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为取得认可做了什么努力

我国文化为取得认可做了什么努力

1、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我国通过修缮古迹、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等手段,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推广汉语国际化:为了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中国政府和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设置中文教学类别、设立国际汉语教师奖、策划国际汉语大赛等活动。

3、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吸引更多人了解、认可、接受和欣赏中国文化。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1、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我国通过修缮古迹、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等手段,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推广汉语国际化:为了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中国政府和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设置中文教学类别、设立国际汉语教师奖、策划国际汉语大赛等活动。

3、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吸引更多人了解、认可、接受和欣赏中国文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啥最年轻最重获得普遍的认可和更好的传承应该怎么做?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通过教育、展览、演出等方式,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为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志宣传非物质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同时也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宣传。

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为建成现代文化强国做出哪些努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

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基本上是相等的。

一个国家要成为文化强国即“拥有自己国家特殊文化符号的商品,文化固定遗产,和深入让他国了解熟悉的文化知识传承”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也就成为了文化强国,同样成为文化强国他肯定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就如我们所熟知的韩国美女,美国可乐,法国美食,德国制造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就代表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同样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文化强国。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自我意识,不卑不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

对比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

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名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得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

具体还要做到: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识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

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让世界认同中国文化,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先自己认同自己的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赢的认可

我国政府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党和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总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下发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

在党、的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经过各地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

2006年5月20日,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前不久,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向社会公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些地(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正在积极推进。

作为我国21世纪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在积极稳步展开,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各地还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云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为做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工作,我们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

去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五类551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于今年2月15日公布。

今后文化部还将分期、分批地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经验。

在地方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评审、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在去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 “文化遗产日”期间,各地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演出、论坛、表彰等活动。

文化部专门组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等展览演出活动,并与四川省共同在成都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文化部还对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奖”,对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宣传、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

2006年6月,我国高票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

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一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获得了极大成功。

今年是奥运之年,“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特色之一。

他表示,一定要借助北京奥运这个良好时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

他说,在奥运会期间将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这些文化活动要特别注重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展示,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这些民族瑰宝能够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让世界人民全面地了解中国”。

我们要精心策划奥运期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举办全国性的展览、展演、论坛、讲座等,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要积极推动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之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虽然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

周和平说: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现在我国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加大立法进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

“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年轻一代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积极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程,将民歌、华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80603/n257247725.shtml

我国各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

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三、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

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

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

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编辑于 2015-09-01

展开剩余40%

查看全部8个回答

5条评论

热心网友1

vvvvvvvv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做题方法_这几个步骤看完不后悔

高中做题方法原来学习是这么简单的,适合98%的学弟学妹,北大分享高中学习方法技巧,近69万尖子生赞了该文章,太棒了...

广告2021-01-08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发展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做出。

这个贡献总的来说也是特别大的。

1赞·44浏览2020-11-08

各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

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

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

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

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18赞·353浏览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

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

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

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

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

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

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

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

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7赞·3,016浏览

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9赞·495浏览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

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文化,把握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规律,尊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版、学习进修,不断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

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推动更多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植根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进步写史立传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如何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4赞·1,614浏览2020-11-25

正在加载

评论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5年出台4部法律1部决定

不到5年时间里,全国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歌法》以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4部法律、1部决定。

出台和修订了一大批文化行规和部门规章,可以说力度大、数量多、效果好。

2、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戏曲振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等。

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大范围集中轮训,仅2016年就有10万人次参加基层采风活动。

2015年和2016年,全国共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3、三分之二的村有文化中心

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

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全国县级文化馆有3153个,博物馆、纪念馆4109个,文化馆33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

所有社区都有文化活动室,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4、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助从每年1万元提至2万元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强保护传承能力建设。

在大规模普查、登记基础上,启动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

积极支持广泛开展传习实践活动,2016年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补助从每人每年1万元提至2万元。

5、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合作拍摄电影协议

在对外合作方面,我们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了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

中美、中欧各国、中亚各国的电影合作日趋活跃,开放竞争、合作共赢局面正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数说"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成就

3年来将汉服文化传递给世界的女生,都做了哪些努力?

