数学家陈万策,现代医学家李景昀,地球动力学家陈宗基,原全国政协副罗豪才、庄希泉,等,都是安溪人的杰出代表。目前海内外安溪人有400多万,其中台湾安溪籍乡亲达230多万人,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的10%。[2]

安溪经济活跃,发展迅猛。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安溪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名县,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县、经济发展十佳县。2011年度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排名第78位,比2010年提前12位;位列2011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第43位,比2010年提前7位。

“到福建必到安溪”。

随着“海西”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大交通高速时代的到来,安溪新一轮跨越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现在安溪既有温泉休闲度假中心,高尔夫球场,更有经历千年积淀、独具特色魅力的铁观音茶文化,而且还将引进长春电影集团在清水岩风景区,规划建设大型影视文化产业园,引进上海世博会3~5个国家的展馆,建设世博纪念公园。目前,全县在建大型休闲旅游项目12个,总投资近130亿元,“到福建必到安溪”将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山水茶都已日益成型,宛如镶嵌在“海西”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崛起于福建东南。

今日安溪,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齐全,劳动力资源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围绕着建设现代山水茶乡的目标定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安溪。

自然地理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隶属泉州市。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总面积3057.28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08万(2008年3月),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38人。除官桥、湖上、剑斗、白濑等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通闽南方言。

县城位置

安溪县城,诸峰玉峙,一水环回,有“龙凤名区”的美誉。流经县城的晋江支流湖头溪与龙潭溪,在县城的西部两水合一,水面自然展阔,激流扬波,覆滩为湖,逶逶迤迤,呈“S”形自西而东奔流,若白色的游龙环城骧伏腾跃,煞是好看,人们形象地取名“大龙湖”。大龙湖形成后,安溪在规划建设两岸防洪堤时,别出心裁地在两岸花岗岩护栏上,精选、镌刻了先秦以来7000多首古诗词,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十里诗廊”景观,富有文化韵味。

放眼大龙湖,湖面水光潋滟,碧波百顷,两岸风光,青山叠翠,如诗如画,让安溪县城像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样美丽。有人说,安溪这种山、水、城相辅相成,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的县邑格局,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

自然环境

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40座,大多分布在西北部,最高山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以五阆山、跌死虎山为界,西部称内安溪,东部称外安溪。外安溪地势较低,平均海拔300—400米,以低山、丘陵串珠状河谷盆地为主;内安溪地势较为高峻,以山地

为主。河流以晋江上游西溪(又名蓝溪)为主,发源于桃舟、棠棣和永春一都,由此流向东南,经南安汇入晋江,境内流程105千米,西部的福前、白荇溪和举溪等,流程较短,自西北向西南注入九龙江。属带湿润气候区,外安溪夏季长且炎热,冬季短而无严寒,年均气温19-20℃,年降雨量1600mm左右;内安溪年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mm以上,无霜期约260天,秋冷较早,春来较迟。

历史沿革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北部2乡置小溪场。

大顺年间(890~891)小溪场长官廖俨招集流民,开发蓝溪沿岸。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场为县,设清溪县,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因睦州清溪洞“盗”起,吏恶其名,故改称安溪,反其意为 “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历属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平海军(下辖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兴泉永道(下辖莆田(兴化)、泉州府、永春州)、厦门道、南路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同安九县,后又改名为晋江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2005年,安溪县辖凤城、湖头、蓬莱、官桥、剑斗、城厢、魁斗、金谷、龙门、西坪、虎邱、感德、芦田13个镇,湖上、尚卿、大坪、龙涓、长坑、蓝田、祥华、桃舟、参内、白濑、福田11个乡,共有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那你知道安溪民间 故事 与 传说 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安溪 民间故事 与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篇【1】

  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第廿一世裔孙詹纵辉与妻子杨氏(下称“杨氏祖妈”)带着三个孩子从安溪县祥华乡多卿迁到西坪镇圆潭村定居。不巧,迁居到这里后不久,纵辉公便病逝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最小的孩子才几个月,正当嗷嗷待哺。家庭惨遭不幸,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杨氏祖妈一个人身上。

