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蒜是哪位皇帝

刘蒜是哪位皇帝

刘蒜不是皇帝,而是东汉宗室、诸侯王。

刘蒜是汉章帝刘炟玄孙,千乘贞王刘伉曾孙,乐安夷王刘宠之孙,清河恭王刘延平之子。

建康元年(144年),继承清河王爵位。

永憙元年(145年),汉冲帝去世,太尉李固想立刘蒜为帝,但大将军梁冀与太后梁妠共立汉质帝。

刘蒜无缘帝位,只得返回封国。

建和元年(147年),刘文与刘鲔勾结谋反,欲立刘蒜为帝。

结果事情败露,朝廷诛杀刘文与刘鲔。

刘蒜受到牵连,朝廷下令贬其爵位为尉氏侯,流放桂阳,刘蒜自杀而死。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刘蒜不是皇帝,而是东汉宗室、诸侯王。

刘蒜是汉章帝刘炟玄孙,千乘贞王刘伉曾孙,乐安夷王刘宠之孙,清河恭王刘延平之子。

建康元年(144年),继承清河王爵位。

永憙元年(145年),汉冲帝去世,太尉李固想立刘蒜为帝,但大将军梁冀与太后梁妠共立汉质帝。

刘蒜无缘帝位,只得返回封国。

建和元年(147年),刘文与刘鲔勾结谋反,欲立刘蒜为帝。

结果事情败露,朝廷诛杀刘文与刘鲔。

刘蒜受到牵连,朝廷下令贬其爵位为尉氏侯,流放桂阳,刘蒜自杀而死。

汉质帝刘缵简介在位时间不到1年被毒死的幼帝

东汉第九位皇帝

生平事迹

刘缵,东汉第九位皇帝。145年即位,在位时间不到1年,谥号孝质皇帝。

他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出生于138年,他的曾祖父刘伉是章帝的长子,因为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了继承权,公元79年被封为千乘王,按说传到刘缵只能是个诸侯王,但他8岁时意外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公元145年,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当时当时可继承皇位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清河王刘蒜,另一个就是刘缵,两人血缘关系亲疏几乎一样,当时清河王17岁,刘缵8岁。太尉李固主张立长君,而且清河王严肃稳重,举止有法度,许多大臣都同意,但掌握朝政的大司马大将军梁冀因为刘缵年幼,在上容易控制,就选择了刘缵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刘缵继承皇位后,梁太后继续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朝政基本上都控制在她的哥哥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为所欲为,专横跋扈,引起一些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遭到了梁冀的压制和打击。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刘缵虽然才8岁,但他年少聪慧,因此看梁冀不顺眼。有一次朝会上,他当着群臣的面叫梁冀“跋扈将军”,表示自己的气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觉得刘缵年纪虽小,但聪慧早熟,将来可能联合朝臣来对付自己,实在是心腹之患,于是有了杀害刘缵的想法。公元146年闰六月,他让安插在刘缵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刘缵食用的煮饼中,刘缵吃了毒饼后,气闷肚痛,召李固要水,梁冀不让饮水,一会就气绝身亡了。

刘缵8岁即位,在位一年,去世时年仅9岁。

人物简介

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汉章帝玄孙。刘缵曾祖刘伉为汉章帝长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贱,被剥夺了皇位继承权梁冀简介,建初四年(79年)被封为千乘王(封国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附近)。按常规,传到刘缵一代,至多成为一个地方诸侯王,皇帝的称号是与他无缘的。但在他8岁那年,却意外地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仅3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当时可继承皇位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清河王刘蒜,另一个就是刘缵。二人血统亲疏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刘蒜较刘缵年长,其时已经17岁。当时执掌朝政的外戚大司马大将军梁冀因刘缵年幼,在上易于控制,遂一手包办,选定刘缵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刘缵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间,专横跋扈,无所不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为首的许多士族官僚纷纷上书批评梁冀的所作所为,力求矫正时弊,但部遭到了梁冀的打击和压制。

汉质帝刘缵简介在位时间不到1年被毒死的幼帝

梁冀在朝廷上颐指气使,气势凌人,不可一世,汉质帝虽然才8岁,也看他很不顺眼。在一次朝会中,他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梁冀简介,表示自己的义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衔恨在心,觉得质帝虽小,但为人聪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担心质帝年长后难以支配,决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梁冀让安插在质帝身边的亲信暗中把毒药搀在质帝食用的煮饼之中。质帝吃过毒饼,顿觉气闷肚痛,无几中毒身亡,死于洛阳宫中。年仅9岁,死后的谥号为“质帝”。

刘蒜的人物生平

刘蒜为人严谨持重,举止有气度,朝中大臣李固等人无不倾心于他。起初,中常侍曹腾拜谒刘蒜,刘蒜没有礼遇他,宦官们因此都恨他。

本初元年(146年)闰六月初一日,梁冀毒杀汉质帝去世 。汉质帝死后,梁冀召公卿大臣们议立新帝,李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大鸿胪杜乔都认为刘蒜明德早已闻名,又是与皇室血统最近、年龄最长的一位,适合立为新君。当时梁冀的妹夫蠡吾侯刘志正在京城,梁冀想立他为帝,但众人对此有异议。曹腾等人对梁冀说:“将军家几代人都是皇亲,手握重权,宾客纵横于世,常常有过失差错。清河王严明,若真的立他为帝,将军一家受祸就不远了!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以长远保住。”梁冀认同他们的建议,于是立刘志为帝,是为汉桓帝。 刘蒜由此得罪于梁冀。 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甘陵人(一作清河人)刘文和南郡人刘鲔勾结谋反,放出谣言说清河王当一统天下,想共同拥立刘蒜为皇帝。结果事情败露,刘文等人便劫持清河国国相谢暠,将他带到清河王宫司马门,说:“应该立清河王为天子,谢暠为公。”谢嵩不听从,并责骂他们,刘文于是将谢暠刺杀。朝廷便追捕并杀死刘文和刘鲔。有关部门就此事刘蒜,刘蒜因此受到牵连,朝廷下令贬其为尉氏侯,并流放到桂阳,刘蒜于是自杀而死。

《八岁龙爷闹东京》中释小龙扮演的刘赞到底是东汉时期的哪个皇帝?故事是什么时候的?

