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的发展史怎么写 西餐的发展史有什么

1.西餐的发展史有什么

西餐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西西里岛上,就出现了高度的烹饪文化。在当时就很讲究烹调方法,煎、炸、烤、焖、蒸、煮、炙、熏等烹调方法均已出现,同时技术高超的名厨师很受社会的尊敬。在当时尽管烹任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人们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为主,餐桌上的餐具还不完备,餐刀、餐叉、汤匙、餐巾等都没有出现。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厨房用的工具演变而来的。

餐厅的发展史怎么写 西餐的发展史有什么

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时期,饮食同文艺一样,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在贵族举行的宴会上涌现出各种名菜、细点。至今驰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时出现的。到了16世纪初中叶,法国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欢研究烹调方法,她从意大利雇用了大批技艺高超的烹调大师,在贵族中传授烹调技术,这样不仅使宫廷、王府的菜点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使烹饪技法广为流传,促使法国的烹饪业迅速发展起来。后来,法国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举行宴会时,为了让客人预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让管家在宴会前用羊皮纸写好菜名,放置在每个座位前。据说这是西餐菜谱的开始。

到了1638~1715年,由于讲究饮食而被人称为美食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发起了烹饪大赛,优胜者发奖章及奖赏,从而推动了烹饪业的蓬勃发展,一时间宫廷内佳肴美馔迭出。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的烹调热,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烹任业发展,于1765年,在法国的社会上出现了餐厅。1789年,法兰西革命后,对一般顾客的餐厅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供餐形式是采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现了零点菜谱,但只是简化了的宫廷菜。19世纪初叶,餐桌上的规距大致与现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了许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龙,并有着严格的摆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国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属器、玻璃器和软质陶器。中国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欧洲人的喜爱,于是欧洲人便开始了瓷器的研制。接着,英国烧制出了洁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质地不断更新。

2.餐饮经理的发展史

餐 饮 管 理 制 度每月25号各部门(班组)上报下月工作计划,培训计划.每月2号前上报各部门(班组)上月总结.每月2号前上报各部门(班组)员工上月考核表员工考勤表,物品盘点表等.领班负责每月召开二次班前会,主管每天召开一次所管辖的全体员工会议.经理每天早晨召开主管晨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人员大会总结工作得失,表扬先进,讲述下月计划目标,布置工作,参加酒店召开的各种例会.领班,主管参加晨会以汇报工作.需要协调的工作为主,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领班检查率100%,主管检查率80%,经理抽查率60%.(抽查区内达到80%),并做好记录.班前会内容要求以表扬为主,总结昨日工作,布置当日任务.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班组内每周一次,各部门每月二次,经理每周分部门与员工谈心,了解情况.10,每月召开一次前后台交流会,加强前台与后厨的沟通.11,厨房部安排每周至少一次菜品培训.12,各部门班组每周至少安排二次专业知识,企业文化的培训.13,实行层级管理制,违反以上任何一项,对责任部门责任人按规定进行处罚,直接领导负管理连带责任.每月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作为考核管理人员的依据.各部门(组)每周举行一次小的娱乐活动(游戏)活跃员工气氛.部门每月举行一次演讲或知识竞赛,各班组选派优秀选手参加.餐厅交接班制度为保证餐厅营业的正常延续,使二班次在人员,物品方面做好交替,保管,对各级服务和酒店财产物品的妥善交接,各班组人员应遵循并执行此制度.1,人员交接:接班人员按规定时间上岗,不迟到;上岗前到主管或领班处报到,仪容仪表达标,随身"三带"齐全.距交班人员下班前10分钟,交接班双方进行工作交接,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工作情况和有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客人用餐情况及客人的需求,双方人员在《工作交接与值班表》上签字认可后,交班人员离岗.物品交接:交接人员将工作区域内的摆台用品,服务用品等当面向接班人盘点交接,并在《工作交接与值班表》上做好书面记录.交接班记录:交接双方必须将工作交接情况认真,真实地填入《工作交接与值班表》中.体现出当时的客人情况,餐厅设施,器具状况等,接班人员下班前应将本工作情况在《工作交接与值班表》中予以体现.餐厅结束营业后,当班人员应做好摆台工作和卫生清理.使台面器具完善,卫生,餐厅内无酒瓶,垃圾等物品,所有物品摆放有序,要关闭所有电器开关,检查有无安全隐患之后与值班保安人员进行交接,做好交接记录,餐厅人员离岗下班.快餐厅与夜班人员交接,午餐临近结束时,值班经理应到大堂副理处与相关人员做好工作交接,进入值班状态期间应注意对后期服务做好监督,有客人不满或投诉时及时处理,如遇不能解决的问题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做好电话订餐的记录工作和员工小时加班的记录工作,客人离店后检查水电关闭情况,设施设备运行状况.值班结束后填写值班记录并与接班人员做好交接.客人损坏餐具赔偿制度为了更好的节约费用,控制餐具损耗,减少酒店损失,特制订制度如下:赔偿: 1,客人在就餐中损坏餐具,应赔偿.2,服务员应及时为客人换上新的餐具,迅速清理现场.3,委婉地告诉客人需要赔偿,如是主宾或主人应顾及客人的面子,在适当时机再委婉告诉客人.4,客人无异议时及时通知吧台损坏餐具数量,品名,赔偿价格,房间号或(桌号)客人姓名.赔偿金额按财务规定执行,一般按进价的120%进行赔偿.闭餐后及时上报领班进行登记并申领新餐具.免赔:1,当客人是老顾客时,不愿赔偿可以免赔.2,当客人拒不赔偿时,可以免赔.3,破损餐具在5元以下时,领班有权免赔;10元以下时,主管有权免赔;30元以下时,经理有权免赔;50元以上时应上报总经理.4,免赔原则是坚持酒店利益,照顾客人面子,能赔偿的更好;最后达到双方满意.立即做好登记,填写免赔单,在帐单上以未扣形式出现,当事人,管理人员双方签字生效.写在值班记录上,例会时汇报上级餐具管理奖罚制度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员工技能,增强爱店意识,节约酒店费用,特制订制度如下;赔偿:1,员工在工作中不慎损坏餐具,应立即上报领班进行记录并申领餐具,此时可不立即赔偿,可先记录月底,根据餐具损耗率进行一次性赔偿.2,员工如是故意(因工作态度不好)损坏餐具物品,领班有权当场开赔偿单,赔偿金额为进价的一倍.3,所有赔偿以罚款形式上报餐厅和财务,并做好记录.4,赔偿金额10元以下主管签批;50元以下餐厅

