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宜红茶

五峰宜红茶

五峰宜红茶是产于中国湖南省五峰县的一种红茶,因产地而得名。五峰宜红茶采用同时去青去酸的工艺,经过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制成。其茶叶条索紧细卷曲,造型美观,色泽乌黑有光泽,茶汤红艳透亮,香气独特,滋味浓郁醇厚,回甘快速。五峰宜红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深受国内外茶友喜爱。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五峰宜红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五峰宜红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十八世纪初,英国商人到五峰开设茶庄,至今还有“英商宝顺合”的金字招牌存于湖北采花茶业公司总部。另据县志记载,清道光四年(1824年),广东钧大福、林子臣等茶商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并设茶庄收购精制红茶运至武汉转广州出口。1886年前后系宜红茶出口的最盛时期,每年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至初期,我县渔洋关镇是当时鄂西最著名的红茶市场,抗日战争爆发前,该镇有专营宜红茶茶号10余家,因生意兴隆、客商云集,有“小汉口”之称。1917年至1937年,五峰经上海、广州口岸出口红茶达90070箱(每箱12.5公斤)。1938年,国家贸易委员会在渔洋关王家冲设“中国茶叶公司五峰精制厂”,精制红茶和加工砖茶。解放后,五峰宜红茶得到快速发展,1973年在渔洋关修建“五峰精制厂”,以精制出口红茶为主。1986年,宜红功夫茶获省优质产品奖。近年来大力推进五峰宜红茶恢复性发展,加快了茶叶产业的提档升级。

地域范围

五峰宜红茶产于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所辖的采花乡、五峰镇、渔洋关镇、长乐坪镇、仁和坪镇、湾潭镇、傅家堰乡、牛庄乡等八个乡镇。地跨东经110°15′~111°25′,北纬29°56′~30°25′。东临宜都、松滋,西界鹤峰、巴东,南连湖南石门,北与长阳毗邻,属武陵山支脉。全县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适宜种植五峰宜红茶面积160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五峰宜红茶外形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2、内在品质指标:五峰宜红茶内质香气甜纯高长,滋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柔软。茶汤稍冷有“冷后浑”现象产生。100克干品含水分≤6.5%,灰分≤6.5%,水浸出物≥32%。卫生指标、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3、质量安全规定:五峰宜红茶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茶树产地环境条件》(NY/T5010)的要求,品质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89-2005的标准;生产过程中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农药,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T/T5017-2001)和《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018-2001)。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产品经农药残毒检测合格方可上市。

宜红茶是一个品牌还是一个品种

现在是一个地域的品牌。恩施,五峰,宜昌地区。

宜红茶问世於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已有180年历史。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茶出口量飞速提高,宜红茶由此传称开来。一直到1886年,输出量达7500吨左右,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宜红茶出口的兴盛期。宜红茶是传统的条形茶,由於选料讲究,做工精细称之为“宜红工夫茶”,其条紧细、色乌润、香鲜爽、味鲜甜、叶红亮,深受欧美市场的青睐。

湖北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始建於1951年9月,是建国以来由前蘇联专家援助、中国茶叶公司建成的“宜红”茶区第一座红茶精制厂,负责宜红茶的收购、生产、加工和销售业务。

均大福是五峰红茶之父吗

不是。五峰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区,也是中国宜红茶的故乡,五峰红茶之父是冯绍裘,冯绍裘一生致力于茶叶研究和生产,他精于制茶,被誉为“茶叶状元”、“红茶专家”。茶是采摘适宜芽叶,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全发酵茶,具有红汤、红叶、香甜味醇的特点。

宜昌红茶的红茶发展

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每年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主销英国、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品质稳定,声誉极高。据《湖北省茶叶产销状况及改进计划》记载:1937年前后全省收购、精制、运销茶叶较大的厂商24家中,五峰渔洋关就占有源泰、恒信、民生、华民、同福、民孚、恒慎、合兴等8家。

经历史的磨难,宜红一落千丈,1949年中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茶园荒芜,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鄂西、鄂南两大茶区扩大收购网点,鄂西红茶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1951年宜都茶厂正式成立,负责宜红的精制加工,毗邻鹤峰的湖南石门、慈利、桑植、大庸四县属宜红生产经济区,同年在石门泥沙成立一红茶初制厂,属宜都茶厂分厂(1956年改属石门茶厂)。1959年宜都茶厂收购加工出口宜红茶达到3.9万担。

以后又在五峰、宜昌相继建立了红茶精制厂,与国营茶场形成紧密的生产网络,恢复和发展宜红生产。目前,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宜红茶的生态环境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1951年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宜都茶厂,9月建成投产。根据国家对外贸易的需要,1954年以来,在宜昌、恩施两地区及湖南石门改制红茶,扩大宜红茶的生产,并且新发展了大片新茶园,建立国营茶场,如宜昌的邓村茶场、鹤峰的走马茶场等,后来又大量发展集体所有制的社队茶场。

1959年宜都茶厂收购加工出口宜红茶达到3.9万担。

宜红茶属于哪儿的特产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湖北的名茶是什么茶 湖北的名茶有哪些