东汉时期的汉质帝刘缵,时间是东汉时期,大概是145年-146年。

刘缵的人物角色设定:

八岁的偏府小王爷,顽皮好动、不守常规,被大奸臣梁冀利用强行扶上皇位,为此他蒙蒙懂懂地陷入了支持堂兄刘蒜为皇上的大臣李固一派和梁冀之间的殊死斗争中。

扩展资料:

剧情内容:

8岁小王爷刘赞(释小龙)平时在父母身边自由自在、调皮捣蛋、大搞恶作剧。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近似恶作剧的玩笑,他被国舅和太后挟持,扶为傀儡小皇帝,并由此陷入了支持堂兄刘蒜(焦恩俊)称帝的老臣与国舅之间的殊死斗争中。望着江河日下的大汉江山,李固心急如焚,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清河王刘蒜痛陈利害,晓以大义,劝他铤而走险,登高一呼。

本想超然世外、清净洒脱的清河王刘蒜被一步步卷入斗争的漩涡,他决定出手铲除梁冀,匡扶正义。其间,清河王刘蒜的表妹是一位敢爱敢恨、敢想敢为、亦忠亦奸的人物,她深爱着表哥,一心想把表哥推上皇位,自己梦想着登上皇后的宝座。为达到目的,她已将剑锋直指小皇帝。

刘赞几次被双方追杀,父亲惨死,母亲流落民间,王府被烧,儿时的女伴被害,男伴被阉,这一切让原本童心未泯、不谙世事的刘赞渐渐明白了一些是非。

他不顾一切逃出皇宫,几番大闹东京洛阳,最后联合李固与堂兄刘蒜一举铲除奸臣梁翼,并让位于刘蒜,清晨,已成为夫妻的刘蒜和秀姑被太监叫醒,他吃惊地发现,要穿的衣服是皇帝的龙袍。原来小皇帝和李固此时已挂官而去,并留下圣旨将皇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清河王刘蒜。

街上又响起了新年的爆竹声,小龙爷刘赞的声音清晰可辨,“爷爷,你还没给我压岁钱呢”。李固的声音伴着鞭炮声渐渐远去,留下了一老一小两条长长的身影。从此逍遥民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缵

百度百科-八岁龙爷闹东京

汉冲帝刘炳生平简介

职业:东汉王朝第九任皇帝

生卒:143年-145年,享年3岁

工龄:半年,(144年八月~145年正月),

父亲:刘保

母亲:虞贵人

王位继承人:刘缵

最大爱好:不详

最大特长:不详

最大缺点:免疫力太差

最大优点:挺乖的

最大成就:没有什么大成就

最大错误:没犯过什么大错误

最大快乐:不详

最大痛苦:生病

最大敌人:疑似梁翼

当前住址:河南省洛阳市东北25里处(一说洛阳市西北某处),怀陵

个性签名:日子过得真快啊!

〖年号〗:

永熹(1)145

【经典记载】

〖古文〗孝冲皇帝讳炳,顺帝之子也。母曰虞贵人。建康元年立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皇帝位,年二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后汉书·孝冲帝纪》)

〖今译〗汉孝冲皇帝名叫刘炳,是汉顺帝的儿子,母亲是虞贵人。建康元年,刘炳被立为皇太子,当年八月庚午日,即皇帝位,当年刘炳只有两岁。尊(梁)皇后为太后,国家大事都由太后掌管。

【人物故事】

〖梁家的小傀儡〗

明朝十六帝,除了太祖、成祖超过六十周岁,其他均不长寿,嘉靖达到六十虚岁,万历达到五十八虚岁,已经算其中较好的,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去世。

历史上第一个娃娃皇帝: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年仅八岁。

按周岁计算(如按虚岁再加一岁),努尔哈赤即位时五十七周岁。

天秤座很优雅,而且很有艺术的感觉,而且天秤座其实也是很浪漫的一个星座。

在此之前太后只有一位,哪怕是儿子当了皇帝也只能封个太妃,宋哲宗并非嫡出,当上皇帝之后,其生母也只封了个太妃头衔。

携手江湖服的家族战第一家族也就是代表着本服的最强家族,我们是从家族战的胜率和积分来综合判定的,虽然图中无聊一组积分920分,但是胜率只有92%,而恶棍领军的恶势力家族虽然积分只有900分,和无聊一族的积分差距相差20分,但是恶势力家族胜率却高达95%,高于无聊一组3个百分点,所以综合判定恶势力家族为现今最强家族,这个名号当之无愧,而95%的极高胜率也是全服独一无二的胜率存在。

真到了那个时候,若是新皇帝没了亲妈,倒还能给嫡母几分面子,要是新皇帝有自己的妈……嫡母与生母都是太后,新皇帝跟哪个更亲些。

”初空额上的青筋乱冒了一阵,长叹一口气,道,“如今这太后并不是皇帝的生母,却自小抚育皇帝长大,先皇去世得早,太后便垂帘听政,掌控朝政,但皇帝一天天大了起来,也越来越难于掌控,太后便欲废掉皇帝,要立新帝,而皇帝膝下无子,没有人选,正巧这时太后自己的女儿青灵公主怀孕了。

梁家上一代掌门人梁商,不愧为一代忠良和仁厚长者,他一生谦恭谨慎,忠君爱国,赢得了朝野的普遍支持。但是老子英雄儿 *** ,梁家的新一代掌门人——梁商的儿子梁冀,却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权臣。

梁冀外貌凶悍,“耸着象鹞鹰似的双肩,生着豺狼般凶光直射的双眼”,冷不丁看谁一眼就能能吓人一跳。梁冀不仅继承了梁商的爵位,还继承了梁商大将军的职位,唯独没有继承梁商谦恭的德行。

梁商还活着的时候,梁冀就常干些不法之事。他嗜饮酒、爱女色、擅、斗鸡走狗、骋马射箭样样精通。梁商让梁冀做河南尹,梁冀就在任上搞,干了不少非法之事,只是但梁冀很狡猾,这些总能满过父亲。有一次,梁商的一位老朋友洛阳令吕放跟梁商说了些梁翼的坏事儿,梁翼知道后,恐怕父亲会因此察觉自己的恶行,竟然把吕放给杀了。杀完人,梁冀又一面嫁祸于他人,一面假腥腥的保举吕放的弟弟继承吕放留下的职位。结果梁商不仅没有怀疑梁冀,反而更看好这个这儿子了。

成婚后女主发现天家复杂的家庭关系,皇帝和太后不和,皇帝另有心上人淳于贵人,皇帝弟弟做事荒淫浮夸,皇宫内又接二连三的发生谋杀,女主剥丝抽茧,居然撞破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由邓太后掌权,他在太后死后掌权。

”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 残忍、 狡诈、 狠毒的人物。

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ita&#39。

梁翼拥立小皇帝刘炳,又排斥了虞贵人及其家族,作为梁太后的兄长,梁翼开始“侈暴滋甚”,就是说过度的凶暴而且凶暴程度程不断升级的势态。就在梁冀准备进一步“滋甚”的时候,小皇帝刘炳给他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145年正月,在位仅半年,年龄只有三岁的刘炳因病死去了。

刘炳一死,梁冀心里这个气呀,小孩儿当皇帝,对自己专权太有利了,现在死掉了,如果换个成年人做皇帝,自己的日子当然就没那么好过了。可是朝臣们成心跟梁冀作对,以太尉李固为首提出拥立“年长有德”的清河王刘蒜。梁冀当然是坚决反对,最终梁冀以其霸权再次获胜,选择了年仅八岁的刘缵做继承人,势将专权进行到底。

“跋扈将军”为何要毒杀汉质帝刘缵?