3.西餐的发展史有什么

西餐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西西里岛上,就出现了高度的烹饪文化。在当时就很讲究烹调方法,煎、炸、烤、焖、蒸、煮、炙、熏等烹调方法均已出现,同时技术高超的名厨师很受社会的尊敬。

在当时尽管烹任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人们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为主,餐桌上的餐具还不完备,餐刀、餐叉、汤匙、餐巾等都没有出现。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厨房用的工具演变而来的。

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时期,饮食同文艺一样,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在贵族举行的宴会上涌现出各种名菜、细点。至今驰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时出现的。

到了16世纪初中叶,法国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欢研究烹调方法,她从意大利雇用了大批技艺高超的烹调大师,在贵族中传授烹调技术,这样不仅使宫廷、王府的菜点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使烹饪技法广为流传,促使法国的烹饪业迅速发展起来。后来,法国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举行宴会时,为了让客人预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让管家在宴会前用羊皮纸写好菜名,放置在每个座位前。

据说这是西餐菜谱的开始。 到了1638~1715年,由于讲究饮食而被人称为美食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发起了烹饪大赛,优胜者发奖章及奖赏,从而推动了烹饪业的蓬勃发展,一时间宫廷内佳肴美馔迭出。

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的烹调热,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烹任业发展,于1765年,在法国的社会上出现了餐厅。1789年,法兰西革命后,对一般顾客的餐厅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供餐形式是采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现了零点菜谱,但只是简化了的宫廷菜。

19世纪初叶,餐桌上的规距大致与现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了许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龙,并有着严格的摆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国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属器、玻璃器和软质陶器。中国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欧洲人的喜爱,于是欧洲人便开始了瓷器的研制。

接着,英国烧制出了洁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质地不断更新。

4.有谁知道 西餐厅 发展史

西餐发展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西西里岛上,就出现了高度的烹饪文化。在当时就很讲究烹调方法,煎、炸、烤、焖、蒸、煮、炙 、熏等烹调方法均已出现,同时技术高超的名厨师很受社会的尊敬。

在当时尽管烹任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人们的用餐方法仍是抓食为主,餐桌上的餐具还不完备,餐刀、餐叉、汤匙、餐巾等都没有出现。西餐餐桌上的刀、叉、匙都是由厨房用的工具演变而来的。

