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洞普洱茶

落水洞普洱茶

落水洞普洱茶是一种以云南落水洞为生产地的普洱茶。它是以春茶为原料,经过采摘、晒青、揉捻、发酵、压制等工艺制成的。其茶汤色深红明亮,滋味浓烈醇厚,带有独特的陈香气和甘甜的回味。落水洞普洱茶具有清热解暑、降血脂、防辐射等功效,是茶叶爱好者和养生人士的首选茶品之一。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龙园号03年落水洞真的假的

假的。龙园号落水洞普洱茶在03年的产量很低,已经被名人收藏,市面上售卖的龙园号03年落水洞都是打着产品名号出售的假冒伪劣产品。

落水洞古树茶的特点是什么?

落水洞古树茶特点为浓郁的蜜香,汤水的质地粘稠饱满、持续性和稳定性好,在汤水的质地和后期的存储有不俗的表现。

落水洞古树茶的芽叶十色泽绿,茸毛多,叶缘微波偏平,叶质软,叶背茸毛较多,叶基成楔形。茶的香气高扬,兰香中带花果香和蜜香,汤水糯柔清雅,黏稠饱满,是易武茶中较为糯柔的品种,被不少茶客追捧。落水洞茶的口感和香气可视为易武茶的代表了,柔顺而不失阳刚,绵滑而不失力度。

落水洞古树春茶特点

1、落水洞古树茶特点落水洞普洱茶干茶条索紧实、叶片脉络细密、白毫显露、色泽为墨绿或灰黑色。汤糯、柔、清、雅,花果香,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2、茶香花蜜香十足,且深沉浓郁,山野气韵十足。

3、汤水的质地粘稠饱满、持续性和稳定性好,阴柔润滑,富有韧性,汤色犹如阳光般灿烂,原始花蜜香,透出野性芬芳。

4、舒爽持久的喉韵,再观其茶底,叶面整齐肥嫩、无明显杂叶和枯死叶片,茶底叶面整齐肥嫩、活性度较高,后期的存储价值就高。

易武茶区有哪些山头

易武茶区山头、茶品众多,分别为:

丁家寨、落水洞、大漆树、刮风寨、郑家梁子、一扇磨、麻黑、高山、瓦竜、高山村、曼秀村、茶王树、弯弓、香椿林、茶坪地、冷水河、黑水梁子、铜箐河、龙潭箐、薄荷塘、百花箐、天门山、蟒蛇箐等,其地区生茶的普洱茶品质优良,适宜日常泡饮。

易武位于勐腊县城北方,距勐腊县城110公里。进易武的汽车路从勐醒分岔,已铺成柏油路,勐醒至易武32公里。易武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

历史渊源

当时,易武茶年年岁贡,进贡之余,由于山高路远,比贡茶稍微劣等茶叶全部拉到当时的"普洱"这个地方交易,故而老百姓称之为:普洱茶。当时的普洱茶既稀少珍贵,养生功效卓著,也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在民间茶馆茶店的售价高昂,价等黄金。

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各地提前预订,提前到普洱等待,客商互相竟价的局面。每年产茶时节,普洱茶交易火暴到方圆五百里无客栈不满的兴盛局面。

由于普洱茶价值高昂,清还严格控制易武茶,列其为对三品以上的,立功的奖励,以及与外国邦交的最高级别国礼之一。造成"后宫限供,大臣难得,明间价等黄金"的局面。

从零开始学普洱茶第四篇《古六大茶山之易武茶山》

易武古茶山,古称“曼撒或漫撒茶山”。位于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易武镇,紧靠老挝。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及产量最大的茶山,所以外界也称易武古茶山为易武茶区。

易武古茶山、古镇,曾是"镇越县"府所在地,易武是云南著名的古茶区,种茶 历史 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在易武居住种茶,尤其在清朝后期成为了六大茶山中最热闹繁华的茶马古镇和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据史料已载,清嘉庆、道光年间,易武山每年产干茶70000余担。所产普洱茶就源源不断地由骡马队运出,经普洱、到下关、过丽江、进四川,到达康藏地区,部分运销印度、尼泊尔等国。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这是易武镇古茶山的真实写照。易武茶山据载,在明朝末年有江西人和云南石屏汉人进入易武,开始在易武贩茶、制茶。清乾隆年间是义乌茶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鼓励外地人进入六大茶山种茶上班的汉人涌进,义务在义务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经过几十年的拓垦,易武茶园新增上万亩,使整个义乌茶山由南至北,山山有茶园。