华夏皇帝漫谈之汉质帝刘缵(zuan)

汉质帝名叫刘缵,是渤海王刘鸿之子,东汉王朝的第九位皇帝。质帝8岁即位,在位年仅1年6个月,就死于非命。他的死也是外戚专权导致的。

3岁小儿汉冲帝刘炳夭折后,皇宫再也没有子嗣可以立为储君。梁太后慌了,梁氏一族开始四处物色可以立国君的人选。这时汉朝皇室之中,不仅皇帝子嗣稀少,其它刘氏子弟的子嗣也很少。汉皇室从子孙繁衍上都开始彻底衰败了。

刘缵乃是汉章帝刘?@之孙,他的曾祖刘伉是章帝的长子。当时章帝的皇后窦氏弄权,而刘伉的生母出身卑微,因为刘伉就与皇位无缘了,只做了个千乘王(封地在今山东高青县附近)。刘伉一支传下来,个个窦氏小小的诸侯王,刘缵的父亲刘鸿就是渤海王。而皇冠这个时候却意外地落到了刘缵的头上。这时汉宗室从血统上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17岁的清河王刘蒜,另一个就是8岁的刘缵。朝中太尉李固等人认为,清河王年长,也很有德行,可以亲政,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梁太后一党为了达到长期专权的目的,就决定立年幼的刘缵为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二十四,梁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翼亲自持节将刘缵接到洛阳皇宫。第二天就封刘缵为建平侯。当日就即位,便是汉质帝。

梁翼

刘缵当了皇帝,也是个傀儡摆设。梁太后依旧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朝政大权基本上由其兄梁翼把持。梁翼本就是个混混子弟,他把持朝政期间,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梁翼的恶行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以太尉李固为首,他们纷纷上书梁翼,希望矫正时弊,但最终都没有结果。李固等人反而遭到了梁翼的残酷打击和压制。

质帝指责梁翼“跋扈将军”

刘缵虽然年纪小,却很聪明懂事。他也看到了梁翼的嚣张气焰,对他很不满。再一次朝会上,他就当面称呼梁翼为“跋扈将军”。不过小孩子毕竟心计不深,话语一出,引来梁翼对他的嫉恨。梁翼见刘缵聪慧早熟,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很怕他一朝,会威胁到梁氏一党的专权,就对他起了杀心。公元146年六月,梁翼指使自己安排在刘缵身边的亲信在他的食物中下毒,刘缵吃了有毒的汤饼,很快就腹痛毒发而死。

可怜的小刘缵才9岁多,就这样幼年早夭。如果他不做皇帝,也许还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但这个悲剧又会发生在谁的身上呢?刘缵死后,被安葬于敬陵,谥号“孝质皇帝”。

汉质帝刘缵小档案

生卒年:公元138年-146年

父母:父,渤海王刘鸿;母,陈夫人

后妃:无

年号:本初

在位时间:公元145-146年

谥号:孝质皇帝

庙号:无

陵寝:河南敬陵

性格:聪明伶俐

文章由爱穿小白鞋的喵原创,请勿转载!特此声明!

听说关注我的朋友,运气都不会差!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穿小白鞋的喵

对于汉桓帝刘志,你知道他哪些轶事典故?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历史上有很多闲散的皇帝。例如,南唐后期的皇帝李煜喜欢写词,宋徽宗的皇帝赵哲喜欢画画,明熙的皇帝朱友孝喜欢做木匠。虽然这些人没有什么才能,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成就是值得称赞的。不过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皇上有点特别,他的爱好真的是有些难到雅堂。因为他喜欢偷东西,尤其是从大臣家里偷东西。

那么这个小偷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刘治,汉朝的桓帝。刘志是汉代张帝刘关照的曾孙,是李武侯爵刘仪的儿子。父亲死后,他继承了黎武侯爵的头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没有料到刘帝的死,反而让他卷入了东汉的风波。汉朝舜帝刘宝死后,年仅一岁的刘冰就成为汉朝崇帝。因为汉朝崇帝年轻,所以深皇后梁和现在的摄政,将军梁冀控制。后来,刘兵两岁时去世,梁冀立刘治为帝,延续自己的统治。

刘备虽然只有8岁,却无法忍受梁冀兄妹的行为,在朝臣面前称梁冀为“盛气凌人的将军”。退出朝廷后,梁冀很害怕。为了防止皇帝羽翼丰满后自杀,梁冀派人毒死他。志帝死后,朝廷们开始争论到底该由哪一个皇族后裔来当皇帝。

梁冀认为李武侯刘志只有15岁,容易控制,主张立他为帝。而李谷、司徒湖光等人则认为清河王刘蒜更贤能,主张让刘蒜做皇帝。梁冀无话可说,宣布暂停讨论。离开法庭后,他威胁李谷和他的党任命刘志。在梁冀的威胁下,李顾的追随者只能同意,但李顾已发誓不跟随,梁冀后来让自己的妹妹皇太后开除了李顾。后来,在梁冀的支持下,侯爵刘志徒劳无功地登上了皇位。

刘治称帝后,梁太妃仍掌管国家事务,政权仍掌握在大将梁冀手中,梁冀不过是个傀儡。然而,刘治吸取了治帝的教训,即使梁冀傲慢跋狂,也没有批评他。后来,梁冀让刘志立他的两个弟弟为侯。他还把封地扩大到四个郡,并负责朝廷的一切事务。百官送的礼物都是他先挑选的,剩下的次品都送到了皇宫,刘志更是敢怒不敢言。

[资治通鉴365]3.3跋扈将军毒皇帝李固杜乔遭冤狱

3月3日

跋扈将军毒皇帝

李固杜乔遭冤狱

汉顺帝驾崩,两岁的太子接位,奶腥味儿还没退,懂得什么呢?

