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鉴水顾渚紫笋

品茶鉴水顾渚紫笋

这个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将品茶和鉴水的情境与顾渚、紫笋的景物相对照,表达出赏识水性、品味茶香的高雅情趣,寄托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和对别离之情的感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外形:背卷似笋壳,形如兰花色泽:翠绿,银毫明显

汤色:清澈明亮

香气:馥郁,隐隐有兰花香滋味:甘醇鲜爽

叶底:嫩绿柔软,细嫩成朵

顾渚紫笋早在唐代就被“茶圣”陆羽评为“茶中第一”,并成为贡茶。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而得名,主要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也称长兴紫笋。

顾渚紫笋茶是半炒半烘类型绿茶,一般每年清明节前至谷雨期间,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为原料,其制作工序包括: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精制出来的顾渚紫笋有“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赏心”之誉。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剑网三茶馆任务[品茶鉴水·顾渚紫笋]

不一样的茶要对应不同的水 旁边不是有水么 在茶馆旁边可以找到各种桶和坛子,根据任务指示要用阳崖云泉来泡,所以我们找到阳崖云泉。 

拿到后右键点击阳崖云泉,再左键点击顾渚紫笋茶叶就出现了沏好的顾渚紫笋,进入茶馆后找头上有感叹号的几个NPC他们会时不时的出现想要喝的茶。

挖宝系统:

《剑网3》雕琢版革新挖宝系统,同时开启新的挖宝装备进阶和成长体系。侠士不仅可以通过挖宝找到遗落在江湖中的多种珍贵材料,还可积累运势和经验,在挖宝期间邂逅各种奇闻异事。

侠士将有机会遭遇凶猛的野兽、心怀不轨的恶贼,甚至挖出特殊秘境的入口,与小伙伴携手演绎夺宝奇兵。

热衷于挖宝活动的侠士还有机会获得量身定做的高品质“挖宝套装”,方便跋山涉水的额外属性为侠士的奇遇旅程快马加鞭。

茶叶冲几遍就没有什么用,可以倒掉了啊?

看你了,只要不喝隔夜茶,不喝凉茶,喝几次你自己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共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对茶真是再熟不过的了。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儒、道、释三教九流,还是挑夫贩夫,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俗语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内地人民这样,边疆少数民族也同样好茶。北方游牧民族好用奶茶,人民喜用酥油茶,南方少数民族爱饮盐巴茶。可见,茶早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之用,可为饮、为药、为菜肴;茶之礼,上至宫廷茶仪,中至文人茶会、禅院茶宴,下至民间婚俗、节俗,无处不在。茶之法,自唐以降,代代完善,以至成为政权控制“番邦”的一大方略,曰“茶马互市”。

茶从中国飘洋过海,香溢五洲。现而今,人们发现,“茶之路”在沟通中外文化所起的作用上,不比“丝稠之路”逊色。

过去饮茶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 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唐朝盛世,国家富强,域内安宁。但陆羽一出生便面临着种种不幸。据《新唐书<陆羽传>》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了一个不安的时期。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

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灭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怀。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总之,五、六、七三章集中反映了陆羽所创造的茶艺和茶道精神。煮茶过程不仅被陆羽艺术化,而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的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以待用,不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之炭,而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中乳泉,涓涓江流,离市之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还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的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天有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也就是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中国就流传着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传说,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有些,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雷响茶和罐罐茶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的僳僳族有喝雷响茶的风习。其制法: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煨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五分钟后滤出茶叶渣,将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一块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如雷鸣一般。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热饮用。

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回族,饮茶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奇特是喝罐罐茶。罐罐茶是用炒青绿茶为原料,经加水熬煮而成。煮茶时,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放在小火炉上沸腾时,放入茶叶五至八克,边煮边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这样经二至三分钟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成满,直至茶水再沸腾,即可倾汤入杯。由于茶汁浓,宜用小杯,当地人已习惯饮浓茶了。它具有“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的好处。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来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一套玲珑剔透的袖珍茶具: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 ”(开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小瓷杯),还有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成的炭,茶选高级的乌龙茶。

工夫茶的“冲功”;

工夫茶“冲功”最讲技巧。概括为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法。即先洗洁器具,用开水把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在中间,再以粗的盖在上面。冲水时居高临下,俗称“高冲”,其动作要不急不缓,并做到三点头,俗称“凤凰吐水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敬意。见茶沫溢出壶面,提盖将沫割出。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含有茶尘,倒掉不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以免冲破“茶胆”;盖上盖后,再以热汤遍淋壶上,一为去其沫又为壶外加热,使茶的香气更浓。淋壶后烫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人家的子女从外地回家探亲,刚到家时,母亲会先熬出“水土茶”来让他们喝,以防止儿女水土不服。

水土茶的配料是:取一点院内的土,一点盐,再加上茶叶,再取近家的井水用砂罐偎十来分钟。这茶虽有些苦涩,但喝后能保出门人 回家后平安无事。儿女离家时,又要包上一小包故乡土、盐、茶,嘱咐他们到了异乡后用那里的水如法煨饮几天,以慢慢适应那里的水土。

以茶求婚

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姑娘会热情地给求亲的小伙子敬茶,如果茶汤内放有糖或蜂蜜等,就表示姑娘喜欢这门亲事;若茶汤又浓又苦,就说明姑娘不愿意。

又如:独龙族男青年看上了某姑娘,小伙子要请一个能说会道而有威望的已婚男子当媒人,媒人要提上茶壶、茶缸和茶叶到姑娘家,并以最快的动作,将茶壶灌上水,放在火塘上烧开,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在姑娘家碗架上取出碗,姑娘的家人都会围坐在火塘边。

水一开,媒人就会把茶水倒在碗内,按姑娘家的辈份顺序每人放一碗。接着开始说婚事,说到深夜,茶水从热到冷,又从冷变热,姑娘家的人一个也不喝;说婚人第二天晚上又来,连续三个晚上,若茶水仍没有人喝,就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姑娘家的家人都喝了茶,这门亲事就成了,双方可约定时间举行订婚事宜。

茶馆与茶摊

茶馆与茶摊都是专门用来喝茶的。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茶馆的称呼多见於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当今的茶馆大致可分为:

(一)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保存旧时风格;

(二)六十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等;

(三)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四川的盖碗茶和茶馆

四川是茶的故乡,茶的品类繁多,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人盛行自斟自饮的盖碗茶。盖碗茶不但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上品茶叶,而且盖碗和铜壶也别有讲究。如盖碗用的茶盖,一是茶沏好盖上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作割去茶碗上飘浮的泡沫;三是可用来凉茶(即将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还有“茶船”用来托茶、端茶。这样,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另外烧水的壶选用铜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又强。

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

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是既品茶又娱乐的文化场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过其正式出现,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著改革开放,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音乐茶座一般选择在幽雅的场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灯光,以饮茶品点,欣赏文艺为内容。音乐茶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品茶自娱,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还可以在啜饮纳凉的同时,进行各种交流。

清 饮

这类饮茶风习在汉民族居住地区最常见。其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沏茶叶,不用在茶汤中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贵,保持茶的“纯粹”和“本色”。既不像欧洲人那样匆匆忙忙,一饮而尽;也不像日本茶道循规蹈矩,而是趋向生活化和大众化,这就是汉民族饮茶的独特之道。而最能代表汉民族清饮雅赏风习的是细啜乌龙和缓品龙井了。啜乌龙用的若深瓯是一只很小的小杯,品茶时,先闻其香,觉清香扑鼻。接着倾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啜其味,顿觉舌有余甘。一旦茶入咽喉,啧啧回味,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如此再试三杯,令人怡情悦性。

品龙井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时先观茶姿、汤色,只见翠叶碧水,相映交辉。一旗一,簇立其间;再闻其香,觉清香四溢,沁人心肺;后赏其味,但觉一饮甘醇。饮过之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

倒勾茶与八宝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大庸一带向来出产名茶,如古丈毛尖、保靖岚针、大庸茗翠。这一带还有一种制法特殊的“倒勾茶”。当地山寨土家族人将翠绿青葱肥壮的茶叶摘下来,摊开晾干,叶片周围用小勾,均匀的将勾尖弯向叶柄,故称“倒勾茶”。再用滚水将茶叶倒在水里烫过,掏起后摊在竹席上晒干,使茶叶由绿色变成紫砂陶红色,扎好,盛入竹箩内盖严,吊在通风处便成了倒勾茶。

八宝茶

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就是习惯使用的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头,西北人称为三炮台。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至於所称的“八宝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掺合在一起冲饮;又甜又香,还有滋补作用。

七轩茶

中国中部到南部地区流传着喝“七轩茶”的风俗习惯,尤以安徽省和苏州一带最为盛行。

所谓七轩茶,就是向不同姓氏的七户人家收集七种茶叶,其实按照古老的规矩,应该是向一百户人家收集茶叶,但由於一百户太多,所以才改为象征性的七户人家。据说让孩子喝下这些茶叶所泡出来的茶,便能终生保持身体健康。所以,父母长辈们通常会为孩子的健康举行七轩茶仪式;而且喝下这种茶后可以治疗胃病,不仅对小孩子有利,对大人也有益。据说,收集茶的时间选在立夏这天。

此外,还有一种“添盆”的仪式,就是在刚出生的孩子身边放置一张小茶几,茶几上是一个盆子,盆里放着鸡蛋(称喜果),还有龙眼肉、荔枝、花生、胡桃等,另加放一株葱、生姜、一团艾草、一碗清茶,旁边再置肥皂、小梳子、小刷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烘育型绿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黄山。素以香味馥郁,滋味醇甜而古今闻名。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黄山在县境西北,为著名的风景区。这里山势雄伟,峭壁穿云,林木丛生,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而肥沃,地面腐殖物多。黄山毛峰茶树生长在海拔700—800米山间的荫蔽高湿自然环境里,天天在云蒸雾罩之中, 不受寒风烈日侵蚀。歙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徽州府志》记载:“始之宋嘉,兴之明之隆庆。”早在300年前,黄 山毛峰就已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采摘及时,加工精细。采摘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特级茶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一级茶采摘初展一芽一叶和一穿二叶;二级茶采摘开展的一芽二叶和初展的一芽三叶;条采摘开展的一穿二叶和一穿三叶。采摘回的鲜茶,制作前要严格拣剔,剔去老叶、茎之后,摊晾,尔后进行加工。加工采取烘青绿茶的制法,要求严格,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杀青要求鲜叶下锅,撒得开,翻得快,手势轻,使茶色均匀、杀青透彻。揉捻采取边炒边揉的方法,加以整条,不能把芽叶揉碎,白毫不能受损,条索卷曲紧实。烘烤主要是控制火候,要求温度适当,勤炒勤翻,以免烘焦而破坏香味。黄山毛峰外形细嫩扁曲,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滑,芽叶肥壮、绿中徽黄。冲泡后,水色清澈明净,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鲜爽,回味甘甜,沁人心脾。