道光年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易武人不仅卖茶还卖棉花、药材等各种物资。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清咸丰后期滇西发生战乱,义务人转而将茶注销东南亚和中国香港,越南莱州,老挝风沙里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中转站,由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义务经济实力超过乙方称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鼎盛时期从易武杰,麻黑、易比,曼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较大的有同庆号、同兴号、福元昌、同昌号、乾利贞号、车顺号、安乐号、同泰昌、泰来祥等等。

百年前,易武是贡茶产地,易武“茶马古道”的源头。如今无数茶人、茶商不远千里来易武朝圣,亲身感受易武和易武茶的浓厚 历史 和茶汤底蕴。易武茶山生态环境绝佳,在森林秘境和高山阔野之间,古茶树与密林共生,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完美生态链。易武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麻黑、曼撒、曼乃、曼腊等地。易武茶区名山名寨林立,有当今普洱茶界一泡难求的薄荷塘,以及各种名声赫赫的各路高手,如:多依树、天门山、弯弓、铜箐河、百花潭、白茶园、凤凰窝、刮风寨(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茶坪地)蟒蛇箐、麻黑、高山、三合社、易比、张家湾、大漆树、冷水洞等等。

易武茶香甜醇厚、平衡细腻、刚柔并济,滋味高度协调,其次,易武茶后期陈化效果非常理想,是业界公认的陈化之王。

普洱茶的“七村”,你知道几个?

易武“七村”|曼洒村

曼洒村距离乡19公里,从弯弓向西走一个多小时,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曼洒老寨。

曼洒在一个山脊上,从远处看,像一条升腾的巨龙,那里海拔很高,视野开阔,还可以看到蛮砖、蛮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是个观山览景的好地方,

这里产的茶叶条索紧结、匀整、乌黑油亮、茶汤橙黄透亮、滋味醇和、回甘、生津、香高、杯底香气持久、口感细腻、水路顺滑、香气悠长。

易武“七村”|曼秀村

曼秀村距离乡3公里左右,是到麻黑村与刮风寨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纯汉族村。

曼秀村制茶至今仍然保持传统制茶工艺,所以曼秀村的茶是非常经典的易武风格,生产出的茶叶条索紧结、完整、灰褐显毫、茶汤略带金黄、香高、回甘、生津、持久,让人回味无穷。

易武“七村”|落水洞村

落水洞村距离乡5公里,该村 常年云雾缭绕,温热多雨,土层深厚,地皮肥沃,而且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古树参天,气候铸就茶树品质,适宜茶树生长。这里的古树茶以其香气高扬、香入水、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等特色著称,是公认的易武茶高品质的代表。

落水洞普洱茶汤色浅绿青、清透鲜亮,一丝无暇,像当地的阳光一样灿烂,浓郁的蜜香带有花果香并透着野性的芬芳。入口甘甜清冽、轻柔灵动、水细而活。茶水滑过喉腔刹那感觉震撼、相遇恨晚、有马上继续畅饮的冲动,停口后清润返甜、韵正留香,满口生津。柔、甜、滑的特性让人印象深刻,入口难忘。

易武“七村”|麻黑村

麻黑村距离乡9公里,是易武所有古茶山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村。

关于“麻黑”名字的由来,相传是因为麻黑村是在通往老挝的路边,在过去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从老挝赶着马去易武,天亮出发,走到“大路边”的时候,天色已经差不多黑了,当地人称作“麻麻黑”或者“麻黑”,慢慢就口口相传称之为麻黑村了。

该村茶山密布,自然景观极佳。现有古茶园面积3400亩,年产量48吨。麻黑村所产茶叶香气突出、茶汤清明、经久耐泡、具有越陈越香的 历史 认可。

易武“七村”|高山村

高山村:距离乡9公里,是一个纯彝族村,与曼秀村隔箐相望,因为位于高山顶峰而得名高山村。

高山村至今保存有诸多古茶园,茶树高大,匀需搭架攀爬才可采摘,高山村近些年茶叶制作技术提升很快,加上优质的茶原料,产品非常走俏,其茶回甘持久、空杯留香、是普洱茶爱好者的珍品。