只好由母亲梁太后和大将军梁冀掌权,一个前台,一个幕后,唱起双簧戏来。

梁太后下诏,要求全国各地推荐“贤良方正”,请那些有识之士对朝廷的政事发表看法。【144.9庚戌,诏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之。】

皇甫规是位刚直的臣子,不怕权势,趁这次上书的机会,当面平击梁冀一家人,指出如今的天下不太平,是奸臣掌权造成的,并且警告说:“皇帝是船,百姓是水,大臣们呢,是水手。梁大将军就是掌舵师傅。如果大伙儿同心协力一起划,渡过河去,当然是幸福,皆大欢喜。要是松劲,各划各的,掌舵师傅不看方向,恐怕会一起翻进水里!”【144.9皇甫规对曰:“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驰,将沦波涛,可不慎乎!”】

这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触怒了梁冀,于是把皇甫规压在最低等,仅仅给他一个郎中,让他在宫廷里侍候人。皇甫规心高气傲,不愿受委屈,就托病回家了。州郡里的官僚受梁冀指使,找岔子,挑毛病,不断,皇甫规呆在家里,十几年不敢出门。【144.9梁冀忿之,以规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归,州郡承冀旨,几陷死者再三,遂沉废于家,积十余年。】

第二年春天,未满三岁的小皇帝病死了,历史上称作冲帝。

“冲”是“冲幼”,小孩子的意思。太尉李固劝梁冀挑选精明能干的清河王刘蒜接位。梁冀害怕刘蒜将来会整治自己,便找到八岁的刘缵(zuǎn),历史上称作质帝。

梁冀这回可没看准,哪知质帝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呢!每天早晨接受朝见,质帝坐在龙床上,看到大将军,身上就打寒颤,冷冷地瞬着他,嘀咕道:“这就是跋扈将军哩。”梁冀听到了,十分僧恨。【〔146.6〕帝少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

一天,他叫太监在汤饼里放上毒药,端给皇帝。正当六月天气,皇帝汗流如雨,端起就吃,一会儿,感到口渴腹痛,连忙派人去找太尉李固。李固刚到,皇帝还能说话,正向梁冀恳求:“我肚子闷胀,救救我,给碗水喝吧!”梁冀不让喝:“喝水会呕吐,不好!”李固眼睁睁地看着这孩子倒在地上直打滚,很快死了。【〔146.6〕闰月,甲申,冀使左右置毒于煮饼以进之。帝若烦甚,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入前,问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水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水。”语未绝而崩。】

李固趴在皇帝的尸体上,嚎陶大哭,他知道其中有鬼,要追查太医,梁冀很紧张,千方百计加以阻挠,从此又恨透了李固。【〔146.6〕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虑其事泄,大恶之。】

大臣们经过商议,一致要求请清河王刘蒜继位。梁冀还是不同意。【〔146.6〕固、广、戒及大鸿胪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朝臣莫不归心。而中常侍曹腾尝谒蒜,蒜不为礼,宦者由此恶之。】

宦官曹腾挨过刘蒜的指责,便怂恿大将军说:“清河王性格果断,如果上台,你怕没得好日子过吧!不如把太后喜欢的刘志扶起来,富贵也就长久了。”【〔146.6〕曹腾等闻之,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东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

第二天,在朝堂上再次商讨。大将军气势汹汹,不许别人插嘴,说:“这事我说了算,不必再罗嗦了!”大臣们又调转口风:“我们听大将军的。”【〔146.6〕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皆曰:“惟大将军令!”】

只有李固和杜乔坚持原议,还想争辩,梁冀厉声宣布:“休会!”随即请太后下令,把李固的太尉职务也撤掉了。【〔146.6〕独李固、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冀,冀愈激怒。丁亥,冀说太后,先策免固。】

刘志做了皇帝,当年十五岁,历史上称为恒帝。【〔146.6〕使大将军冀持节以王青盖车迎蠡吾侯志入南宫;其日,即皇帝位,时年十五。太后犹临朝政。】

自然,天下还是梁家人的。满朝文武,自从李固去后,莫不垂头丧气,胆战心惊,看梁冀的脸色行事。杜乔接替太尉职位,正气凛然,绝不随和,梁冀倒也畏惧几分。天下士民把杜乔看成朝廷的希望。梁冀容他不得,不久,想了个法子,把杜乔整垮了。接着,颇有才干的刘蒜,也自杀。梁冀才算安心。

过了些日子,梁冀心想,整人要到底,留着活口可不行,也许会,死灰复燃呢?他暗中叫人诬陷正在家中闲住的李固和杜乔,说他俩勾结刘蒜的同伙,共同谋叛,逮捕入狱。【147.11梁冀因诬李固、杜乔,云与文、鲔等交通,请逮按罪;太后素知乔忠,不许。冀遂收固下狱。】

这么一来,引起国人的公愤,事情闹大了。渤海人王调,是李固的学生,他头戴长柳,手套锁链,赶到京城,向朝廷上书,为老师喊冤。河内人赵承,联合好几十人,扛着斧头,找皇帝告状。梁太后只得下诏要把李、杜二人放出监狱。洛阳城里,人山人海,到处高呼“万岁”,欢迎这个决定。【147.11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诏赦之。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

梁冀很惊徨,他没料到李固的威信这样高,如果让他活着,岂不是自己的大对头吗?于是坚决要法庭判他谋反罪。【147.11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

大将军长史吴祐,是梁冀的助手,不同意这种做法,对起草罪状的马融说:“李固的材料是你写的,他若被屈而死,你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当时,梁冀在座,气呼呼地走了,吴祐也拂袖而出。【147.11大将军长史吴祐伤固之枉,与冀争之。冀怒,不从。从事中郎马融主为冀作章表,融时在坐,祐谓融曰:“李公之罪,成于卿手。李公若诛,卿何面目视天下人!”冀怒,起,入室;祐亦径去。】

李固关在狱里,给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写了一封信,指责他们当初同意扶立刘蒜,后来又受梁冀的威胁而改变主意,害了国家和朝廷。信里说:“梁家人很糊涂,你们又阿谀附和,好的说成坏的,对的说成错的,汉家天下从此衰败了。你们看着国家沉沦,不去匡扶,后人会指责你们的。我要死了,死得有意义,决不遗恨!”胡广和赵戒看了书信,流泪长叹,无比惭愧,却也没什么行动。李固不久便死在监狱中了。【147.11固遂死于狱中;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而已。】

梁冀又派人威胁杜乔:“你要知趣,早点下决心,妻子儿女是可以保全的。”但杜乔决不自杀。【147.11冀使人胁杜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

