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在哪里在哪个省

滕王阁在哪里在哪个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滕王阁在哪个省

江西省南昌市。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滕王阁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使滕王阁闻名于世。

“滕王阁”名称的由来

滕王在山东滕州的执政二十年以后,因为工作关系调动,在公元659年,被调配到江南洪州那个地方当都督,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

滕王因为思念之前在山东滕州修建的楼阁,于是在江西南昌又修建了一个楼阁,人们称它为滕王阁。

滕王阁在哪个省份

滕王阁在江西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沿江路,地处赣江东岸、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滕王阁在组织空间、布置空间和扩大空间方面,创造性的解决了声、影 、光 、色的一系列难题,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意境;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的特点,通过意境虚景与实景融为一体,交织出一幅绚丽多姿而又变幻莫测的风景图画。

2004年,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批准列入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阁在内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滕王阁的总体外观: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

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滕王阁在哪里哪个省

滕王阁在江西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滕王阁,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独特风格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艺术和传统。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它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是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共九层,濒邻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4旅游景区。

滕王阁在哪

滕王阁在哪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滕王阁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

滕王阁是什么时候建的

唐贞观十三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唐显庆四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滕王阁多高

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

自清世祖顺治五年至宣统元年的260年间,兴废频繁达十三次之多。其中毁于火灾七次,遭兵燹两次,自然损坏而倾圮四次。每次重修均不如唐、宋、元、明四代,建筑规模均低下,采用一些民间的做法。晚清之阁有照片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