麻姑绿茶

麻姑绿茶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一,因茶树大多生长在八百至一千公尺的云雾山中,故又称“麻姑云雾茶”。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麻姑绿茶产于此山的五郎坳一带。五郎坳地处麻姑山山巅,山上植被覆盖良好,气候温暖湿润。日光照射时间短,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恰。

关于麻姑绿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在山间亲手采摘细嫩茶叶,用麻姑山仙泉“一杓之多”的泉水煮以待客。于是,后人称麻姑绿茶为“仙茶”。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兴县顾渚山。

渚山坐落于长兴西北,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下清泉长流,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生产紫笋茶创造了最理想条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并被列为贡茶

第二品。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O4年),在顾渚山下就设有规模宏大的贡茶院,从事采制的夫役在旺产期达三万人;固定的制茶工人也有千余人,茶院内用于置“茶碓”的房屋达三十间,还有烘焙的工场百余所。此后,紫笋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革罢”,前后达六百年之久。

顾渚紫笋茶芽叶细嫩,叶芽相抱,紧裹如笋,色泽翠绿被毫,香 兰意之幽。冲泡后,茶汤色泽如茵,其味甘醇鲜美,有兰花之香。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市是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有东山,西邻龙山。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四季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到明代,都匀产的“鱼钩茶”、“雀舌茶”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来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辰州碣滩茶

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的沅陵县,因沅陵古时属辰州府管辖,此茶又源于沅陵县的碣滩山,故得名。碣滩茶早在唐代就以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被列为“贡茶”。

辰州碣滩茶锋苗油润,色泽翠绿,条匀紧实,银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香味持久;冲水时,叶游杯中,三起三落,如鱼似虾,富有情趣。

辰州碣滩茶分为绿茶和毛尖两种。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一芽一叶初展,匀嫩一致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须经过摊青、炒青、揉捻、整形和焙烘等五大工艺流程,十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为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无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成品茶的质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里产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

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以“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为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假售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出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故又称“旗”。“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蒙顶茶

蒙顶茶,亦称“蒙顶甘露茶”,属于绿茶类,因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这种茶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山雄踞邛崃山脉,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山势巍峨,壑绝瀑悬;林木苍翠,云蒸雾漫。每年到初

春,烟雨蒙蒙,雨季达九个月,年降雨量约二千二百毫米。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之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辨,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苏州花茶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金华和福建的福州,是中国花茶的三个著名产地。其中江苏苏州所产花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今,苏州花茶除销售全国各地外,还畅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它以绿茶类的炒青、烘青、大方三种茶叶为原料,配以清香馥郁而又甜润的天然香花,经过工艺窖制而成。因花茶既有茶叶的清香爽口,又有鲜花的芬芳与甘醇, 故有“天香茶”之美称。苏州花茶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此外还有较少应市的桂花花茶、腊梅花茶、蕙兰花茶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也为不同茶客所偏爱。

长期以来,苏州花茶的窖制,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措施严谨而享有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区提供,以春茶为主,经过筛、烘、簸、扇_拣,去芯末,剔老梗、等道工序,精制成窖花用的“茶坯”。窖花均在茶花的收获时节进行。茶花大多属于“气质花”,香气会随着鲜花的开放挥发。

苏州花茶具有鲜、灵、爽、醇的独特风格,外形条索紧结而匀整,茶汤黄而澈,叶底嫩而柔,香气幽雅而不浮,味爽清冽,回味悠长,在品饮中能明显体现出鲜爽、灵快、浓郁的特点。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评选会上,苏州茶厂的一级、二级花茶被评为优质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茶、花并艳,秀丽天成,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和。

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这里就开始大量生产,1933年前后为极盛时期。年产花茶达十五万担。当时,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福州,生产和经营花茶的有八十余家。

福州花菜根据所用鲜花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子花茶等。其中,茉莉花茶品质最佳,花香浓烈,鲜灵持久;茶汤醇厚显香,汤色黄绿明亮,而且耐泡。此茶尤为中国北方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有:

1、茉莉大毫,原料选自高山,芽叶肥壮、多毫的大白茶良种,于首春茶芽初伸时采其毫芽,再配用伏天大暑前后采摘的优质茉莉花,经过七窨一提而成。1979年,在全国茉莉花茶评比会上,被评为最优茉莉花茶;

2、茉莉银毫,是六窨一提制成,为出口茉莉花茶的珍品;

3、茉莉春风,是经五窨一提制成,也是出口外销的优质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细小似雀鸟之舌,故名,是花茶中的高档产品;

5、荣莉明前,因采用“清明”前采制的烘青绿茶,故也称“明前绿”,

6、茉莉龙团,茶叶外形紧结呈圆珠形,香味浓厚,特别耐泡,为茉莉花茶中的中级产品。

福州花茶,分别以绿茶或乌龙茶加不同的香花,经过拼和(依等级按比例配入茶坯和鲜花)、通花(即在适当温度时散热)、收堆、起花、烘干、提花等多道工序窨制而成.

祁 红

祁红,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它外形似条索而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和隽厚。在国际最大的红茶市场----英国伦敦,“祁红”被列为“茶叶英豪”,享有“群芳最”的盛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祁红曾获金质奖章和奖状。1980年,在全国轻工产品评奖会上,“祁红”特级、一级和二级,均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祁红”被评为名茶。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这里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祁门产的茶在唐代?/ca>

参考资料:http://www.farer.net.cn/custom/detail.asp?ID=34

古今名人与茶文化

中国古代名人与茶文化

1、陆羽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原来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一天清晨在西湖之滨散步,忽然听到一阵雁叫,转身望去,不远处有一群大雁围在一起,他匆匆赶去,只见一个弃儿卷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发抖,智积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快步把它抱回了寺庙里。随后,智积禅师为给他起名,就以《易》占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用"鸿渐"为字。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扶育下,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积公煮茶伺汤。但就是不肯削发为僧。智积为使陆羽听话,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打扫寺院,清洁厕所,或练泥糊墙,负瓦盖屋,直至放牛一百二十头。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就是不肯就范。到了十一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非常诙谐善辩,虽其貌不扬,而且有口吃的毛病,但他在戏剧中演的丑角幽默机智,常常受到观众的欢迎。陆羽在演出实践中还编写了名为《谑谈》的三卷笑话书籍。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河南群李齐物被贬,到竟陵来当太字,县令为太守接尘,便让戏班子来演出,太守看完后,对陆羽很赏识,于是召见他,赠以诗书,并介绍他到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读书之余,陆羽也常为邹夫子煮茶烹茗。在陆羽二十多岁时,便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耳闻目睹了蜀地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汉州、眉州的茶叶生产情况,后来又转道宜昌,品尝了峡州茶和泉水。公元755年夏天,陆羽回到竟陵定居在东冈村。公元756年,由于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也随之过江。在此后的生活中,他采集了不少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叶资料。公元760年,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忘年之交。同时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此间,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收集到的茶叶历史和生产资料进行汇集和研究。公元765年,陆羽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如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为上品而成为贡茶,名重京华。又如对义兴的阳羡茶,他品饮后认为,芬香甘冽,冠于他境,并直接推荐为贡茶。陆羽又能辨水,同一江中之水,能区分不同水段的品质,他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加以排列高下,分为二十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渐渐突出了起来,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陆羽开创的茶叶学术研究,历经千年,研究的门类更加齐全,研究的手段也更加先进,研究的成果更是丰盛,茶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2、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今属山西),后来迁居陕西境内 (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十分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这在他所作的其他诗作中也可得到印证。诗中还多处提到茶与酒、琴的关系。如"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等等。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千古名诗,在对琵琶女的身世深表同情,深刻鞭笞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的同时,也为茶史留下了一条重要的资料:"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北,由此可见唐代已是一个茶叶集散地了。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两年任内,他迷恋西子湖的香茶甘泉,留下了一段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佳话。白居易以茶邀禅师入城"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而韬光禅师则不肯屈从,以诗签之:"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诗中婉然带讽,白居易则豁然大度,亲自上山与禅师一起品茗。杭州灵隐韬光寺的烹茗井,相传就是白居易与韬光的烹茗处。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著名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论茶的诗文不算多,但却很精彩。例如,他特别推崇修水的双井茶,有《双井茶》诗,详尽述及了双井茶的品质特点和茶与人品的关系: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群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十分关注,他在为蔡襄《茶录》所作的后序中论述到当时人们对小龙团茶的珍视,已成为后人研究宋代贡茶的宝贵资料。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异,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 《大明水记》是欧阳修论烹茶之水的专文。他在文中对唐代陆羽《茶经》和张又新《煎茶水记》的比较和批判,显示出了一个学者思考,不随人后的本色。

4、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是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烩炙人口的咏茶佳作,流传下来。他创作的散文《叶嘉传》,以拟人手法,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功效、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如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作有《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再现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描写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称颂湖州的"顾渚紫笋"。 而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他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中这样写道: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后来,人们将苏东坡的另一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与"从来佳茗似佳人"辑成一联,陈列到茶馆之中,成为一副名联。苏东坡烹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认为好茶还须好水配,"活水还须活火烹"。他还在《试院煎茶》诗中,对烹茶用水的温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以沸水的气泡形态和声音来判断水的沸腾程度。苏东坡对烹茶用具也很讲究,他认为"铜腥铁涩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烧水。据说,苏轼在宜兴时,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 苏东坡对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净慈、南屏诸寺,晚上又到孤山谒惠勤禅师,一日之中,饮浓茶数碗,不觉病已痊愈。便在禅师粉壁上题了七绝一首: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苏轼还在《仇池笔记》中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 "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 苏东坡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陆羽生活的历史时代