易武“七村”|三合社村

三合社村距离乡7公里,也是一个纯彝族村,在这里生长着无数大茶树,树龄数百年,根部直接140-160cm不等,最高达到23m左右。茶园四周植被保护极好,所产茶叶香高、回甘、生津、持久,滋味柔和。

易武“七村”|易比村

易比村距离乡8公里,在易武乡西南,易武著名的老字号“安乐号”就出在该村。

清光绪20年李开基就是带着这里的茶叶进京参加殿试的赶考,由于路途遥远,耽误了考试时间,李开基托人把自家制作的茶叶敬献给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钦命头品顶戴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图善吏为李开基题写《瑞贡天朝》大匾。

其生产的茶叶开汤茶汤金黄明亮、回甘、生津、杯底带浓浓密香味,香气持久、茶叶耐泡。

普洱茶顶级产区-麻黑古茶园的故事

麻黑之于易武,就像易武之于古六大茶山一般,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存在。因为麻黑有2700亩的古茶园,有5100多亩的新式茶园,每年普洱茶的产量大致在45~50吨,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村落。

说到麻黑,就要说说易武的“七村八寨”之分,这原本是一个行政区划,却因这些年普洱茶市场的走高,被各自赋予了带有江湖色彩的名望。易武七村指的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易武八寨则分别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麻黑地处易武老街的东北面,距离老街有9公里,它的茶园下与落水洞、上与大漆树的茶园相连,在过去很长一段对产区还没有很细分的时间里,这一片相连的茶园几乎都被归入“麻黑”,因为麻黑茶在市场上成名已久,至今也是易武茶风味的地理标杆。此外,麻黑还是一个“嵌”在森林里的村寨,因为它的古茶树和原始森林混生在一起,所以生态优势明显。

麻黑这个称呼,据说旧时是对一个少数民族的贬称,现在详情已不可考,能够明确的是这里曾发生过回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斗争,并导致了麻黑原来的所在地——麻黑大寨的衰落。那是一个在两百年前(清嘉庆年间)就有两百多户人家的繁华村落,有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村民,也有一些汉族村民。后来纷争闹得激烈,瘟疫又开始流行,这使得此地的回族人全部搬走,之后的麻黑就成了一个彻底的汉族寨子,到现在共有130多户人家、400多人。

而现在的麻黑,原本的名字叫“大路边”,据说这个通俗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过去从易武到普洱的运茶之路,要从麻黑寨的路边经过;而且由中国通往老挝的出口茶路,也要经过麻黑寨的路边。由此可知,在云南有茶山记录以来,麻黑早就在 历史 上,拥有了它的位置。

在当地老茶人的记忆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由易武各茶号所产的“易武正山”普洱茶,实际包括整个易武茶山范围内的麻黑、曼洛、老街、曼撒、易田、曼腊、曼乃等各村各寨的茶,当时所有茶都一个价,混在一起做,都叫易武正山。而现在的价格各个寨子都不一样,甚至高低间相差太多,那自然是没有混在一起做的可能了。发达的现代信息网络,也早就让身在茶山的人们,拥有了极灵敏的市场嗅觉。

事实上,麻黑的古茶园面积很大,甚至在整个西双版纳都可以排在前列,但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茶树矮化运动后,没有被矮化过的古茶树比例也仅有百分之五左右,究其根本是当时台地茶比古树茶的价格贵,这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简直不可想象。古树茶矮化是云南茶业在特定 历史 时期的特定遭遇,易武茶的光环虽然璀璨,却也无法解决当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因为物质条件的匮乏吃不饱饭的窘境,为了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茶叶由国家统购统销,主管部门考虑到古茶树产量低,于是从勐海等地慢慢开始低产茶园改造试验,主要方法是将古茶树离地20厘米左右的部分主干砍去,使得树幅增大,这样茶叶产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一边是茶叶开始出口创汇要数量,另一边是作为产茶大省的云南,当时省内需求的都是绿茶(滇绿),而粗枝大叶的古树茶显然不适合加工成绿茶,相反整齐细嫩的台地茶就合适。于是低产茶园改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整个易武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茶树矮化运动。这样一来,越是种植 历史 悠久且离村寨比较近的古茶园,受到的影响越大,所以在易武片区相对交通便利的麻黑古茶树,就成了彻底矮化的对象。