15世纪中叶是文艺复兴时期,饮食同文艺一样,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在贵族举行的宴会上涌现出各种名菜、细点。至今驰名世界的空心面就是那时出现的。

到了16世纪初中叶,法国安利二世王后卡特利努·美黛希斯,喜欢研究烹调方法,她从意大利雇用了大批技艺高超的烹调大师,在贵族中传授烹调技术,这样不仅使宫廷、王府的菜点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使烹饪技法广为流传,促使法国的烹饪业迅速发展起来。后来,法国有位叫蒙得弗德的人,举行宴会时,为了让客人预先知道全宴席的菜品,他让管家在宴会前用羊皮纸写好菜名,放置在每个座位前。

据说这是西餐菜谱的开始。 到了1638~1715年,由于讲究饮食而被人称为美食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宫廷中发起了烹饪大赛,优胜者发奖章及奖赏,从而推动了烹饪业的蓬勃发展,一时间宫廷内佳肴美馔迭出。

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的烹调热,直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烹任业发展,于1765年,在法国的社会上出现了餐厅。1789年,法兰西革命后,对一般顾客的餐厅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供餐形式是采取每人一份的方法。不久出现了零点菜谱,但只是简化了的宫廷菜。

19世纪初叶,餐桌上的规距大致与现在相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出现了许多新的餐具,而且配套成龙,并有着严格的摆放及使用方法。

在中国青花瓷传入欧洲之前,西餐中使用的用具只有金属器、玻璃器和软质陶器。中国青花瓷的淡雅、精美,引起了欧洲人的喜爱,于是欧洲人便开始了瓷器的研制。

接着,英国烧制出了洁白的骨灰瓷器,而且造型、质地不断更新。

5.我了解的饮食发展史作文500字

饮食的变迁作文。

有一次,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听爸爸讲30年前的饮食和30三十年后饮食方面的变化。通过爸爸的讲解我了解到:30年前的家常饭就是咸菜地瓜粥、煎饼卷大葱。

米饭馒头新鲜蔬菜只是偶尔吃一顿,那时候鸡蛋更是很少吃,鸡蛋是很珍贵的食品,可以用来换取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等日常生活用品。牛奶面包、点心零食、可乐饮料什么的,根本就没卖的。

过生日,是没有蛋糕吃的,也就吃个鸡蛋面。那时的鸡鸭鱼肉只有过年才能大吃一顿。

端午节的时候,鸡蛋都要分着吃,因为那时候一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水果短缺而稀少,只有秋季苹果上市的时候才能吃到苹果,其它南方水果只是听听罢了。

过去的食品虽然非常短缺,限量供应。但是吃起来都非常安全,没有掺假,虽然粗茶淡饭但也都非常有营养。

没有稳定剂、防腐剂等化工添加剂,完全是自然无公害食品。 30年以后物质变得极其丰富,不要说米饭馒头、新鲜蔬菜了,就是牛奶面包、牛羊鱼肉也是家常便饭。

鸡蛋成为最普通的食品。点心零食变着花样天天往嘴里送。

过生日,爸爸妈妈给你买蛋糕,还吃肯德基、汉堡堡。日常的饭菜和节日的一样丰盛,节假日改善生活的习惯已淡漠。

水果,新鲜蔬菜翻着花样吃,全国各地的水果、蔬菜不分季节,随时供应。 但是随着食品的多样化、丰富化而来的是食品的安全问题。

鸭蛋的苏丹红、牛奶的三氯氢胺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我们的身体甚至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通过这次对比,我知道了,爸爸妈妈那个时候虽然很少吃到好吃的,很少是吃到大鱼大肉,但是他们吃的都是有营养的安全的。

我们现在吃得好东西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有时却是危险的、不健康的。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营养高了为什么却不安全了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健康、卫生、安全的饮食环境呢。

6.跪求简全聚德的简介、由来、历史、典故等

全聚德,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

杨全仁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平日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杨全仁每天到肉市上摆摊售卖鸡鸭,都要经过一间名叫“德聚全”的干果铺。这间铺子招牌虽然醒目,但生意却江河日下。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生意一蹶不振,濒临倒闭。精明的杨全仁抓住这个机会,拿出他多年的积蓄,买下了“德聚全”的店铺。

接着他又请来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钱子龙,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