河南一位女生3年来坚持将汉服文化传递给世界,她在纽约,想要将汉服之美展现给世界,她曾举办汉服讲座、雅集,她身穿汉服走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中国文化的痕迹,她翩然舞动汉服羽翼,只为传承“服章之美”的华夏文化。

有近一半的网友为她的行为点赞,更有网友表示应尽快将汉服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这三年来她都做过那些努力:

一、舞蹈传递

通过舞蹈传递,身着汉服,其翩翩起舞的舞姿,让汉服更加生动和美丽,仿佛赋予其生命。

作为舞蹈专业的她,在接触过汉服后,也更多机会的穿汉服参加各种活动,或街头的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服装,展现汉服的美丽。

二、雅集活动

她也曾多次举办关于汉服的讲座和雅集活动,可以看到身穿汉服的她,为来的各位嘉宾,介绍有关汉服的知识,甚至是对汉服设计的解释,让更多的人去真正了解汉服,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汉服。

三、穿汉服参加各种活动

她穿汉服上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汉服的美丽,她也曾穿着汉服与国外人拍照留念,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服装叫汉服。

也许会有很多人侧目,很多人对其不解,但其依然坚持自己对汉服的追求,坚持将汉服文化展现给这个世界,她在不懈的努力着。

偶然机会穿汉服参加表演,第一次穿上汉服的时候,她就感叹“我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不是要复古,而是复兴,让更多的同胞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要让其流失或被人所遗忘,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特色服装。

你是否支持更多的人去穿汉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什么不足?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也取得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党立足实际,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不懈探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

重点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丰富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着力,为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取得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扩展资料: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造中国精神、满足精神需求、促进文明互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经验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做什么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

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从我做起?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快,又通过网络接受了太多的多元文化,再加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从小的教育中就潜移默化的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方便的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好的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经典和精髓。

让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一言一行,深入骨髓的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从实践中去学习、去体会,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风俗。

春节时候要走亲访友,贴对联,包饺子。

清明节时,一家人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先祖。

端午节要吃粽子、带五色绳。

中秋节时,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

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出文化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满足。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发扬创新精神,与时代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之心、进而研究、然后演变为热爱。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类节目。

这些节目不但清新脱俗,而且都旨在“赏传统精髓、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再比如在兴起的短视频平台,制作些有关中国文化的精美的短视频,宣扬我们风格各异的中式建筑、曲调优美的戏剧等等等等,尽我们自己所有的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

1、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我国通过修缮古迹、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建设等手段,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推广汉语国际化:为了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推广,中国政府和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例如设置中文教学类别、设立国际汉语教师奖、策划国际汉语大赛等活动。

3、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吸引更多人了解、认可、接受和欣赏中国文化。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啥最年轻最重获得普遍的认可和更好的传承应该怎么做?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是保护与传承的前提。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传承并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通过教育、展览、演出等方式,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

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并为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立志宣传非物质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传承,同时也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和宣传。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为建成现代文化强国做出哪些努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强国与文化软实力基本上是相等的。一个国家要成为文化强国即“拥有自己国家特殊文化符号的商品,文化固定遗产,和深入让他国了解熟悉的文化知识传承”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也就成为了文化强国,同样成为文化强国他肯定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如我们所熟知的韩国美女,美国可乐,法国美食,德国制造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就代表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同样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文化强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自我意识,不卑不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借鉴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更好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渗透和体现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承弘扬名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国有益文化成果,大力推荐文化创新,始终保持中华文化得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生命力。具体还要做到:1、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2、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自觉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和谐对接;3、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吸收借鉴异质文明成果,应尊重并吸收那些为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和民众所认同的文明准则、价值观与理想信仰,将他们作为建构新价值共识的重要资源,从而既顺应全球化得时代潮流,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各民族通过文化碰撞与融合,构建和谐而又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4、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然途径,识文化软实力的物化和有效载体;5、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以及传播方式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一部人人,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受益者。广大青年学生在受益的同时,也应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者,应当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文化强国梦想做出贡献。

