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对联的作文怎么写600 关于对联的作文600字

1.关于对联的作文600字

写对联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有对联的作文怎么写600 关于对联的作文600字

在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

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2.600字作文《怎样写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①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②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③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④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⑤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3.写对联600字作文

写对联

五年级 | 600字 | 叙事

春节前一天,我偶然发现了被我遗弃在墙角的砚台。“对了,我家还没贴春联呢?”我一拍脑门,猛然想起。春联可是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呀!

说干就干,我从商店买来一张红纸,裁成大小合适的条状。接着,我又把砚台从“冷宫”中请出来,快速地研起墨来。啊呀,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我研得太快,墨汁从砚台中跳了出来,溅得满桌都是。没办法,只能擦干净桌面再写了。

擦完桌面,刚一下笔,新的麻烦又来了:由于刚才的墨汁只研了很少的几下,现在写出来的字淡淡的,而且还很容易渗开。于是,我又研起墨来。“1、2、3、4……”我摇头晃脑地数着研的圈数。有时还停下,用笔沾点墨,在报纸上试一试浓淡。直到我数到32圈的时候,墨汁的浓度终于“达标”了。

我再一次拿起笔写了起来,“嘿,收锋!”第一个字——“东”终于新鲜出炉了。我横看竖看,得意得不得了。

“万里长征才跨出了第一步,可不能松懈呀!”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于是我又认认真真地写起第二个字来。

就在我的大作快要完工时,“不幸”又发生了。我那调皮的妹妹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撞了我一下。我手一歪,毛笔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在纸上画了长长的一笔。完了,我的心血全白费了。我狠很地瞪了妹妹一眼。她吐了吐舌头跑开了。哎,真是好事多磨呀。没事,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嘛!我袖子一卷,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哈哈,完工!”我欣喜若狂地欢呼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那调皮地妹妹闻讯都围了过来。

“'东风吹柳绿,春雨润红花。'好!鼓掌!”爷爷带头鼓起掌来。奶奶抿着嘴直乐呵。爸爸、妈妈忙着把我的大作贴起来。还有小调皮,蹦跳着搬来一条凳子,说是给贴春联的爸爸、妈妈垫脚。

嘿!瞧我们这家子。

4.有关春联的作文600字左右

张贴对联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优良传统习俗,远自1050年前的五代十国起就有了,它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祝福与祈祷。它的特点有:内涵相近、强弱相当、字数相等、文字不一。有记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春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为了了解春节期间大家张贴对联的情况,学习有关对联知识,我决定进行一次春联调查。大年初三这天,我带着本子转了124户人家,其中有92家张贴了对联,但也有32家没贴,很明显张贴对联的人家多,占了74%。张贴的对联中有恭贺新喜的:燕舞春风花织锦、人歌盛世喜盈天;有恭喜发财的:两厢锦绣藏百货、一店春风暖万家;还有振我国威的:猴舞新春春意闹、龙腾古国国威雄,等等。内容非常丰富,只要粘到恭喜祈福的就应有尽有。但是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最多的错误是上下联贴反了,如:雨润芝兰万里香、春催桃李千山秀。正确的应该是仄音贴上联,平音贴下联。其次的错误是内容不相关。比如“迎春接福千秋旺、东西南北遇贵人”,这家人可能买对联时就拿错了。三是上下联文字相同,比如“喜悦声中鸿运来、红联高照接福来”,上下联中的两个“来”字就不能在同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中重复出现,更不能在上下联的同一个地方出现。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岁岁别岁岁岁不蹉跎”,这里面的“不”字就是例外,因为它是虚词,它可以重复,而上面对联中的“来”字是实词,不能重复。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幅很好的狗年春联:“金鸡唱撤紫光照、玉犬旺财鸿运来”。祝大家新年快乐,天天向上!