陆羽的出生地,时代,主要经历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和诗人,因为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贡献,被世人美誉为“茶圣”。

陆羽历时二十六年完成了巨著《茶经》,为中国乃至世界茶业做出了深远而悠久的影响。 陆羽一生淡泊名利,喜欢游历四方,热爱大自然和生活。

陆羽著作《茶经》一面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很大的反响。 陆羽之前的时代,人们将“茶”字写作“荼”字,认为茶是一味药材。

陆羽写成《茶经》之后,世人对茶有了多方位的认识。陆羽详细考察了茶的起源和茶的作用,便于世人选对茶来饮用。

陆羽先后探访了淮南、浙西等地域,和当地的茶农探讨此处茶叶的生长方式。 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是常有的状况,陆羽为了收集更多的茶叶标本,将生活窘迫抛至九霄云外。

功夫不负有心人,陆羽共花费二十六年著称《茶经》一书,后人称它为“茶叶百科全书”。 书中讲述了茶叶诸多价值,有的茶叶毫不起眼,但是它却有很高的医药价值。

当时的人拜读《茶经》时,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里面涉及的很多观点都是第一次听说,引起了读者很多兴趣。 正是因为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丰富可人们对茶的认知,后来有了“以茶入诗”、“以茶起舞”等活动,足以见之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陆羽对茶有很高的兴趣,源于小时候跟随智积大师学习喝茶之道,对茶艺有了基础了解。因为爱好茶艺,陆羽一生漂泊四方,介绍和总结了各地的茶叶,最终花费26年时间著成《茶经》一书,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扩展资料: 一千多年前,复州竟陵西塔寺。一个深秋的早晨。

离古寺不远的湖畔芦苇丛里,雁声大作,声音凄楚而悲怆。显然,大群鸿雁的声音,惊动了早起洒扫庭院的智积住持。

原来,一个被弃的婴儿占据了鸿雁的巢,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陆羽,字鸿渐。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先生的名号。

陆羽最大的贡献就是对茶的研究,因此他被尊之为“茶圣”。他的《茶经》凡三卷,阐述茶的本源,采制和饮用的方法,所用器皿等等,十分详尽,使天下人都知道饮茶了。

前伦敦医药协会杰鲍勒爵士曾著文称“茶是伟大之慰藉物”,他认为“茶无疑为东方赠与西方最有利之礼物”。而陆羽先生的《茶经》却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茶的意义及作用。

茶道,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讲究体悟的境界。陆羽的《茶经》,凡三卷,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章节。

茶,是有生命的物事,生命的本质在于悉心呵护倍加珍惜。按《茶经》的步骤饮茶,也许会更加接近茶道吧。

陆羽之前,“荼”“茶”不分,一个“荼”字,两家共用。一种是草本植物,开黄花,味苦,可作蔬菜的,称“荼”。

再一种木本植物,叶作饮料的“木字旁加贾字”,也称作“荼”。名同实异,难免混淆不清。

是先生为“茶”正了字,陆羽先生在著《茶经》时,把“荼”字减去一画作“茶”,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文字学的范围,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有它重要的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圣的故事告诉我们,陆羽先生对茶的贡献具有世界意义,当我们心存茶道品啜香茗的时候,除了缅怀陆羽先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量功德外,还当效法“茶圣”的那种艰苦勤学谦逊认真虚心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羽。

“茶圣”是谁

“茶圣”是陆羽,生活于唐朝。

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

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735),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建于东汉中叶,唐更名为西塔寺。

引者注)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

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

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

积公恼他桀骜不训,藐视尊长,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迫他悔悟回头。要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

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

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十二岁那年,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天宝十一年(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

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年(754)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

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眼睱接,品不睱访,笔不睱录,锦囊满获。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

唐上元元年(760),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之“楚狂接舆”。

唐代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徒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

《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 其用于世,亦自羽始。

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

《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陆羽这样一件事:“代宗朝李季卿剌湖州,至维扬(今江苏扬州),逢陆处士鸿渐。

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蛑翱ぃ囱镒渔洹=Ê常钤唬骸骄朴诓瑁翘煜挛琶樱鲅镒幽狭阌质饩裾叨睿г匾挥觯慰踔酰 拷餍耪撸雌坎僦郏钜枘狭恪B嚼饕再怪6硭粒揭澡佳锲渌唬骸蚪樱悄狭阏撸屏侔吨!乖弧??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给乎。 '陆不言,即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赍至岸,舟荡覆半,惧其?埃诎端鲋κ恐窦玻涓乙伞!钣氡龃邮私源蠛с怠@钜蛭事剑热缡牵χ帕泳¿膳幸印B皆唬骸谝唬钕隆!钜蛎剩谑诙蔚谥!? 《新唐书·列传》的《陆羽传》中,也记有此事,但在说到李季卿召见陆羽时,“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 陆羽逝世,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于晚唐。唐时曾任过衢州剌史的赵璘,其外祖与陆羽交契至深,他在《因话录》里说,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

至今。

茶圣陆羽是唐朝哪个时期的,他的生平事迹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

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

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

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

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

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

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

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生平】 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3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后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

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西湖之滨被当地龙盖寺和尚积公禅师收养。《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于二十九岁时为自己写的小传,可信度较高。

他在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积公以《易经》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或有另一种说法,陆羽姓名的取得也颇有意识,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

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

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虽处佛门净土,日闻梵音,但陆羽并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时,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住持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

陆羽被派去“扫寺地,结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反而更加强烈。

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

眨眼三年,陆羽12岁,觉得寺中日月难渡。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伶。

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俗话说,吉人自有天相,陆羽亦不例外。

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

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

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

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晶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

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闽门著述{茶经)。

知道陆羽是什么历史人物吗

陆羽(733~804),字季疵。

湖北天门人。他是我国茶学的莫基 人。

我国对“陆学”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从70年代未开始的。此后各地 相继挖掘、搜集、整理了一批陆羽著作、轶事,出版了研究陆羽的书 刊,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对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 响。

海外“陆学”界人士频频来华考察和交流研究成果。同时,韩、 日等“陆学”界知名人士,捐资兴建了天门“陆羽纪念堂”、湖州“ 陆羽墓”、“金沙泉”、“三癸亭”、“忘归亭”等名胜古迹。

上饶 也将“陆羽泉”、“观泉亭”等遗址修复一新,并塑陆羽全身石像, 供游人瞻仰,推动了国际间茶文化交流。 然而,随着茶文化研究的升温,蓬勃开展,近年来专门从事“陆 学”研究的人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笔者认为“陆 羽”既是茶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应该继续全面、系统、持久 、深入地研究下去。更何况“陆学”研究领域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 西,不深入研究是难予定论的。

真正弄清陆羽其人,其事的原委本末 ,乃是“陆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本着“弄清”这个目的,本文想 就陆羽和李冶“婚恋之谜”,谈谈个人见解,求教专家。

有关陆羽的身世及婚姻问题,在几年来的一些刊物上有三种说法 : 一说陆羽是孤儿,由智积禅师委托弃官卜居竟陵的李冶父母抚养 ,俩人“同窗读书,青梅竹马”。 一说陆羽“更隐苕溪”后,与遁入沙门的李冶在湖州巧遇,“互 订鸳盟”,并说陆羽是人不是神,也有七情六欲。

一说陆羽与李冶相识后,结友诗人,互倾爱慕之情,只是因为“ 彼此身份特殊,而不能结为之好。” 以上三种说法都是描述性的,都没有引证那怕是零星的、片断的 史料,因此是不能令人置信的。

李冶,字季兰,生年不详,卒于784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

女道士,入市郊开元观为尼。与陆羽、皎然、刘长卿等交往,有“ 女中诗豪”之称,善弹琴,曾被召人宫,后因上诗叛将朱某,为德宗 所扑杀。

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分遣怀之作。 据近代文学家闻一多先生考证,李冶生于景龙三年,即公元709 年(见《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再据“陆学”工作者考证,并为 大家所认可,陆羽生于733年,这就是说李冶要比陆羽大二十四岁, 显然俩人是不可能“同窗读书,青海竹马”的。

第二种说法是李冶在湖州巧遇陆羽,“互订鸳盟”,这更是扑朔 迷离。因为李冶与陆羽是诗友,当陆羽得知她在道观中患病,回此前 去探望,有李冶撰《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诗一首: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砍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全唐诗》卷805 全诗描述李冶看到陆羽来访,既感到自己凋零凄凉,又感到旧知 没有遗忘她,心情十分复杂和激动。

“欲语泪先垂”,但仍然强颜欢 笑,频频劝陆羽多饮几杯,畅谈离别之情,把她俩旧日情谊叙述得情 真意切。此诗既印证了她们没有“互订鸳盟”,也没有结为夫妻的意 图,只是感情深厚的朋友而已。

第三种说法是“只因彼此身份特殊,而不能结为之好。”这 更是无稽之谈。

在长期南北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是我国封建 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各种思想,各族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 儒释道三教始终并存,唐人的思想比较活跃,言论较少拘束,齐州青 年段元冲,书面攻击唐太宗而不受惩罚;唐玄宗娶儿媳杨贵妃为妻; 有的日本人在高朝任官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送子第到长安入学;有 的任教官等等。陆羽未婚,李冶未嫁,如果心心相印,为什么不能爱 河永浴呢?为什么从他们遗留下来的诗文、轶事都找不到任何蛛丝马 迹呢? 再从陆羽与李冶的性格来分析,史载陆羽“性诙谐,口吃善辩” 。

李冶则“放荡不羁”,且“狡黠”.两人性格南辕北辙,极不相拍 ,怎么能终身在一起生活呢? 为了探明陆羽婚姻之“谜',让我们再来看看陆羽一生的生活足 迹。他从小在竟俊龙盖寺长大。

“安史”乱中,随秦人过江,流浪到 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初隐居浙江余杭近郊宁山,自称“桑宁翁” 。