  为了养家糊口,裹着小脚的杨氏祖妈来到了八公里外的邻村赤水村马石村落给大户人家黄姓打短工。杨氏祖妈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家计杂活,样样精通,打工一段时间下来,深得主人的倚重。一次,黄姓大户人家在隆重做寿,大办宴席,特别雇请了大批帮工。一整天忙碌下来,天色已经黑了,帮工们抢着吃晚饭。而杨氏祖妈没吃晚饭摸黑要赶回家去;主人怕影响明早的繁重杂活,要她住下来不肯让她回去。当问明事情原委后,黄姓大户才知道她家主人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喂奶,孩子们在家正等着她做晚饭呢。黄姓大户深表同情,目送着她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杨氏祖妈很早就赶到黄大户家干活。黄大户十分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需要她长期帮忙,就腾出一间房间要让她一家人居住。杨氏祖妈觉得无功不受禄,何况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住在别人家呢?她断然拒绝了。执拗不过她,黄大户便指着厝旁的一块空地,让她搭个草棚定居。杨氏祖妈便搭起一个简易草棚带上三个孩子定居下来,从此以后,她长期给黄大户帮工。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杨氏祖妈的三个儿子詹怀仰、詹怀硕、詹怀德都长大**,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这座马石草棚也换成了土坯瓦房;再过几百年,詹氏人丁逐渐兴旺起来,至今马石村有詹姓人口一千多人,这座房子便成了马石詹姓宗祠。原来,杨氏祖妈当年所搭建的草棚正是一块难得的 风水 宝地,当时路过这里的风水先生断言,这房子所占据的地方将是一块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时光飞逝,过了七、八代人时间。一天,有位詹氏宗亲到对面山的田地劈田埂草,劈着劈着,抬头往马石祖宇一看,看见自家宗祠像一座金宝殿般闪闪发光,祖宇前庭金元宝一块一块飞起来,在宗祠上空绕飞一圈,飞入背后山仑的树林之中。他以很快的速度跑到宗祠,挥动着劈刀,挥了好久,才见两块银元掉下来。当他再次挥动时,劈刀碰着一块银元,银元反弹过来,正好击伤他的腿,鲜血直流,他只好眼见着金光闪闪的金元宝离他而去。他拄着劈刀一瘸一瘸地拐回家里,把今天的情形告诉家人,请来了医生帮他治疗,两块银元正好够他治疗。晚上睡觉时,在梦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对他说:“今天这些银元,不是你该得的。”他连忙问:“那是谁能得到这笔银元呢?”老者说:“是留给宗祠子孙后代一位牢记祖宗恩德的人。”他激动说:“我就是一个牢记祖宗恩德的人,每年春偿秋祀,我没有一次漏下,祭祀祖宗,我的心特别诚。”老者说:“他这个人很有福相,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高、焙笼大。这位贤人现在还没有出世呢。他来时,肩负着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醒来后,他把梦境告诉家人,故事慢慢地传开了,一传就是几代人。

  转眼间,到了1990年,随着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解冻,敦仁公第卅三世裔孙、台湾建筑业巨头詹记德踏归故里,寻根祭祖,了解到祖功宗德,深为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当他看到那记载着先祖芳名的家谱时,如获至宝,感激万分。从此,他恋上了故乡这方热土,以年迈之躯奔走于海峡两岸,为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出谋划策,呕心沥血。2000年以来先后为安溪开先令詹敦仁纪念馆(个人捐资460万元,连同儿女共捐600万元)、安溪县祥华多卿灵惠庙(个人捐资900多万元)、凤鸣祖宇、上厝祖宇(个人捐资100万元)和西坪镇赤水村马石祖宇(1992年个人捐资44.4万元)、湖头灵惠庙(个人捐资12.3万元)等宗祠事业建设捐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完成了几十代人所盼望的重振宗风的夙愿。

  詹记德,他身材雍容大肚,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那样高、那样大。他就是一位记住祖宗恩德的詹氏贤人。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篇【2】

  白濑乡位于安溪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9公里,古时隶属湖头。湖头溪穿境而过,在今白濑大桥上方,只见两岸耸峙,翠绿欲滴,溪中怪石嶙峋,水流若奔,溪水与巨石相撞,白浪翻飞,水花四溅,涛声震天,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白濑溪声”,古时湖头八景之一,白濑乡因而得名。

  白濑乡很早就有人类开发,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考古发现中,长基村临溪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早在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而当地族谱记载,这里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大部分为明清时期从外地迁徙并定居下来。

  白濑乡与其他地方比较呈现三个不同特征:

  一是古墓多。这里悬崖峭壁,不利繁衍,古时属湖头行政区域。明清时湖头出过很多进士举人,现白濑乡境内发现很多湖头李氏族人墓葬,大都属明清时期,还发现其他一些墓葬,年代或许更早,如兵部侍郎墓、天子墓、老爹墓等。相传夏夜,长基村村民站在飞凤寨上,曾听见敲锣打鼓声,像身穿白衣白裤的仪仗队从山头走过。