第二天,梁冀的骑士到他门外探听,屋里没有哭声,知道杜乔还活着。梁冀便假借太后的诏令,把杜乔抓进监牢,杜乔最后也死在狱中了。【147.11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太后收系之;亦死狱中。】

李固和杜乔的尸体被陈列在城北的大街上示众,旁边插着警告牌:“谁敢哭泣吊言,用重刑惩罚。”【148冀暴固、乔尸于城北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

不信邪的人到处都有,吓唬也没用。汝南的年轻人郭亮,是李固的弟子,左手拿着状纸,右肩扛着斧头,到京城喊冤,要求收殓;他又联合南阳人董班,守在尸体旁边,哀哀痛哭,日夜不停。夏门亭的官长看得不耐烦,呵叱他们:“哪儿来的这号书呆子,触犯禁令,想找死吗?”【147.11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厥上书,乞收固尸,不报;与南阳董班俱往临哭,守丧不去。夏门亭长呵之曰:“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欲干试有司乎!”】

郭亮厉声叫道:“正气把天地也激动了,谁还顾惜性命!用死来威胁吗?不怕!”太后听到这个情况,把他们都教免了。【147.11亮曰:“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邪!”太后闻之,皆赦不诛。】

陈留人杨匡,曾是杜乔的部属,昼夜兼程,一面走,一面哭,到了洛阳,戴着深红色的旧头巾,装扮成夏门亭的小吏卒,守护尸体,一连十二天。官府把他逮捕,太后也下令放了。【147.11杜乔故掾陈留杨匡,号泣星行,到雒阳,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护尸丧,积十二日;都官从事执之以闻,太后赦之。】

于是杨匡向朝廷上书,要求收殓李固和杜乔的遗体,得到太后允许,才把两人的尸骨送回各人的祖坟。安葬好了,又和郭亮、董班一起守丧。后来他们都归隐乡下,终生没有出来做官。【147.11匡因诣厥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归葬,太后许之。匡送乔丧还家,葬讫,行服,遂与郭亮、董班皆隐匿,终身不仕。】

梁冀怀恨吴祐,又不放心,把他调出大将军府,跟河间王当丞相。吴祐看透了社会世情,辞职不干,回老家去了。【147.11梁冀出吴祐为河间相,祐自免归,卒于家。】

李固和杜乔是当时知识界的领袖人物。尤其是李固,父亲李郃是朝廷大臣,他自然是有名的公子,为了拜师求学,竟改换姓名,赶着驮书的马,不远千里,到处走访名师,请求指点。到了壮年,学问无所不通,成为当时的大学者。后来又到太学学习,每次回家看望双亲,都从后门悄悄进去,免得惊动邻里亲朋。多年的同学也不晓得他就是李郃的公子。

李固和杜乔反对梁冀,试图挽救东汉王朝的衰败,结果双双被害。这是外戚专权集团给予士大夫知识阶层的沉重打击。世人为他们哀悼伤心,把他俩合称为东汉第一代的“李、杜”。

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她为何会带着诸多无奈去世?

梁妠实际上是一个明事理,通读史书、非常有想法的女子,她在汉顺帝刘保死后有振兴东汉的想法,做了不少事情。但是由于后期错误的选择和过于依赖亲情。让她从聪明懂事的少女变成追逐名利之人。最后的结局也很暗淡。

梁妠出生在显赫的家庭,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了很多的书,被父亲给予厚望。在她13岁的时候和姑姑一起入宫,被顺帝封为贵人。由于她非常聪敏和有才能。很受顺帝的独宠。但是她却不恃宠而骄,懂得谦让,在她17岁的时候,梁妠成为皇后。依然是谨言慎行、恪守女德,起到了表率作用。她的家族却因为她显贵起来。他的父亲得到了大量奖赏,而哥哥梁冀也被授予步骑校尉的官职。

梁妠父亲是个非常不错的人,虽然女儿贵为皇后,但是并不飞扬跋扈,而是本本分分的做人。心怀天下和百姓,做了不少受百姓爱戴的事情。老天爷给了梁商一个好女儿,可是却给了一个不省心的儿子梁冀,梁冀为人心狠手辣,胡作非为。依照妹妹的权势,干了很多坏事。后来梁商去世,顺帝疼爱梁妠,就让梁冀继承了父亲大将军职务。这样为以后朝堂混乱,皇帝的频繁更换埋下了导火索。

汉顺帝驾崩后,在梁冀和梁妠的共同策划下,梁妠开始临朝听政,成为东汉实际掌权人。这时的她还是非常有雄心壮志,多次发布昭旨,目的就是广纳贤能人士,整顿朝堂,出兵讨伐平寇。但是最后所有这些努力都败在她的亲情和软弱上。她的哥哥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她也想扶持宦官来寻找平衡,但也是错误决定。最后,梁妠带着诸多没有实现的愿望和无奈去世。

两汉辨亡论(权德舆)(原文+作者简介+注释+译文)

【原文】

两汉辨亡论(权德舆)

言两汉所以亡者,皆曰莽、卓。予以为莽、卓篡逆,紊衿鳎以乱乱齐民,自贾夷灭,天下耳目,显然闻知。静徵厥初,则亡西京者张禹,亡东京者胡广。皆以假道儒术,得伸其邪心,徼一时大名,致位公辅。词气所发,损益系之,而多方善柔,保位持禄。或陷时君以滋厉阶,或附凶以结祸胎。故其荡覆之机,篡夺之兆,皆指导之,驯致之。虽年祀相远,犹手授颐指之然也。其为贼害,岂直莽、卓之比乎?

禹以经术为帝师,身备汉相,特见尊信,当主臣之重,极儒者之贵。永始元延之间,天地之眚屡见,言事者皆讥切王氏颛政。时成帝亦悔惧天变,而未有以决,驾至禹第,辟左右以问之,须其一言,以为律度。为禹计者,亦须陈大易坚冰之诫,诵小雅十月之刺,乘其向纳,痛言得失。反以罕言命不语怪为词,致成帝不疑之心,授王氏浸盛之势,上下恬然,ㄙ忽亡国。傥帝虑不至是,犹当开陈切靡刂,面折廷辩,矧当就第燕闲之际,虚怀访决之时。方且视小男於床下,官子婿於近郡,款款然用家人匹夫为心,以身图安,不恤国患,致使群盗弄权,迭执魁柄,祸稔毒流,至於新都,不可遏也,斯可愤也。

逮至东都,顺桓之间,国统三绝,胡广以钜儒柄用,位极上台。初梁冀席外戚之重,贪戾当国,既鸩质帝,议立嗣君。公卿大臣,皆以清河王蒜,年长有德,属最尊亲,可以靖人。亦既定策,冀乃惮其明哲,且不利长君,私於蠡吾,独异群议,为广议者,亦当中立如石,介然不回,率赵戒之徒,同李杜所守。然后三事百工,正词於朝,虽冀之暴恣,岂能一旦尽诛汉廷群公邪?反徇一息之安,首鼠畏懦,竟使清河徒废,蠡吾为梗,邦家陵夷,汉道日蹙。结党锢之狱,成阉寺之祸,祸乱循环,以至董卓,赫赫汉室,化为当涂,盖栋桡鼎,折之所由来久矣。彼梅福以孤远上疏,张纲以卑秩埋轮,独何人哉?而不是思也!