后“更隐苕溪”,借宿皎然妙喜寺。以湖州为中心,开展茶事考察 活动。

曾到南京访茶,住在栖霞寺;到苏州访茶寻泉,往在永唐寺; 到杭州寓灵隐寺,结识道探和尚,下塌“西岭草堂”。50多岁后移至 上饶茶山寺。

而后又移南昌玉芝观。到广州居东园。

贞元二十年(804 )冬,72岁,病逝青塘别业。可见陆羽一生是以寺院为家,以僧侣为 友,过着摆脱尘俗,清贫俭朴的隐居主活。

其次我们还要研究陆羽的处世思想。据《新唐书·隐逸·陆羽》 载:“幼时,其师教以旁行字(指从外民族引进的〕,答曰:‘ 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 是封建社会儒家的古训,陆羽小时也打上了这种烙印。

但是长大后一 直过着寺院生活,那种“而绝后嗣,得为孝乎”的世俗观念自然会变 得淡薄,以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佛家思想和观念。所以多数 学者认为陆羽的思想是儒释道混合体,其中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认为 他是一个 *** 袈裟的和尚。

由此可推知,不婚不娶应是他处世思想的 基本点。 史书又载,。

中国历史是有个叫陆羽的茶圣,谁有他的资料

陆羽(733-894) 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江湖上称其为景陵子,在隐居时自号桑苎翁,在信州上饶隐居时,又自称东岗子、茶山御史。

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 h ://artx/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新唐书·陆羽传》)陆羽这位从唐代本朝起,就被时人称之为“茶仙”的传奇人物,可谓是一位旷世逸才。他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孜孜以求,博览经史,抱道潜修;遨游江湖,品鉴天下名泉;往来山川,尝遍江南香茗;著书立说,文采千古风流。

它的一生经历与事业,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有许许多多发人深思,令人慨叹之处。 陆羽有着一个离奇、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

据文献记载,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大约三岁的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 艺术中国 ://artx/ 为什么陆羽在襁褓之中被养育到3岁之大而遗弃?这是陆羽身世的千古之谜,也许永无披露之日了。

g ://artx/ 智积禅师收养了这个弃儿之后,为他削发,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但是寺院之内的永无变化的庄严的塑像,僧人们的冷冰冰的面孔,单调的清一色的僧衣,永远的清茶淡饭,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都使有着倔强个性和自尊心的小陆羽感到无法忍受,于是他产生了“耻从削发”的念头。

当智积禅师觉察到小陆羽对佛经并不热中,并且经常阅读儒家的书籍时,就决定必须对这个小弟子,进行一番劝诫。于是,这场佛儒两道之争的大辩论,在寺院之中展开了。

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以及它宁折不屈的坚强个性。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而智积禅师在之后的日子里,对他严加管束,以繁重的苦役和严酷的惩罚来折磨陆羽。这时,在苦难中挣扎的陆羽,毅然选择了出逃这条路,它要逃出寺院,返回世俗,争取自由,施展抱负,实现平生夙愿。

这一年,是在天宝四载(745),陆羽大约十三岁。 陆羽出逃之后,来到了一个小剧团里当伶人。

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登台演出,而是从事编剧业务。由于陆羽为人忠厚正直,乐于助人,人又聪明,所以深得剧团的信任。

玄宗天宝五载(746),陆羽的机遇终于来了。河南府尹李齐物慧眼识才,见陆羽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少年,他日必将成为有用之才。

所以,李公决定将陆羽留在郡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在人生歧路上徘徊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了李公的亲切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叶科学家,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的。

这样的日子大约过了五、六年之久,天宝十一载(752),当时的崔国辅老夫子,被贬为竟陵司马,在这期间,陆羽与崔公往来频繁,较水品茶,宴谈终日,他们之间的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这也说明陆羽的才华、品德和崭露头角的烹茶技艺,已经为时人所赏识,也定然会在学业和经济生活上给陆羽以相应的帮助。

总结来说,陆羽的前半生经历受到了4个人的重大影响,既是两僧两吏:两僧为智积和皎然,两吏为李齐物和崔国辅。 艺术中国 ://artx/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陆羽的另一段经历开始了。

大约至德元载(756)秋冬之际,陆羽随着从山西涌来的大批难民,渡过长江,沿着长江南岸对沿岸部分地区的江河山川、风物特产,尤其是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 Q ://artx/ 并在初来江南之时,结识了时任无锡尉的皇甫冉,两人在同游江南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刻的友谊,皇甫冉是陆羽游历江南遇到的第一位虽非兄长却胜似兄长的挚友,一位真正的知己。

陆羽约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来到了吴兴,同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皎然上人相识结谊。并且他住进了妙喜寺,同皎然、灵彻等朝夕相处,尝试了一种新的客居寺院的处士生活。

陆羽同皎然大师从至德初结谊以来,知道他们相继辞世,凡四十余年,友谊一直不变,情谊始终不渝。真可谓是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

此情此谊,堪称千古珍闻。 陆羽于唐代宗达0历八年至九年(773-774)进入湖州刺史颜真卿幕府,参与由颜真卿主编的大型类书《韵海镜源》,主持日常工作。

艺术中国 ://artx/ 陆羽在韵海编委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在编委名单中排在第二位,而事实上他主持了编修班子的日常工作。这足见陆羽在古汉字韵学方面的高深造诣和渊博知识,深得精通汉学的颜真卿的赏识及编委们的拥戴。

这正如皎然在一首诗中赞扬陆羽的诗句所云:“戎佐推兄弟,诗流得友朋。” 《韵海镜源》的编纂,先后历经三十余年,五十余名文人才子相继努力,终于大历九年(774)最后完成。

这也是陆羽的一件千古韵事。 ://artx/ 陆羽从唐肃宗上元元年于苕溪结庐至唐代宗大历中期,由于他的诚信人品,对佛学、诗词韵律学的潜心探索,特别是它的渊博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赢得了声望。

并且陆羽亲自设计、施工的“三癸亭”茶亭于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落成在。

渚茶喝好不好

看要喝隔夜茶喝凉茶喝几自

茶故乡早唐代前产茶叶便通陆路及海运式远销各首先达本韩传印度亚区明清期传阿拉伯增岛17世纪初期茶叶远销至欧洲各层社贵族、绅士都养喝茶习惯共丝绸及磁器已经全世界代名词

茶故乡

茶故乡所茶真再熟论帝王相文墨客儒、道、释三教九流挑夫贩夫与茶结解缘俗语说:早晨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仅内民边疆少数民族同茶北游牧民族用奶茶民喜用酥油茶南少数民族饮盐巴茶见茶早已各族民割部

茶用饮、药、菜肴;茶礼至宫廷茶仪至文茶、禅院茶宴至民间婚俗、节俗处茶自唐降代代完善至央政权控制番邦略曰茶马互市

茶飘洋海香溢五洲现今发现茶路沟通外文化所起作用比丝稠路逊色

饮茶像现简单古饮茶道艺茶术茶文化所体现儒、道、佛各家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巧妙让叹观止

陆羽茶经

陆羽字鸿渐;名疾字季疵自号桑 翁号竟陵于唐玄宗元间复州竟陵郡(今湖北省门县)元、宝间号称唐朝盛世家富强域内安宁陆羽便面临着种种幸据《新唐书》《唐才传》记载陆羽弃自幼父母抚养笼盖寺尚积公师所收养积公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茶所陆羽便艺茶术

公元775(宝十四)安史乱爆发唐朝进入乱安期二十四、五岁陆羽随着难民离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相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师寺院采茶、煮茶茶早发浓厚兴趣湖州名茶产

陆羽带搜集少关茶产、制作材料潜研究写作陆羽终于结束流浪于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努力终于写第部茶专著第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初稿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持续八安史乱终于平定陆羽《茶经》作修订亲自设计煮茶风炉平定安史乱事铸鼎标明圣唐灭胡明造表明茶乐乐阔胸怀

陆羽《茶经》部关于茶叶产历史、源流、现状、产技术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综合性论著既茶自科著作茶文化专著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三卷十章目:源、二具、三造、四器、五煮、六饮、七事、八、九略、十图

源概述茶主要产及土壤、气侯等环境茶性能、功用;二具讲制作、加工茶叶工具;三造讲茶制作程;四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煮讲煮茶程、技艺;六饮讲饮茶、茶品鉴赏;七事讲饮茶历史;八详细记载产茶盛并品评其高记载全四十余州产茶情形于自甚明十州产茶亦实注;九略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必讲究;临泉汲水省若干盛水具式茶宴城邑王公门二十四器缺则茶废矣

陆羽主张要各项内容用图绘画幅张陈于座隅茶喝着茶看着图品茶味、明茶理神爽目悦与端瓢碗几口灌意境自相同

总五、六、七三章集反映陆羽所创造茶艺茶道精神煮茶程仅陆羽艺术化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待用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炭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乳泉涓涓江流离市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万物皆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高尚审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流传着许与茶相关民俗传说千百随着间断推移故事已经湮没浩瀚历史河些至今津津乐道

雷响茶罐罐茶

聚居云南省怒江僳僳族喝雷响茶风习其制:先用能煨750克水瓦罐水煨再饼茶放瓦罐烤香瓦罐水加入瓦罐熬茶五钟滤茶叶渣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核桃仁、花米、盐巴或糖、鸡蛋等块洞放火烧红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雷鸣般响声马使劲用木杵抽打使酥油雾状均匀溶于茶汁趁热饮用

居住西北部族饮茶式更种其奇特喝罐罐茶罐罐茶用炒青绿茶原料经加水熬煮煮茶先罐盛半罐水放火炉沸腾放入茶叶五至八克边煮边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浸经二至三钟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满直至茶水再沸腾即倾汤入杯由于茶汁浓宜用杯已习惯饮浓茶具提精神、助消化、病魔、保康健处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花间二讲究本领历史悠久据说由福建杯茶演变宋代层社斗茶风盛行谁家买茶要请客宾客茶或带媲美或请暗斗种风气逐步演变茶农、茶商试茶评茶由于品茶喝太难受杯改杯浓杯茶工夫茶雏形潮汕鱼米乡喜欢饮浓茶杯茶由茶商传入潮汕久渐渐茶具、茶叶冲泡技术越越讲究形独特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套玲珑剔透袖珍茶具:称茶室四宝玉书 (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瓷杯)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炭茶选高级乌龙茶

工夫茶冲功;

