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于19世纪初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于19世纪初

,是德国最早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之一,它采用主权国家的思想,强调各级政府之间的垂直层级关系,并重视自治权的分配。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是由政府和权力机构组成的统治集团,这些机构对行政区划、财政、法律和军事等领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还注重发展科学、技术教育,提高国家实力和竞争力。这一体系在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问题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开始形成和初步形成是在什么时候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它包括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

问题二:历史上的世界体系 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二、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在怎样的情况下召开的?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 *** 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与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其间,协约国同德国于1919年 6 月28日签订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通称《凡尔赛和约》。和约关于对德和约部分规定:①确定了战后德国的新疆界。②德国放弃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领地。③德国的军备及确定德国的战争赔款。此外,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上述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四、雅尔塔体系

苏、美、英三国首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温斯敦?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关于和平时期保持并加强在战时所实行的合作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转变,而且发生于二战后期的第三次科技把人类历史推进到“电子信息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法两国势力,使之成为二等国家,大大改变了世界格局,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

关税总协定作为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

维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

历史地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

扩展资料

影响

对人类文明

和约对战俘、人类信仰等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和约第110条还提到了现代意义的战俘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这也为后世战争树立了规范作用。

1785年,普鲁士和美国签订了世界上第一个内容涉及保护战俘的双边条约,规定应给予战俘正当待遇,禁止将战俘囚禁在罪犯的监狱里并禁止使用镣铐,战俘必须监禁在合乎卫生的场所,可以像军队一样地生活、饮食和进行体育运动。

19世纪,战俘的待遇应和本队的待遇相类似的原则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保护战俘的国际公约。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战争法规则中的人道主义法逐渐成型。

在现代国际法中,“日内瓦条约体系”专门规定了给予战争受难者(包括武装部队的伤、病员、战俘和平民等)人道主义待遇和保护的原则规则。已有近190个国家参加了这一公约。

和约第49条明确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新教教徒因此具有与天主教教徒相同的权利。宗教平等原则成为和约国际保证的一部分。对的关注这一原则也成为近代早期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为宗教平等原则建立了法律上的保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历史上,世界有几个国际体系?

历史上世界有五个国际体系分别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维也纳体系、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2、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宣告结束。

3、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

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建立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4、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英文:Yalta System),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格局的称呼,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体系其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但不排除局部地区由两个超级大国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战争(如韩战、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着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错误继续,重新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位置,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雅尔塔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也纳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时间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于哪一年()。

A.1646

B.1648

C.1649

D.1684 

解析 B。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 System)

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哈布斯堡王朝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1643年和谈开始,在闵斯特参加谈判的是神圣罗马皇帝、法国、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代表,在奥斯纳布鲁克参加谈判的是神圣罗马皇帝德意志新教诸侯的代表。

各国外交家云集于此,教皇也派代表听取会议。然而会议进行得十分拖拉,前后延续5年之久。因为战争仍在继续,每个国家都想在全面停战前多捞取一点讨价还价的资本。

在和谈会议进行中,帝国皇帝的代表利用法国和瑞典的矛盾,创造对帝国有利的条件,使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奥地利免于肢解。

另外,法国和西班牙还都没有要结束争夺的念头,实际上两国的战争一直持续到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条约》为止。但是,大部分参战者在1648年接受了停战条件。

1648年10月24日,在与威斯特伐利亚相邻的两个城镇闵斯特和奥斯纳布鲁克分别缔结的条约被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进行的,这种实力对比在和约中有所体现。

为什么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

是因为;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

第一, 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第二, 划定了欧洲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和主权,并鸣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

第三, 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裁的原则;

第四, 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第五, 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威斯特伐利亚的历史

775年顽强抵抗查理大帝的入侵。到12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人与安格里人之间的差异消失,威悉河以西的萨克森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1180年,科隆大主教获得威斯特伐利亚作为公爵领地,但领地实际上只限于科隆以北地区。各种各样的实体在此地区纷纷出现,诸如明斯特、帕德博恩、奥斯纳布吕克和明登诸主教区,瓦尔德克、绍姆堡、利珀、拉文斯堡和马尔克诸伯爵领地,以及多特蒙德帝国直辖市,埃森隐修院辖地等等。1512年,设置帝国管辖的下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区。子17世纪早期起,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统治者获得威斯特伐利亚部分领土,1803年他们又得到帕德博恩以及蒙斯特的大部分。同时黑森-达姆施塔特取得科隆,奥斯纳布吕克并入汉诺威,明斯特的剩余部分并入奥尔登堡。1807年,拿破仑将传统上的威斯特伐利亚的大部分划给贝格大公国。拿破仑的幼弟热罗姆所建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则由威悉河与易北河之间的普鲁士及汉诺威领地以及黑森选侯区的大部分组成,其首都为卡塞尔。1814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将旧威斯特伐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划归普鲁士,包括首府明斯特在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鲁尔河流域人口稠密,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威斯特伐利亚省与利珀省于1946年并入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旧威斯特伐利亚(自1866年起大部属于普鲁士)的北部并入下萨克森州;而瓦尔德克(自1929年起属普鲁士黑森省)则成为新建的黑森州之一部。