噫嘻!就利违害,荣通丑穷,大凡有生之常性也。暨乎手持政柄,体国存亡,则谨之於初,决之於始,以导善气,以遏乱原。若祸胎既萌,则死而后已,白刃可蹈,鸿毛斯轻。奈何禹广於完安之时,则务小忠而立细行,数数然献吉筮於露蓍,沮立后於探筹。及夫安危之际,邦家之大,则甘心结舌,阴拱观变。岂止然也,方又炽焰焰以燎原,决汤汤以襄陵,投天下於烟煨,挤万民於昏垫,百代之下,无所指名,虽史赞粗言,而不究论本末。且出不越境,书弑君之恶,言伪而辩,有两观之诛。若当春秋之时,明禹、广之罪,作诫来世,可胜纪乎!向若西京抑损王氏,尊君卑臣,则庶乎无哀、平之坏。东京登庸清河,主明牙忠,则庶乎无灵、献之乱。大汉之祚,未易知也。或以国之兴亡,皆有阴骘之数,非人谋能亢,则但取瞽蒙者而相之,立土木偶而尊之,被以章组,列於廊庙,斯可矣。何尧舜之或咨或吁,殷周之或梦或卜?忧勤日昃之若是,然后为理耶?子因肄古,史且嗜《春秋》,[B14A]贬之学,心所愤激,故辨其所以然。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天水略阳(今陕西略阳)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为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洎当时名人薨殁,以铭纪为请者什,时人以为宗匠焉。”浑、马燧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状都出自他的手笔。所作《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广贪图禄位而败坏两汉,史家以为“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升沉和生活变故,因而文章有儒雅的风度、恢宏的气派,但缺少深切的内涵、创新的格局。与他同时代的皇甫《谕业》说:“权文公之文,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竦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对其诗作评价颇高,称为大历以后值得“深取”之作者,并说:“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来源:百度百科)

【注释】

1、莽:王莽,西 *** ,其家累世为西汉外戚,权倾朝野。汉平帝元始五年(5),王莽鸩杀平帝,扶年仅二岁的孺子婴继位。三年后,篡汉自立,建国号“新”。在位十五年,被农民起义军诛杀。卓:董卓,东 *** ,性暴戾,有谋略。灵帝崩,大将军何进等密谋尽诛宦官,引董卓入朝。董卓入朝后,鸩杀少帝,害死太后,强迫迁都长安。又焚烧宫殿官府,发掘诸帝陵寝。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董卓为王允等所杀。

2、神器:指国家。贾:买,取。

3、西京:长安,代指西汉。张禹:字子文,西 *** 。治《易经》和《论语》。曾因教太子《论语》,任光禄大夫。官至丞相,封安昌侯。

4、东京:洛阳,代指东汉。胡广:字伯始,东 *** 。为人圆滑,官运亨通,三十余年间,历事六位皇帝,一直担任司空、司徒、太尉、太傅等要职。卒年八十二。

5、皆假道儒术:张禹治《论语》,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当时学者多从其说。胡广遍览儒家六经典籍,以章奏擅长。

6、徼:同“邀”,求取。

7、公辅:三公与辅相。西汉时,三公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东汉把大司马改为太尉。

8、厉阶:祸端;祸患的来由。

9、凶渗:凶恶的人,指梁冀。

10、年祀相远:张禹在成帝时当权,距王莽篡汉还有二十多年,中间隔了两个皇帝。胡广在冲帝、质帝时附和梁冀专政,距董卓之乱还有五十多年,中间也隔了两个皇帝。

11、比:比较。

12、帝:指汉成帝。

13、永始、元延:都是汉成帝年号,即公元前16年一公元前9年。

14、眚:眼睛生翳,引申为日食等大自然的异常现象。

15、颛:同“专”。

16、驾至禹第:指大自然屡有异常现象梁冀简介,人们纷纷议论以为王氏专政所致,成帝拿不定主意,就乘车去访问已经退休的张禹,摒退左右的人,向他询问有关事情。

17、《大易》坚冰之诫:《易·坤·文言》上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日:‘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作者这里是说,张禹在王氏开始专权的时候,就应该告诫成帝提高警惕,防微杜渐。

18、《小雅·十月》之刺:《诗·小雅》中有《十月之交》一篇,《小序》说,这是“大夫刺幽王也”。即借日月之蚀,批评周幽王的措施失当。

19、罕言命、不语怪:据《论语·子罕》和《述而》,孔子很少谈天命和怪异之事。成帝访问张禹,问及天变的原因,张禹就用孔子的话来回答,劝成帝不要听信“新学小生”的言论。成帝信任张禹,就不再怀疑王氏。

20、寝:逐渐。

21、切蒯:切磋,讨论。

22、矧:况,况且。燕闲:即燕居,闲居。

23、“方且视小男”二句:张禹退休后,成帝常来探望。张禹的小儿子还没做官,有一次成帝来问候张禹时,张禹几次注目小儿子,成帝会意,当时就在张禹床前任命他的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又有一次,成帝来探望,张禹说起爱女远嫁张掖太守萧成为妻,道途遥远,希望把女婿调近些。成帝当时就下令调萧成为弘农太守。事见《汉书·张禹传》。

24、群盗:指王氏兄弟。王氏兄弟专权四十余年,国家大事,都由他们决定,最后发展到王莽篡夺了汉朝政权。

25、新都:王莽为新都侯。

26、东都:洛阳,代指东汉。

27、国统三绝:顺帝死后,冲帝和质帝分别在位一年就死了。

28、上台:指三公的地位。

29、梁冀席外戚之重:梁冀是顺帝梁皇后的哥哥,任大将军。席:倚仗。

30、既鸩质帝,议立嗣君:冲帝死后,梁冀立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也知道梁冀骄横,有一次曾当众说他是“跋扈将军”。梁冀怀恨在心,不久就毒死质帝。质帝死后,梁冀又议立嗣君。