所幸的是现在麻黑的古茶树虽然已不高大,但根部依旧粗壮,凭借着古茶树发达的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即使看着外观平平,其产出的茶叶滋味跟周围生长的乔木小茶树们有着质的差别。根据斗记普洱茶麻黑初制所所长孙明的介绍,近年来麻黑的茶价整体较平稳,产地好的鲜叶一般在百元一公斤,到做完毛茶就在三四千元一公斤。

而现在,对于爱茶之人来说最大的困扰却并非价格,而是这几年茶叶产量的猛然下滑。“不夸张地讲,因为山上茶叶发得少,2019年已比往年减产了60%,2020年头春又减产了70%%,到真正有茶叶发出来的时候,都到雨水节气了,哎,这几年太干早了,做茶人看着茶树缺少生机的样子,心疼啊。”斗记普洱茶麻黑初制所所长孙明介绍到。

2003年的斗记麻黑茶,以区别于大厂茶的细腻柔甜风格,为人们逐渐认知,不过当时不少人质疑:对于一直强调滋味厚重的普洱茶而言,这样清淡的山头茶,能不能转化出一个好的口感?

十八年过去了,曾经那些怀疑的声音,不攻自破。当年这些仅仅做了一吨多量的茶,因为陈化转化后的口感惊艳四方,从当年的十多块钱一饼,涨到了现在万元也难求的地步。钟情于它的口感的茶友,因为喝一片少一片的缘故,常常要在某些特别的时刻,才舍得开启它。

为什么麻黑的转化如此动人?还离不开茶的内质。作为典型的云南大叶种,麻黑的茶树根系扎地深,所以发芽早,育芽能力强,芽肥叶大,条索粗壮,芽头显毫,在素以清柔水甜为主打风格的易武茶中,麻黑茶是以醇厚蜜甜见长,花蜜香明显。它的汤色淡黄,油光透亮,香气高扬馥郁,挂杯香持久,叶底弹性好、厚实且色泽鲜明。在口感方面,麻黑茶是宽厚饱满、柔中带刚的典型,茶汤虽然苦涩度低,但茶气却很明显。这正是促成后期口感转化动人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普洱茶村禁止外茶入内呢

维护自身品牌。

由于普洱茶市场假冒仿制的老班章情况猖獗,普洱茶村为了维护自身品牌,在沿途设立4处道口,严禁外茶混入。外村茶商夹带茶叶进村会被高额罚款。

普洱茶的七村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洒村,普洱茶的八寨指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新寨。

普洱茶的产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很多茶的名字,比方说冰岛五寨、老班章这种出名的茶叶。其实,很多的茶都是以当地寨子村子的名字去命名,你知道被命名的茶产地出自哪里么?我们今天就先来谈谈普洱茶的三大产区以及茶区的各个茶山。