全聚德聘请了孙老师傅,等于掌握了清宫挂炉烤鸭的全部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

扩展资料

“全聚德”不仅以烤鸭而饮誉海内外,而且以全鸭席、特色菜、创新菜、名人宴为代表的系列精品菜肴形成了全聚德海纳百川的菜品文化。

在全聚德厨师的手中,鸭子全身都变成了宝贝。历代厨师在制作烤鸭的同时,利用鸭膀、鸭掌、鸭心、鸭肝、鸭胗等原料,精心创制了各种美味的冷热菜肴。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以芥茉鸭掌、火燎鸭心、烩鸭四宝、芙蓉梅花鸭舌、鸭包鱼翅等为代表的"全聚德全鸭席"。

颇有意思的是有一次王光英副委员长在全聚德用餐时说:“‘全鸭席’各种鸭原料都全了,唯独缺少一种菜。”大家都想不出是什么,他哈哈一笑:“是鸭蛋啊!”大家恍然大悟。经过细心研究,全聚德的菜单中又多了一道新菜--“水晶鸭宝”,添补了“全鸭席” 的空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聚德

7.列表比较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的各阶段

一、烹饪、烹调、烹调工艺 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

它包含烹调生产和饮食消费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烹饪一词,最早见于2700年前的曲籍《易经·鼎》中,原文为“以木巽火,亨饪也。”

《易经》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绍当时社会状况,保存了一些古代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鼎”是先秦时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庙里的香炉,初为陶制,后用铜制,还充当祭祀的礼器。“木”指燃料,如柴、草之类。

“巽”的原意是风,此处指顺风点火。“亨”在先秦与烹通用,为煮的意思。

“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标准,是古代熟食的通称。“以木巽火,亨饪也”就是: 将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

由此可知,烹饪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调味品以及烹制方法诸项内容,反映出奴隶社会时期先民生活状况及其对饮馔的认识。还由于古代厨务没有明显分工,厨师既管做菜,又管做饭,还要酿酒、造酱、屠宰、储藏,因此烹饪一词,在古代实际是食品加工制作技术的泛称。

烹调,制作菜肴、食品的技术。一般包括原料选择、粗加工、细加工、临灶制作、用火、调味以及装盘的全过程。

烹调一词,在唐宋时期即已出现。如陆游《剑南诗稿·种菜》:“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

这时的“烹”加热烹炒,“调”即配料调味。烹调工艺,是制作各类食品的全部加工技法及其流程的概称。

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烹饪原材料制成可口的食品,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对烹调原料进行切割、组配、调味和烹制,使之成为能满足人们饮食需要的菜品的规范方法。 二、菜、菜式、菜品 菜、菜式、菜品都指通过烹调制成的食品。

但是,按餐饮业的语言使用习惯,它们的含义也有一些细微区别。菜,含义比较宽广,有时是单称(如这道菜),有时是复称(如汤菜),其内涵要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定。

菜式,多指菜肴的品种花色(如烧烤菜式),主要见于南方。菜品,是手工食品的通称,包括菜点羹汤,如蒙古族菜品中就有“红食”与“白食”之分;现今使用菜品一词,主要是和轻工业食品、天然食品相区别。

三、面点、点心、小吃、主食 面点,是以米、麦、豆、薯等为主料,肉品、蛋奶、蔬果、调味品作辅料,通过制胚、包馅、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它的外延最宽,包括中点和西点、大路点心和筵席点心、日常小吃和节令小吃、通行面点和地方面点,以及历史名点、祭点、民族点心等。

其特色是: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帮式众多,宜时当令,可塑性强,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点心,又称细点或花点,是面点中的一个大类。

其特色是:注重款式和档次,讲究造型和配器,玲珑精巧,观赏价值高,多作席点或茶点食用。有些地区如上海和广东等地将面点统称为点心。

小吃,也叫小食、零吃,系指正餐和主食之外,用于充饥、消闲的粮食制品或其它食品。也兼作早餐或夜宵。

小吃的提法主要见于四川和北方,其特色为:一是用料荤素兼备,每份量大。二是多为大路品种,档次偏低。

三是常由摊贩制 作,在街头销售。四是地方风味浓郁,顾客众多。

主食,即面食。包括饭、粥、面、饼、包、饺、糕、粑等可以充当正餐的食品,一般由家庭或集体食堂制作,其特色也十分鲜明:一是用料大多单一,调配料较少,主要提供糖类,在膳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是品种基本固定,四季三餐变化不大,人们食用已成习惯。三是工艺简便,易于 掌握,现做现吃,且与菜肴配套。