31、“公卿大臣”三句:当时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都说过这样的话,见《后汉书·李固列传》。刘蒜与质帝同祖父,因此说他服属最为尊亲。

32、私于蠡吾,独异群议:蠡吾,即蠡吾侯,名志,娶梁冀妹。梁冀怕立刘蒜对自己不利,于是不顾众人的反对,立蠡吾侯为帝,就是汉桓帝。

33、赵戒之徒,李、杜所守:在当时的朝会上,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切,提出要立蠢吾侯,胡广、赵戒等人都吓得不敢反对,只有李固和杜乔坚持立刘蒜,以至于会议开不下去。会后,李固仍上书劝冀,冀更加恼怒,说服太后,罢免李固,终于立了蠡吾侯为帝。事见《后汉书·李固列传》。

34、三事:三事大夫,三公的古称。百工:百官。

35、清河徙废:质帝死后,公卿议立清河王刘蒜,梁冀坚执不允,立了桓帝。过了一年多,刘文等又谋立刘蒜,蒜因此被劾,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自杀。事见《后汉书·章帝八王传》。

36、党锢之狱:东汉末年,宦官势盛,黑暗,一些正直的士人因而起来反对宦官,事不成,被指为朋党,以诽谤朝廷的罪名,禁锢终身,不少人惨遭杀害。

37、阉寺之祸:阉寺指宦官。梁冀的两个妹妹分别为顺、桓二帝皇后,冀因此而专权。桓帝延熹二年(159),皇后死,帝与单超等五个宦官杀掉梁冀,五人同日封侯,又封小宦官赵忠、刘普等八人为乡侯。从此以后,宦官专权,扰乱朝纲,盘剥百姓,最终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8、祸乱循环,以至董卓:灵帝死后,皇子即位,太后临朝。太后的哥哥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为对付宦官,朝臣征董卓入朝,从此,天下大乱,不可收拾。见《后汉书·皇后纪》。当涂:谶纬上讲魏将代汉,有“当涂”一类的话,当涂,即指魏。

39、梅福以孤远上疏: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专权,群臣莫敢进言。梅福虽地位低下,但多次上书,讥切王氏。

40、张纲以卑秩埋轮:梁冀当权时,派八名使者徇行风俗,张纲当时任御史,也在选中。别人都准备出发了,惟独张纲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下,上书奏梁冀的十五条罪状,要求对他严厉惩治。此书奏上后,满朝震悚。皇帝虽然知道张纲的话有道理,但梁氏势力太大,终究不敢加以任用。

41、数数然献吉筮于露蓍:据《汉书·张禹传》,张禹看到天时异常,经常用蓍草进行占卦,得到吉卦就献给皇帝,得到凶卦就忧形于色。数数然:多次。吉筮:吉卦。露蓍:将蓍草露天置于星宿下,供第二天占卦用,这样可得“天气”。

42、沮立后于探筹:顺帝想在四个得宠的贵人中立一人为皇后,不知立谁好,就想通过抽签的方式,请神来定。胡广等人上疏进谏,认为应该选一出身良家,德行出众的人为皇后,而不必通过抽签的方式。顺帝采纳了这个意见。

43、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寰陵:洪水漫上山陵。

44、煨:火炭。

45、昏垫:陷溺在水中。

46、“虽史赞粗言”二句:班固《汉书·张禹传赞》和范晔《后汉书·胡广列传论》,虽然程度不同地指出了二人的缺点,但都未能指出他们对国家造成的危害。

47、出不越境,书弑君之恶:事见《左传-宣公二年》:“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日:‘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日:‘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竞,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译文】

世人谈起两汉灭亡的原因,都说王莽和董卓是罪魁祸首。我认为,王莽和董卓篡夺政权,大逆不道,使国势不堪收拾,百姓横遭涂炭,他们是自取灭亡,其罪行昭著,天下人都有目共睹。如果仔细探究一下两汉灭亡的起因,那么可以说,使西汉灭亡的是张禹,使东汉灭亡的是胡广。他们都凭借儒术作为资本,实现其邪肆之心,在当时获得了很大的名声,一直做到三公和丞相这样的。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无不具有重要的利害关系。但他们却一味地说奉承话,做好好先生,只想保住自己的厚禄。张禹坑害成帝,导致了祸端的兴起;胡广依附梁冀,种下了祸乱的根源。因此,社稷覆亡、篡权夺国的征兆,都是二人的所作所为逐渐造成的。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距天下大乱尚有好多年,但祸乱的造成,正像他们用手传授、用下巴示意指挥的一样。他们的危害,难道不比王莽和董卓更为严重吗?

张禹凭借精通经术,成为成帝的老师,当上了丞相,受到特别的尊重和信任。他承担着主管群臣的重任,达到了一个儒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成帝永始、元延之间,天地经常出现异常现象。议论朝政的人都讥刺指责王氏家族,认为是他们的专权所造成的。当时,成帝也害怕天象的变异,有引咎自责之心,一时拿不定主意。

他乘着车来到张禹的府第,摒退左右,向张禹请教。需要得到张禹的高论,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替张禹着想,也理当陈述《易经》中“履霜坚冰至”这一劝诫,吟诵《诗·小雅·十月之交》,解释其中的讽刺意。趁着成帝主动征求意见之机,尽情指出上的得失。谁知他反而拿孔子“罕言命”、“不语怪”的话来答复,致使成帝打消了怀疑,造成王氏逐渐强盛的形势。朝廷上下安然不加提防,很快便亡国了。假使成帝没有想到王氏专权的危害,尚且应该分析利害关系,加以规劝,甚至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何况当成帝来府第探望,诚心诚意地请他拿出办法的时候,他还在注目床前的小儿子,要求把女婿调到附近的州郡,一心一意地牵挂着家人子女,贪图自己的安逸,不为国家的危难而忧虑。从而导致王氏兄弟擅权,轮流在朝中执政,祸乱酝酿成熟,毒害流布全国,最后发展到新都侯王莽篡夺了汉朝政权。王莽的篡权无法加以遏制,张禹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气愤啊!