工夫茶冲功讲技巧概括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即先洗洁器具用水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间再粗盖面冲水居高临俗称高冲其作要急缓并做三点俗称凤凰吐水三点表示客敬意见茶沫溢壶面提盖沫割第冲泡茶汤含茶尘倒掉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免冲破茶胆;盖盖再热汤遍淋壶其沫壶外加热使茶香气更浓淋壶烫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家外家探亲刚家母亲先熬水土茶让喝防止水土服

水土茶配料:取点院内土点盐再加茶叶再取近家井水用砂罐偎十钟茶虽些苦涩喝能保门 家平安事离家要包包故乡土、盐、茶嘱咐异乡用水煨饮几慢慢适应水土

茶求婚

茶仅招待客佳品谈情说讨亲嫁离茶居住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伙第姑娘家相亲姑娘热情给求亲伙敬茶茶汤内放糖或蜂蜜等表示姑娘喜欢门亲事;若茶汤浓苦说明姑娘愿意

:独龙族男青看某姑娘伙要请能说道威望已婚男媒媒要提茶壶、茶缸茶叶姑娘家并快作茶壶灌水放火塘烧取茶叶茶缸姑娘家碗架取碗姑娘家都围坐火塘边

水媒茶水倒碗内按姑娘家辈份顺序每放碗接着始说婚事说深夜茶水热冷冷变热姑娘家喝;说婚第二晚连续三晚若茶水仍没喝说明姑娘家同意门亲事姑娘家家都喝茶门亲事双约定间举行订婚事宜

茶馆与茶摊

茶馆与茶摊都专门用喝茶茶馆与茶摊相比经营饮茶式同茶馆设固定场所品茶、休闲等茶摊没固定场所季节性、流式主要往行解渴提供便

茶馆由已久据记载两晋已茶馆茶馆称呼见於江流域;两广称茶楼;京津称茶亭外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今茶馆致:

()历史悠久茶馆保存旧风格;

(二)六十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假山、喷泉室内鲜花、字画并瓜、糖等;

(三)露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四川盖碗茶茶馆

四川茶故乡茶品类繁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盛行自斟自饮盖碗茶盖碗茶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品茶叶且盖碗铜壶别讲究盖碗用茶盖茶沏盖快泡茶味;二用作割茶碗飘浮泡沫;三用凉茶(即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茶船用托茶、端茶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体既实用美观另外烧水壶选用铜壶烧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强

四川茶馆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直坐晚关门照沏茶增加收费整仅收茶费所茶馆热闹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场所每都茶热气、香味进行

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既品茶娱乐文化场所唐代已先例其式现却二十世纪事特别八十代随著改革放及内外文化交流断加强些城市音乐茶座应运

音乐茶座般选择幽雅场所并配柔采灯光饮茶品点欣赏文艺内容音乐茶座形式内容丰富品茶自娱约几朋友音乐伴奏翩翩起舞;啜饮纳凉同进行各种交流

清 饮

类饮茶风习汉民族居住区见其直接用水冲沏茶叶用茶汤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贵保持茶纯粹本色既像欧洲匆匆忙忙饮尽;像本茶道循规蹈矩趋向化众化汉民族饮茶独特道能代表汉民族清饮雅赏风习细啜乌龙缓品龙井啜乌龙用若深瓯杯品茶先闻其香觉清香扑鼻接着倾茶汤入口含口旋啜其味顿觉舌余甘旦茶入咽喉啧啧味鼻口香咽喉津再试三杯令怡情悦性

品龙井用色透明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先观茶姿、汤色见翠叶碧水相映交辉旗簇立其间;再闻其香觉清香四溢沁肺;赏其味觉饮甘醇饮味甘甜齿颊留芳

倒勾茶与八宝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庸带向产名茶古丈毛尖、保靖岚针、庸茗翠带种制特殊倒勾茶山寨土家族翠绿青葱肥壮茶叶摘摊晾干叶片周围用勾均匀勾尖弯向叶柄故称倒勾茶再用滚水茶叶倒水烫掏起摊竹席晒干使茶叶由绿色变紫砂陶红色扎盛入竹箩内盖严吊通风处便倒勾茶

八宝茶

甘肃及宁夏族自治区都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普遍汉族渐渐沾染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习惯使用连盖茶碗底座碟三件西北称三炮台用种茶具泡茶盖保温端起喝茶烫手至於所称八宝茶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包核杏等掺合起冲饮;甜香滋补作用

七轩茶

部南部区流传着喝七轩茶风俗习惯尤安徽省苏州带盛行

所谓七轩茶向同姓氏七户家收集七种茶叶其实按照古规矩应该向百户家收集茶叶由於百户太所才改象征性七户家据说让孩喝些茶叶所泡茶便能终保持身体健康所父母辈通孩健康举行七轩茶仪式;且喝种茶治疗胃病仅孩利益据说收集茶间选立夏

外种添盆仪式刚孩身边放置张茶几茶几盆盆放着鸡蛋(称喜)龙眼肉、荔枝、花、胡桃等另加放株葱、姜、团艾草、碗清茶旁边再置肥皂、梳、刷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烘育型绿茶名茶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素香味馥郁滋味醇甜古今闻名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游;黄山县境西北著名风景区山势雄伟峭壁穿云林木丛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肥沃面腐殖物黄山毛峰茶树海拔700—800米山间荫蔽高湿自环境云蒸雾罩 受寒风烈侵蚀歙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徽州府志》记载:始宋嘉兴明隆庆早300前黄 山毛峰已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采摘及加工精细采摘期清明至谷雨间特级茶采摘初展芽叶;级茶采摘初展芽叶穿二叶;二级茶采摘展芽二叶初展芽三叶;条采摘展穿二叶穿三叶采摘鲜茶制作前要严格拣剔剔叶、茎摊晾尔进行加工加工采取烘青绿茶制要求严格经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每道工序都严格规定杀青要求鲜叶锅撒翻快手势轻使茶色均匀、杀青透彻揉捻采取边炒边揉加整条能芽叶揉碎白毫能受损条索卷曲紧实烘烤主要控制火候要求温度适勤炒勤翻免烘焦破坏香味黄山毛峰外形细嫩扁曲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滑芽叶肥壮、绿徽黄冲泡水色清澈明净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鲜爽味甘甜沁脾

麻姑绿茶

麻姑绿茶江西省四名茶茶树八百至千公尺云雾山故称麻姑云雾茶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城西南约五公处麻姑绿茶产于山五郎坳带五郎坳处麻姑山山巅山植覆盖良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射间短茶树佳环境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制茶叶质优良冲泡汤色翠绿饮齿颊留芳令旷神恰

关于麻姑绿茶由民间流传着趣故事:东汉期麻姑仙道于山间亲手采摘细嫩茶叶用麻姑山仙泉杓泉水煮待客于称麻姑绿茶仙茶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兴县顾渚山

渚山坐落于兴西北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云雾弥漫气候温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清泉流种独厚态环境产紫笋茶创造理想条件

顾渚紫笋茶名茶产制历史悠久品种唐陆羽《茶经》已所记载;唐代宗广德间(公元763-764)湖州兴紫笋茶并列贡茶

第二品唐德宗贞元间(公元785-8O4)顾渚山设规模宏贡茶院事采制夫役旺产期达三万;固定制茶工千余茶院内用于置茶碓房屋达三十间烘焙工场百余所紫笋茶作贡茶直延续明代洪武八(公元1375)革罢前达六百久

顾渚紫笋茶芽叶细嫩叶芽相抱紧裹笋色泽翠绿毫香 兰意幽冲泡茶汤色泽茵其味甘醇鲜美兰花香1979浙江省名茶评议顾渚紫笋茶列类名茶;1986全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顾渚紫笋茶评全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素干茶绿带黄汤色绿透黄叶底绿显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其品质优佳形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19826月全名绿茶评比名列全第二 都匀市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首府位于贵州省南部市区东东山西邻龙山都匀毛尖主要产团山、黄山、哨脚、槽带四季气候怡平均气温十六度平均降水量千四百毫米加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酸性或微酸性内含量铁质磷酸盐些特殊自条件仅适宜茶树且形都匀毛尖独特风格.

明代都匀产鱼钩茶、雀舌茶列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始口行销外1915巴拿马际赛获奖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数内刚叶或二叶展叶片要求叶片细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制作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味甘甜

辰州碣滩茶

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游沅陵县沅陵古属辰州府管辖茶源于沅陵县碣滩山故名碣滩茶早唐代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列贡茶

辰州碣滩茶锋苗油润色泽翠绿条匀紧实银毫显露;冲泡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香味持久;冲水叶游杯三起三落鱼似虾富情趣

辰州碣滩茶绿茶毛尖两种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芽叶初展匀嫩致鲜叶原料;加工制作须经摊青、炒青、揉捻、整形焙烘等五工艺流程十道工序其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保证品茶质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十名茶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游览胜茶叶主要产区产茶已千二百历史唐代陆羽著《茶经》已杭州钱塘竺灵隐二寺产茶记载宋朝宝云山产宝云茶、竺香林洞产香林茶竺白云峰产白云茶都列贡茶清乾乾隆皇帝江南曾杭州狮峰胡

公庙品饮龙井茶赞绝口并览乡民采茶焙制御制观采茶作歌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层椒假售雀舌鹰爪

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第辛苦工夫殊少

西湖龙井茶产遍及西湖周围群山其狮峰、龙井所产茶叶品质佳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四季明、雨量均匀特别春茶期间经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茶树发育特别需要利

西湖龙井茶采摘加工技艺相讲究每春茶农四按档采摘青叶清明前三采摘称明前茶茶嫩芽初迸同莲故叫莲茶斤干茶三万六千颗嫩芽西湖龙井茶珍品清明谷雨前采摘叫雨前茶茶柄片叶形状似旗茶芽稍形状似故称旗立夏采摘叫雀舌再月采摘茶谓梗片西湖龙井茶加工炒制原料等级同加工技术尽相同产品各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采取手工炒制鲜嫩条芽八十度温度加工要求保持茶叶颜色、香味美观炒茶每锅能炒二两熟练炒茶能手能炒二斤干茶