四是成本低廉,每餐必备,有明显的地区指向性。 四、烹饪史、烹调(面点)工艺学、烹饪学 烹饪史,是烹饪的历史。

它主要研究烹饪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它以历代的烹调原料、炊饮器皿、调制技法、菜品属性、筵席格局和菜系演变作中心课题,还要解答饮食市场、饮食民俗、食疗健身和烹饪等方面的问题,并要勾划出各个时代的饮食风貌,论其成就与不足。

这门科学与社会经济史、农艺史、畜牧史、渔业史、食物保鲜史、生物化学史、饮食器械发展史、营养学史、食疗史、饮食风俗史、各族文化史、中外经济交流史等关系密切,是烹饪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烹调(面点)工艺学,是研究烹调工艺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菜(点)烹调工艺中的法则与规律的科学。

它着重探讨料、味、水、火、灶、器、刀、勺等诸要素在烹调中的作用,及其对菜品(面点)质地的制约或影响;它要总结各类技法的规程,使烹调工艺科学化;并提出菜品(面点)质量检测 和考评的理化指标和审美原则,研究如何制菜(点)才有利于健强国民体质,符合时代需求和国情;还要分析菜(点)风味特征的由来,建立科学的烹饪体系,中国烹调(面点)工艺学的研究目前刚刚起步,现有教材很不完善,需要几代人努力开拓。 至于烹饪学的属性,目前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这是研究食物来源、烹制、保藏和提高食用价值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研究烹饪历史、烹饪原理、烹饪工艺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研究中国菜点及其生产与消费规律的科学,并且具有综合科学和。

8.肯德基的由来

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肯德基的标记 KFC 是英文Kentucky Fried Chicken (肯德基炸鸡)的 缩写, 它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

1930 年,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 。 山德士在家乡美国肯德基州开了一家餐厅。

在此期间, 山德士潜心研究炸鸡的新方法,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有十一种香料和特有烹调技术合成的秘方,其独特的口味深受顾客的欢迎, 餐厅生意日趋兴隆, 秘方沿袭至今。肯德基州为了表彰他为家乡作出的贡献, 授予他山德士上校的荣誉称号。

山德士上校一身西装, 满头白发及山羊胡子的形象,已成为肯德基国际品牌的最佳象征。 山德士上校的成功起始于他 40岁在肯德基州经营Corbin 加油站时。

为了增加营收,他开始自己制作各式小吃,提供给路过的旅客,因为他烹煮美食的名声吸引了过往的旅客,生意自此缓慢稳定的成长。在声誉日增的同时,当时的肯德基州长 Ruby Laffon 于1935 年授予他为肯德基上校, 以表彰他对肯德基州餐饮的贡献。

上校最著名的拿手菜, 就是他精心研制发明的炸鸡。这是德基现今最受欢迎的产品,它是由上校在经历十年的钻研后,用调和出的神奇十一种香料配方烹制而成, 令人品尝后吮指回味。

美味的炸鸡虽然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顾客。然而,传统的炸鸡方法却使顾客必须等待三十分钟才可享用美食。

到了1939 年,这个难题在上校参观一个压力锅展示时得到解答。上校购买一个压力锅回家,做了各项有关烹煮时间、压力和加油的实验后,终于发现一种独特的炸鸡方法。

这个在压力下所炸出来的炸鸡是他所尝过的最美味的炸鸡,至今肯德基炸鸡仍维持这项使用压力锅的妙方。 上校的事业在1950年代中期面临一个危机,他的 Sanders Cafe 餐厅所在地旁的道路被新建的高速公路所通过, 使得他不得不售出这个餐厅。

当时的上校已 66 岁, 但他自觉尚年轻,不需靠社会福利金过日子,而这反而成了他事业的转机。 上校用他那 1946 年出品的福特老车,载着他的十一种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

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厅,将炸鸡的 配方及方法出售给有兴趣的餐厅。1952年设立在盐湖城的首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

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五年内, 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有 400 家的连锁店, 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 肯德基于1987年进入具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古都北京,从而开始了她在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发展史。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以此为起点,肯德基开始摸索,学习中国社会和市场,逐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1992年全国餐厅总数为10家;到1995年,发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

这是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肯德基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稳步发展的阶段。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