1、咸安砖茶——赤壁青砖茶;咸安隶属于咸宁市,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这里的砖茶久负盛名,始于明朝,盛于清代,迄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砖茶,顾名思义,就是像砖头块一样的茶叶,又称蒸压茶,这种工艺制作的茶叶,很适合古代长途贩运,起源于唐代,据说就是在湖北发明的这种茶叶制作工艺,后传播到边疆地区,近代,湖北的砖茶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其中咸安砖茶远近闻名,是用天然优质的老青茶为原料,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的效果。另外,同属咸宁的赤壁,青砖茶历史悠久,也是同类名茶。

2、漳河茶叶;漳河茶叶是湖北荆门的特产,主要以荆门市漳河镇所产的茶叶为优,特别是观音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属于漳河茶叶的翘楚。漳河镇因漳河水库而得名,这里风景优美,水润大地,很适合茶叶的生长,所长之茶,茶汤谷黄透绿,清澈明亮,回味无穷。

3、五峰茶;五峰茶产地在湖北宜昌,因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故而得名“五峰茶”,这里属于鄂西南边陲,武陵山支脉,山多水润,适合茶叶生长,山间终年烟雾缭绕,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所以才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自然条件,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

4、宜红茶;宜红茶是红茶的一种,主要产于湖北宜昌,又称宜红、宜昌工夫茶,注意,这里的工夫茶,不同于功夫茶,闽粤的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技法,宜昌工夫茶,更是指茶叶,所谓工夫,来之不易,不过,也往往混用,让人搞不清。宜红茶不只限于宜昌,它是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即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等20多个县,茶叶具有条索紧细,色泽乌润、香味鲜爽的特点。

5、木鱼绿茶;所谓木鱼绿茶,是指产于湖北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的一种茶,神农架林区,林海茫茫,是动植物的天堂,木鱼镇更是山大林密,茶区高山云雾出好茶,主要分芽茶和炒青两种,具有香气高,滋味甘醇的特点,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6、富硒茶;富硒茶是湖北恩施的特产,其中以“恩施玉露”最著名,之所以叫富硒茶,是因为恩施是“世界硒都”,土壤富含硒元素,富硒茶自然是深受人们青睐。恩施玉露久负盛名,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称谓,是我国传统蒸青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国外,也有极高的知名度。

宜红茶是指的哪里的红茶?名字是怎么来的?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

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

采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的是“五峰中心茶站”,始建于1951年,中心茶站下设7个分站,生产的“宜洋红”茶叶名扬全国。

1990年,中心茶站升级为国营茶厂,茶厂拥有6000平方米厂房、机械设备80余套,固定资产128万元。

1998年3月,茶厂改制为“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

2005年12月,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与五峰天麻剑毫有限公司、五峰向师傅茶叶有限公司、五峰民族茶厂、五峰土家自治县茶科所联合组建湖北采花茶业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同时改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280万元,员工280人,拥有“采花”、“暑天”两个湖北省著名商标和采花毛尖、天麻剑毫、采花绿茶、宜红茶等系列优质产品,企业下辖18家分厂,拥有茶叶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机械设备588套,总资产10648万元。

2007年10月,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与宜昌国贸大厦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万维投资有限公司实施战略合作,实现新一轮改制,改制后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4000万元,总资产近4亿元,公司加快整合县域、省域茶业资源步伐,与五峰、十堰、恩施等地知名茶叶企业强强联手,快速拓展企业生产能力,健全营销网络,企业年产采花毛尖系列茶叶近万吨,企业生产规模、销售业绩等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同行前列。

2008年公司整合五峰县内20余家茶厂,拥有商标32件,五峰县内5件著名茶叶商标有4件整合到公司。

2009年,采花茶业已经不满足在五峰、宜昌市的资源整合。先后在恩施开设分厂,并成功投资控股宜都市宜红茶业有限公司,将中国三大红茶之一的“宜红”茶收归旗下。

2009年12月,公司加大资金投入,企业注册资本达7000万元,正式步入红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公司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

五峰的环境特征

五峰,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邻接湖南省。面积2072平方千米。人口约20.77万,以土家族为主。明洪武六年(1373)置五峰石宝长官司,十四年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清雍正十三年(1735)析置长乐县,以境内长乐坪得名。1914年因与福建长乐县同名改为五峰县,以县治西南五峰山得名。1984年成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矿藏资源有煤、铁、铜、重晶石等,以重晶石、煤炭储量最大。境内河流多,水能蕴藏量大。茶机是国家定点产品,畅销省内外茶区。农业主产玉米、薯类、大豆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山羊为主,为中国山羊板皮基地县。林业资源丰富。后河原始森林有珙桐、连香树、香果树、银杏等珍贵树种。产天麻、杜仲、芍药、牡丹、车前草、党参、独活、当归等多种药材。绿茶、宜红茶产区。名胜古迹有兴文塔等。

全境皆为山区,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部地带,系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44.8%,县境内最高点白溢寨顶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点东部渔洋河桥河峡口150米。境内沟壑纵横,峰峦重叠,群山之间夹有小块平地,县境东部的渔洋关(低山河谷),中部的长乐坪(半高山)和西部的湾潭(高山地带)均有万亩平原展开。东半部山形浑圆,坡缓谷浅,西半部山势高峻。主要河流有渔洋河、天池河、泗洋河、南河、湾潭河、百溪河。

五峰地处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暴雨甚多。山间谷地热量丰富,山顶平地光照充足。境内垂直气候带谱明显,适合多种农作物及经济林木生长。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左右。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85883.htm?fr=ala0_1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