西双版纳产区

1、易武茶山

名寨:麻黑、弯弓、刮风寨、丁家寨、落水洞

2、倚邦茶山

名寨:曼松、架步、曼拱

3、蛮砖茶山

名寨:曼迁、曼庄、曼林

4、莽枝茶山

名寨:红土坡、秧林、曼丫

5、布朗茶山

名寨:老班章、老曼峨、新班章、吉良

6、贺开茶山

名寨:班盆、广别老寨、老曼竜、新曼竜

7、革登茶山

名寨:值蚌、新发

8、攸乐茶山

名寨:司土老宅、龙帕、亚诺村

9、南糯茶山

名寨:半坡老寨、拔玛、石头老寨、姑娘寨、多依寨

10、巴达茶山

名寨:曼郎、曼帕纳、曼迈

11、勐宋茶山

名寨:那卡、保塘旧寨

12、帕沙茶山

名寨:中寨、新寨、帕沙老寨

临沧产区

1、勐库茶山

名寨:冰岛、地界、老南魄、小户赛、懂过、糯伍、坝歪

2、凤庆茶山

名寨:香竹箐

3、邦东茶山

名寨:昔归、邦东村、曼岗

4、永德茶山

名寨:忙肺、忙波、汉家寨

5、白莺茶山

名寨:茶房、二嘎子、本山

普洱产区

1、景迈茶山

名寨:大寨、忙景

2、景谷茶山

名寨:秧塔、苦竹山

3、邦巍茶山

名寨:邦巍、帕寨

4、宁洱茶山

名寨:困鹿山

5、镇沅茶山

名寨:千家寨

普洱茶产区分布及特点是什么?

1、易武产区

此产区包括易武茶区,及攸乐、倚邦等旧六大茶山。此区域以易武茶出名,产量也大,并且茶性类似,都是以“柔”见长。

易武是最古老的茶区,历史上号级茶多出自易武。易武茶区包含整个易武乡的产茶区,也包含着过去的慢撒茶山。

易武茶区老树茶比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风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

易武古茶山古茶树多为大叶种茶,以此采制的普洱茶,其条索肥大粗壮,在普洱茶界有着“香扬水柔”的泛称。

冲泡后,汤质柔和顺滑、蜜香高扬、苦涩感低、滋味较为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山野气韵强。

2、勐海产区

此产区包括勐海县的南糯山、布朗山、勐宋,及巴达、贺开等茶山。此产区的茶叶较其他产区更为劲道,当属“刚”。

勐海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优质品种较多。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

勐海普洱茶就生长在这终年湿润、云雾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不施农药的原始森林中,属于有机茶。

芽叶发得又大又嫩,白毫特多,内含的化学成分特别丰富,制出的茶叶香高味浓。

3、临沧产区

此产区包括临沧市的勐库茶区,勐库大雪山(即冰岛所在茶山)、邦东茶区等,此产区茶叶最大的特点是甜中带青涩,“秀”于林。

临沧是非常重要的普洱茶产茶区,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是古茶树遗产存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苦弱涩强,在口感表现上稍硬,汤质刚强,口感较窄,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刺激性稍高。

4、普洱(思茅)产区

此产区包括普洱市的困鹿山、景谷、无量山、哀牢山等,此产区茶叶的茶气相对平淡,当属“和”。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思茅区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云南三大海关重镇之一,曾有“东南亚陆路码头”和“银思茅”之称。

总的来说思茅的现代茶园建设在几大茶区里面是比较好的,产量大,味道偏苦涩,台地茶的味道略显淡薄。

普洱茶哪个山头的口感最好

普洱茶有三个知名的产区,3个产区下又27个特色山头,不同的山头口感特色都不一样,至于哪个口感最好,看个人喜好,以下就选了其中的十个左右的山头供参考。

易武

特色:易武茶属于曼撒茶区,香气和口感都类似于曼撒茶,属于香气高扬、汤水柔和、刺激性较低的茶品。

刮风寨

特色:细细品啜着,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苦涩也含蓄着。喉韵绵延悠长,沁心入腹,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的满足感。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

落水洞

特色:味道苦涩略显,鲜爽度高,水性细薄,活跃;茶香飘溢清透甘活,数泡后更有甜香,香气微扬;喉韵显,舌底生津。

麻黑

特色:易武茶香扬水柔,而麻黑茶更以阴柔见长,江内茶中之上品。汤糯、柔、清、雅,花果香。早春香气极好,留杯时间长,汤色油光透亮,口感宽广饱满,柔中带刚,绵密,细腻,韵致精深,香气高扬平衡中正厚重,叶底弹性好厚实。

倚邦: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千家寨:

特色:茶青揉不成条是其早年特色。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微苦,茶质较淡薄。

攸乐

特色: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柔和、舌面苦涩度较高,因茶树的树龄较小,茶性较烈。

景迈

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汤质滑、较薄。

莽枝:

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和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有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勐库:

茶质肥厚度大,香型特殊,劲扬,不如六大茶山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冰岛

特色:冲泡后的茶水颜色为漂亮的金,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茶水的颜色会稍微增加一些红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