  二是古寨多。白濑乡境内寨址特别多,几乎有山就有寨。如下镇的殿前寨、内堤寨、庵尾寨,苏山格的炉地寨、鼎仔寨等。山寨主要是防盗匪,也可能是土匪为抢占山头,把持路口以便掠夺过路行人财物而设。

  三是古寺多。白濑乡境内古寺庙遗址也多,供奉的神祇不同于其他地方,如福兴岩供奉库司大王,是管理仓库的神,上灶洋的地方还有跑马射弓的练武场遗迹等。这里的庵岩遗址特别密集,如九凤岩、狮头岩、秋炉庙、蔡坂庵等,数目众多。

  在长基村还发现一户白头白毛,皮肤潮红,类似返祖现象的人,可能是古闽越人。在下镇村,古称霞镇,50多年前,在下镇水尾,一户周姓村民建房子时在溪底掏石,捡到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霞苑”二字,笔力遒劲,类似“仙苑”碑,可能为朱熹所题,现存放在下镇村部。

  白濑乡地处安溪永春交界,山高林密, 地理 位置特殊,虽很早有人类开发,但属贫瘠之地,兴兴亡亡,很少见诸史志记载,呈现诸多不同于安溪其他乡镇的地方。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篇【3】

  在安溪县白濑乡王帽山半山腰上格村村口,有一座灵圣岩,一进三开间、歇山顶、砖木结构,始建清代道光年间,当地流传着一个建岩的动人传说。

  上格村背枕王帽山,前与省道307线湖剑公路隔溪相望,村子底下发源于永春玉斗的下镇溪和来自于西溪上游的剑斗溪两水在此交汇,两岸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站在灵圣岩前望去,远处山峰重重叠叠,蜿蜒起伏,横卧在眼前的山峰,似一神龟,正俯头吸水,风景极佳。

  上格村两水交汇,上连汀漳,下抵湖头,枕山际水,古时设有渡口,收放竹排。相传上格村先民在该村一个叫宫仔坪的地方建有一庙宇,供奉佛祖,不知什么原因,佛像经常被白蚁蚀坏,村民十分苦恼,想择地重建岩寺。

  重建岩寺,一没资金,二没岩地。一天夜里,该村洋上角落一位苏姓人家,单名叫“贡”的人,作了一个梦。梦里佛祖自称自己是泰湖祖师,说你们要建造岩寺,“要钱去溪边找,要地背大狮头。”说完祖师不见了,苏贡惊醒,感到十分诧异,冥冥之中又十分清楚,莫非祖师相助,托梦于他。

  第二天,苏贡连忙把子孙召集起来,把昨夜祖师托梦的话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到溪边看看。然而,青天白日,烈日当空,溪边无任何异象,他们整整等了一天,一无所获。第三天,他们将信将疑,又前往溪边等候,依旧太阳高照,正当他们打退堂鼓之时,溪水突然**,从剑斗溪方向流下很多竹排,有的竹排上还捆着杉木,他们连忙把竹排一一打捞上来,原来上游下大暴雨,竹排主人流走很多竹排,因为他们帮忙打捞,竹排主人给了不少钱。又过一天,下镇溪方向,也下起暴雨,又流下很多竹排,也被他们一一打捞上来,又得到一些工钱。连续三天,他们在溪边等来了两天竹排,共计得到白银70两。村民大感神奇,祖师的话应验了,所得银两,全部用来畴建岩寺。

  而在上格村东边有一巨石,屹立溪边,酷似人形,人称石,石前又有一巨石,酷肖狮子,当地有石赶狮的传说。而形似大狮子的巨石底下刚好有一开阔平地,正好印证泰湖祖师梦里的话“要地背大狮头”,于是村民在此拓建岩寺。岩寺地处村口,村民每天路过,感于泰湖祖师托梦,佛祖灵圣显应,就把岩寺取名为“灵圣岩”。

  上格村村民主要姓苏,与长坑衡阳苏姓同宗,灵圣岩寺建成后到长坑衡阳割火,供奉泰湖祖师、忠翌尊王、五谷帝仙等。现存岩寺,为1945年翻建,2005年重修。

猜你感 兴趣 :

1. 简短的民间故事传说

2. 有哪些民间故事和传说

3. 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

4. 经典民间故事传说

安溪哪里有旅游景点

安溪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安溪有许多旅游景点,可以满足不同人的旅游需求,让游客体验到安溪的独特魅力。

首先,安溪拥有许多自然风景名胜,如罗溪景区、清溪景区、梅林景区等,这些景区都有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安溪的美景,还可以欣赏到安溪的古老文化,感受到安溪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安溪还有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如安溪古城、安溪古街、安溪古庙等,这些景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安溪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安溪的历史文化。