蒙顶茶

蒙顶茶亦称蒙顶甘露茶属于绿茶类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顶故名蒙顶茶种茶紧卷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甘;冲泡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清香爽口沏二遍水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山雄踞邛崃山脉东峨眉山南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都盆青衣江山脚绕山势巍峨壑绝瀑悬;林木苍翠云蒸雾漫每初

春烟雨蒙蒙雨季达九月降雨量约二千二百毫米种独特自环境茶树理想所产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芽叶清晰辨具高山茶独特风格

苏州花茶

江苏苏州浙江金华福建福州花茶三著名产其江苏苏州所产花茶占全三今苏州花茶除销售全各外畅销世界四十家区

花茶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品绿茶绿茶类炒青、烘青、三种茶叶原料配清香馥郁甜润香花经工艺窖制花茶既茶叶清香爽口鲜花芬芳与甘醇, 故香茶美称苏州花茶主要品种: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外较少应市桂花花茶、腊梅花茶、蕙兰花茶等品种每品种都各特色同茶客所偏

期苏州花茶窖制向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措施严谨享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区提供春茶主经筛、烘、簸、扇_拣芯末剔梗、等道工序精制窖花用茶坯窖花均茶花收获节进行茶花属于气质花香气随着鲜花放挥发

苏州花茶具鲜、灵、爽、醇独特风格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茶汤黄澈叶底嫩柔香气幽雅浮味爽清冽味悠品饮能明显体现鲜爽、灵快、浓郁特点1986全花茶、乌龙茶评选苏州茶厂级、二级花茶评优质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窨制;茶、花并艳秀丽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

清朝咸丰间(公元18511861)始量产1933前极盛期产花茶达十五万担省内外各茶商云集福州产经营花茶八十余家

福州花菜根据所用鲜花种类同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花茶等其茉莉花茶品质佳花香浓烈鲜灵持久;茶汤醇厚显香汤色黄绿明亮且耐泡茶尤北广消费者喜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

1、茉莉毫原料选自高山,芽叶肥壮、毫白茶良种于首春茶芽初伸采其毫芽再配用伏暑前采摘优质茉莉花经七窨提1979全茉莉花茶评比评优茉莉花茶;

2、茉莉银毫六窨提制口茉莉花茶珍品;

3、茉莉春风经五窨提制口外销优质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细似雀鸟舌故名花茶高档产品;

5、荣莉明前采用清明前采制烘青绿茶故称明前绿

6、茉莉龙团茶叶外形紧结呈圆珠形香味浓厚特别耐泡茉莉花茶级产品

福州花茶别绿茶或乌龙茶加同香花经拼(依等级按比例配入茶坯鲜花)、通花(即适温度散热)、收堆、起花、烘干、提花等道工序窨制.

祁 红

祁红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著名传统工夫红茶外形似条索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隽厚际红茶市场----英伦敦祁红列茶叶英豪享群芳盛誉1915巴拿马万博览祁红曾获金质奖章奖状1980全轻工产品评奖祁红特级、级二级均荣获家金质奖章;1986全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祁红评名茶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端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布峡谷山梁丘陵山坡茶园屏障祁门产茶唐代?br>参考资料:

详细介绍各种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 1.嫩度

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 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 2.条索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 一级 二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细紧有锋苗 紧细尚有锋苗 尚紧实 尚紧 稍松 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 3.色泽

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 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 4.整碎

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 5.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笼统的介绍。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 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我不太在各处的茶叶店买茶,一般是在产地或者是茶艺馆里买,所以一到春天就到处跑。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茶艺馆里的茶,价钱比外面的贵出许多,但这里比较容易找到好茶,一则是可以试过知其好坏,二则比较好的茶艺馆的茶,本身就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若无法到产地购茶,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还有就是一些比较大的茶庄,可以当场试茶。如果对某种茶很有鉴别能力,则可以到茶叶批发市场去购买,那里的茶,相比于小茶叶店,比较新,且可选的种类多,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经验,这里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别是绿茶。因为特级绿茶价钱偏高,茶叶批发市场和小茶叶店因成本的缘故都较少经营,好茶多数被大的茶庄和茶叶公司收购。

茶文化知识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使用玻璃茶具泡茶的好处是什么?

玻璃茶具通透明亮,用玻璃茶具泡茶,品茶的同时也可以观赏茶叶在茶具中唯美的形态,所以玻璃茶具泡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玻璃茶具泡茶有很多好处:玻璃茶具泡茶在于散热较快, 有利于水温的掌握, 保持茶叶原有的风味特点;在所有材质的杯子里,玻璃杯可是最健康的。玻璃茶具使用高硼硅耐热玻璃吹制而成,在烧制的过程中不含有机的化学物质,当人们用玻璃杯喝水或其他饮品的时候,不必担心化学物质会被喝进肚里去,而且玻璃表面光滑,容易清洗,细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孳生,所以用玻璃茶具喝水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在众多玻璃茶具中,最常见的就是茶杯。用茶杯来冲泡茶叶,茶汤之色,茶叶之姿,还有茶叶在冲泡时的沉浮漂移,皆一览无余。所以,各种细嫩的名优茶叶用玻璃茶杯来冲泡,是非常具有欣赏价值的。 玻璃茶具主要适于泡的茶有:草花草、红茶、绿茶、普洱茶、水果茶、养生茶及工艺花茶等和咖啡系列,有较高的观赏性、趣味性。如果你喜欢欣赏冲泡茶叶时的茶汤之色,茶叶之姿,还有茶叶在冲泡时的沉浮漂移景象,那玻璃茶具是你最好的选择。

高档的名优茶,特别是绿茶,应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边冲泡,边观赏茶色茶形,边饮用,别有一番情趣。普通绿茶,可用瓷器茶杯或茶壶冲泡;茉莉花茶,可采用盖碗茶的形式冲泡饮用。红茶,特别是红碎茶,宜用高玻璃杯冲泡,使红艳的茶汤更加诱人;也可以用茶壶冲泡后,用咖啡杯饮用。饮用时可随意加糖或奶,类似饮用咖啡,别有一番“洋”味。高档红茶,也可放入到钧红、祭红或广彩茶具等装饰艳丽的茶具中冲泡。乌龙茶,宜用紫砂茶具冲泡后,用小茶杯饮用,乌龙茶也可选用暖色瓷茶具冲泡,以沸水冲泡后加盖,可保留浓郁的茶香。

使用玻璃茶具泡茶,集色、香、味于一杯中,充分满足了人们品茶赏茶的需求,是追求古典与时尚绝佳选择,是健康生活不可或缺之物。

茶叶可泡几次

三次

茶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什么茶,其第一次冲泡浸出量都是能占可溶物总量的50%以上的,普通茶叶第二次冲泡一般为30%左右,第三次为10%左右,第四次只有1—3%。所以虽然好茶泡的次数少,主要是因为茶叶嫩,故而鲜,口感佳!

此外,不妨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冲泡后,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冲泡后,95%以上都已浸出。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经三次冲泡后,基本达到全量浸出。

/iknow-pic.cdn.bcebos.com/ac345982b2b7d0a2de4fbeb1c4ef76094b369a1c"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c345982b2b7d0a2de4fbeb1c4ef76094b369a1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ac345982b2b7d0a2de4fbeb1c4ef76094b369a1c"/>

扩展资料:

曾有专家称“茶叶经多次冲泡,会使其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浸出”,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不必过分担心。因为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大多水溶解度极低,按每人每天饮茶10克计算。

即使冲泡1毫克/千克残留的茶叶,摄入的农药只有0.0001毫克,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天允许摄入量的几千分之一。茶叶中的重金属铅的浸出率也比较低,只要购买正规厂家的茶叶,其含量就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bj.people.com.cn/6c/307c4f9d/337d4c9e/617e4d9af25172.23029744-2.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各种茶叶都能冲泡几次?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2】">人民网-各种茶叶都能冲泡几次?袋装茶最好只冲泡1次【2】

清茶泡几次就不能喝了?隔夜可以喝吗?喝茶有什么注意事项?

看你了,只要不喝隔夜茶,不喝凉茶,喝几次你自己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绅士都养成了喝茶的习惯。中国的共和中国的丝绸及磁器一样,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全世界的代名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对茶真是再熟不过的了。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儒、道、释三教九流,还是挑夫贩夫,无不与茶结下不解之缘。俗语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仅内地人民这样,边疆少数民族也同样好茶。北方游牧民族好用奶茶,人民喜用酥油茶,南方少数民族爱饮盐巴茶。可见,茶早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茶之用,可为饮、为药、为菜肴;茶之礼,上至宫廷茶仪,中至文人茶会、禅院茶宴,下至民间婚俗、节俗,无处不在。茶之法,自唐以降,代代完善,以至成为政权控制“番邦”的一大方略,曰“茶马互市”。

茶从中国飘洋过海,香溢五洲。现而今,人们发现,“茶之路”在沟通中外文化所起的作用上,不比“丝稠之路”逊色。

过去饮茶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陆羽和他的茶经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号桑 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开元、天宝年间号称唐朝盛世,国家富强,域内安宁。但陆羽一出生便面临着种种不幸。据《新唐书<陆羽传>》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笼盖寺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积公为唐代名僧,《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艺茶之术。

公元77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进入了一个不安的时期。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的难民离开故乡,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较北方相对安宁。 陆羽自幼随积公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对茶学早就发生浓厚兴趣。湖州又是名茶产地,

陆羽在这一带搜集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为潜心研究和写作,陆羽终于结束了多年的流浪生活,于上元初结庐于湖州苕溪。经过一年多努力,终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时年陆羽二十八岁。公元763年,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陆羽又对《茶经》作了一次修订。他还亲自设计了煮茶的风炉,把平定安史之乱的事铸在鼎上,标明“圣唐灭胡明年造”,以表明茶人以天下之乐为乐的阔怀。

陆羽的《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既是茶的自然科学著作,又是茶文化的专著。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侯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最后,陆羽还主张要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这与端来一瓢一碗,几口灌下,那意境自然大不相同。

总之,五、六、七三章集中反映了陆羽所创造的茶艺和茶道精神。煮茶过程不仅被陆羽艺术化,而且运用“五行”说强调煮茶应注意的水质、火候。茶用名茶至嫩者,精制封存以待用,不使精华散越。火用嘉木之炭,而忌膏木、败株。水用山中乳泉,涓涓江流,离市之深井。煮茶讲究三沸,还要欣赏其波翻浪涌的美妙情景。保其华,观其色,品其味。

