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龄的称谓

各个年龄的称谓

求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

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100岁称乐期颐.女子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出嫁女子称梅之年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人不同年龄的称谓分别是什么?

1、垂髫(tiáo):3、4岁至8、9的儿童。

2、束发:指15岁。

3、弱冠:指20岁。

4、而立:指30岁。

5、不惑:指40岁。

6、知命(半百):指50岁。

7、花甲(耳顺):指60岁。

8、古稀:指70岁。

9、耄耋:指80-90岁。

10、期颐:百岁。

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比如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是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是什么?

1、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2、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3、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4、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5、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6、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7、16岁称碧玉年华; 

8、20岁称桃李年华。 

9、24岁称花信年华;

10、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7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其中耄年80到90岁,耋年70到80岁),100岁乐期颐。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

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年龄称谓有什么?

1、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2、外傅之年:儿童10岁。

3、金钗之年:女孩12岁。

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6、及笄:指女子15岁。

7、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8、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9、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10、二八:为16岁。

11、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12、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13、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14、桃李年华:女子20岁。

15、花信年华:女子24岁。

16、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7、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18、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19、半老徐娘:女子30岁。

20、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21、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2、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23、六九年:即54岁。

24、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25、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26、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27、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28、还历寿:61岁的寿辰。

29、从心之年:70岁。

30、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31、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2、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3、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34、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十岁。

35、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36、中寿:指80岁以上。

37、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38、上寿:90岁为上寿。

39、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0、期颐:指百岁高寿。

扩展资料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各个年龄段称谓都有哪些?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