让世界认同中国文化,你认为应该怎么做

先自己认同自己的文化,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只有自己强大才能赢的认可

我国政府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党和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总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5年下发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和。在党、的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经过各地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逐步形成。2006年5月20日,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前不久,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已向社会公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遍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地(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正在积极推进。作为我国21世纪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正在积极稳步展开,取得了喜人的阶段性成果,各地还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做法。云南、浙江等省已基本完成普查工作。

命名和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做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工作,我们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命名工作。去年6月,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的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五类551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也于今年2月15日公布。今后文化部还将分期、分批地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正在探索有益的经验。在地方积极申报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科学论证、评审、批准等程序,去年6月9日,文化部命名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1月8日,命名了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探索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去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 “文化遗产日”期间,各地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主题,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演出、论坛、表彰等活动。文化部专门组织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等展览演出活动,并与四川省共同在成都举办了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化部还对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奖”,对在文化遗产日期间宣传、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表彰。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多的国家之一。2006年6月,我国高票入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一次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也获得了极大成功。

今年是奥运之年,“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的特色之一。他表示,一定要借助北京奥运这个良好时机,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好地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他说,在奥运会期间将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要特别注重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展示,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了解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这些民族瑰宝能够借助奥运会的契机在世界人民面前更好地展示,让世界人民全面地了解中国”。

我们要精心策划奥运期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活动,举办全国性的展览、展演、论坛、讲座等,宣传、展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要积极推动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之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虽然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周和平说: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现在我国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法律是重要保障,希望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加大立法进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法可依。

“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对年轻一代成长至关重要。”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积极推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课程,将民歌、华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将剪纸、年画纳入美术课,将传统技艺纳入手工课,使中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喜爱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80603/n257247725.shtml

我国各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三、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编辑于 2015-09-01

展开剩余40%

查看全部8个回答

5条评论

热心网友1

vvvvvvvv

查看全部5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高中做题方法_这几个步骤看完不后悔

高中做题方法原来学习是这么简单的,适合98%的学弟学妹,北大分享高中学习方法技巧,近69万尖子生赞了该文章,太棒了...

广告2021-01-08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发展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做出。这个贡献总的来说也是特别大的。

1赞·44浏览2020-11-08

各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18赞·353浏览

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了哪些贡献?

科学技术方面:许多少数民族的科学家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元代回族天文学家札马鲁丁编制的《万年历》曾颁行全国,他还制成了浑天仪、方位仪、斜纬仪等7种天文仪器。元代维吾尔族鲁明善编写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农业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农事历书体裁的农学专著,为元代三大农书之一。17世纪初蒙古族外科专家墨尔本,卓尔济著有《医学大全》《药剂学》被世人称为当代华佗。著名的云南白药是彝族医生曲焕章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神奇外科止血良药。 历史文学方面:《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好似蒙古族的三大历史著作。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是《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是文学文库中的瑰宝。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丰富的民间文学,如壮族的刘三姐,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族的阿凡提的故事等。 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西域的乐器大大丰富了中原汉族的音乐,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蒙古族的安代舞。藏族的囊马,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等,在我国都是富有盛名,世界闻名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都是汉鲜卑、吐蕃及西域人民共同创造的。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是藏族建筑的艺术精华。元代回族建筑学家亦黑迭儿丁设计领导修筑的大都工程,为以后北京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7赞·3,016浏览

名族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旗袍是从满族妇女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9赞·495浏览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巨大,回鹘诗人坎曼尔曾作诗说“古来汉人为我师”。 而汉族则有“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从战国时代就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到后来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织锦技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始终贯穿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长期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少数民族不仅给汉族带来了胡琴、胡瓜、大宛马等看得见的物质成果,更主要的,他们为长期生活在农耕文化状态下的汉族人民增加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兼容博纳的文化胸襟,使汉民族的民族性格不断得到丰富与升华。 正是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鲜注入,中华文化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特别是每一次民族大融合之后,便会迎来中华文化的空前发展,从而造就了宏阔豪迈的“秦汉雄风”、雍容大度的“盛唐气象”、强健有为的“康乾盛世”,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几个辉煌时期。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是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始终高度重视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以各民族文化的新发展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文化,把握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规律,尊重少数民族作家的创造性劳动,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创作出版、学习进修,不断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宣传推介工作,推动更多少数民族作家和作品走出本民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植根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进步写史立传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如何理解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4赞·1,614浏览2020-11-25