陆羽说:“天有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食,食与酒皆精极”,也就是说,衣食住行都要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茶俗 tea customs

自古中国就流传着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传说,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有些,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

雷响茶和罐罐茶

聚居在云南省怒江的僳僳族有喝雷响茶的风习。其制法: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煨开,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五分钟后滤出茶叶渣,将茶汁倒入酥油筒内,倒入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碾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巴或糖、鸡蛋等。最后将一块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入酥油筒内,使筒内茶汁作响,犹如雷鸣一般。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使酥油成雾状,均匀溶于茶汁中,打好倒出趁热饮用。

居住在中国西北部的回族,饮茶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最奇特是喝罐罐茶。罐罐茶是用炒青绿茶为原料,经加水熬煮而成。煮茶时,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放在小火炉上沸腾时,放入茶叶五至八克,边煮边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这样经二至三分钟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成满,直至茶水再沸腾,即可倾汤入杯。由于茶汁浓,宜用小杯,当地人已习惯饮浓茶了。它具有“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的好处。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的来源

工夫茶顾名思义,一是花时间,二是讲究本领。它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福建的“小杯茶”演变来的。宋代,中国上层社会“斗茶”之风盛行,谁家买得好茶,就要请客。宾客中有好茶或带来媲美,或请来暗斗。这种风气逐步演变到茶农、茶商的试茶评茶。由于日日品茶,喝得太多也难受,就大杯改小杯而成为很浓的小杯茶,这就是工夫茶的雏形。潮汕是鱼米之乡,人们喜欢饮浓茶,“小杯茶”也由茶商传入潮汕。日久天长,渐渐在茶具、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独特的“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有一套玲珑剔透的袖珍茶具:称为茶室四宝的“玉书 ”(开水壶)、“潮汕炉”(烧火炉)、“孟臣罐”(紫砂茶壶)“若琛瓯”(小瓷杯),还有茶洗、茶盘等。用泉水,燃料用硬木烧成的炭,茶选高级的乌龙茶。

工夫茶的“冲功”;

工夫茶“冲功”最讲技巧。概括为洗洁器具、纳茶、冲点、割沫、淋壶、热杯、斟茶等法。即先洗洁器具,用开水把茶壶内外烫热。再放入茶叶,取粗者填壶底滴口处,细末在中间,再以粗的盖在上面。冲水时居高临下,俗称“高冲”,其动作要不急不缓,并做到三点头,俗称“凤凰吐水三点头”,表示对客人的敬意。见茶沫溢出壶面,提盖将沫割出。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含有茶尘,倒掉不用;再取沸水沿壶边冲入,以免冲破“茶胆”;盖上盖后,再以热汤遍淋壶上,一为去其沫又为壶外加热,使茶的香气更浓。淋壶后烫杯。

水土米花茶

白族人家的子女从外地回家探亲,刚到家时,母亲会先熬出“水土茶”来让他们喝,以防止儿女水土不服。

水土茶的配料是:取一点院内的土,一点盐,再加上茶叶,再取近家的井水用砂罐偎十来分钟。这茶虽有些苦涩,但喝后能保出门人 回家后平安无事。儿女离家时,又要包上一小包故乡土、盐、茶,嘱咐他们到了异乡后用那里的水如法煨饮几天,以慢慢适应那里的水土。

以茶求婚

茶不仅是招待客人的佳品,谈情说爱,讨亲嫁女也离不开茶。居住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小伙子,第一次到姑娘家相亲,姑娘会热情地给求亲的小伙子敬茶,如果茶汤内放有糖或蜂蜜等,就表示姑娘喜欢这门亲事;若茶汤又浓又苦,就说明姑娘不愿意。

又如:独龙族男青年看上了某姑娘,小伙子要请一个能说会道而有威望的已婚男子当媒人,媒人要提上茶壶、茶缸和茶叶到姑娘家,并以最快的动作,将茶壶灌上水,放在火塘上烧开,然后取出茶叶和茶缸,在姑娘家碗架上取出碗,姑娘的家人都会围坐在火塘边。

水一开,媒人就会把茶水倒在碗内,按姑娘家的辈份顺序每人放一碗。接着开始说婚事,说到深夜,茶水从热到冷,又从冷变热,姑娘家的人一个也不喝;说婚人第二天晚上又来,连续三个晚上,若茶水仍没有人喝,就说明姑娘家不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姑娘家的家人都喝了茶,这门亲事就成了,双方可约定时间举行订婚事宜。

茶馆与茶摊

茶馆与茶摊都是专门用来喝茶的。不过茶馆与茶摊相比,有经营大小之分和饮茶方式的不同。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是季节性的、流动式的,主要是为过往行人解渴提供方便。

中国的茶馆由来已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茶馆的称呼多见於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茶屋等称谓。

当今的茶馆大致可分为:

(一)历史悠久的老茶馆,保存旧时风格;

(二)六十年代新建茶室,采用现代建筑,四周辅以假山、喷泉,室内有鲜花、字画,并有瓜子、糖果等;

(三)露天茶室、棋园茶座、音乐茶座等。 四川的盖碗茶和茶馆

四川是茶的故乡,茶的品类繁多,饮茶风行,茶馆林立。

四川人盛行自斟自饮的盖碗茶。盖碗茶不但选用茉莉花茶、龙井等上品茶叶,而且盖碗和铜壶也别有讲究。如盖碗用的茶盖,一是茶沏好盖上后,可很快泡出茶味;二是可用作割去茶碗上飘浮的泡沫;三是可用来凉茶(即将茶盖反扣倒入茶汁),便于快饮解渴,还有“茶船”用来托茶、端茶。这样,茶碗、茶盖、茶船托三位一体,既实用又美观。另外烧水的壶选用铜壶,烧出来的水味道甜美,保暖性又强。

四川的茶馆多,且具特色。早晨进茶馆可一直坐到晚上关门,照样沏茶而不增加收费。一整天仅收一次的茶费。所以茶馆成天热闹,成了人们休息、娱乐、传通讯息、进行交易的场所,而每个人的活动都是在茶的热气、香味中进行的。

音乐茶座

音乐茶座是既品茶又娱乐的文化场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过其正式出现,却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随著改革开放,以及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乐茶座应运而生。

音乐茶座一般选择在幽雅的场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灯光,以饮茶品点,欣赏文艺为内容。音乐茶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可以品茶自娱,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还可以在啜饮纳凉的同时,进行各种交流。

清 饮

这类饮茶风习在汉民族居住地区最常见。其方法是直接用开水冲沏茶叶,不用在茶汤中添加任何佐料,强调香真味贵,保持茶的“纯粹”和“本色”。既不像欧洲人那样匆匆忙忙,一饮而尽;也不像日本茶道循规蹈矩,而是趋向生活化和大众化,这就是汉民族饮茶的独特之道。而最能代表汉民族清饮雅赏风习的是细啜乌龙和缓品龙井了。啜乌龙用的若深瓯是一只很小的小杯,品茶时,先闻其香,觉清香扑鼻。接着倾茶汤入口,含在口中回旋,啜其味,顿觉舌有余甘。一旦茶入咽喉,啧啧回味,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如此再试三杯,令人怡情悦性。

品龙井用无色透明的玻璃杯或白色瓷杯,用茶时先观茶姿、汤色,只见翠叶碧水,相映交辉。一旗一,簇立其间;再闻其香,觉清香四溢,沁人心肺;后赏其味,但觉一饮甘醇。饮过之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

倒勾茶与八宝茶

倒勾茶

湘西保靖、古丈、大庸一带向来出产名茶,如古丈毛尖、保靖岚针、大庸茗翠。这一带还有一种制法特殊的“倒勾茶”。当地山寨土家族人将翠绿青葱肥壮的茶叶摘下来,摊开晾干,叶片周围用小勾,均匀的将勾尖弯向叶柄,故称“倒勾茶”。再用滚水将茶叶倒在水里烫过,掏起后摊在竹席上晒干,使茶叶由绿色变成紫砂陶红色,扎好,盛入竹箩内盖严,吊在通风处便成了倒勾茶。

八宝茶

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所谓“三炮台”,其实就是习惯使用的连盖的茶碗和底座小碟三件头,西北人称为三炮台。用这种茶具泡茶,有盖可以保温,端起来喝茶又不烫手。至於所称的“八宝茶”,一般由毛尖、茯茶或普洱茶再加冰糖、红枣、桂圆、白葡萄干和包核杏等掺合在一起冲饮;又甜又香,还有滋补作用。

七轩茶

中国中部到南部地区流传着喝“七轩茶”的风俗习惯,尤以安徽省和苏州一带最为盛行。

所谓七轩茶,就是向不同姓氏的七户人家收集七种茶叶,其实按照古老的规矩,应该是向一百户人家收集茶叶,但由於一百户太多,所以才改为象征性的七户人家。据说让孩子喝下这些茶叶所泡出来的茶,便能终生保持身体健康。所以,父母长辈们通常会为孩子的健康举行七轩茶仪式;而且喝下这种茶后可以治疗胃病,不仅对小孩子有利,对大人也有益。据说,收集茶的时间选在立夏这天。

此外,还有一种“添盆”的仪式,就是在刚出生的孩子身边放置一张小茶几,茶几上是一个盆子,盆里放着鸡蛋(称喜果),还有龙眼肉、荔枝、花生、胡桃等,另加放一株葱、生姜、一团艾草、一碗清茶,旁边再置肥皂、小梳子、小刷子。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烘育型绿茶,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黄山。素以香味馥郁,滋味醇甜而古今闻名。

歙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新安江上游;黄山在县境西北,为著名的风景区。这里山势雄伟,峭壁穿云,林木丛生,洞溪遍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土层深厚而肥沃,地面腐殖物多。黄山毛峰茶树生长在海拔700—800米山间的荫蔽高湿自然环境里,天天在云蒸雾罩之中, 不受寒风烈日侵蚀。歙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徽州府志》记载:“始之宋嘉,兴之明之隆庆。”早在300年前,黄 山毛峰就已闻名于世。