此外,安溪还有许多休闲娱乐景点,如安溪游乐园、安溪湖景区等,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安溪的休闲娱乐活动,让游客在安溪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最后,安溪还有许多特色景点,如安溪石头乐园、安溪石头博物馆等,这些景点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安溪的特色文化,感受到安溪的独特魅力。

总之,安溪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可以满足不同人的旅游需求,让游客体验到安溪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在安溪欣赏到自然风光,感受到安溪的历史文化底蕴,体验到安溪的休闲娱乐活动,感受到安溪的独特魅力。安溪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可以让游客在安溪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发展历史

安溪茶厂创办于1952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迁徙,几经变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

1952年4月,由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分公司在安溪县西坪镇安美庙创建,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1953年1月,安溪茶厂迁往安溪县官桥镇江苏楼。1954年8月,迁回西坪,改称漳州(安溪)茶厂。1955年9月,恢复安溪茶厂,隶属省茶叶进口公司。

1957年10月,经全国供销社批准,由省供销合作总社投资60万元,在安溪官桥五里埔兴建安溪茶厂新厂房,年加工能力1500吨。1958年10月竣工,安溪茶厂从西坪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实现了半机械化精制。

1980年5月,安溪茶厂兴建“安溪县茶叶小包装加工厂”(属县办集体),年生产量约500吨。同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产品注册商标为“凤山”牌。

1986年,进行技术改进,投资326万,年精制能力从2500吨扩大到5000吨,产品80%外销。

1987年2月,县决定把县茶叶公司所属的18家茶叶采购站和4家分站划归安溪茶厂,使其成为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

1996年12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安溪茶厂获得自营进口权,成为国内乌龙茶精制厂唯一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至2001年,乌龙茶出口量跃居全国第四位。

2000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审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0年11月,经县批准,安溪茶厂改制为“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并以其核心企业组建“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

2007年底,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7月30日,“观音韵·中国情·世界行——安溪铁观音农业品牌战略研讨、茶文化全球推广暨音乐电视《凤山茶歌》首发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安溪茶业发展,打造“安溪铁观音”的品牌文化,为弘扬我国茶文化、发展茶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

2012年12月22日,安溪铁观音集团旗下安溪茶厂60周年发展回顾活动,在安溪县官桥镇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名嘉宾欢聚一堂,各级领导也莅临现场与茶厂新老员工一起,共同回顾安溪茶厂60年的发展历程,祝福安溪铁观音集团明天更美好。

泉州安溪清水岩的历史沿革

旧志记载:“清水名山,发源于西北,逶迤而南,至竹塔一耸,跌下蜂腰,曰彭格,突兀峻绝。分为两翼,左翼至凹峰草店,右翼展于东偏祈雨坪。当中为大师绀室。由西南转东北,形如狻猊播弄碧空。殿内有大孔曰‘狮喉’,殿下两阶曰‘狮唇’。觉路为带,觉亭为毬,西凉伎所作皆肖。”岩寺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原名张岩山,因岩上岩石壁立、泉水清洌,风景秀丽,于元祐七年(1093)改名为清水岩。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寺重建、扩建、重修达二十多次,规模渐大,至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颇为兴盛。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廿六年(1761)修建,一切遗迹均系元、明、清构筑,体式基本保持原貌。岩宇依山而筑,面临深壑,作楼阁式,分三层,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祖师殿,第三层释迦楼;左右翼钟、鼓楼;檀越厅、观音厅、芳名厅分立于东西两边。崇楼曲阁,层迭回护,从远处一看,外形犹如“帝”字,气势磅礴,巍峨壮观。从清水岩顶俯视前瞻,“雄狮舞毬” 之形胜栩栩如生,活龙活现。岩宇四周现存历代文物古迹66处,其中宋代29处,元代2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恢复的23处。奇观异景点缀其间,其中宋代文物《岩图》碑,堪称举世无双的文物瑰宝,弥足珍贵。  清水祖师是北宋名僧,他一生“利物为本、济人为志”,造福百姓,留下了许多关于修桥造路、行医济民、祈雨祛灾的美丽传说,塑造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优秀形象,曾四次受到宋廷敕封,敕赐“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徽号,八字纶音,享誉至极。近千年的香火传承,使祖师信仰誉满海内外,远近各地纷纷塑像立庙,分炉建寺,争相崇奉。如今,清水岩分炉遍布东南亚、台湾及世界各地,仅台湾就有清水祖师寺庙将近300多座,信众近千万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居台湾岛众庙宇之前列。每年到清水岩祖殿进香拜谒、寻根览胜的台胞和侨胞数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