5.写对联600字作文

写对联五年级 | 600字 | 叙事春节前一天,我偶然发现了被我遗弃在墙角的砚台。

“对了,我家还没贴春联呢?”我一拍脑门,猛然想起。春联可是过春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呀!说干就干,我从商店买来一张红纸,裁成大小合适的条状。

接着,我又把砚台从“冷宫”中请出来,快速地研起墨来。啊呀,真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由于我研得太快,墨汁从砚台中跳了出来,溅得满桌都是。

没办法,只能擦干净桌面再写了。擦完桌面,刚一下笔,新的麻烦又来了:由于刚才的墨汁只研了很少的几下,现在写出来的字淡淡的,而且还很容易渗开。

于是,我又研起墨来。“1、2、3、4……”我摇头晃脑地数着研的圈数。

有时还停下,用笔沾点墨,在报纸上试一试浓淡。直到我数到32圈的时候,墨汁的浓度终于“达标”了。

我再一次拿起笔写了起来,“嘿,收锋!”第一个字——“东”终于新鲜出炉了。我横看竖看,得意得不得了。

“万里长征才跨出了第一步,可不能松懈呀!”我暗暗地提醒自己。于是我又认认真真地写起第二个字来。

就在我的大作快要完工时,“不幸”又发生了。我那调皮的妹妹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撞了我一下。

我手一歪,毛笔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在纸上画了长长的一笔。完了,我的心血全白费了。

我狠很地瞪了妹妹一眼。她吐了吐舌头跑开了。

哎,真是好事多磨呀。没事,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嘛!我袖子一卷,又开始了新的“长征”。

“哈哈,完工!”我欣喜若狂地欢呼起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那调皮地妹妹闻讯都围了过来。

“‘东风吹柳绿,春雨润红花。’好!鼓掌!”爷爷带头鼓起掌来。

奶奶抿着嘴直乐呵。爸爸、妈妈忙着把我的大作贴起来。

还有小调皮,蹦跳着搬来一条凳子,说是给贴春联的爸爸、妈妈垫脚。嘿!瞧我们这家子。

6.积累对联知识,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为你奉上,请参考!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

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7.关于贴对联的作文600字

我七岁那年,家里盖了新房。房址是爷爷选定的,那里山青水秀,房子对面是青山,西边有条小河,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蜿蜒流淌。搬入新房的第一个春节,全家人欢天喜地、欣喜若狂。房子东头儿可以独立取暖的是爷爷的房间,父母带我们姐弟三人住在西头最大的那间,中间是小姑、小叔的房间和厨房。那时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新房的门很多,所以过年时就要贴很多春联和大福字。在我们孩子的眼里,贴春联可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啦,给新房子贴春联就更让我们兴奋。

好容易盼到除夕,刚吃过早饭,我们姐仨就央求着要贴春联。爸爸乐呵呵的领着我们行动起来,小姑、小叔也跑来参战。只见爸爸先在春联的背面刷上糨糊,爸爸挥舞着刷子,如大笔挥墨般潇洒自如。小叔摆出英雄少年的架式站在凳子上,神气活现地把对联贴在房门两边。小姑故做出领导的样子,充分利用她手里的扫帚,不单用它帮小叔的忙,还充当起了指挥棒“向左,向右,高一点,低一点……”女皇般下达着命令。不肯服从的小叔总想反抗,但最终还是不得不服从了“女皇”的指挥。我们姐弟三个欢欣鼓舞、连蹦带跳地做着传递工,妈妈在厨房里边忙着准备年夜饭,边嗔怪我们给大人添乱。爷爷这时总是背着手吸着烟,在我们之间踱来踱去,好像是在检查我们的工作,但又从不发表意见。

春联贴完了,我们全家人都像在欣赏作品似的,站在门前看了又看,我和弟弟妹妹也模仿着大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着春联。爸爸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还时不时地点点头,似乎很满意地叨念着:举国江山俱似画,满目春色最宜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新年贴春联时,就会想起童年爸爸带我们一起贴春联时的情景,让我更加怀念童年的时光。

8.关于对联的作文600字

写对联 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

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在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

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

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

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

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最爱中国”。

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

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

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

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更高兴,还更实惠。

9.关于春联的作文600字

我们这里,“小年”一到,家家户户总要贴副春 联,大有“千门万户喷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意 味.年年贴,年年换,按说人们该有司空见惯之嫌 了。可大概是乡亲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改观,好奇 心也愈加强烈的缘故,这不,村里一些人又一窝蜂 似地涌到福伯家,都想看看他今年写了一副什么样 的春联。

在早些年,福伯是村里“喝墨水”最多的人 哩!—听老人讲,“他是个能干的‘秀才’呢”!福 伯的确是位“秀才”,他写的春联,不仅字好,其内容 还能叩动时代的脉搏,反映社会变革中的人民家庭以及农村里发生的变化。怎么,您觉得难以置信? 那就请随我去见识见识吧!