黄山毛峰采摘及时,加工精细。采摘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特级茶采摘初展的一芽一叶;一级茶采摘初展一芽一叶和一穿二叶;二级茶采摘开展的一芽二叶和初展的一芽三叶;条采摘开展的一穿二叶和一穿三叶。采摘回的鲜茶,制作前要严格拣剔,剔去老叶、茎之后,摊晾,尔后进行加工。加工采取烘青绿茶的制法,要求严格,经过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制成。每道工序都有严格规定,杀青要求鲜叶下锅,撒得开,翻得快,手势轻,使茶色均匀、杀青透彻。揉捻采取边炒边揉的方法,加以整条,不能把芽叶揉碎,白毫不能受损,条索卷曲紧实。烘烤主要是控制火候,要求温度适当,勤炒勤翻,以免烘焦而破坏香味。黄山毛峰外形细嫩扁曲,白毫显露,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滑,芽叶肥壮、绿中徽黄。冲泡后,水色清澈明净,清香味醇,入口醇香鲜爽,回味甘甜,沁人心脾。

麻姑绿茶

麻姑绿茶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一,因茶树大多生长在八百至一千公尺的云雾山中,故又称“麻姑云雾茶”。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城西南约五公里处。麻姑绿茶产于此山的五郎坳一带。五郎坳地处麻姑山山巅,山上植被覆盖良好,气候温暖湿润。日光照射时间短,是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恰。

关于麻姑绿茶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麻姑仙女得道于此,常常在山间亲手采摘细嫩茶叶,用麻姑山仙泉“一杓之多”的泉水煮以待客。于是,后人称麻姑绿茶为“仙茶”。

顾渚紫笋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兴县顾渚山。

渚山坐落于长兴西北,东滨太湖,三面山峦连绵,云雾弥漫,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山下清泉长流,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生产紫笋茶创造了最理想条件。

顾渚紫笋茶是中国名茶中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品种唐人陆羽的《茶经》中已有所记载;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年)湖州长兴的紫笋茶并被列为贡茶

第二品。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O4年),在顾渚山下就设有规模宏大的贡茶院,从事采制的夫役在旺产期达三万人;固定的制茶工人也有千余人,茶院内用于置“茶碓”的房屋达三十间,还有烘焙的工场百余所。此后,紫笋茶作为贡茶一直延续到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革罢”,前后达六百年之久。

顾渚紫笋茶芽叶细嫩,叶芽相抱,紧裹如笋,色泽翠绿被毫,香 兰意之幽。冲泡后,茶汤色泽如茵,其味甘醇鲜美,有兰花之香。1979年,在浙江省名茶评议会上,顾渚紫笋茶被列为一类名茶;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顾渚紫笋茶被评为全国名茶。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雀舌茶”,产于贵州省都匀市,素以“干茶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的“三绿三黄”特色着称。其品质优佳,形可与太湖碧螺春并提,质能同信阳毛尖媲美。1982年6月,在全国名绿茶评比会上,名列全国第二。 都匀市是贵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贵州省的南部,市区东有东山,西邻龙山。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黄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四季气候怡人,年平均气温十六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四百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到明代,都匀产的“鱼钩茶”、“雀舌茶”就列为“贡茶”。18世纪末,都匀毛尖开始出口行销国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奖。

都匀毛尖采用“清明”前后数天内刚长出的一叶或二叶来展开的叶片,要求叶片细小短薄,嫩绿匀齐。都匀毛尖茶经过高温杀青、低温揉捻、搓团提毫、及时焙干等四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成品毛尖茶芽尖细,呈条索状,白毫特多,色泽鲜绿,品质润秀,香气清嫩,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辰州碣滩茶

辰州碣滩茶产于湖南省西部沅江中游的沅陵县,因沅陵古时属辰州府管辖,此茶又源于沅陵县的碣滩山,故得名。碣滩茶早在唐代就以色、香、昧、形俱佳闻名,并被列为“贡茶”。

辰州碣滩茶锋苗油润,色泽翠绿,条匀紧实,银毫显露;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叶底嫩匀,香味持久;冲水时,叶游杯中,三起三落,如鱼似虾,富有情趣。

辰州碣滩茶分为绿茶和毛尖两种。极品碣滩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它选料讲究,工艺严格,要求用一芽一叶初展,匀嫩一致的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须经过摊青、炒青、揉捻、整形和焙烘等五大工艺流程,十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整形干燥”两道工序尤为讲究,要求炒锅干净,燃料用无烟木炭。杀青、揉制必须采用手工操作,这样可以保证成品茶的质量。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龙井”而得名。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外。

西湖既是游览胜地,又是茶叶的主要产区。这里产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陆羽著的《茶经》中已有“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了宋朝,宝云山出产的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出产的香林茶和上天竺白云峰出产的白云茶,都被列为“贡茶”。清乾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杭州狮峰胡

公庙品饮龙井茶,赞不绝口,并以“览乡民采茶焙制之法,御制观采茶作歌”为题吟颂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假售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

漫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西湖龙井茶产地遍及西湖周围的群山,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所产的茶叶品质最佳。这里峰峦起伏,溪流涓涓,林木葱郁,气候怡人;四季分明、雨量均匀,特别在春茶期间经常细雨蒙蒙,漫山遍野云雾缭绕,营造出茶树生长发育特别需要的“天时地利”。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和加工技艺相当讲究。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此茶的嫩芽初迸,如同莲心,故又叫“莲心茶”,一斤干茶有三万六千颗嫩芽,是西湖龙井茶中的珍品。清明后到“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这时,茶柄上长出一片小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故又称“旗”。“立夏”时采摘的叫“雀舌”。再过一个月采摘的茶,谓之“梗片”。西湖龙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级不同,加工技术也不尽相同,产品各有特色。特级西湖龙井茶全是采取手工炒制。鲜嫩的条芽,在八十度的温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叶的颜色、香味和美观。炒茶每锅一次只能炒二两,一个熟练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干茶。

蒙顶茶

蒙顶茶,亦称“蒙顶甘露茶”,属于绿茶类,因产于四川名山县蒙山之顶,故名“蒙顶茶”。这种茶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鲜嫩油润、香气清雅,味醇而甘;冲泡后汤色绿黄,透明清亮,饮之清香爽口,沏二遍水时,越发鲜醇,齿颊留香。

蒙山雄踞邛崃山脉,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绕过。山势巍峨,壑绝瀑悬;林木苍翠,云蒸雾漫。每年到初

春,烟雨蒙蒙,雨季达九个月,年降雨量约二千二百毫米。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所产之茶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条形细紧显毫,色泽碧绿光润;茶汤清亮、深泛绿、浅含黄,茶叶条条伸展开来,一芽一叶清晰可辨,具有高山茶的独特风格。

苏州花茶

江苏的苏州,浙江的金华和福建的福州,是中国花茶的三个著名产地。其中江苏苏州所产花茶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今,苏州花茶除销售全国各地外,还畅销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花茶,又名“香片”、“熏花茶”、“窖花茶”,是成品绿茶之一。它以绿茶类的炒青、烘青、大方三种茶叶为原料,配以清香馥郁而又甜润的天然香花,经过工艺窖制而成。因花茶既有茶叶的清香爽口,又有鲜花的芬芳与甘醇, 故有“天香茶”之美称。苏州花茶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此外还有较少应市的桂花花茶、腊梅花茶、蕙兰花茶等品种。每个品种都各有特色,也为不同茶客所偏爱。

长期以来,苏州花茶的窖制,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细,措施严谨而享有盛名。其原料主要由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区提供,以春茶为主,经过筛、烘、簸、扇_拣,去芯末,剔老梗、等道工序,精制成窖花用的“茶坯”。窖花均在茶花的收获时节进行。茶花大多属于“气质花”,香气会随着鲜花的开放挥发。

苏州花茶具有鲜、灵、爽、醇的独特风格,外形条索紧结而匀整,茶汤黄而澈,叶底嫩而柔,香气幽雅而不浮,味爽清冽,回味悠长,在品饮中能明显体现出鲜爽、灵快、浓郁的特点。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评选会上,苏州茶厂的一级、二级花茶被评为优质名茶。

福州花茶

福州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茶、花并艳,秀丽天成,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和。

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这里就开始大量生产,1933年前后为极盛时期。年产花茶达十五万担。当时,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福州,生产和经营花茶的有八十余家。

福州花菜根据所用鲜花种类不同,可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玫。 瑰花茶、柚子花茶等。其中,茉莉花茶品质最佳,花香浓烈,鲜灵持久;茶汤醇厚显香,汤色黄绿明亮,而且耐泡。此茶尤为中国北方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前,茉莉花茶名品有:

1、茉莉大毫,原料选自高山,芽叶肥壮、多毫的大白茶良种,于首春茶芽初伸时采其毫芽,再配用伏天大暑前后采摘的优质茉莉花,经过七窨一提而成。1979年,在全国茉莉花茶评比会上,被评为最优茉莉花茶;

2、茉莉银毫,是六窨一提制成,为出口茉莉花茶的珍品;

3、茉莉春风,是经五窨一提制成,也是出口外销的优质花茶;

4、茉莉雀舌,芽尖细小似雀鸟之舌,故名,是花茶中的高档产品;

5、荣莉明前,因采用“清明”前采制的烘青绿茶,故也称“明前绿”,

6、茉莉龙团,茶叶外形紧结呈圆珠形,香味浓厚,特别耐泡,为茉莉花茶中的中级产品。

福州花茶,分别以绿茶或乌龙茶加不同的香花,经过拼和(依等级按比例配入茶坯和鲜花)、通花(即在适当温度时散热)、收堆、起花、烘干、提花等多道工序窨制而成.

祁 红

祁红,即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省祁门县,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它外形似条索而苗秀,甜香清新持久,滋味醇和隽厚。在国际最大的红茶市场----英国伦敦,“祁红”被列为“茶叶英豪”,享有“群芳最”的盛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祁红曾获金质奖章和奖状。1980年,在全国轻工产品评奖会上,“祁红”特级、一级和二级,均荣获国家金质奖章;1986年,在全国花茶、乌龙茶优质产品评选会上,“祁红”被评为名茶。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这里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成为分布在峡谷山梁和丘陵山坡上茶园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