历史上,世界有哪几个国际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而在1648年10月24日签定的西荷和约,正式确认了威斯特伐利亚这一系列和约,并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一般史学家会视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和16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系列之一。 

维也纳体系: 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

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帝国主义战胜国占支配地位,非欧洲大国美、日第一次参与主宰世界事务,以侵犯中国权益,最后完成了帝国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从而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多极结构,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其中最主要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等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20世纪后半叶的50年中,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认为支撑世界经贸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实际上都肇自于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两者人们又习惯称之为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国际体系也就是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国际行为主体分为国家和非国家两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冲突、 竞争、合作和依存。在国际体系中基本状态是无状态。

国际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殖民行为将世界各地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域连接起来,从而在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为标志而最终形成。国际体系按照地域范围和规模分为局部结构层次和总体结构层次两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指的是什么

17世纪中叶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而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个和约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使德意志完全成了地理概念。从条约里可以看到,曾经一统天下的神权世界已经无可避免趋于瓦解,民族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家之上不再有任何权威,这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基本原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署,标志着民族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势力均衡原则。当代的国际秩序,仍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前行。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没有在欧洲消灭战争。众所周知,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其策源地和最重要的战场,也都在欧洲。但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又确实是为和平而设立的,且也许是现实条件下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模式。一战和二战的发生,本质上是新兴强权挑战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从而触发了作为体系基石原则之一的均势原则,引发其他国家对挑战者的集体遏制。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指的是什么?与中国的朝贡体系有什么区别?

在宗藩体系(即朝贡体系,下文皆称宗藩体系)下,一方面是处于中心位置的宗主国——中国,一方面是从中心向四周辐射 又从四周向中心凝聚的藩属国,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体系的行为主体。从架构上看,体系 内国家间的这种“宗藩关系”呈现出一种垂直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形态,但这种等级关系本身 就是前近代尚不存在主权国家间平等关系的产物,并服务于农业社会统治的国家关系形 态。宗主国对于藩属国,除了定位上的上下关系和尊卑关系以外,还有更直接的诉求, 即所谓“中外相安”。藩属国对于宗主国,尽管在形式上或是名义上必须依附和顺从,但这种 归顺在很多时候、很多区域并不具有强制性,它们内部的自主权也不因此而被剥夺或侵蚀,

构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行为主体的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被建构的,它拥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即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的。主权国家间的关系,通常由国际法加以界定和规范。从表象上看,主权国家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平行的形态。如同 有些学者所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国家相互之间横的关系所构成的。在那里并没有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一个强大的中心,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准则是至少在法律上平等的各国间的并列关系。”而,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长期主导国家间关系的却是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弱肉强食法则,体系内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之间的关系,很难用主权和平等来加以界定。

具体差异如下:

① 体系的行为主体不同。宗藩体系的行为主体是根据东方文化建构的宗主国和藩属国,威斯特伐 利亚体系的行为主体则可以看作是不完全的主权国家。他们之间的分野很难简单地用平等来加以评判。

② 体系的权力结构不同。宗藩体系的权力结构体现为中华帝国一统天下的垂直型的等级结构,其内部形 态通常随着宗主国国势的盛衰而变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则可以看作一种水平型的均势权力 结构,其内部形态随着体系内国家力量的消长而变化。

③ 体系的组织原则不同。宗藩体系的组织原则主要是依据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不同地位而规定的不 同的权利和义务;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组织原则主要体现在大国协商和国际法的应用。

④ 体系的目标诉求不同。作为宗主国的中国对于体系的基本诉求,是通过将上下尊卑的内部秩序向外延伸,维 系体系的稳定和和平,进而为内部的农业生产营造有效的外部环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目标诉求可以体现为排他性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又是和工商社会的发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以对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角逐为目标诉求的。

⑤ 行为体的互动方式不同。

更详细内容请见:

“宗藩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两种经典国际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胡礼忠 邢新宇

国际观察 2011 年第 6 期

什么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westphalian system)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签约双方分别是统治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和约的签订开创了以国际会议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和约涉及领土划分及赔款、宗教等复杂问题。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有效地处理了这些问题。这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自威斯特伐利亚以来,和平商议、协调解决已经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模式。

从条约里可以看到,曾经一统天下的神权世界已经无可避免趋于瓦解,民族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国家之上不再有任何权威,这确立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国际基本原则。

扩展资料

和约的部分主要内容:

1、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

2、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

3、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可自行订定官方宗教,其中归正宗加尔文教派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

4、神圣罗马帝国内阁诸侯邦国有外交自主权,唯不得对皇帝及皇室宣战。

5、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为国家。

6、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