在国弱民穷的年月里,尽管福伯干活卖力,但 仍摆脱不了贫穷的境况.临过年了,妻子让他写副 对联图个吉利,他没好气地说:“年年写些‘吉庆有 余’、‘招财进宝’顶什么用,眼看借的债……”说到 这,福伯奋笔疾书:“辞旧岁旧债未还,迎新春新愁 又添。”老伴见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太不吉 利,还是改一副吧!''福伯叹口气,默默地写了一副: “今日债超千,明年全还清。”横批也寄托了他无限 的希望:“送走穷神”。

实现联产承包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福伯家 的日子也随之红火起来,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啊!有人打趣地说:“以后你福伯就是‘富’伯了!” 他也很有兴致地应了一声:“要得!”新年时,福伯感 慨良深,挥笔写下他的喜悦:“十载秋风浸岁月百花 凋落,一朝春雨洗山乡万木峥嵘。”老伴也参与,给 想了个横批:“富在眼前”。

眨眼到了1983年,党的富民政策似春风吹开 了山门,村里搞承包到了户。福伯家7口人,承包 了村西头50亩荒地,辛辛苦苦,耕种下深沉的希 望,人们说:“耕种者脸上的汗水的价值到收获季节 才能体现出来。”年底一结算,除去开支,净赚七八 百.债还清了,一跃成为村里的“冒尖户”。福伯真 成“富”伯了!酒桌上,他饱蘸浓墨,写下了最能表 达自己心意的春联:“喷呐同奏喜迎包字到户,鞭炮 齐鸣恭贺富字扎根。”横批是他家的写照:“小康之 家”。

如今,福伯家更是今非昔比。不仅建起了五间 敞亮、气派的新房舍,还购置了许多现代化的电器。 有人不解:“为什么不建座小洋楼气派一下呢?又 不缺钱。”“福伯是太吝音了,要‘抠’呢l''福伯耐心 地替自己“开脱”:“亏了党的政策好,我家才有这么 大的变化呀!当前,国家还不富裕,提倡节俭,是国 家的号召。这样做,可以省下一笔资金投入再生产呢!再说,生活太安逸了,反而被生活所累了。”多 么纯朴的语言,多么善良的心地!福伯—这个 “种粮大户”拒绝了粮贩子的“好意”,把粮食全部卖 给国家;为了国家安全,毅然把两个儿子送进了军 营;为解决村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捐款为村里建 新校舍……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可以看出,福伯, 新时代的普通农民,正在党的政策指引下走向共同 富裕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随着人流涌进福伯家,他立刻弄懂了来意,爽 朗地笑了.他让老伴取来文房四宝,铺好纸,吸了 两口烟,略略沉思一下,猛地甩掉烟蒂,写下了一副 似乎融进整个身心的春联:“昔时乡村闭塞遇年景 差无施才处,今日信息灵通逢政策明有用武地。”横 批是:“振兴中华”。

朋友,当我把春联的故事粗略地讲给你听时, 你是否从这小小的春联中看到了祖国、家乡的发展 与变化。福伯,愿您写出更好的春联,为更美好的 生活,再谱新歌!

10.写春节对联作文600字

今天是除夕,吃过早饭,我自告奋勇地帮爸爸、妈妈贴对联。

妈妈弄好了浆糊,我们先贴大门上的对联。来到门口,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对联就往门上按,爸爸说:“别急,别急,这对联可是有贴法的。”

我放下对联,很是纳闷:“对联贴在门上不就行了,还能有什么贴法啊?”爸爸说:“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也就是当你面对大门的时候,上联应该在我们右手边,而下联在左手边,横批也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贴。”“噢,原来是这样。”

我拿起对联看了看,又犯了难,“那怎么知道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啊?”“上下联的区别一般是根据对联的最后一个字来判断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像我们贴的这副对联,‘福来平安地’就是上联,‘财进幸福家’就是下联。”

妈妈一边帮忙一边跟我解释着。“贴个对联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妈妈,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我好奇地问。

“从网上查的呗,你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上网找答案。”妈妈笑着回答我。

贴完大门的对联后,屋门的对联都是我安排的位置,还另0说,这现学现卖也管用,一个也没弄错。屋门也贴完了,爸爸开始贴“福”字。

咦,爸爸怎么这么粗心,把“福”字都贴倒了?我大叫:“爸爸,爸爸,你弄错了,你把‘福’字贴倒了!”爸爸笑着说:“没错,福‘倒’福‘到’,这不过年了,福就到了嘛,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啊,我又长了一点学问。今天我还真学了不少知识,我和爸爸妈妈约好了,明年我们还一起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