到了东汉顺帝和桓帝之间,在三年中连续死了三个皇帝。胡广以大儒的身份被任用,官位一直做到三公。

梁冀仗着外戚的威权,贪婪暴戾,在朝执政。毒死质帝后,又议立嗣君。公卿大臣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行,关系最为尊贵亲近,可以安定人心,让他继位的决定也已经作出。梁冀却害怕刘蒜聪明贤能,而且认为年龄大的君主不利于自己专权,私下要立蠡吾侯刘志,因而独与所有的公卿大臣的意见都相反。替胡广考虑,他应该像中流砥柱,坚定不移,决不屈从。率领赵戒等人,与李固、杜乔坚持同样的主张。然后,三公百官一起在朝廷上陈述立刘蒜的正确意见。即使梁冀暴戾凶恣,难道可以一下子把朝廷中的所有都杀死吗?谁知胡广反而贪图一时的相安无事,迟疑不决,畏懦怕事,终于导致清河王刘蒜被贬外地,自杀身死,蠡吾侯刘志继位,成了国运的障碍;汉朝的情势日渐衰颓,气运日益迫促;兴起党锢的冤狱,造成宦官专权的灾难。祸乱一个接着一个,最后发展到蔷卓作乱。原来繁荣昌盛的汉朝,终被魏朝所取代。推究起来,东汉的灭亡,就像屋梁弯曲、鼎足折断,其起因是很久以前就隐藏的了。那梅福力量弱小,地位低下,还能屡次上疏;张纲在八个使者中官位最低,为反对梁冀,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下,上书讨梁。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啊!张禹、胡广为什么就想不到这些呢?

唉!追求利益,躲避祸害,以官运亨通为荣,以处境困窘为耻,差不多是人们通常具有的心态。但到了掌握大权,治理国家,与社稷存亡密切相关时,就应该在祸乱还没开始就谨慎行事,勇于决断,促使正气发扬光大,断绝祸乱的根源。假如祸端已起,就应该不怕牺牲,敢于踩在刀刃上,把死亡看得比鸿毛还轻。无奈张禹、胡广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不过是勉力表现出小的忠心,注意完善生活上的小节梁冀简介,多次献上用蓍草占得的吉卦,阻止用抽签的方式立皇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对于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却情愿堵住自己的嘴,不发一言,默默地袖手旁观。哪里仅仅是这些呢?他们还火上浇油,推波助澜,把天下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百代之后,竟不知谁是罪魁祸首。虽然《汉书》和《后汉书》的赞论中,大略谈到一些,但并没说清来龙去脉。以前晋灵公被杀时赵盾未及逃出国境,《左传》还记载了他弑君的罪恶;少正卯言语虚伪又善巧辩,孔子把他杀于宫门两旁的高台之下。若是在春秋的时代,要点明张禹、胡广所犯的罪,以警诫后人,真是写也写不完啦!原先西汉时假如能抑制王氏的势力,树立君主的权威地位,使臣子服从君主,那么也许不会发生哀帝、平帝时的破败局面;假若东汉时让清河王刘蒜做了皇帝,君主贤明,臣子忠诚,那么也许不会发生灵帝、献帝时的祸乱。大汉王朝的国统到底有多长,还不易判定呢。有人认为,国家的兴亡,都是天意暗中决定的,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如果这一说法可以成立,那么,只要请来聋、瞎之人立为丞相,竖起泥人、木偶加以尊崇,给他(它)们穿上官服,佩上官印,排列在朝廷上就可以了。为什么尧、舜为了治好国家,经常发出“咨”、“吁’’的叹声?为什么殷高宗和周文王由于渴求贤才,有的日思夜梦,有的占卦蓍龟?

为什么他们忧心国事,勤勉工作,有时从早晨到太阳西斜都来不及吃饭,这样才把国家治理好了呢?我由于研习古代历史,而且喜欢《春秋》在字里行间暗寓褒贬之意的写法,心里有着激愤的情绪,因此辨明两汉灭亡的原因。

这个皇帝一生正事儿没干几样,皇后却先后立了不少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册立了三位皇后的皇帝,可见其生活多么腐朽!

汉桓帝刘志,是汉章帝的曾孙,公元132年出生于蠡吾侯国。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蠡吾侯刘翼,母亲是刘翼的妾室匽明。因父亲去世,刘志年龄不大即世袭为侯爵。15岁登基皇帝位,是为汉桓帝,总共在位21年。按祖宗规制,在外为王侯者,不应当继承大统。但东汉屡有破此规制者,原因是当权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找一个年幼无知的小皇帝,以便继续控制朝政。所以汉桓帝的帝位就是因此侥幸得来。

公元146年,顺烈皇后梁妠以皇太后身份征刘志到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把她的妹妹嫁给刘志。但婚礼尚未举行,太后的哥哥,身为大将军的梁冀,因为刚8岁的汉质帝太聪明,指责他是“跋扈将军”,竟狠心将质帝给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议立新的皇帝。当时梁冀考虑到刘志只有15岁,容易操纵一些,提出要策立刘志;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人为了削弱梁氏势力,则主张迎立比较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于是梁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来讨论此事。结果李固、胡广、赵戒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明德著称”,且血缘与汉质帝最近,应立为嗣;梁冀苦于找不到别的理由反对,只好宣布暂停讨论。

第二天重会公卿讨论,梁冀严厉迫群臣策立汉桓帝。那些公卿在梁冀的 *** 下只好顺从,只有李固坚持己见。为了消除阻力,梁冀就让梁太后下诏罢免了李固。这样,在公元146年,梁冀终于持节,以诸侯王青盖车,迎刘志入南宫即皇帝位。刘志就这样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纵下做了皇帝,梁太后临朝听制,梁冀把持朝政。汉桓帝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改元次数最多的一个。他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三年改元和平,仅一年又改元元嘉,3年后改元永兴,2年后改元永寿,4年后改元延熹,10年后又改元永康。汉桓帝不仅改元多,宫女也多,就连皇后也立了三位。汉桓帝生活相当腐朽,后宫宫女多达万人,尽管他曾接受光禄勋陈蕃的建议,放出宫女500余人,但这仍远远低于所留宫女的数量。他在位21年,所封贵人就有十几人之多,才女更是无数。而且除了众多的嫔妃,他还先后册立了3个皇后,一个是梁皇后,一个是邓皇后,还有一个是窦皇后。

汉桓帝没有儿子,生有三女,长女刘华,公元158年封为阳安长公主,嫁不其侯辅国将军伏完。次女刘坚,封为颖阳长公主。小女刘修,延熹九年封为阳翟长公主。公元168年六月,桓帝改元为永康元年,希望通过改元使东汉王朝长治久安,也使自己因长期腐朽生活导致虚弱的身体永远健康。但事与愿违,不仅东汉王朝业已摇摇欲坠,他自己也从此一病不起。十二月丁丑,桓帝死于洛阳宫中的德阳前殿,年仅36岁。汉桓帝死后葬宣陵,谥“孝桓皇帝”,庙号“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