正在加载

评论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5年出台4部法律1部决定

不到5年时间里,全国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国歌法》以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4部法律、1部决定。出台和修订了一大批文化行规和部门规章,可以说力度大、数量多、效果好。

2、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戏曲振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国家美术发展和收藏等。

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大范围集中轮训,仅2016年就有10万人次参加基层采风活动。2015年和2016年,全国共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3、三分之二的村有文化中心

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

近年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国县级文化馆有3153个,博物馆、纪念馆4109个,文化馆332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175个,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

所有社区都有文化活动室,覆盖城乡的国家、省、市、县、乡、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4、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助从每年1万元提至2万元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立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着力加强保护传承能力建设。在大规模普查、登记基础上,启动实施了非遗记录工程。积极支持广泛开展传习实践活动,2016年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补助从每人每年1万元提至2万元。

5、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合作拍摄电影协议

在对外合作方面,我们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了合作拍摄电影的协议。中美、中欧各国、中亚各国的电影合作日趋活跃,开放竞争、合作共赢局面正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数说"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成就

3年来将汉服文化传递给世界的女生,都做了哪些努力?

河南一位女生3年来坚持将汉服文化传递给世界,她在纽约,想要将汉服之美展现给世界,她曾举办汉服讲座、雅集,她身穿汉服走过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中国文化的痕迹,她翩然舞动汉服羽翼,只为传承“服章之美”的华夏文化。有近一半的网友为她的行为点赞,更有网友表示应尽快将汉服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这三年来她都做过那些努力:

一、舞蹈传递

通过舞蹈传递,身着汉服,其翩翩起舞的舞姿,让汉服更加生动和美丽,仿佛赋予其生命。作为舞蹈专业的她,在接触过汉服后,也更多机会的穿汉服参加各种活动,或街头的活动,让更多的外国人看到我们的服装,展现汉服的美丽。

二、雅集活动

她也曾多次举办关于汉服的讲座和雅集活动,可以看到身穿汉服的她,为来的各位嘉宾,介绍有关汉服的知识,甚至是对汉服设计的解释,让更多的人去真正了解汉服,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汉服。

三、穿汉服参加各种活动

她穿汉服上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汉服的美丽,她也曾穿着汉服与国外人拍照留念,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服装叫汉服。也许会有很多人侧目,很多人对其不解,但其依然坚持自己对汉服的追求,坚持将汉服文化展现给这个世界,她在不懈的努力着。

偶然机会穿汉服参加表演,第一次穿上汉服的时候,她就感叹“我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我们不是要复古,而是复兴,让更多的同胞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要让其流失或被人所遗忘,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特色服装。你是否支持更多的人去穿汉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什么不足?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也取得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党立足实际,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问题,不懈探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

重点在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丰富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着力,为新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重要支撑,也取得了文化建设的重要经验。

扩展资料: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铸造中国精神、满足精神需求、促进文明互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及其经验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做什么

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构成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相比较而言,审美教育是一种超越性、综合性教育。它强调的是“陶冶”,是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人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加强

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传承5000多年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许多成功的审美教育范例。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养浩然正气”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立德”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天人和谐”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强不息”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从我做起?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快,又通过网络接受了太多的多元文化,再加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从小的教育中就潜移默化的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方便的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好的认可、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要多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经典和精髓。让传统文化浸润我们的一言一行,深入骨髓的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从实践中去学习、去体会,比如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风俗。春节时候要走亲访友,贴对联,包饺子。清明节时,一家人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先祖。端午节要吃粽子、带五色绳。中秋节时,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赏月,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出文化的修养,感受到精神的满足。

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发扬创新精神,与时代相结合,通过创新的方式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之心、进而研究、然后演变为热爱。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综艺类节目。这些节目不但清新脱俗,而且都旨在“赏传统精髓、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再比如在兴起的短视频平台,制作些有关中国文化的精美的短视频,宣扬我们风格各异的中式建筑、曲调优美的戏剧等等等等,尽我们自己所有的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